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5-15 16:09:5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精品(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精品(15篇)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画画,唱唱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

  2.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 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 初步感受旋律:

  ⑴鼠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咱们还是搬家吧!跟真妈妈(歌曲旋律起)

  ⑵鼠妈妈:小老鼠咱们搬了一天的家,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⑶鼠妈妈(惊讶状):“咦,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刚才那只讨厌的大野猫它变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⑷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心思和妈妈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呢,也没有了┄┄那就让妈妈将梦中的老鼠画给你们看吧!(变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

  ⑸幼儿跟随老师按照画面清唱歌曲一遍。

  2、理解、熟悉歌词:

  ⑴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⑵鼠妈妈:那你们喜欢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根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⑶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⑷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活动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根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巧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觉。

  第二,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动设计上应该更加严谨。

  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3、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塑封好的半张脸谱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

  3、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水彩笔、蜡笔等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京剧欣赏教师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提问:

  1、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京剧)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老师 小结:京剧,以前是专门在皇帝生日的时候演出的,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表演京剧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戏,而且还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如翻、滚、跌、打、滚、爬等等高难度的动作。大家都非常的喜欢看,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京剧,所以中国人都为此自豪。

  (二)脸谱课件欣赏通过课件欣赏多彩的京剧脸谱。

  引导语: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脸谱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通过课件欣赏脸谱)边欣赏边提问:

  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

  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小结脸谱的特点: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为幼儿后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三)第三环节: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贴在旁边的白纸上。

  请几对好朋友上前介绍,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

  教师小结:京剧脸谱两边的颜色、图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京剧脸谱的两边是对称的。

  (四)联想创作引导语:京剧脸谱真漂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京剧脸谱呢?

  1、再次观看课件,进行提问,怎样来设计京剧脸谱?谁有好办法?

  让幼儿通过观察,经验提升: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在眼睛中间找到中心点--就是鼻子。然后再画其他图案就很容易。

  2、教师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然后示范操作。

  教师请幼儿先观察后再示范。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张的线条表示。

  *在脸上可装饰上不同的花纹,涂色时先涂小的色块,最后刷上你喜欢的水彩颜色。

  3、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展示交流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出游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2、和家长讨论,并且能大概的制定好秋游计划,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

  活动(一):说一说

  引导:今天上午我们去了秋天田野逛了一逛,但是老师对小朋友的表现很不满意,首先没有好好的排队,然后小朋友们很吵,几乎都听不到老师的解说了,所以老师决定在下一次出门秋游之前,要好好的想一想出发前我们要准备什么!

  1、教师出示挂图,一份秋游计划的表格。

  (1)教师明确目的地,班级,人数。

  (2)依次让从成员,交通工具,携带物品,注意事项等方面逐步引导幼儿讨论。

  (3)并按照表格内容逐步填写。

  活动(二):自主设计。

  1、将事先准备好的计划表发放下去,让幼儿知己找到自己的家长,在家长的协助之下,认真的填写相应的内容。

  2、教师轮流查看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环节,对于不当之处要及时的.纠正。

  活动(三):讨论

  1、让幼儿从家长的讨论区会到自己的座位,然后请个别的幼儿上台互相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秋游计划,安排,注意的事项。

  2、教师要对于幼儿的阐述及时的进行点评,不对的要纠正,正确的要肯定。

  3、讨论完毕之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秋游为主,让幼儿在讨论环节之中能够合理的安排外出计划的相关事宜。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可以经行的。但是在本次活动之中,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很合理的做好一个事例,在之前出示事例的部分,交代的不够清楚,以至于后来家长的讨论环节之中,秋游计划的目的地被限定,而不能展开更好,更广的联想。

  本次活动之中,对于幼儿的回答,几乎都给予了坑定的答复的,并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合理的点评,从而使得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回答,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

  对于课堂的调控也并不是很好,之前的气氛所致,使得幼儿特别的兴奋,从而到最后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必须反复的强调纪律才可以。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5

  设计意图

  动画片是孩子生活中的好伙伴,他们不但喜欢看,而且喜欢哼唱片中的插曲,喜欢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的一言一行。《纲要》中强调:“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选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皇后诱骗白雪公主吃苹果”的片段,设计了《为影片配音》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欣赏、感受、模仿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为白雪公主和皇后配音,通过对不同的人物特点的表现(皇后的阴险狡猾,白雪公主的善良天真)获得语境与语用之间关系的感悟力,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的设计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根据画面内容,尝试用恰当的语词、语音、语调为动画片中人物配音。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同人物特点、大胆表述人物语言,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现力。

