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周长的认识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4-12 18:24:33 教案 我要投稿

周长的认识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长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长的认识教案集合(15篇)

周长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刚才同学们都描好了树叶的周长,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们的描法(在实物展示台上描的同学):你的起点在哪里?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怎么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3)师:如果是圆形、月牙形这样的图形呢?怎么求它们的周长。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每个小组选择3-4个图形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办法量出周长的?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周长的认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经过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索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实例,体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有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长的含义

  (1)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

  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讨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

  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4)归纳:没有缺口的图形或者说“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指出实物的周长

  (1)同学们看,一片树叶、一面国旗,它们都有周长吗?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长的方法

  (1)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周长是什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提出问题:小蜜蜂为运动会准备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奖牌。屏幕出示:

  如果给每个奖牌装上一条金属边,每个奖牌要用多长的金属呢?

  (2)动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3)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周长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和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难点: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感受周长

  同学们都有在操场上跑圈的经历,如果,我想跑一圈,该怎么跑

  生:……

  哦,选好起点,从起点出发,跑一圈回到起点,这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有一片树叶,有3只小甲虫,沿着树叶爬了一圈,仔细观察,谁爬的距离才是树叶的周长

  (课件演示)

  生:第1只……

  为什么第2只不是 (不够一圈)

  为什么第3只也不是 (超过一圈)

  二,动手操作,体验周长

  刚才我们找到了操场,树叶表面的周长,你们还想了解哪些图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圆形,……

  请你看看你的周围,什么东西的面就是长方形的

  生:……

  拿好你的书,请你摸一摸,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体验

  门的面也是长方形的,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

  你能指出黑板表面的周长吗 请你来试试。

  学生上台指

  为什么黑板这条线段你不指呢

  生:它不是……

  (课件出示长方形)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板书)

  "围成"是什么意思

  生:封闭。

  (课件出示正方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

  正方形的周长是

  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课件出示三角形)那三角形的周长是

  生:围成三角形三条边的总长。学生说老师指。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这么多图形,一个一个说太麻烦了,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它们的周长

  生:围成图形所有边的总长。(板书)

  什么是周长 学会了吗 吹牛吧!

  那我来试试,这有几个图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

  学生辨析

  三,探索办法,测量周长

  认识了周长,现在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我该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

  量几次呢 (3次)

  再把3次的结果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长方形呢 它的周长,你觉得要量几次呢

  生:4次

  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2次

  为什么可以只量2次呢

  生:它对边相等。量出一条就知道另一条的长度了。

  你们听明白了吗

  如果是正方形,最少量几次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生:1次

  为什么

  生:四条边一样长。

  像这些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用尺子量,那有的边不是直的,(课件出示圆形)我们怎么办

  生:用软尺,用绳子围……

  这些办法真不错。不能直接量的,我们可以借助别的东西来量。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想不想继续挑战自己

  (课件出示思考题)想一想,下面这个图形量几次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生:……

  (课件演示)刚才他说的方法就是……,瞧!移完以后,这是个什么图形呢

  那我们可以量几次就知道它的周长了呢

  下课。

周长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周长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二、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自主探究。

  现在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物体,呈现实物叶子、三角板、数学书、钟,想一想他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回事什么图形?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探究法、活动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图形卡片、绳子、三角尺、直尺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线绳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等常见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感知"周长"的意义

  (1)学生各自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平行四边形,花朵形等,并向同桌展示。

  (2)摸一摸。

  慢慢的沿着图形的周围摸一圈。(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感知树叶的周长。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的相关知识。(板书:周长)

  二、探究新知

  (一)体验物体的周长

  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什么叫周长?

  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注意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通过找ppt课件上图形的不同之处得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引出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二)找并描图形的周长

  1、指一指

  找学生上台指出ppt课件上图形的周长。

  2、找一找

  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ppt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3、描一描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图形图片,请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量一量周长

  我们刚才学习并感知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实际上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围。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来计算周长呢?

