- 相关推荐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1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据题生疑。
1、[播放多媒体课件]天游峰的美景。(侧重体现天游峰的高、险峻)
2、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看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充满诗情画意的天游峰美景,让学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课题的出现作了铺垫,为学生生疑奠定了基础。]
3、作者无意欣赏天游峰这迷人的景色,却对天游峰上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
[课件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师进行点拨评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会写扫路人?扫路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对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自由品赏,整体感知。
1、是啊,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自由朗读课文,细细体会,找出你感性趣的语句细细品味。(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在书上写上自己的体会。)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
三、以疑促读,读中悟情。
1、同学们,你们见到这位老人了吗?谁能说说他的外貌?(指名朗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件出示老人图片与相关文字]
齐读这两段话。看了这位老人,再看看这险峻的天游峰,你一定有问题想问这老人。(学生提问:老人扫天游峰累不累?看上去年纪很大了,为什么还在扫天游峰?……)[课件同时出示天游峰和扫路人的图片]
[设计意图:要认识这一位老人,首先要从了解他的外貌,通过图文结合,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学生不仅对老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了解了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老人作下铺垫。]
2、你认为扫天游峰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扫天游峰很累?(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第二段和第七段。)
①[课件出示图片、文字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强调。读出天游峰的险峻。(指名朗读,指名交流,再指名读,齐读。)
②[课件出示图片、文字第七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倒抽一口气的感觉。(自由练读,比赛形式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打扫天游峰是件很累的事。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学习老人说的话时,就能真切体会到老人对生活的乐观。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感悟的表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
3、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扫起来太难了,太累了。老人觉得累吗?从哪看出?(学生自由朗读,寻找。)
指名交流。①老人不觉得累,他说得轻松自在,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可以感受老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轻松自在,读出老人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指名读,齐读。)②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舍不得离开。感受老人对大山的喜爱。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读中感悟,采用多种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老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4、[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老人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离开?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和老人的生活进行对比,我们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买来的大米,呼吸的是污浊的空气,噪音,垃圾,坏人相伴。)感受老人对大自然的热爱。齐读第十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现在喝的、吃的、呼吸的,能让学生感受到老人所在自然环境的优美,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作者深深地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折服,他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
30年后,老人多少岁了,老人真能活到那时吗?(指名交流,感受到这是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加深了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6、[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相机指导朗读。读好第一句话,充满自信。(指名读,齐读。)
②“这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这笑声仅仅伴随我回到驻地吗?谁来改动一下!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通过文中句式的改变,使文章的中心凸显出来。]
③改得真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四、扩展延伸,情感升华。
1、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人,看似普通,但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
这篇课文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精练的话写下你的感受!(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适当表扬。)
2、组织交流,作出肯定的评价。每一位同学写的都是一句小名人名言,希望你们把自己的话写在一张精美的书签上,夹在你书本里自勉,也可以送给你的朋友,与朋友共勉。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最精练的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说出来,既起到了概括中心的作用,又使学生受到了人文教育。虽是写、说一句话,却是学生对文章感悟的升华。同时,这一教学环节也更好的体现了阅读教学读、写、说有机结合的特点。学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因此表达出来的语言也是不同的,用“小名人名言”的形式鼓励学生,对他们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创造性。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能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作者此行不仅让他领略到了武夷第一险峰的奇景,更让他从一位普通的老人身上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听——“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
二、讲读课文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看看作者是怎么为我们描述这位老人的。
交流:
(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
(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理解:精瘦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
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
2 、你能把老人的干练,慈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
3、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
4、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老人的心里。
要求: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
5、交流:
师:我与老人主要交流了哪几个问题?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
(2)你觉得扫路的工作累吗?为什么呢(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A: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我为能登上这第一险峰而得意,而这位老人呢?
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时我内心是什么样的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师:一个老人每天清扫一千八百多级的台阶,怎么不累,但是在老人看来却是那样的轻松,自在悠闲。那是因为他是把艰苦的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怎不让人钦佩。
(3)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
C:为什么不舍得走呢?
引读:因为:“喝的`是雪花泉的水……而且还有花鸟做伴”
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
但是作为老人的儿女,以及旅游区的领导是否同意老人继续工作呢?如果你是老人,会怎么对他们说。小组演一演。
老人的语气仍旧是那样悠然,那样平和,没有豪言壮语,一如山中的雪花泉自如地流淌,那澄澈甘甜献给人类,谁能真正理解老人,把他的话读好?(深情朗读)
(4)我被深深感动了,紧紧……
(引读最后一小节)有什么问题要问?(真的能活到100岁?)
