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6 09:54: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 体会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 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本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整体把握。

  1、 先审题,为什么用听潮,不用观潮?

  用声音塑造形象,因为是在晚上。

  2、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

  3、 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

  第2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听潮》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先来进行检测:

  (一)字词

  (二)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作者听潮的过程、听潮的心情。

  二、深入研讨

  (一) 师范读潮来前一部分,考虑:

  1、 此时海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静寂)

  2、作者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静寂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3、 本文除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从多角度描绘了海的声音,看第8自然段,有视觉、声音、触觉、视觉角度。

  4、找同学把这部分读一遍,这部分给你什么感受?(柔美)

  (二)分析第二部分

  1、 潮来前的大海是如此的平静、温柔,潮来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把6---19节还可画分为两部分,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特点。(兴奋、疯狂)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海醒之后有哪些动作?(掀、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拟人.

  3、 除了用各种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外,还描绘了大海的音响,找出这些词。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4、谁能把潮来时的这种兴奋、疯狂读的维妙维肖?找一个同学读13---19段。

  5、大家齐读一遍。

  (三)自读潮退的部分,概括特点,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二、 研讨写作目的。

  1、 作者溺爱海不仅表现在对海潮的描绘上,还表现在听潮的心情上,快速找出表现听潮心情的词,这个词反复出现了三次,为什么欣幸?(位置好,潮并不是总有,而作者又溺爱海,又赶上海潮)。

  2、 这是作者爱海的表现,那作者溺爱海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魅力,更主要的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关)

  3、 作者想表达什么?(生说、师介绍背景)

  人生就像大海,既有安逸的时候,也会有波折的时候,但无论是安逸还是波折都要一样的面对。

  总的说来,作者对完整的、独特的大海形象的描绘,既抒发了自己欣赏大海的雄壮美的情怀,歌颂了大海的伟大力量,又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诵读

  五、板书: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游戏:看图猜节日

  (课件出示相应节日中秋节、感恩节、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

  2、了解圣诞节(课件出示圣诞节图),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能收到很多礼物,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有关圣诞节送礼物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课题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____树。(学生齐读)

  2、指导学生读准给予一词。理解给予的意思吗?想象一下,给予树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习生字新词:

  ⑴投影打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⑵在认读圣诞节一词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

  ⑶在认读沉默不语时,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⑷在认读援助一词时,投影打出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直接做出解释: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⑸在学习如愿以偿、仁爱、体贴等词语时,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

  二、再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⑴读通课文,把不易读准的地方多读两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完成下面的填空: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板书:金吉娅陌生女孩

  三、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12个生字。

  2、练习组词:

  予()买()即()

  矛()卖()既()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4、家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读全文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指名5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课件打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名学生读。

  2、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3、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

  4、引导想像: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5、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6、观察书上的插图: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7、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8、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9、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10、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愿望快乐爱心友谊真情

  2、从下列口语练习中选择一条,练习复述:

  ⑴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在与家人聊起这件事时,你又会怎么说呢?

  ⑶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该怎么说?

  ⑷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3、小结:勾画板书,画出树形图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2、技能目标:

  (1)、帮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2)、引导学生触摸作品的语言进而把握主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 点

  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 点

  体会本文蕴含的哲理并认识装假作伪的`危害

  学情分 析

  文中蕴涵的哲理是难点,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读语言,在品读中悟哲理。

  教学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课前检测: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五、师生探究:

  本文语言极富特点,或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或议论精妙,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如选取第三段文字对其中的形容词进行赏析:通过对比,将枯叶蝶两种状态下的颜色描摹的迥然不同,鲜明的表现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同时运用比拟手法,用写人容貌的 “枯槁”比拟蝴蝶翅膀的颜色,形象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再如:选取文章倒数第三段中的语句品味,得出美更要真的观点。 或解读文章最后两句话,指出做人要表里如一,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1、(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翅膀的两面指的是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3)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2、枯叶蝴蝶的悲剧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想对蝴蝶、人类说些什么?(可多角度联想) 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 (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 人类,我想对你说: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六、课堂小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随堂检测,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枯叶蝴蝶(徐迟) 光彩夺目(美丽本真) 物 人(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枯叶蝴蝶-----装假作伪-----频临灭绝 人------装假作伪-------? 返璞归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