  3、感受配音活动的乐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白雪公主》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片,凡是所有喜爱童话故事的人都知道《白雪公主》这一篇童话故事,3~6岁的孩子们更是喜欢根据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孩子们对动画片中的皇后和白雪公主这两个人物非常的熟悉和感兴趣,他们憎恨皇后的恶毒和喜欢白雪公主的美丽善良。本着“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为了一切幼儿的发展。”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争取做到:(一)即合适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的是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2、幼儿分析:

  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生活空间的日益扩大和与人交往的机会的增多,同时,有了一定的.接受外界语言的基本能力,幼儿的词汇量明显增长。特别是大班的孩子,他们运用故事语言以及动画语言的能力正逐渐加强。他们在接触大量的动画片、科幻片、电视广告等媒体和社会活动中的事物、信息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根据孩子这一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我选择和设计了这一活动。

  3、重点、难点的分析:

  大班幼儿虽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应的词汇积累,但他们还没有配音的经验,所以我将了解配音的基本要求,能根据画面为影片配音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而如何用恰当的语调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白雪公主的天真、善良,皇后的阴险、狡猾),配音时的语速和画面保持同步,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4、解决措施:

  由于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为影片配音,孩子们虽然对此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但缺乏相关的学习经验,所以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情境的渲染、示范配音、让孩子在情境表演中来帮助孩子了解配音的方法、基本要求,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画面的多次回放和定格来巩固幼儿对画面的理解,以便引导孩子在配音时能和画面保持同步。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无声的电影小片断。

  1、观看无声电影片段。

  (1)这个电影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2)如果我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怎么办呢?

  (此环节的设计即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又引出了配音的课题)

  2、老师示范为无声电影片段配音,引导幼儿了解配音的要求。(注意不同人物语气的变化,以及语速和画面同步、声音要响亮。)

  3、幼儿尝试为无声电影片段配音。

  (1)集体配音。(集体配音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在配音时要注意不同人物要用不同的语气说话,说话时要和动画片的画面保持同步。

  (2)个别配音。

  提问:你觉得他们配音配的好吗?好在什么地方?教师再次强调配音的基本要求。

  (此环节以教师的示范为主,以孩子的体验来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表现欲望)

  二、为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片段配音。

  1、欣赏该片段的有声画面,初步了解角色以及角色间的对话。

  提问:片段里有谁?她们说了些什么?初步了解该片段的内容。

  2、定格欣赏该片段的无声画面,进一步了解画面内容,体现角色对话之间的特点。

  (1)皇后会对白雪公主说些什么?白雪公主是怎样回答的?皇后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你能学一学吗?白雪公主说话的语气和皇后一样吗?白雪公主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你能学一学吗?

  (2)皇后拿出苹果会怎样劝说白雪公主来尝苹果?白雪公主说了些什么?(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

  (3)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皇后会说些什么呢?白雪公主说了些什么?(分小组练习和个别练习)

  3、集体尝试完整为这个片段配音。

  4、自选角色完整配音。

  5、请两位孩子分角色来配音。

  (此环节充分体现“体验教学法“的理论,孩子用语言和动作来为影片配音其实就是一个体验和尝试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孩子充分体验到了配音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延伸。

  在平时的生活中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其它动画片配音。

  活动反思

  大班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他们语言模仿能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他们的发音器官达到灵敏的极限,耳朵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抓住语言发展的这个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的开始我让孩子欣赏无声的电影片段,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很快就吸引过来了,同时也揭开了今天活动的主题—配音。在老师示范指导下,孩子们初步尝试为无声电影配音,在老师的示范指导、孩子的初步尝试、评价中,孩子们加深了对配音基本要求和方法的了解,为下面《白雪公主》片段配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配音活动虽然是全市青年教师评优课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比较成功。各个环节都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调动了孩子各方面的因素,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幼儿教育)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6

  设计思考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关于"尊老、敬老、爱老"为目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健康、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创建一个爱老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从小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优良习惯,幼儿园在重阳节,组织孩子们与自己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联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通过这些活动以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

  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②爷爷、奶奶非常关心小朋友,我们也应该尊敬爷爷、奶奶。

  ③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④重阳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和诗词。

  活动准备:

  1.收集"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教室;

  2.和爷爷、奶奶说句悄悄话;