  1、规则图形的周长

  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合作交流后得出,可以通过用直尺、三角尺测量出每一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就可以求出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可在台上进行示范)

  2、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化曲为直)

  如:圆形,树叶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你们有办法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呢?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后找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利用线绳,从一个起点开始,固定好并拉紧线绳,沿着树叶边缘围一圈,然后量出线绳的长度即树叶的周长)

  总结出测量方法后,请学生小组内合作动手操作测量树叶或圆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计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么?(ppt课件呈现图形及图形各边的长度)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八练习题。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计算周长的方法有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来测量周长?

  五、课后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对应的练习。

周长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周长的认识教案8

  教学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这些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怎样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直观的、形象的、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使教材"活"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生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引领学生开展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是我本节课研究的任务之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本节课采用PPT、结合动画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课件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描绘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周长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其它图形,先让学生动手尝试描出图形的边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再用课件动画展示画边线的方法,以订正纠错、引领学生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课件采用互动交流形式使用,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周长,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参与机会,实现了课件资源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数学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情境创设、新知学习和知识运用过程中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运用如下:

  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中,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在再次感知这一环节中出示在几幅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让学生动手比划一下这些图形的周长,同时,用课件一一演示,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再出示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有没有周长,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并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教学过程。在进一步感知周长概念这一环节里,为了突破"封闭图形"这一概念,多媒体课件在这一环节中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实际测量,深化理解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树叶,启发学生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对于曲线图形的测量方法,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化曲为直"的这一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栅栏图,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在知识升华,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两个彩旗方阵,让学生分组讨论哪条线路长生再汇报,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四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教法与学法及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到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周长,掌握测量常见图形周长的方法。

  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法。

  教法:情境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

  2、引导观察,建立认知:(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仔细观察,小蚂蚁在干嘛?它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们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让我们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课件)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让学生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再次感知

  1、(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能找出钟面、游泳池、篮球场、花园的周长吗?

  生一边说一边比划它们的周长。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学生边说边比划的同时运用课件相机地演示出物体的周长,并且闪烁一次,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

  2、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出示课件中的多个图形)下列图形哪些有周长,哪些没有?

  (此处根据学生回答运用课件相机给予判断,让学生更清楚、更明了)

  (2)(用课件出示几组图形)仔细比较,谁的周长长一些?

  (最后出示一个封闭的和一个不封闭的图形)比一比?

  此时,学生都认为那个封闭的图形的周长比较长,师用课件操作,将那个未封闭的图形继续扩大,生都看傻眼了,马上意识到一定要是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揭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设计说明:此处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此处成功地运用课件解决了这一难点。)

  3、找一找。

  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或图形有周长吗?

  生汇报并比划。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4、比较周长的长短。

  (1)目测。从生刚刚找出的周长中,师随机提问,黑板的周长和文具盒的周长哪个长?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2)测量。(出示课件)这几个图形你认为哪个周长长?

  生意见不一,怎么办?(用尺子量)树叶能用尺子量吗?怎么办?

  生说出绳测法(师用课件演示。)

  (3)学生活动。

  (4)学生反馈。反馈时说出测量的方法,量出了几条边,为什么。

  5、小结: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花园围上栅栏,需要多少米?(课件出示栅栏图片)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识吗?

  学生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设计说明:如今的孩子,也许见过栅栏,但是对栅栏这个词比较陌生,围栅栏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用课件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

  四、知识升华,拓展延伸

  1、彩旗队策划了两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长?为什么?(课件出示彩旗队路线图)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部分学生还心存疑问:真的是这样吗?(这时师用课件演示两条路线。)

  (设计说明:此处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思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2、龟兔赛跑,它们跑的路程一样吗?