  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

  (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语文教案 篇5

  俗语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我的家中,人人说父亲是极爱我的,而我的母亲则极爱姐姐。

  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感情很好,当然原因在于他太宠我,对于我的要求向来很容易满足,而我的母亲则不同。记得小学时候,我做错了一件事。那晚吃饭,有几样我和姐姐最爱吃的菜。母亲一个劲儿地往姐姐的碗里夹,姐姐都有点儿应接不暇了,一脸疑惑地望着我们,而我和父亲只是看着好笑。其实母亲是一个极开朗的人,只有天不塌下来,什么事都看得很开。

  她与我们生气也只是一会儿的事,很带着一些孩子气。

  初二那年,我和楼上读初一的小莉感情很好。那时的我,很象个男孩子,做事也很讲江湖义气。通过她。我认识了她们班的几个女孩子,并且很玩得来。临放假的时候,几个女孩子就在商量着考试的事。由于她们的成绩都不大好,很怕考差了,不好向家中交待。小莉向我谈起这件事,犹豫不决。同时,她们也在劝我去。虽然并不担心考试的问题,不过我还是拍着胸口说:“小莉去,我就去。”那时,我只以为一切是天方夜谭而已。

  考试的最后一天,阿玲跑来找我说:“苇,小莉要去了,你不是说过她去你也去的吗?”

  我这时才发觉说出的话是怎么也无法改变的了。怎么办呢?那一次小莉考得很差,所以才会改变主意。为了履行诺言,我只好答应下来。

  可是我没有钱啊!从小到大,我从未在家中偷过钱,那一次,我暗地里配了一把柜子的钥匙。趁父母不在的机会,拿了三十五块钱。我不敢拿多了,因为我看见皮包里没有多少钱,我怕他们没有生活费。那时,真的很幼稚!然而,那是我第一次偷钱,也是最后一次。

  她们决定去新疆。在那儿有敏子的同学。于是我们踏上了一列北上的火车。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只想下车,想哭,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离家出走,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知道我走后会急成什么样子。可是,北上的火车,呜呜地带着我们走了。这一走,走了十五天。

  乘了整整五天的火车,我们来到了昌吉。事情并未如我们想像中那样简单:我们在吐鲁番转车时和敏子走散了,我们没有地址,找不到她的同学。新疆的天冷得不得了,我穿着两件毛衣,寒风直往衣领里钻,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可是在南方生活了几年,我已不能适应北方的'天气了。在寒冷的日子里,我想家的念头与日俱增,每到夜晚,我就觉得心里有什么小虫子在咬啊咬啊,咬得我睡不着,睡不着,我就偷偷地哭,不敢哭出声来,怕被人笑。

  我们呆在旅馆里,不知道该干什么。钱用完了。这时,我们终于开始为此争执。阿玲和华坚决不同意给家中发电报,而我和莉却已不愿再过这种不知明天的生活了。发电报的当晚,派出所的人就来了。三天之后,家长来到了昌吉,我的父母没有来,也没有信,我又悄悄哭了一场。来接我们的家长告诉我,我的父亲很“傻”,他们都通过电话和各方警局联系,只有我的父亲天天都要到火车站去接我。

  我的父亲很傻!那么我的母亲呢?