  3.家长园地: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

  4.学习歌曲《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5.学习儿歌:《奶奶夸我孝顺儿》。

  附儿歌:奶奶夸我孝顺儿小板凳,三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磕得脏,我给奶奶煮面汤。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给奶奶剥花生。奶奶嫌我剥得慢,我给奶奶煮米饭。大米饭,香喷喷,奶奶夸我真孝顺。

  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尊敬他们的情感;

  2.在与爷爷、奶奶一起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具体活动:

  学说一句祝福的话,学一个感恩的儿歌。

  具体活动程序

  (一)活动参加人员: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准备:

  1.通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班级参加重阳节亲子活动;

  2.写好欢迎的标语贴在班级里;

  3.准备菊花茶;

  4.幼儿带好若干食物来幼儿园分享;

  5.音乐:《感恩的心》。

  (四)活动过程:

  1.请爷爷奶奶入坐。

  2.老师:爷爷奶奶真辛苦,后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今天我们提前一起来给爷爷奶奶过节好吗?

  3.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全体幼儿齐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4.小朋友为爷爷奶奶献茶;

  5.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唱歌《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6.老师亲亲宝宝,宝宝亲亲爷爷奶奶;

  7.做游戏小脚踩大脚、击鼓传花;

  8.节目表演:早操;

  9.再次为爷爷奶奶献上菊花茶。

  (五)全体唱《感恩的心》结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反思: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重阳节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爷爷、奶奶的爱。所以在重阳节,为了让孩子们感恩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爱意。

  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都在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给奶奶捶捶背、有的帮奶奶捡菜、有的帮奶奶拖地,有的给爷爷倒茶喝,爷爷奶奶的脸上写满了笑意。相信这个重阳节会在爷爷奶奶们的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它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敬老人,增进与老人间的浓浓亲情。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7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花卉的情感。

  2、要求幼儿在较长时间观察春季花卉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力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用圆形纸、折叠粘贴的方法、创作美丽的花朵,共同布置“春季花卉”图,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认识它们的名称及特征,并用彩笔画下来。

  2、各色彩纸、彩笔、剪刀、胶水、大小不同的瓶盖等圆形物;范例一份。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

  师:“前几天我们在幼儿园里欣赏了许多春天开放的花,还把它们画了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画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看,并互相交流:你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有香味吗?

  (二)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花。

  1、让幼儿互相交换看画,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2、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上好听的词(如:散发淡淡的清香等)。

  (三)个别讲述。

  1、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展示自己的`画,并对大家说说自己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闻起来有什么感觉?

  2、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较完整地讲述。

  (四)请幼儿给自己的画上彩,并剪下。

  活动反思:

  我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花进行活动导入,着重让幼儿观察花朵是由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构成的,通过欣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8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知理解树叶和变化的小鸟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图片和标记,尝试为图片排序,并讲述图片和标记所表达的中心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散文,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看到树叶的变化。

  1、师:有一棵很老很老的树,它快要死了。有一天,很多小鸟飞来,停在老树的身上唱歌,树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观看幼儿用书上图片,讲述故事内容,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画面上有一棵怎样的树?谁来了?小鸟停在老树上干什么?

  树叶怎么了?飞到哪儿?树叶变成了什么?

  鸟儿都飞向哪儿?老树变得怎样了?

  二、幼儿观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采用留空地方法,鼓励幼儿参与讲述。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和标记,阅读树叶变成树叶鸟饿线索标记图。

  师(指图片“→”标记):树叶飞呀飞,飞过绿色的湖,飞着飞着,树叶变成了绿色的鸟。

  (启发幼儿在黑板上选择图片,放在相应的“→”标记后面,并讲述“树叶飞呀飞,飞过XX,飞着飞着,树叶变成了X色的鸟。(带领幼儿完整阅读黑板上的图片标记)

  四、幼儿人手一册幼儿用书,师生共同阅读讲述故事。

  五、音乐活动《大树妈妈》。

  师:小鸟喜欢大树妈妈,给大树妈妈唱歌,大树妈妈也非常喜欢小鸟,它也给小鸟唱歌,下面我们扮演小鸟飞到大树妈妈身边和大树妈妈一起游戏好吗?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仿编故事内容,表现落叶、背景以及彩色的小鸟,并用童话中的`句型讲述:树叶飞呀飞,飞过XX,飞着飞着,树叶变成了X色的鸟。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散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让学生们知道,只有保护鸟类,多种树,才能改善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9

  【教学目标】

  1.积极操作、探索,通过“画手数格,抓珠数数”等途径,来比较准确地判断手的大小。

  2.学习数数、测量、统计、表达与交流,初步习得积极地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态度。

  3.养成实验中的记录习惯,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方格纸珠子、盘子、绳子若干。

  2、集体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请孩子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

  2.今天我们要选出班里大手冠军和小手冠军,那用什么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运用格子纸和珠子的方法,测量手的大小

  1.让孩子们在方格纸上画画小手,数数手占的格数,了解手的大小。

  (1)格子纸上有整格、半格怎么办?

