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4 08:57: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华[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书写“以、更”。

  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插图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说一说?[板书:松鼠]你们对松鼠有些什么了解?[板书:松果]

  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 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子)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读词)光秃秃的,小松鼠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样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置。 、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

  板书设计:

  松鼠和松果

  松鼠 ————吃————松果

  (种)

  长 松 树

  教后记: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配画、有文字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不少大诗人的名字吧,你能说出几个?能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吗?(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杜甫,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两首》分别是李白、杜甫所写的名篇佳作。

  2、揭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导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指导停顿。

  (2)以多种形式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请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3)反馈:

  检查生字:

  a、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b、全班交流识字的好方法:说一说你记住那个字了,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生字。如:在生活中识字,炉,火炉,冬天家里要生火炉。可用猜字谜,比较法,熟字换偏旁,加一加或减一减等来记等。

  c、开火车读词语(多媒体出示生字,摘星星游戏)

  ·个读诗歌,要求读好节奏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请学生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

  [设计意图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2.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③读了这首诗,你读仿佛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4、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A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看看课本,说说上学见闻,让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

  2.准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结合课本第一页的图进行简单的入学教育,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使小朋友对新的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懂得小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2.认识语文书。(旨在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积极地体验)

  摸一摸:光滑细腻;闻一闻:纸墨清香;翻一翻:图文并茂。

  在学生愉快好奇地体验时,适时引导小朋友知道语文书里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优美的儿歌和漂亮的插图。语文书是许多叔叔、阿姨劳动的成果,是我们学习的朋友、帮手,要爱护它,书皮不弄破了,页角不弄卷了。将来要比一比,哪些小朋友的书爱护得好。

  3.认识目录、课次、课题和课文、生字表以及书的页码。(让小朋友了解基本常识,为今后学习做准备)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上学去。(板书)

  二、观察图画,引导说话(从情景入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1.引导小朋友观察挂图,(多媒体动画或书上插图均可)图上画了些什么?

  2.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知道图上画了上学路上,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见到了同学,正招手问好呢!(教师应该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响亮地说话,说清楚完整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尊重孩子独特的想法。)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范读3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遍范读,教学生拿书、看书的姿势(两手把书放直,离眼一尺远)。

  第二遍范读,要求学生跟着老师读书的语速指着每一个字认一认。

  第三遍范读,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听读(听准读音,学会停顿,老师注意读的语速)。

  2.老师领读。(领读3—4遍)

  领读时,要注意由句到文,让学生和文字多见面。

  引导小朋友发现老师领读时都是在有“,”和“。”的地方停一停的。

  3.指名读。

  请会读了的小朋友起来读一读,如果小朋友不会读,老师再范读一遍,请小朋友模仿老师朗读。

  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读,及时帮助小朋友纠正方言。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学生读书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特别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特别要表扬读音准确、不丢字、不加字、声音响亮的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引导学生保持正确读书的姿势,坚决纠正顿读、唱读等现象。

  (3)培养学生听别人读时仔细看书、认真听的好习惯。

  4.同桌读,互读互听互评。

  小朋友刚刚开始学习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遇到逗号、句号停一停,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四、作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能背的背一背。

  2.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朗读的评价。

  二、认读生字

  1.引出生字:小朋友们很聪明,课文读得很准确,既不丢字,也不加字,碰到“小豆芽”和“小圆圈”还停一停,现在课文里面有几个生字宝宝要来和你们交朋友了。

  2.逐个出示生字(可用课件,也可以用生字卡):上,学,书,包,早,个。小朋友,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喊出每个字的字音)。

  3.老师带读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有目的地问一问:“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对能够用拼音认读生字的进行表扬,以激发其他孩子学拼音的兴趣。

  (2)对能够在生活中认字的进行表扬,引导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对通过读课文记住生字的进行表扬,告诉孩子们上课专心读书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5.在课文中找出生字。

  教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圈生字(黑板上或课件演示),并小结方法:我们一句一句地读课文,边读边圈,发现生字宝宝就给它轻轻地画个圈。

  把画出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问一问周围的同学。

  6.把课文流利地读一读。

  三、积累词语

  1.帮生字宝宝找朋友。

  生字宝宝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特别高兴,它们现在想请你们给它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几个朋友,它们交了朋友就会变成法力无边的魔法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指导)

  2.找出课文中生字宝宝的朋友,画上“____”,并读一读,记一记。

  上学 书包 学校 同学

  四、背诵课文

  1.分小组把课文读一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2.自由背一背课文。

  3.指名背诵,评出“背书大王”。

  五、作业

  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认一认生字表中的6个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课型: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写字练习,给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变成本单元的生字。

  能力: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4、阅读练习,继续训练默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词能力以及想象力。

  5、综合实践活动,了解爱、写出爱、展示爱、奉献爱的以“爱”为主题的活动。

  情感:

  1、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的教育。

  2、教育学生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1、联想词语。2、排列句子顺序。

  查阅资料:教学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数:4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5

  家庭(父母)(儿女)(孙子)(上学)……

  或:家庭(住房)(家具)(电器)(冰箱)……

  或:家庭(成员)(亲情)(和睦)……

  公路(宽阔)(汽车)(尾气)(环境)……

  教室(宽敞)(桌椅)(家具厂)(工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字练习,给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变成本单元的生字。

