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平行线》教案

《平行线》教案

时间:2024-04-11 07:19:39 教案 我要投稿

《平行线》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行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行线》教案

《平行线》教案1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题) (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平行线》教案2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画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但是,由于平行线是直线,而直线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同学们的想象力,将线段想象为直线。

  首先,教师只做了两个硬纸条,用磁铁将两个硬纸条贴在黑板上,教师用手旋转其中一个硬纸条,学生观察这两个硬纸条的位置变化,从而得到平行线定义。但是,教师要着重强调,不再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即使不相交也不一定会平行。并且运用了班级里的粉笔盒进行说明,这能让学生们较形象、直观的理解“在同一平面内”这几个字的意义。

  其次,让学生回顾了小学时学习的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的实践,学生明确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的存在,最后将课后练习作为巩固新知识的题目,要求学生们自己完成。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完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之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也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符合新的.课堂理念。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某些学生家庭原因所致,不能及时购买三角板和直尺,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用正确的方法画出平行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画图能力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在做练习时,不能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需要老师提醒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

  需要改正的: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性导致教师上课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也需要老师多多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是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应该用很多的耐心坚持下去。并且要以学生能听懂为主,不能因进度问题就放快速度去讲,以能让学生学会为主。

《平行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清楚平行线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会用三角板画平行线间的垂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理解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概念、性质。认识在“同一平面内”的意义。

  教学准备:

  长绳子两根,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生活中有这样的东西或物体,你们看看,在它们上面有没有线呢?

  (电脑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体,比如双杠、铁轨,窗户,马路、剪刀,交叉在一起的铅笔、两条相交的直线等)

  用电脑抽象出线来,在这些物体和东西上,都有线存在,然后隐去物体,直接出示线。

  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上的线,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想一想,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对这些位置关系不同的线进行分类,得到两类:平行的一类和相交的一类。)

  请同学对所分的类型进行演示,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当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有这些方面:

  1、学生把看着没有相交的情况分为一类,把相交的分为一类,或者把垂直分为一类。

  2、同学可能不能按照相交与否的情况分类。

  3、如果孩子一上来就把所要的情况分清楚了,分为两种情况。

  我们可以逐步引导,然后出示课件,说明看似不相交的一些情况,当延长线的两端时,就有可能相交,但是有些情况是无论怎么延长,两条直线都是不会相交的。孩子说出这个情况是最佳的情况,然后揭示平行线的概念。

  二、概念阐述

  那么,像这样的,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简称平行线。(叫简称准确吗?)

  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一条直线独立存在,还能出现平行的关系吗?

  (让学生明确平行线这种位置关心的相互依赖性,而且平行线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一种情况。)

  在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平行线,你们能说说吗。(在这里要明确生活中的'平行线在什么地方,要表述清楚。)

  现在,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一个特点,就是两条直线永不相交,那么是不是所有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都是平行线呢?

  [演示异面直线课件]

  再次讨论、明确什么是平行线。可以观察、演示。

  那这种不相交的情况和刚才的不相交的情况有区别吗,区别在什么地方。怎么区分这两种不相交的情况?

  主要目的是要说出刚才的两条直线不相交,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不相交,而异面直线的不相交,是在空间上的不相交,所以是可以区别的。

  那么现在我们只说“平行线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就可以吗,应该怎样说更完整。

  目的是要说出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出示了平行线的完整概念。)

  练习一下

  判断对错。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三、揭示平行线的性质

  现在运用你的研究方法,看看这样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看看你们能看到本质的特点吗?

  (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进行操作,观察,测量,移动。我的目的是要阐述平行线中的垂线段—距离相等)

  可能有这样的一些情况:

  1、孩子能直接说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那么你们是怎样验证的呢。运用了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一点呢?

  2、学生没有说出这个性质,可以这样作:现在用三角板,迅速在平行线间画垂直于两条平行线的垂线,看看在10秒中可以画多少条,而且要保证质量。(得到可以画无数条的结论)现在用尺子测量一下,夹在平行线中的这些垂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得到它们是相等的)

  不论是从结论到操作,还是从操作到结论,都是要揭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个结论。

  那么生活中的情况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吗,举例子说说吧。

  四、小结

  [可否由学生自己画一幅简笔画,把画中的平行线找出来]

  对上面的这副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看看和今天学习的有什么联系吗?那你们对平行线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作业:

  回家找生活中的平行线,看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平行线》教案4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平行线》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教具准备: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1、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2、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2、分类

  (1)小组内部分类交流确定一下你认为最合理的分类方案:观察这些图形,根据两条线之间的关系将他们进行分类,可以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类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交叉。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1、学生自学课本65页中间第1行第2行完成学案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2)通过图形对比加深理解概念本质属性。

  (3)通过判断深化理解概念。

  3、师生共同小结。

  师:要判断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还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师:例如:这是直线a,这是直线b,我们可以说……强调调要说谁和谁互相平行?

