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1 08:57: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汇总(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意义。

  2、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父的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领学生品味继父的言行,从而让学生走近这位无私、高尚、伟大的继父。

  难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抓住“情”感,让学生在真情的激荡下,自觉地完成朗读、品悟、学习语言,获得情感的熏陶、洗礼,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我看见了大海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大海?

  3、设疑:文中既然没有写到我去看大海的情景,为什么课题说我看见了大海了呢?

  4、用心读文,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抓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乃至整篇课文来谈谈自己所读懂的。引领学生借助文本进行第一次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自己真切的体验。

  5、在读懂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作一作批注,最后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又一次对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

  △通过下面三处品读点的教学,真正把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了感受继夫那伟大的爱,在落实这一情感目标之中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体验。

  1、品读点:品味父亲说的几句话

  (1)点击父亲说的几句话

  “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当学生读不好,说不好时,老师要起好桥梁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串门。”先让学生谈谈对“带”字的理解,从这一个“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就得强调这个“带”字。

  (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

  ※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

  (1)默读课文17-29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3)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为什么继父看见“我”做了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继父就要死了,带“我”去看大海这“撒谎”一事,完全可以瞒着我,为何在临死前把它说出来呢?

  (4)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文,认真思考。

  ②小组交流每人探究的结果。

  ③全班汇报交流。

  ※一旦学生有困难,起到桥梁作用的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比如第一个问题,先是理解“欣喜若狂”和“惊天动地”这两个词语。再是想象一下我可能做了件什么事?最后是我做了对常人来说是如此微小的事情,而继父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是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时,还要美美地欣赏一组佳句:“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是这样深情的语言,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为了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找到一个交点。在探讨的过程中,继父那伟大的举动,使学生不难明白继父给我讲“大海的故事”的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美好的前景,让我对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是为了鼓励我独自生活,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从中学生也不难悟到,继父那美丽的谎言的用意,学生也不难看到了拥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继父。

  3、品读点:品读“我的变化”

  (1)找出原先的我和长大后了的我的一些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几句话,看到这一变化,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为了提升继父的形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现在有勇气、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是继父为我所安排、所付出的一切。

  三、自由练笔,升华情感。

  1、谈谈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意思。

  △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既升华情感,又是检测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2、小练笔最后一句话:“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写下所省略的内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像,创造性写话,写出内心独白。既能锻炼学生的言语实践,又能帮助学生深化我对伯伯深深的爱的这份情感。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1、注重情感体验。

  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

  2、探究人文内涵。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文章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本课中,本人引领学生用心感悟,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人文理念。这堂课的设计,无不充满深深的人文内涵,闪现浓浓的人性精华。

  3、渲染激情话语。

  整堂课,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想像,有着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方法来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让学生读书,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媚的阳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谁对于这两句词还有体会,来说一说?(理解:觅、戍)

  c、是啊,当年,陆游也是一名将军,那样的万里沙场,他也曾匹马戍梁州啊!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啊!此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呢?(英姿勃发……)读读这句话。

  d、可而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哪儿能看到了?(板书:梦)你是从哪句词看出来的?

  是啊,此时陆游已年近七旬,追忆往昔,他不仅时常让铁马冰河入梦来,还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同学们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词。

  梦里的这些情景说明他心里仍有着一腔--(报国之情)可见这梦都是陆游的报国之梦啊!

  慨叹啊,因为陆游的这种愿望,这种奋勇杀敌、抗击侵略的愿望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而梦醒却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好,谁再来读读这句词?

  e、可梦境毕竟是梦境啊,回到现实却让人有种丝丝的悲凉,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还对哪个字或哪个词句有深入的体会?

  (同学们,当年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就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向我们道出了岁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这样的布满灰尘的暗淡画面,也道出了陆游那惆怅的心情。)

  f、谁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前两句读出陆游的豪情,后两句读出陆游的悲凉)指名读

  g、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那种意境,读出了味道,真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

  h、当年的陆游带着万丈豪情驰骋疆场,可如今的陆游却身在何处呢?出示课件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i、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j、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板书:泪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

  k、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板书:空)为什么空流呢?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配乐)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诉衷情诉的也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

  2、品味语言

  3、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齐背《春水》导入

  二、感知生命,理清文章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感知生命,理清文章的层次,注意行文层次的标志性语言。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最后部分):总结全文。

  三、探究生命,感悟生命的本质与规律(分组探究)

  过渡:下面,我们精读文章,探究生命的本质与规律。

  作者把生命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就让我们先来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分组探究)

  (一)感受形象

  1、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中,描绘了几个“有时候”的情况?

  这几种情况让你联想到人生历程中的哪些境遇?显示出生命历程的什么特点?(男、女生读)

  2、第三层描写了“一棵小树”的哪几个生命状态?

  补充:“春水”和“小树”的行程终结在哪里,面对生命的终结,它们的心理、情绪又是怎样的?

  (二)体验情感

  面对生命历程的种种状态,“春水”和“小树”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再读,读出情感)

  过渡:第二、三层作者对生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描写,在文章的最后还进行了哲理性的归纳。

  (三)感悟哲理

  齐读最后一层,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补充:1、你怎样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便成了空壳”这句话?

  2、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四、感谢生命

  你觉得应该怎样感谢生命,对待生命?

  五、积累语言

  词语、句子

  六、总结,赠送小诗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文章形象、蕴藉的语言,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加强我们对生命的体验,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

  《生命小诗》

  生命!

  像一朵正要下雨的云朵,

  会聚许多雨点,汇成一场倾盆大雨,向大地撒下。

  她穿过丘陵盆地,滋润树林田野,击打山岩石块。

  当太阳升起时,她发现自己已渐渐离去。

  生命!

  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

  长出许多花瓣,合成一朵娇艳的鲜花,向太阳开放。

  她经过风吹雨打,吸收阳光雨露,呵护着短暂的生命。当严寒来临时,她发现自己已面临枯萎。

  生命,是多么脆弱,要我们好好把握!

  生命,是多么珍贵,要我们共同珍惜!

  生命,是多么渴望,要我们去谱写美丽的篇章!

语文教案 篇4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语文教案 篇5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1.教学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喜欢的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在初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说明的顺序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

  B、合理清晰的结构;

  C、鲜明的事物特征;

  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出示大屏幕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出示陶弘景照片)大屏幕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三、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背诵课文。

  3、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 : 颓,坠落。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 ,参与,文中指欣赏。译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教师小结

  小结内容:

  同学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楼梯口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楼梯拥挤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楼梯间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 1

  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或引起同学间的矛盾纠纷。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同学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不在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违纪,按时作息;严禁翻越学校围墙和大门,不进“三厅两室二吧”;不参加结伙斗殴、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早恋,慎交友,;严禁购买、收藏、携带管制刀具;爱护学校财产,不损坏公物;配合门卫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

  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新的学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反思1:20xx年春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安全渡过每一天,健康快乐成长,万一出现安全事故,都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永远的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万一的概率如果作为老师加强安全管理,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事故,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轻松、愉快。

  关于安全教育,我在日常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安全无小事,必须放在首要地位。开学第一课:先给学生们上一节安全教育课,讲一讲安全注意事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11-23

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