  2、词语的新型练习。

  3、连词组句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就会变成本单元新学的生字。你来试一试。

  (一)看题自己试着填写。

  分()子()寺()术()今()

  真()传()充()躺()差()

  部()咪()

  (二)两个人互相检查。

  (三)分别将这些字组词。

  二、看到每组第一个词语,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照样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一)看例子。

  例:公园(树木)(花草)(茂盛)(美丽)……

  第一个词公园,我们想到公园里有什么(树木)树木旁长着什么(花草)花草长得怎么样(茂盛)看到茂盛的花草你感觉怎么样(美丽)……

  相临的两个词语有一定的联系,要通过联想完成。当然联系是多方面的,没有固定的答案。

  如公园(树木)(高大)(引人注意)()

  (二)自己试着填一填下面的空。

  (三)指名说,大家订正。

  家庭(父母)(儿女)(孙子)(上学)……

  或:家庭(住房)(家具)(电器)(冰箱)……

  或:家庭(成员)(亲情)(和睦)……

  公路(宽阔)(汽车)(尾气)(环境)……

  教室(宽敞)(桌椅)(家具厂)(工人)……

  三、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句话,再抄写下来。

  (一)老师我们望着笑眯眯地

  老师笑眯眯地望着我们。(注意加句号)

  或:我们笑眯眯地望着老师。

  (二)出现了一座天边彩桥美丽的

  天边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桥。

  一、业1、2、3。

  教学反思:在进行词语联想的时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去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排列错乱的句子。2、做阅读题。

  教学过程:

  一、排列错乱的句子。(15`)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首先读懂各句话的意思。

  (三)自己明确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自己试着排列一下。

  (五)自己排列以后读一读,看合适吗?

  (六)指名说排好的顺序集体订正。

  (七)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

  二、默读短文,按要求去做。(25`)

  (一)自己读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二)指名读文,订正字音。

  (三)说一说奶奶睡着了,小芳会想什么呢?

  (四)请同学们到书上画一画,文中几次出现“阳光”,每次阳光指什么?(“阳光照在阳台上”“阳光钻进去”“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指的都是太阳光;而“棉鞋里有好多阳关呢!”主要指的`是小芳关爱老人的行为及美好的心灵。)

  (五)比较句子,体会同样的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子表达,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1)棉被当然暖和拉!

  (2)这棉被真暖和!

  (3)棉鞋这么暖和。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提前布置回忆、采访。

  回忆生活中别人给自己的爱:也可以开展采访活动,了解其他同学得到别人关爱的事情,随时做好记录。

  二、选择、动笔

  选择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一两段话,写己真实的感受。

  三、交流、讨论

  召开“爱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

  (一)采取朗读习作、讲故事、表演、展示图片和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别人给予自己或他热人的挚爱。然后大家评议,可评出最佳习作、最佳故事、最佳节目……

  (二)围绕“我们怎么回报别人的爱”展开讨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在小组内或全班交流。

  四、献出爱心、分享快乐

  班会后,落实讨论的。献出爱心,让更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同事知道应该回报别人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别人给我们的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重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仰望美丽的天空,看到闪闪的星光,想到了什么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喜欢仰望夜空,他就是郭沫若。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感受他展示的心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二、自主预习

  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用“朵”?

  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它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一)归纳主题

  《天上的街市》呈现的是一幅“平和洁净”的理想境界。诗人由地上到天上,由景物到人物,在现实中苦闷彷徨,把目光投向那虚无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景象,描绘出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二)想象与联想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有3处位置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1节):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无数;特征上:亮。第三处(第4节):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发亮而且流动。

  (三)修辞分析

  请分析《天上的街市》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明确:①比喻:诗的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有许多极其相似之点。诗人用我们极为熟悉的事物作比,使眼前这两种事物联系十分密切,使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活生生地勾勒出天上人间的奇妙境界。

  ②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用了我国人民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

  ③移就: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移就辞格,实属神来之笔。“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提着灯笼在走”不同于远处伫立的街灯,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运动,后者是相对静止。动感是“提着灯笼在走”的特定性状,把这种属于人类行为的性状移属到非人类行为的星空中,自然也只能同划破夜空、倏忽即逝的流星连在一起了。

  (四)语言品味

  说说本诗韵律优美在何处?

  明确:韵律优美是这首诗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谐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五)难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改造?

  明确: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其结局基本是悲剧性的——即使经过了织女的大力反抗,赢得了每年七月初七的鹊桥相会,但这胜利也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但本诗中的牛郎织女,却没有传说中的苦难,他们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压迫,没有天兵天将的追杀,似乎是一户非常幸福、非常自由的男耕女织家庭。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悲剧性的结局改为现在的喜剧性结局呢?这主要是受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制约的。因为本诗的主题,就是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而牛郎织女生活的社会,即是作者寄托理想的社会,牛郎织女的生活,即是作者寄托希望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才能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悲剧式的结局,那么又怎能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又怎么引导读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呢?

  四、课外拓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相比,你觉得怎么样呢?分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举例:

  生1:我们这组认为今天的生活虽然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和以前相比,能吃饱穿暖,社会安定,已经很幸福了。

  生2: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相比虽然幸福,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世界和平仍需大家努力。

  生3:现在社会中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挣很多钱买漂亮的房子等,但我认为一家人只要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类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乡,但是人类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 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9-11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公输》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