  (二)认识垂线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在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这几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怎么证明这几个是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学生们自学65页中间的部分完成学案(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想一想生活中,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哪组直线互相垂直?

《平行线》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逆向推理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例4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平行线的判定

  2、平行线的.性质

  二、1、合作学习:

  如图,直线AB∥CD,并被直线EF所截。∠2与∠3相等吗?∠3与∠4的和是多少度?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图中有哪几对角相等?

  (2)∠3与∠1有什么关系?∠4与∠2有什么关系?

  2、你发现平行线还有哪些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CFA432DE1B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做一做:

  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则∠2=()∠3=-∠1=()

  4、例3如图1-14,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1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2)∠2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解:∠1=∠2 ∵AB∥CD(已知)

  ∴∠1+∠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BC(已知)

  ∴∠2+∠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1B3DA2FCD1A2BC图1—14∴∠1=∠2(同角的补角相等)

  讨论:还有其它解法吗?如不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个性质是否可以解?

  5、练一练:(P、14课内练习

  1、2)

  6、例4如图1-15,已知∠ABC+∠C=180°,BD平分∠ABC。

  ∠ABCBD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2)∠D与∠AB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CBD与∠ABD相等吗?为什么?

  解:∠D=∠CBD ∵∠ABC+∠C=180°(已知)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A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平分∠ABC(已知)

  ∴∠CBD=∠ABD=∠D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方法?(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

  7、练一练:

  如图,已知∠1=∠2,∠3=65°,求∠4的度数。

  三、拓展

  12a34bD图1-15Ccd

  1、如图1,已知AD∥BC,∠BAD=∠BCD。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AB∥CD,AE∥DF。请说明∠BAE=∠CDF D C

  ABA图1 B FECD

  四、知识整理:

  1、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思维方法:如不能直接证明其成立,则需证明它们都与第三个量相等

  3、要注意一题多解

  五、布置作业

  P、15作业题及作业本

《平行线》教案7

  本课题教时数: 12本教时为第6教时备课日期12月9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和检验两

  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

  正方形。

  3.培养学生关于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

  正方形。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和三角尺,一张纸和两根铁丝,长方体;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白纸和两根铁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哪几组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投影显示)

  指出:在这里的相交直线里,有两组直线相交成直角,所以是互相垂直的。

  2.引入新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像上面这样有相交的关系之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况。我们今天就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线。(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平行线。

  (1)在投影仪上出示画的长方形。

  老师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分别向相反方向延长,成为两条直线。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指出:长方形两条长边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老师出示练习本说明)如果延长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得到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指出:练习本上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也不会相交。

  追问:长方形两条对边、练习本两条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都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看一看第120页上的三组直线,哪个图中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呢?(注意以“直线”的概念说明第二组是相交的)

  指出:第三组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

  (2)提问:我们刚才看到的,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书上第三组图中的两条直线,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出:它们都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追问:再来看一看,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用手势在黑板上表示)练习本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和书上第三组中的两条直线呢?(用手势表示)

  指出:这里都是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上面每一组的两条直线是怎样的两条直线吗?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追问: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下面哪几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为什么?

  ①②③④

  提问:图②里两条直线为什么不平行?图⑧里两条直线为什么也不平行?

  在图④里,谁是谁的平行线?(注意说明直线d是直线凸的平行线,或者说直线6是直线。的平行线。不能单独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

  指出:只要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举例:例如,黑板面相对的两条边可以看做是平行线,双杠的两条直杠可以看做是平行线。·

  提问:平时生活里还看到哪些物体的面上的线可以看做是平行线吗?

  (4)请同学们拿出白纸,像老师这样在上面摆两根铁丝。(在投影仪上演示摆成平行状)

  提问:这两根铁丝平行吗?为什么?