  (2)整格与半格分类记录

  (3)小结: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多,就说明手大;

  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2.小组合作:探索每个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将抓起的珠子数量记录在纸上

  (2)小结:抓的珠子数多就说明手大;抓的珠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三、根据全班的统计结果,对测量手大小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提问:

  (1)通过画手、抓珠子,我们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

  (2)我们画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导幼儿观察集体记录表

  (1)看看谁的'手形占的格子数多,谁抓的珠子数最多,找出大手冠军。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手冠军。

  (3)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大手冠军与小手冠军的两位小朋友验证给全体孩子看。(手对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易于幼儿理解,并且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你的手有多大吗?那么怎么去测量手的大小呢?然后开始讨论,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最后达到共识,可以画手印,还可以抓珠子看谁抓得多等等。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孩子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按照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孩子兴致特别高,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0

  活动设计

  本教材《田鼠太太的项链》适宜在大班的“动物大世界”“有用的植物”“寒冷的冬天”等主题中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能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准备

  根据绘本故事制作PPT,选择一段抒情性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经验谈话导入,引出并认识角色。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引入,密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放松、自信地表达已有经验;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前期经验,自然地引出故事。)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季节?“丰收的季节”表示什么意思?

  2、秋天到了,人们忙着收获水果和粮食。那么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3、瞧!谁来了?(认读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

  4、秋天里,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

  二、看看听听议议,初步了解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插问”让幼儿进行适度的推测和适当的对话练习,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

  1、你听见花母鸡说什么了?(模仿话语)“高贵”是什么意思?(极为珍贵、贵重的意思)

  2、你认为花母鸡的话有道理吗?田鼠太太会怎么想、怎么做?

  3、听了兔子的话,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4、刺猬看着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乌龟可能会说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5、听了刺猬说的话,你认为田鼠太太会怎么做?会不会再去用粮食换新鞋子?请说出“换还是不换”的理由。

  6、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过渡性结语: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听听冬天来到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设问讨论,理解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讨论,引导幼儿一起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讨论,并理解作品的深层内容。)

  听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1、田鼠太太已经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最后怎么会昏倒在雪地里?

  2、田鼠太太准备了哪些过冬粮食?这些过冬的粮食都www.300168.com到哪里去了呢?

  3、你认为田鼠太太拿过冬的粮食去换新衣服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4、那么田鼠太太为什么要把这些粮食换成新衣服、新鞋子?

  5、到底漂亮重要还是安全过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你会怎么做?

  教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为了爱漂亮,以小失大。

  四、小组辩论,深化情感,引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选择”,再次激起幼儿思维与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辩证看待人物的态度,引发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进一步探究与发现。)

  1、你喜欢田鼠太太吗?请说出理由(分组讨论,集体辩论)

  2、让我们赶快帮田鼠太太想想办法,怎么让田鼠太太和孩子们安全地过冬呢?

  教师结语:请你们把田鼠太太一家怎么过冬的故事创编出来。

  活动延伸

  1、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围绕故事内容的.各种材料让幼儿阅读、绘画、续编和表演。

  2、随着冬季的到来,开展“动物过冬”的探究活动,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有效的集体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学前的预设,更需要教师教学中的灵活执行,还需要教师教学后的及时反思。本次活动带给我的体会是:

  预设意义重大由于对教材解读比较准确,对教材的修改、补充合理,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实现了文学作品熏陶幼儿美好情感,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主要功能。故事开头和结尾部分内容的添加,比较好地帮助了幼儿从不同角度选择“喜欢还是不喜欢田鼠太太,或者有点喜欢和不喜欢田鼠太太”,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理由地进行“选择”,从中也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美好的情感:对角色的喜爱、对角色的认识,进而尝试如何辩证地角色。