  3、两人合作测量腰围、头围、胸围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计算教室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栅栏的长度,再结合学校的"金秋体育节"拓展到彩旗队中的问题以及为自己班设计标语牌的实际问题,最后还是回归到生活中,测量和比较腰围、头围、胸围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巩固,又密切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玩"中用所学的周长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纵观整堂课,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加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运用生动的情境,理解周长。

  "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找出其他物品的周长。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发展了数学思考。

  二、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让学生找图形的周长,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而这其中,为了突破"封闭图形"这一难点,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地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周长,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对腰围策量的实践活动,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让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四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四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后进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周长的认识教案9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树叶、平面图形、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建立周长表象。

  大家想听笑话吗?大象贝贝新做了条裤子,可高兴拉!可是,粗心的裁缝把腰围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长吗?(学生比划出长度)贝贝跟妈妈说:妈妈,裤子腰围大了,你帮我把腰围裁去3分米。妈妈说:我现在忙,待会做。贝贝便跑去让奶奶做,可奶奶也说忙,待会弄。到了晚上,妈妈才想起贝贝的裤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这事,也把腰围剪了3分米。第二天,贝贝满心欢喜穿新裤,结果发现:裤子腰围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这个笑话里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你知道腰围怎么量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腰围可以叫做腰的周长。(板书: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2.认识边线。

  (出示多拉爱梦外型图片)你能很快指出图片的边在哪里吗?(生说师示范)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演示:将边线拿下来)

  板书:边线。

  3.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请你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在哪?(学生用手摸一摸)

  (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

  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4.描一描,理解周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在描这几个图形中,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补充板书:认识周长)

  二. 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计算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

  我们认识了周长,那如何来计算周长呢?

  完成试一试。(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

  (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

  那四边形呢?

  2. 计算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

  (1)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树叶的周长呢?

  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树叶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2.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自选图形,量出周长。

  指名出示图形,如果用线去围同样大小的,需要多长的线呢?先独立量,后他生估计周长,验证结果。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

  适当评价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题。

  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说明: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如果方法不够简洁可以再请一生补充。)

  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你能很快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指名一生先说,他说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学生的算式。集体评讲。

  (在讲评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拼起来形成的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

  3.互量腰围。

  指出:实际生活中买上衣和裤子是量的腰围要比实际量的大出几厘米。

  四.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指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周长的认识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

  引出课题:周长。

  (二)生成新知

  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

  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

  (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2.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②计算周长。

  ③交流汇报。

  ④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3.探究正方形周长

  (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2)交流汇报。

  (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

  2.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作业:1.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教具:

  软尺、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出示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分别是什么图形。(多个同学回答)

  ⑵老师将着写图形镶上金边,放上照片送给大家。

  ⑶请同学帮老师镶上金边,说说你是怎么镶的,最省材料。为什么?

  ⑷找几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镶上金边。

  2、活动二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3、活动三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4、活动四

  ⑴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拿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量时间在探究周长的策略,观察各种图形的特征,学生利用手中的尺、绳子、等工具,寻找、发现、观察和经验加以推测,提出了绳测法滚动法折叠法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针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方法优化。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显示;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周长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给予学生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探索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树叶、直尺、磁钉、棉线。

  学具准备:三角尺、学具袋、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淘气的小动物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非常着急。为了保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办法,他打算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学生交流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围上了篱笆,保护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学生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国旗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

  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漂亮。(老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同时板书)。

  3、完善周长概念。

  师:米老鼠看到唐老鸭把图形的周长描得这样好,也不甘落后,找来了4个图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图形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

  生:......

  师:象第二、第四这样没有围拢,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没有周长。第一、第三这样首尾相连,围拢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他们才有周长。

  师:现在你觉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完整吗?如果不完整,还应该加上什么词语才准确。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适当板书封闭图形,完善周长概念,然后读一读,要求读出里面的重要词语)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能不能利用周长帮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准备多长的篱笆才能把菜地围好呢?

  (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小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圆的周长。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帮王老伯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难题: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师:同学们的量得很准确,也计算得很细心,唐老鸭想和他家比试一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欢迎来到智慧宫,现在进入第一关"1、火眼晶晶辨真假。"

  2比眼力,考智力。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能多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五、布置作业

  回家找找一些物体的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案13

  课前思考:

  本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罗老师设计的《认识周长》这一课,主要分成这样几部分内容来学习。

  1、“认识边线”。“边线”一词在三年级学生中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但不是特别清晰。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课前先让学生为老师无框的镜子加边框来认识,并在小朋友的充分交流中揭示“边线”的名称。