  再请同学们按老师做的摆。(用纸摆成异面不相交直线)

  提问:现在这两根铁丝不在同一平面内吗?看一看这两条直线相交吗?可以说这两根铁丝平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强调:平行线是指的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看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再看是不是相交。

  2.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用投影仪出示两条平行的直线。

  提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现在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垂直的线段,(复合片投影)一起来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请大家看每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投影片上用直尺量线段长度)

  提问:你发现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

  指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教学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

  (1)画平行线。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怎样画出平行线呢?请大家看第121页上是怎样画平行线的。

  现在看老师来画平行线。示范画平行线并说明:

  第一步,用三角尺画一条直线。但三角尺不要离开直线,暂时先按住不动。

  第二步,用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边,移动三角尺不能移动。

  第三步,沿三角尺原来的一边再画一条直线。

  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请大家在自己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步骤,画两条平行的直线。(老师巡视指导)

  (2)检验平行线。

  如果有两条直线或线段,怎样检验是不是互相平行呢?请看书上第121页上是怎样检验的。

  ①出示黑板上画的平行四边形。说明按刚才的步骤,还可以检验一组对边是不是平行。

  老师边示范边说明: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边和平行四边形一条边重合;

  第二步,把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边;

  第三步,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这条边到这个四边形的对边。

  看一看,三角尺的这条边与四边形的对边重合吗?说明什么?

  谁来说一说,刚才按哪几步检验平行线的?

  ②画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现在我们按刚才的三步来检验一下,这里的两条直线是不是。

  老师示范,说明每一步步骤。

  提问:三角尺一边与直线重合吗?说明什么?

  ③请你按这样的三步检验书上左边一个四边形,看左右两边是不是平行。

  让学生一步一步做,老师巡视学生每一步做得对不对。

  提问:这个四边形左右两边平行吗?

  经过检验,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指出:这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哪几组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哪几组不平行?

  请检验一下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直线,到底是不是互相平行?

  2.练习二十三第8题。

  请大家自己检验一下练习二十三的第8题,看看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提问:第一个图形怎样?第二个呢?第三个图形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

  指出:前两个图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第三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练习二十三第9题。

  老师先作示范,说明第二步移动三角尺时,要使三角尺的哪一条边通过直线外已知的一点,再画直线。

  让学生在书上画平行线,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二十三第11题第(2)题。

  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题第(2)题。你能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用垂直的两条线段作长方形的两条边,画出这个长方形吗?试试看。

  老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7题,第11题第(1)题。

  课后感受

《平行线》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2,4,6,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AEF=180,

  (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B=180,又AEF,所以AEF=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BC,(已知)

  所以 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B,(已知)

  所以 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

  求证:2=90.

  证明:因为 AB∥CD,

  所以 BAC+ACD=180,

  又因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所以 , ,

  故 .

  即 2=90.

  (理由略)

  2.如图所示,已知:2,

  求证: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5.3平行线性质(二)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 则

  4. 那么a,c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 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实践 与探究

  (1)学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

  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

  线段 都与两条平行线 垂直

  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 垂足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EF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 (2)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

《平行线》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掌握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进一步感受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能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

  依次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全班反馈。

  二、练习与应用

  1、教材第96页第1题。

  学生按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和射线。

  展示和交流。

  提问:为什么画线段时可以指定线段的程度,而画射线时却不能。

  2、教材第96页第2题。

  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说说每个角各是什么角。

  具体说说量角的方法。

  3、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再按要求画一画。

  组织展示和交流。

  4、第4题。

  (1)出示左边的正方形,让学生按要求量出相关的度数,比较量得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右边的'长方形,让学生分别量一量,说一说。

  5、第5题。

  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同桌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

  6、第6题。

  读题。

  说说怎样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独立完成画图。

  组织展示和交流。

  三、探索与实践

  1、第7题。

  组织学生分别按要求折一折。

  组织反馈与交流:你是怎么折的?有什么不同折法?

  2、第8题。

  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排水口的位置,再说明理由。

  四、评价与反思

  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有哪些经验和收获,对本单元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还觉得有困难。

  结合教材列出的指标,用给“★”涂色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平行线》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

  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角∠1∠2∠3∠4∠5∠6∠7∠8

  度数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1)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学生验证猜测。

  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因为∠1=∠2,

  所以∠1=∠2所以a∥b。

  因为a∥b,因为∠2=∠3,

  所以∠2=∠3,所以a∥b。

  因为a∥b,因为∠2+∠4=180°,

  所以∠2+∠4=180°,所以a∥b。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

  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

  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

  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

  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

  8、平行线性质应用。

  讲解课本P23例题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P22)。

  四、作业:课本P22。1,2,3,4,6。

《平行线》教案1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先认识直线直线的平行,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香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这节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平行关系不注意,通过学习能成分认识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生活场景,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画出平行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平行线》教案12

  教学建议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本、栅栏、等等;

  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能够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节学习,体会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设计

  学生观察发现、讨论研究,教师引导分析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2、教学难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

  计算机、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画图探索;师生共同归纳结论;教师示范作图,学生板演练习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性质。

  2、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由学生动手做一实验:每个同学拿一张横格纸,首先观察横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横线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在横格纸上画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 ,看看这条直线被相邻横线截成的各线段有什么关系?(相等,为什么?)这时在横格纸上再任画一条与横线相交的直线 ,测量它被相邻横线截得的线段是否也相等?