  教法探索实效明显在大班幼儿故事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听为主”“听一讲一听”等教法,采用“倾听一讨论法”“看听讲做结合法”,有效地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效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阅读观察”“插问讨论”“多向交流”“角色体验”和“争论选择”等方式,使幼儿在“倾听”(输入)故事内容中积极“表达”(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班幼儿在故事教学中自然地“输入”和“输出”,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推测想象、判断推理,因此教学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实效性。

  重在关注幼儿表现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考虑幼儿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场幼儿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经验的表现以及每个幼儿学习中的差异表现。在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能关注并满足每个幼儿的表达愿望,鼓励并尊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认识。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大米的来历及用处。

  2、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米粉、水、糕、粽子、汤圆、米饼、爆米花、盘子、抹布(人手一份)

  2、《大米产生》的图片

  3、已完成有关米及米制品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米及米制品

  1、(米饭引出)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看图片《大米产生》)

  米除了做米饭,还可以做些什么?

  2、与同伴交流分享记录表

  师小结:米除了煮饭,还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做甜酒酿。米除了直接做这

  些食品外,还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处的食品。

  3、(看教师示范)米磨成米粉,做出了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对了。除了糕外,你们还吃到过什么用米

  粉做的食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用米做成的食品好吗?

  二、幼儿品尝米做的食品

  1、展示各种米制品

  2、幼儿品尝,并相互交流食品的味道

  三、引导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讲述自己所吃食品的味道

  四、教师小结

  1、米可以做很多食品如:粽子、年糕、汤圆等,并口味都不同

  2、幼儿知道要爱惜粮食,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对米有更直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直接参与,于是我们请幼儿品尝了

  米制品,在品尝得过程中了解米的作用,以及劳动的艰辛。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正确合拍运用动作表现欣赏草原风景和马跑的姿势

  2、感受优美宁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能根据音乐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电脑、电脑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导幼儿了解草原及草原牧民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吗?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坦荡的平原、高高的群山、还有非常辽阔的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小朋友,你们知道辽阔的大草原上有些什么动物吗?(幼儿自由回答出了马、羊、牛、兔子、蛇、狼鹿等)。草原上的马、羊、牛特别多,它们是草原上的人们饲养的,我们把这些人叫做牧民,幼儿学说新词:牧民。

  (二)通过看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1、有一位草原小牧民拍了很多美丽草原景色的照片,小朋友我们来一起看看大草原上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有些什么动物?(幼儿看课件)

  2、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原、许多羊在吃草、牧民在吹笛子、马儿在奔跑、牧民在跳舞、许多的鲜花开放了……)

  (三)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森吉德玛》

  1、小朋友,有一首乐曲也把美丽的草原表现出来了,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森吉德玛》,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曲子里好象表现了些什么?(幼儿听乐曲后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乐曲:

  引导幼儿听出第一段的优美、宁静,好象是表现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羊儿在草原上吃草,牧民在吹着笛子……引导幼儿听出第二段的快乐、奔放,好象是表现马儿在大草原上奔跑,牧民们在唱歌、跳舞……

  3、幼儿边看课件边听音乐,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再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四)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小朋友听了这首乐曲很想把它表现出来是吗?(是)那你想听着这首曲子表现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出了想做牧民吹笛子、蓝天上的白云在飘、小羊在吃草、马跑、鲜花开放、牧民唱歌、跳舞……)师将幼儿的回答简单总结后,请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创编动作。(幼儿创编时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创编情况)

  2、师根据幼儿的创编情况,由教师来模仿幼儿的动作或由部分动作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自己的创编动作。在表演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一段(优美、恬静)的音乐时动作应如何表现,第二段(快乐、奔放)的音乐时应如何表现,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师提示幼儿在优美的、慢的音乐的时候动作做的优美一些,慢一些;在欢快、奔放的音乐的时候动作做的快些、力度大些。(如:表现马的动作,第一段时可表现马儿在草原上散步,悠闲自得地吃草;第二段可表现马儿在草原上奔跑……)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幼儿再次创编。(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创编情况:幼儿创编出了白云飘、羊吃草、牧民骑马、牧民跳舞、花儿开放、马奔跑、马吃草……)

  3、请部分幼儿听音乐表演,同时请该幼儿讲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引导全体幼儿创编一些动作。如:牧民吹笛子、小羊吃草、马奔跑、牧民跳舞……