  2、“初识周长”。创设了以下学习活动:摸一摸、描一描、议一议、画一画,将“周长”概念完成建构,纳入已有认知系统。

  3、再认周长。认识周长后,再让学生回到之前所认识的物体的“边线”,总结到这些边线就是这些物体的周长。

  4、量出或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主要分成两部分内容学习,一是不规则的物体,以数叶为例,二是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以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课后反思:

  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本课我作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周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物体面上的边线,如:数学书、三角尺和课桌等。学生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二、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真实有效。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在探索测量曲线图形的方法时,我让学生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可以用线来测量的方法,而后同桌合作用线围一围树叶的周长,最后用尺量一量。在这个过程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这一环节操作起来总显得有点困难。

  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发展数学思维。

  教育具有创造未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量一量自己腰围的活动,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课后想想,这一环节放在课尾,似乎有点简单,学生已经量过树叶了,而量树叶远比量腰围要困难,所以可以设计一个更有深度,更意义的环节。让学生在创造中发展数学思维。

  课后反思:

  “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周长”的教学应在学生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与积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因此,本节课我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在这节课上,主要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教学:认识边线——初识周长——再认周长——计算周长。

  1、“认识边线”。“边线”一词在三年级学生中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但不是特别清晰。在认识边线中,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分了两个层次,一是找出没有边框的物体某个面的边线,老师课前先让学生为老师无框的镜子加边框来认识边线,再通过指出数学书封面、三角尺的边线来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边线;二是借助描平面图形的边线来认识平面图形也有边线。通过这两个层次,学生对于边线从具体实现了向抽象的有效过渡,对于边线,他们的认识就突破了“有线”向“无线”的飞跃。这对于学生准确建立周长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

  2、“初识周长”。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周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边线后,以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厂为例,这样“周长”的概念可谓“呼之欲出”,并通过指名说、同桌练说,自己默默地说一说来练习说什么是“周长”。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将“周长”概念完成建构,纳入已有认知系统。

  3、再认周长。认识周长后,再让学生回到之前所认识的物体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物体面上的边线,如:数学书、三角尺和课桌等。学生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总结到这些边线就是这些物体的周长。

  4、量出或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在教学“求周长”这一环节时,为学生提供了三次不同程度的操作与练习,第一次是求实物(树叶)的周长,第二次是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第三次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思维水平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发展。

  另外,谈谈本课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进行了比较周全的考虑,如:

  1、在探讨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时,教师先承接上面求数叶周长的方法问: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三角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并在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并把计算的方法呈现给学生。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四边形的周长就显得很容易,而且过程很清晰。

  2、在探讨“周长的计算”时,对于第一个边长3分米的等边三角形学生讲出了连加和乘两种算法;对于两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讲出了好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出现,教师都把判断权教给学生:对吗?这样做是什么意思?通过复述的方式让其他同学明白计算的根据和道理。

  当然,在这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是否需要优化?当学生说出了几种方法时,老师对每种方法都让学生讲出列式的理由,并且用板书及时记录学生的想法,鼓励了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多样化。我觉得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稍作比较,“哪种方法你最喜欢?为什么?”在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一铺垫。

  3、在探索书上62页第5题将两个图形合并成一个图形周长有无变化时,教师先让学生数出分开时两个图形的各自周长,而后出示合并的图形,学生都是直接把两个周长相加,教师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数一数,再次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并且提出疑问:怎么小了?一个学生回答:合在一起就小了。教师还是没有急于总结归纳,而是问其余学生“听明白的举手。我没听懂,谁能解释给我听。”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同学有了发现,教师没有因为学生说出了答案就沾沾自喜,而是把判断权还给了学生“你们都这样认为吗?”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由学生自己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发现并得出规律。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

  第一次试上这堂课让我学会了两个字——低调,上的我一点傲气都没有了,下课铃声响的那一刻我甚至还没回过神,完全忘记了把握时间,整堂课是我跟着学生在走,失去了引领的作用,主导的作用被这些主体弄的一点力量都没有。我要深刻的反思这一败笔。