体会老人的自信。
6、茶很香,心很热,老人如大山般的自信豁达与开朗,使我们的心意真正相通了,让我们再次读好我与老人的对话
7、我在夜深林静的之时尽兴而归,老人爽朗,自信,豁达的笑声一直陪伴着我,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注意还可以将句号改为省略号)
小结: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我想这笑声也将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
三、总结
1、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了一位普通扫路人的心灵,看到的是一位普通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清苦的生活没有让他有过丝毫的抱怨,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他豁达自信的享受着生活,至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你就在插图下面用一句精练的话写下你最深的感受。
2、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终能够充满着自信,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那就不会有爬不过的山坡,闯不过的险滩,就会实现你们幸福完美的人生。
四、作业
1、阅读BLOG上的《挑山工》,去认识一位泰山上挑山工。
2、采访一个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与他(她)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记录下来。
五、板书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乐观开朗不累
热爱生活不舍退
豁达自信能活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去玩天游峰时,途中遇到一位可敬的老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面对面地去认识这位老人。
一、讲读课文
引述:那天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这时,我看到一位老人,(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位老人正向我们走来,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笔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
(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理解: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
2、能把你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在介绍的时候,出示的话里,有些词换成红色)
3、师述: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说说看。
4、现在就让我们与这位老人面对面聊聊,来体会心灵沟通吧!
请看下面的要求:(1)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用()括出与这位老人的对话。
(2)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师:自己思考完小组讨论,讲清要求,小组组员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听完补充。
5、交流:
师:与这位老人聊好了吗?与老人的对话一共有几处?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谁读作者的语言,谁读这位老人?
师:我倒觉得这位老人读得很累。老人是怎么说的,画出这段话的提示语(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谁再读一次,齐读
(2)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自己快速浏览课文。(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A:当说到(第7自然段):相机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说到这些词时,用红色显示)你们去过天游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看看天游峰(出示图片)
师:感觉如何?累阿!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但听你的朗读爬天游峰悠宰悠哉,谁能让我听了你的朗读能听出爬得累?(一生读)你听他读,好在哪儿?顶天立地高,900多级,900多级,1800多级台阶真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读得好,
生:要稍慢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气喘得厉害,要慢些。(生读此句)谁来挑战?读得比他还好。
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自己读读,这天游峰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什么字?引导学生理解险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如;比喻句(像仿佛)(出示天游峰的一组图片)
师:面对这样险的峰,我终于登上了峰顶,什么心情?(得意,)会怎么想?我好不容易登上一次山顶开心阿,而这位老人呢?你说说看?出示书中这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什么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板书:开朗乐观有毅力)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师:此时,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开朗乐观有毅力)
(3)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用笔划一划(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
C:老人是怎样来说这段话的?(理解:悠然)这词与前面哪儿挺相似的?指名读,齐读
(4)你想想,此时的我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想的?
是啊,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谁来读读与老人的对话(一人读作者的话,其他人读12小节)
A: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从老人的话中,你又一次对老人又怎样的认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B:能把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谁来读读
C:本角色读(女生男生)
齐读:(说罢回到住处)
D: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新里。
师: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生: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
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师: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二、小结:让我们再一次去回顾一下老人的外貌,语言吧!(幻灯打出老人:外貌语言的句子)
师:这就是指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感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课文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对这位老人有着深刻的了解,我抓住两方面一是:老人的外表,另外一方面就是老人内在的精神。如:从课文中两处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结合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老人的简朴、勤劳、老当益壮。为了让学生感悟老人内在的精神,我抓住了课文中与老人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抓住老人的语言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到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处对话,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从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到认同,最后全班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去体会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有关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语句,并想想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什么?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
(1)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B、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老人的朴素、对劳动的热爱读出来吗?
(2)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A、这句你又读出了什么?B引读“茶,很热,很香……”仅仅是茶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吗?
C、小结: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这里通过“一杯热茶”就把老人热情写活了。
D、一起再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3)不累,不累,我每天旱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A、老人说“不累,不累”,那么你认为老人“累”吗?
引导学生体会天游峰的“险”。
①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从哪些字词中可看出天游峰的“险”?
③你能把天游峰的“险”给读出来吗?
④还有写天游峰的语句吗?
⑤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⑥从哪些字词又能看出天游峰的“险”?
⑦指导朗读。
⑧这么险这么高的天游峰,石阶肯定是又高又陡又长,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他怎能不累呢?
B、可这位老人却说“不累,不累”,他这是为什么呢?
C、老人把扫天游峰看作的一种享受,一种兴趣,他对天游峰有着特殊的感情,你能把这位老人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对天游峰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给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6节。
(4)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A、从这句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B、你能把老人的健康、慈善、精气神给读出来吗?
C、讨论:这是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刚才也有一句,同样是写老人的外貌,为什么要放两处写呢?
(5)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悠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A、从这句中你又读出了什么?B老人离不开这里的原因是……这说明他……
C“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什么句?能改陈述句吗?
