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1 09:53: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通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⒊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思考回答)

  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

  ⒈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⒉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⒈活动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发给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⒉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能否找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⑴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善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⑵如果学生还提到其他星球,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其他星球的基本概况。也可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象,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⑵老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的相关情况。

  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感想,老师加以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种昆虫,请看图片。知道它的名字吗?

  (板书:屎壳郎)

  2.我们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于它的资料,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它?

  屎壳郎原产于的中原。屎壳郎的唯一食物是动物的屎。因为什么屎它都攻克(吃掉),故称屎壳郎(蜣螂)。屎壳郎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夜出性,但推粪球是在白天进行。穴居地下(洞穴)生活。它能把大堆的牛粪做成小圆球,然后一个个推向预先挖掘好的洞穴中贮藏,慢慢享用。因为圆形在地面滚动时省力,运回巢穴比较容易。雌把卵产在粪球里,卵孵化后,出世的小蜣螂立刻就可以得到食物吃。然而在蜣螂的同类中,也隐藏着一些懒汉和无赖,它们不好好劳动,常常伺机在半路上去抢夺滚动着的粪球,妄图占为已有,双方为此展开一场搏斗。

  3.这节课,我们就要让它成为我们想象故事中的主角,一起来编一个有关于它的故事。(板书:的故事)

  二.创设情境,明确要求,启发想象。

  1.他这么不起眼,能为它编出什么故事呢?先观看多媒体课件。

  (屎壳郎克服种种困难推粪球的过程)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补充课题:推粪球。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锲而不舍、有毅力、聪明等)

  4、他的身影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但是,他每天推粪球的`工作还没有停止,遇到的困难还有许多,当然,它还会那么锲而不舍。那么,他还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交流。

  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我给你们看几幅图:人为、自然、天敌、自身

  这节课,我们就要动脑筋来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它推粪球过程中的故事。

  三、引路,领悟方法,指导表达。

  1.我这里就有一个编好的故事,想听吗?

  (读,配简笔画背景)

  学生评议。

  出示习作要求:

  想象要合理,符合实际。

  故事内容完整,情节有所波折(可失败,也可成功)。

  语句通顺、连贯,能有细节描写。

  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自定题目。

  四.自由想象,合作编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合作编故事。

  (三人一组,共同想象组织语句:一人执笔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一人画一画;一人准备交流)

  五.交流欣赏

  1.同学们已经写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想象最丰富,故事最吸引人,语句表达最生动。

  2.选几组交流,师生互评。

  3.教师:

  大家的想象力真是非同凡响,你们用饱蘸情感的笔,把屎壳郎置身于各种困境,又把它的经历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从这次习作中,你们肯定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收获:在自然界中寻找到了人生的榜样,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智慧与勇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骸、坠”2个生字,理解“搜索、奥秘、同归于尽”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清洁工”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例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能发挥想象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自己设计的清洁工。

  【教学重点】

  1、了解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2.掌握列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想象设计太空清洁工。

  【教学难点】

  掌握列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等的特点,想象设计太空清洁工。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让学生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3.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质疑: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脑中冒出了什么疑问?

  3. 师引导归纳:太空清洁工是什么样?

  怎样清洁太空?

  太空有哪些垃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清洁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赶快打开书再读一读。

  1.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奥秘 残骸 坠落 同归于尽

  指名读(随机正音:坠、骸)—开火车—齐读

  3.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放手让学生初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需要检查的字词,了解梗概,一举多得。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太空清洁工的构造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说说课文的介绍和你想象的太空清洁工有什么不同?指生说,出示句子:

  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去掉“只有、不到”比较,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用今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的质量和费用与太空“清洁工”进行比较,知列数子的说明方法,再次朗读体会“只有、不到”。

  (4)抓住“搜索”以及其他方位词语,了解“清洁工”的功能。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让学生体会行文用词的准确及使用例数子的说明方法。引入一般航天器或卫星制造的费用资料,加深对不到、只有的印象。

  四、研读课文,体会作用

  1.体会垃圾的危害性

  过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可是——指生说,出示:

  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1)句子读悟体会打比方

  (2)引入太空垃圾的资料,体会危害性

  (3)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打比方的手法,及行文用词的生动。资料适当引入帮助理解对太空垃圾危害的理解。

  2.了解清除垃圾的过程

  师质疑:“清洁工”又是怎样清除垃圾的呢?指生说,出示句子:

  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

  (1)通过“一、就、然后、接着”等词说清除垃圾的过程,讨论顺序是否调换,体会行文的严谨性。

  (2)抓“捣蛋鬼”,体会用词的趣味性:“捣蛋鬼”指什么,如果换成“太空垃圾”表达效果一样吗?

  (3)抓“流星”,体会这一说明方法的形象、生动:。

  (4)朗读训练。

  3.小结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体会行文的严谨、形象、生动

  五、拓展延伸,想象写话

  1.师质疑:这样的太空“清洁工”,你满意吗?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能不能创造更好的太空“清洁工”?

  2.写话训练:你将设计一个怎样的太空清洁工,让我们的太空更清洁更美丽?说说功能或者构造。

  (1)交流怎么才能写得好。

  (2)教师引导归纳:试着用上“一、就、然后、接着”等词说清除垃圾的过程,还可以用上例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一段作为学生写之前的铺垫,在看了这段话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写得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指向说明方法、用词准确。然后再激发兴趣让学生写。本课着重要让学生学习哪一种说明方法,前面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不断反复,加深印象,这里写话要想办法让大部分学生用上这种手法,便于写后的评价,以促进真正提高,一课一得。

  六、小结全文,感情升华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保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延伸。人类在爱护地球家园的同时,也要重视太空环境的保护。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在宇宙中遨游时,面对的是一个干净、美丽的太空。

  【板书设计】

  太空“清洁工”

  太空清洁工是什么样?

  怎样清洁太空?

  太空有哪些垃圾?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6

  重点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

  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

  (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具体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体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让学生改写第三段,然后进行比较)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6.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 ②文章主题 ③文章语言特点 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手段

  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朗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可将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芦形状的图标串起来,如图示意。

  线索:情趣

  1. 妈妈坐月子:①妈妈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儿 ④起名字。

  2. 妈妈是灯泡厂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奖

  4. 爸爸的鼾声

  5. 家中来客

  6. 妈妈的“三怕”

  7. 脑袋与板车把手

  8. 熄灯前与熄灯后

  9. 妈妈“怕”爸爸

  10. 一个孩子和五个孩子

  11. 唐阿姨的猫死了

  12. “学玩”

  长大不讨老婆了

语文教案 篇7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 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4-24

语文教案04-24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6

语文教案04-27

语文教案04-27

语文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