  (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条件和得到的结论写成一个命题,教师总结,由此得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挂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定理中的“一组平行线”指的是一组具有特殊条件的平行线,即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明确。

  下面我们以三条平行线为例来证明这个定理(由学生口述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 , 。

  求证: 。

  分析1:如图把已知相等的线段平移,与要求证的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也可应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得 ),通过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得到要证的结论。

  (引导学生找出另一种证法)

  分析2:要证的两条线段分别是梯形的腰,我们借助于前面常用的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再利用这些熟悉的知识即可证得 。

  证明:过 点作 分别交 、 于点 、 ,得 和 ,如图。

  ∴

  ∵ ,

  ∴

  又∵ , ,

  ∴

  ∴

  为使学生对定理加深理解和掌握,把知识学活,可让学生认识几种定理的变式图形,如图(用计算机动态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梯形 中, , ,则可得到 ,由此得出推论 1。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再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 中, , ,则可得到 ,由此得出推论2。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注意:推论1和推论2也都是很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论证和计算中经常用到,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

  接下来讲如何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来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例 已知:如图,线段 。

  求作:线段 的五等分点。

  作法:①作射线 。

  ②在射线 上以任意长顺次截取 。

  ③连结 。

  ④过点 。 、 、 分别作 的平行线 、 、 、 ,分别交 于点 、 、 、 。

  、 、 、 就是所求的五等分点。

  (说明略,由学生口述即可)

  【总结、扩展】

  小结:

  (l)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定理的证明只取三条平行线,是在较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对于多于三条的平行线的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证明。

  (3)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

  (4)应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A组2、9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82中1、2

《平行线》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

  直尺、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板书:锐角:小于90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

  (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

  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出平角的'度数。(板书:180度)

  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8、练习。

  “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角的画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50°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

  ①画一条射线。

  ②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50°的刻度线点一点。

  ③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注意:画角时要弄清,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2、“练一练”第2题。

  (1)请同学们试着用量角器画出书上的角。

  (2)请一名学生演示画角的过程。

  (3)画好后同桌交换,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四第1、2、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平行线》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并能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2、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特征,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进一步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4、通过学生探索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解决问题

  难点:区分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

  教学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探索

  1、要求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

  提问:如图,画直线a∥b,把直尺看作是截线c,∠1、∠2有什么关系?那么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去截a、b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大家在下面检验一下。

  2、根据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板书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二、归纳总结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图,如果知道直线a∥b,根据平行线的特征,你能得到∠2、∠3的关系吗?∠4与∠2呢?根据学生得出结论,强调数学语言的训练:如:∵a∥b,根据平行线的特征,∴∠2=∠32、归纳平行线的三个特征。

  三、平行线的特征的应用例1、如图,已知直线a∥b,∠1=求∠2的度数.解:∵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又∠1=,∴∠2=问:能否求出∠3、∠4的'度数?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B=,求∠C的度数.能否得到∠A的度数?解:由于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B+∠C=,又∠B=,∴∠C=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无法求出∠A的度数。

  课堂练习:课本第174页第1、2题口答。例3、将下图中方格纸中的图形向右平行移动4格,再向上平行移动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平行线》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平行线的识别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2、通过说理渗透合情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索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平行线识别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

  难点: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学会用数学语言简单的说理。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硬纸片(角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1、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

  (2)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AOB;(如图)

  (3)再把角的两边反向延长得OD、OC,把角的一边靠在延长线OD上,再把这个角画出来得∠OPE;

  (4)探索这个过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2、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角的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样的移动称为平移。在平移前后的相同位置构成了一对同位角,其大小始终不变,因此,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一个事实用一句话来叙述。

  3、学生分组交流二、探索结论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2,那么a∥b.如果∠1=∠3,可得a∥b吗?同样,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吗?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1+∠4=,能识别两直线a∥b吗?让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平行线的识别方法。(略)

  三、识别方法的应用例

  1、按课本讲,但注意书写格式:∵∠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C=,AB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若不平行添加什么条件平行呢?例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④∠5+∠8=其中能识别a∥b的条件的序号是。

  课堂练习:课本第170—171页练习题四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2、谈谈使用识别方法的体会。

【《平行线》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线教案11-0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03-25

《平行线》说课稿12-21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05-24

四年级数学教案:平行线的认识04-07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10篇05-27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反思07-2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