  整个的这堂课好象不是我在教学生,而是在管学生,没有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以及学生活动的时间。对本解课教材的钻研还不够,我把教材分成了两部分教学,一是认识周长,二是测量周长,而我思考的整个教学方向都倾向了认识周长,一心想让学生感兴趣,所以设计了些繁杂的活动内容,忘却了本课的重点,对于周长学生是很容易懂的,而我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研究探讨学生已经明白的内容。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完全忘却了教学的目的,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又产生了诸多本课教学以外的问题,又浪费了较长的时间去讲解,去验证。

  而后的活动又一度使我失去了主导作用,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

  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快速的完成活动内容,我在课前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可还是因此拖住了教学的脚步,是我没有掌握好时间,没有合理控制住学生的的活动时间。

  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已无话可说,看着自己写的整整三大张纸的备课材料,却只完成了一张,又看了一下学生们好象都还余兴未了,欢快的`、跳跃的离开了教室,而我思考着——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空欢喜吧?

  回家后,脑海中还是不断闪出课堂教学的片段,可能是记忆深处在帮我一一指出教学中的败笔吧!下次努力把这把扳回来。

  到了第二次的教研活动课时,发现上课的时间还是不足,还是有题目没有讲完,同样是在活动环节和认识周长两个环节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影响了整堂课的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在教学每个环节中没有联系的总结性的语言,等于是没有把整堂课的各个环节圆滑的连接起来,让人觉得很生硬。

  通过数学组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解决。帮助节省更多的时间去教学重点部分。去粗取精,完善了整个教学内容。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认识周长,发现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因此,在这节课中,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教学的思路是这样的:

  认识周长的导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利用给镜子镶边框这一问题的讨论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自己想一想,试着让学生以一物体讨论并说说什么是“周长”,这一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量出叶子的周长这一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周长的计算:书上首先给出的关于周长计算范畴很大,任何一个图形都可以计算它的周长,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给学生一个总的方法。练习安排的是要解决的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的周长,要怎么计算出周长,首先要明确周长是怎么回事,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学过图形,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通过测量,学生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长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理周长高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余人合作,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客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一说.

  ①小朋友围着操场跑了一圈

  ②彩灯沿着心形牌匾走了一圈

  ③老爷爷在白菜地一圈周围上栏杆

  ④在照片四周边上镶了一个相框

  2,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二,感悟生活中事物面的周长

  1,3个实物图,指指表示他们的周长(树叶,方巾,红领巾)互相说说,上来指指表示它们是从那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

  (生: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我是从这里开始又到这里结束)

  第一个2生指,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小结:不管我们从哪里开始,都是沿着地图走了一周

  2,找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互相说说,注意语言要规范)

  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腰围,头围.

  3,找一找: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长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短

  小结: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周长,而且还有长有短.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 如果有请指出来,

  为什么第四个图形没有周长

  2,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周长吗

  ⑴小组内先商量办法,再用工具试试.

  ⑵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3,交流

  ⑴长方形{a.4条边量后,相加 b.只量长宽再分别2 追问:长方形有4条边,为什么只量2条边,利用长方形特点就可以更方便地求出周长了}

  ⑵圆:{a.用毛线,圈圈,量一量毛线的长度 b.对折,围半圈2把曲线圆形利用毛线来围,再拉直了量,化直为曲,很方便}

  {a.量个边长度相加 b.转化成正方形 1条边乘以4求出}

  小结:刚刚同学们发挥聪明财智用绳,量一量,加一加或转化再量,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求出了它们的周长.

  四,练习

  一个人想围甲走一圈,另一个想围乙走一圈,谁走的路长,想想回答,为什么

  五,你今天学了什么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周长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过程:

  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

  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说明: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找一找.

  出示瓷砖,手帕等物件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指出: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拿出事先准备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量两算算,理解周长

  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2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提问:

  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个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的4.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

  做想想做做的5.

  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

  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实际测量.

  做想想做做的3.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但是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解决问题.

  做想想做做的6.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周长的认识教案11-27

周长的认识教案通用03-19

认识周长说课稿06-22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7-04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09-13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12篇09-18

圆的周长教案11-18

《圆的周长》教案02-26

《圆的周长》教案[经典]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