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知“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俺的护鸟心愿。
3 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知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个小男孩救鱼的故事,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一个有关树林与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你们喜欢树林和小鸟吗?能把你了解的有关树林和鸟的资料,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吗?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2、读准生字词。
(1)指名读字。
(2)读词语。
(3)说说你认知哪个字?是怎样认知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画出父亲的'话,用“~~~~~”画出俺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1)、同学自主朗读。
(2)、听老师示范朗读。
(3)、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同学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4、通读全文,读中感悟。
指导同学在读文中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体会“俺”的天真及护鸟。
四、课堂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理论支持】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圈点勾画、感情朗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了解文中乡土情结的内涵,作者大量引用的古诗文的意思和作用。
3.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了解本文大量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及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魂牵梦萦( )
忐忑( )不安
田塍( )
悠邈( )
崎岖( )
三匝( )
铩( )羽而归欷歔( )
方兴未艾( )
桑梓( )
搭讪( )
发轫( )
濠( )水
翰苑( )
缔( )造
翘( )首
二、知人论世
柯灵少年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一生喜欢读书,有深厚的丈学功底,是一位世纪文化老人。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解放前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掠影集》,建国后主要从事电影创作,代表作品有电影剧本《腐蚀》、《为了和平》、《不夜城》、《春满人间》、《秋瑾传》(根据夏衍剧本改编)等,其他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等。
三、写作背景
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
四、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至段):
第三部分(第段):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能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通过歌表演,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对音乐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二)难点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歌表演《小雨沙沙》,能够与同学合作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三、教学准备
1、录音机、歌曲《小雨莎莎》的音响资料。2、钢琴、沙锤等打击乐器。3、燕子头饰
四、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2/4拍的一段体儿童歌曲,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情境。歌曲向学生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天真稚气,富于儿童情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听《小燕子》歌曲,师生律动进活动室。(戴燕子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课前准备:CAI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 谜语导入: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 放映CAI课件: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乐曲。
3. 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 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 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相读、听。
(2)认读生字卡片。
5. 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 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 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 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 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 背诵全文。
(1)借助板画试背。
(2)表演背。
(3)全班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使学生在读中进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化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1. 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 写一写;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
3. 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1《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 篇6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旧中国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
分析、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
难点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简介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回顾、复习
了解巩固文体知识
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简介“小说”
2.简介背景
听介绍
了解背景及文常
二、整体感知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阅读、讨论交流
理清课文脉络结构
3.“我”失望痛苦地离开故乡,寄希望于未来
三、熟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培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材分析,内容重、难点分析
根据“语标”二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详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
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象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而且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探索、实践的欲望,他们对现实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的生活经验,乐于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让他们在读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创造美,步步渐进,使他们身临其境,趣味盎然。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 ,努力构建知识向能力迁移的动态系统。本课使用的媒体:计算机动画软件(图片展示)、投影片(出示教学目标 、展开教学内容)、网上音乐下载(配乐活动)。
通过在网上的搜集与查寻,我有选择性地将有关图片与音乐下载,并以投影片的形式,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声形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其中,学的自主、有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件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及有关已学生词,问:“你认识吗?会读吗?谁来试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指导读第一节 a (课件显示第一节内容)指名读;b 引导学生读出“热情”;c 指名试读“想变点儿什么?”(板书:变点儿什么);d 齐读第一节。
过渡:变什么呢?你想好了吗?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自读2到5节,整体感知。)
2、指导读第二节:
a “我先想变什么?”指名读出文中诗句(板书:雨滴、小鱼)。
b 让学生回忆,想像“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
c (课件显示图)学生欣赏“雨滴绿叶”图,想一想,透明的雨滴睡在绿叶上心里会怎么想?再指名说说。
d “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中游动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读读、说说,教师适时点拨。
e(课件显示动画)学生欣赏“小鱼水中游”,想像、体会鱼儿的心情。
f “你也想快乐地游一游吗?”(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快乐地做“鱼儿游”的动作。
g 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启发激活学生内心世界,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当你看到这些,你会怎么想呀?”学生交流,指名说说。
h 指名读第二节,生评,再指名读;表演读(自由地加上动作)。
过渡:一转眼,我又想变了,变成什么呢?
3、指导读第三节:
a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仿佛听到蝈蝈欢快地歌唱。
b “如果你也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发挥想像,让学生说自己所想,指读文中有关诗句(板书:蝴蝶)。
c (课件显示图象)学生欣赏画面,理解“穿梭”,交流感受。
d“你见过蝈蝈吗?它怎么唱歌?”让学生说一说,学一学。(板书:蝈蝈)
(课件显示:蝈蝈唱歌图)“猜猜,我变成蝈蝈会唱些什么歌?”学生说歌名,唱一唱,体验快乐。
e 指名表演,读——齐读。
过渡:夏天的夜晚也是如此迷人,夜空更是令人向往!
4、指导读第四节:
a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最想做什么?”让学生遐想夜空,说想法。
b 轻声自读诗句(投影显示有关诗句)(板书:星空、新月)。
c 根据板书作一小结,让学生把前面两节连起来再读一读。“想变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还想变什么?”让学生自由与同学说说。
d“我最后想变什么?”学生自读诗歌,得到^答~`案(板书:荷叶)。
理解“真想”,指名读出“非常想”的感觉(指读再齐读)。
e “你有何问题想问这位小朋友?”激活学生的思维,问一问,想一想。
过渡:我为什么真想变成荷叶呢?你见过荷叶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课件显示荷叶图)
5、指导读第五节:
a 让学生欣赏荷叶图,说说荷叶的样子。读读诗句,体会诗中比喻的贴切,感受荷叶的惹人喜爱。
b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我喜欢它,除了它可爱,还有其它原因吗?让学生自读以下诗句,想想,小组讨论交流。
c 指名读第5节,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体会: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别人带来欢乐。
d“它还能给谁带来快乐?”(投影出示: 来了,在荷叶 。)学生口头说说。
e 再读第5节。
6、小结,齐读全诗,感受美好心愿,体会快乐心情。
三、延伸活动(说说,写写)。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课件显示说话要求)让学生按诗中的句式进行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2、把所说的写在白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一首小诗,可在小组中互相传阅、交流,或投影显示。
四、总结,渗透环保教育。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么快乐!可是,许多河流中再也见不到嬉戏的鱼儿,有些地方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你知道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适时显示,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我们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3
语文教案11-24
语文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