D、指导朗读。
(6)“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A、30年后,老人多少岁了?
B、从这句你又读出了什么?
C、“朗声大笑“就是……你能朗声大笑吗?
(7)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A、仅仅是笑声伴随我回到住地吗?还有什么?
B、回到住地就没有吗?
C、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把这句改一下吗?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一生。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记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让我难以忘怀。……)
三、写颁奖词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的老人,尽管这位老人很普通,很平凡,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豁达开朗的性格却深深地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写一份颁奖词,你能写吗?(出示示范稿,让学生仿写)
2、交流。
四、作业(略)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上面问题的句段。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四、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五、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附板书:
天游峰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离不开
扫路人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乐观
【教后感】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效果不太好,课堂较为沉闷,且教学环节比较松散,不够紧凑。课后经过反思以后,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准备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竟然连续出现低级错误,课前制作的课件中,连续两次出现输入错误,并且在一张幻灯片上出现了三处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必须仔细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游峰的特点,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学生在回答以后,我用课件出示了其中的一句,课时这句话中,我少打了一句话下山九百多级,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我也及时更正了。可是在课后,我觉得在课堂上,我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让学生进行辨析的读,即让学生将课文的原句和省略了一句话的句子,分别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天游峰的石阶有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课文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石让人觉得天游峰的石阶特别多,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首先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天游峰的特点和扫路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以及自信乐观的精神,而不是单单靠老师的讲解。
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体会处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想: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板书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胜地,号称武夷第一胜景。如果我们同学也有机会到那儿旅游的话,你会特别留意那儿的什么?(风景名胜、游人)
3、可是我们的作家章武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扫路人”的身上,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却写一个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扫路人下加点)这是为什么呢?
二、研读感悟
(一)走近老人
过渡: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扫路人?用“——”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
1、找到了吗?你来读读看。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这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节约、俭朴)(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2)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精瘦、褪色、运动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3)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
2、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人呢?(听到扫路声)课文是怎样描写扫路声的?
(出示)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1)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
(2)从哪儿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颇有节奏” 、 “一声比一声分明”)
(3)是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的侧面描写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干劲十足的老人。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好不好?(齐读)
作者闻声寻人,终于见到了这位质朴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示两处外貌描写),但是,这两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来写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细打量。)作者为什么会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对老人有了敬佩之意)
(二)小屋茶情
过渡: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意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老人那飘满茶香的小屋。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和温暖读出来。(齐读)
(三)走进老人
过渡:那么作者和老人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呢?请大家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语言,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画,交流)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觉得累)
从哪儿体会到的?(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同学们,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师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比一般的扫路人更累,你们同意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累?(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在课文中点出词语)
(2)我们来比赛读读看,看谁能让老师听了也抽口气。指名读。齐读。
3、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到?
(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说说为什么?(因为天游峰高、险)(板书:险)
哪儿具体写出了它的险?(第一险峰、九百多级、像一根银丝、飘飘悠悠、风一吹就能断掉)能读出它的险吗?
(2)(出示天游峰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天游峰,想说什么?
(3)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
过渡:面对如此险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边爬一边扫,该有多累呀!可老人却觉得——(指读:不累不累)为什么呢?
(4)(相机引读:)他——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5)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带着喜欢的感情读。)
(6)所以老人说得——?(板书: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能轻松悠闲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指名读。
过渡:老人还说了什么?
(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1、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这儿的生活环境好。)
2、引读:“老人喝的是——老人吃的是——老人呼吸的是——而且还有——
3、这样的生活老人当然会舍不得。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空气,爱这儿的一切。所以老人会说得那么——(点:悠然)。你能悠然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指名读。
4、这儿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这儿过的简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让我们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自得读出来好吗?(齐读)
5、是的,老人已经与天游峰融为了一体,即使自己已是70岁的高龄,却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疲,悠然自在。实在是令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敬意再一次读出老人的悠然与不舍。(齐读)
过渡:老人还说了什么?
“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1)这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的?老人愿一辈子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出示: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老人天天这么扫,很勤劳,能活到150岁。山上空气清新,能活到100岁。自信,豁达。
(3)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长寿命。这是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板书: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4)让我们读出老人的自信和豁达来!齐读
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笑声留在作者心里。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心里。 ……)
(2)“我“回到住地以后,“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就没有了吗?你能改动一下这句话,让这“笑声”伴随“我”更长的时间吗?(学生交流)
(3)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因为这是一位的扫路人?
(4)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位扫路人了吗?再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5)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看要求,完成写话)
要求: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我们敬佩之余,一定还有很多的感慨。请把你心中的千言万语浓缩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同学们,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险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09-15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09-03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教案08-26
《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12-07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篇03-04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范文05-22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03-09
《恐龙》第二课时教案03-09
《北京》第二课时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