  春节期间,飞机停班,我们在新疆过了一个年。

  飞机在成都降下,我们乘火车回到了故乡。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当火车缓缓驶入月台的时候,父亲看见了我,激动地跟着火车跑,而我兴奋地叫了起来。

  父亲瘦了。

  下了火车,表哥接过我的行李,只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傻?”父亲站在我的面前,我突然局促不安。我不知道闯下这弥天大祸,会有什么结果在等我。

  “走吧,你妈在车上等你。”

  走出检票口,上了一辆车,母亲坐在里面,还有几个亲戚。母亲瘦得更为可怕,整个脸颊平平削了两块肉。眼睛浮肿得像两个桃子。我坐在母亲的身旁,她把我的手握在她的手心,紧紧地,我们都没有说话。车行半路,她开始哭,我不知道怎么劝。下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扶住你妈妈。”这时我才发觉,母亲走路已远不如以前了。

  家里有很多人。看见我回来,似乎松了一口气。听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我才知道,自从我出走那天开始,母亲就一直昏睡在床上,姐姐天天抱着她哭泣,也不敢离开半步。父亲天天都要到火车站去,不是一趟,而是每一趟火车都要去接车,没有人劝得住他。天天晚上,父亲都要出好几趟门。他对别人说:“万一她回来了,不敢回家的。”

  回至家中,母亲还拉住我的手不放,大家七嘴入舌地说得差不多了,母亲才说了一句:“你走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带点钱呢?”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父亲站在旁边,说:“你一走,你妈天天躺在床上,神智都不大清了,可还经常念你走时为什么不多带点儿钱;那边这么冷,被冷出病了怎么办。”

  我好悔!

  八年过去了,可是有的事将永远无法过去。直到现在,母亲仍时时犯病,不经意地,人就浑身无力,也受不得什么气了。

  这是我的罪孽!

  那一年,我离家出走,没有缘由。

  那一年,我用三十五元钱走了一次新疆。

  那一年,我平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那一年,我的父亲的春节在火车站度过。

  那一年,我的母亲差点儿为我死去。

  因为那一年,我将一生愧疚。

  我第一次明白,我的母亲有多爱我!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和了解,便于他们快速走进文本。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异地互动形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 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学生方面的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世界第一高峰(抽读)

  2、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正音)

  3、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抽生填) 年 ,中国登山队决定由 、 、 和 从北路的8500米处营地突击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 成功登上了峰顶。

  2、交流完成填空,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验 学习课文的3—5节

  1、抽生读3、4、5小节 思考:登山运动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反馈,并板书

  3、理解句子: 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出示第二台阶图片及补充材料:理解:不可逾越 师: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如何攀登的呢?。

  4、从3---5小节找出相关句子,用“ ”划出。

  5、抽生交流

  6、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1)他们双手扣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出示:攀爬的影像资料; 板书:抠 蹬 ) 抓住动词指导朗读句子;

  师:面队此情此景,刘连满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

  (2)“快,踩到我的双肩上!” 齐读(板书:蹲) (理解“斩钉截铁”;指导朗读) 说话训练:队员们犹豫了,心想: 。 如果当时你在场,除了这种办法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异地互动讨论)

  (3)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接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板书:踩 攀

  (4)此时的刘连满又去了哪里呢?(出示资料,师朗读)

  师:面对这肆虐的寒风、无边的黑暗、极度的疲劳,他们又将如何克服呢?

  (4)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板书)

  (媒体播放当时的情景) 指导朗读

  7、出示最后两句话(齐读) 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8、此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登顶靠得是什么?板书:(勇敢、顽强、合作)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把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板书设计设计: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登第二台阶 抠 蹬 趴 蹲 踩 攀 登顶 咬 屏 勇敢 顽强 协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凭借文本,科学地展开训练,做到设计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超越文本,开发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特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课程计划标准》中的理念适应孩子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学特色】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房顶下一户人家养了一两只小猪的图片,点击房顶演变成宝盖头,点击小猪演变成。合在一起变成“家”字。

  2、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2、师:家是爱的港湾,是最温暖的地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课题:5家,在板书的过程中学习新笔画“弯钩”)

  3、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3、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词儿是否连读。

  4、再读课文,老师提高要求:

  (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后提问: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1、学习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亲身地去感受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乐的情景。】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方法:读——评——读——评——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1-15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8

语文教案01-18

语文阅读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