  活动反思: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的配合都很不错,能够很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内容,教师在本次课中,请幼儿表演唱时,没有去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让他们能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去各种各样形状的大树和小鸟,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但是我也很困惑,就是表演唱中如何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能表现自己也能很好的歌唱,因为发现有绝大多数孩子表演就忘记歌唱了,还是就直接让他们表演,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还有创编环节,我给他们提供了三张图片,创编了三次,所占课堂时间过多,当时在设计课的时候是考虑到是大班的歌唱活动,而且这首歌曲比较短小,通过创编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换成别的歌词也能演唱,还有通过更多的图片和创编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生态和谐。可能内容有点偏多,其实公开课,不一定要考虑到很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小朋友的。

  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我们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想法、有教法,利用最适合、孩子们最能够接受的方法达成目标!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3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们小一班的孩子正围绕着“我的朋友在哪里”的主题开展着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找朋友、猜一猜、摸一摸,送礼物等)。小班孩子由于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活动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想不到其他人,在开展了这个主题以来,孩子们开始试着找朋友,和朋友一起游戏,但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和开朗、活泼、善交往的孩子一起玩,而对于那些比较内向、胆小、又不善交往的孩子则常常很孤立,要么一个人坐着,要么独自玩耍,很少有同伴去注意他们,更没有人去关心他们。所以,我预设了这次主题活动:关心关心他们。

  主题目标:

  1.能够发现别人明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情,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

  2.继续体验与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知道朋友越多越好。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情感体验:

  1.最近,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一直在讲讲好朋友,找找好朋友,那你们跟好朋友在一起开心,还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开心?为什么?

  2.那你们开心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请幼儿来做做)我们一起来做做开心的样子。

  3.你们看,我上一次把你们和好朋友玩的开心的样子都拍下来了。

  (二)观察照片,幼儿讨论:

  1.找找哪一个是你,为什么这么开心?

  2.这里还有几张照片,看看是谁?他们开心吗?(不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他们为什么不开心?

  3.请不开心的小朋友讲讲为什么不开心。

  4.怎么让不开心的小朋友开心?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话?你会和他做什么?

  5.现在你可以去关心他们,让他们高兴?谁想去和ⅹⅹ玩?关心ⅹⅹ的小朋友有吗?

  (三)幼儿分散活动:

  引导幼儿去关心同伴。

  (四)讲评延伸:

  1.介绍你是怎么关心小朋友的?讲了什么话,怎么做的?

  2.问不开心的小朋友现在开心吗?你以后可以自己去找找好朋友,好吗?

  3.引导幼儿要经常关心这些小朋友。

  活动反思:

  1、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也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

  《品德与生活》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健康的人格。人格的发展的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在积极的活动中才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他们需要关爱》教学中,以“换位体验”这一活动形式,使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的痛苦,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许多不便;“身残志坚故事会”通过学生调查、搜集、交流身边残疾人“身为残疾却不向命运低头”的事迹,使学生的心灵为之一震,对残疾人产生尊敬之情;“知识小竞赛”让学生了解了一些资料后一定会欣喜地发现社会对于残疾人点点滴滴的关心,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渴望尽微薄之力为残疾人献爱心;而“爱心行动”,鼓励学生为身边的、社会上的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与痛苦,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能尊重残疾人,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体验和感悟,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组织教学,在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实践、自我体验,并获得感悟与快乐。

  2、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只有通过生活的体验来实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只有通过他们自身的探究、体验才能最终养成与形成。鲁洁、王逢贤教授在《德育新论》中指出:“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教学中通过“换位体验”,做做“盲人、缺少手臂的人是怎样拿东西的”,通过这种尝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不便;以身边伙伴的故事,触动孩子的心弦,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让学生欣赏图片、观看千手观音的录象、播放《爱的奉献》、《爱在人心》等音乐,把学生带入教材相应的情境之中,由入心、动情到启真、悟理,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发道德感想,内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通过组织“为身边的、社会上的残疾人献爱心”等活动,为学生开辟体验的渠道,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感悟,在体验、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百科:关心【guān xīn】,解释:(1) 留意,注意(2) 关怀,挂念。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中蜘蛛先生的表情变化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知故事中的问答式结构。

  3、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改变生活,创造快乐。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蜘蛛先生要搬家》、图片四张、蜘蛛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角,交代故事名称,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去小舞台看演出,小姑娘和小男孩要给我们讲故事(PPT1),故事的主角是谁呢?瞧,主角出场了,是谁?(PPT2)

  2、请你猜猜它是先生还是位小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官帽、胡子、八只脚穿了四双不同颜色的鞋子。)这只蜘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蜘蛛有什么不同?

  3、蜘蛛先生的故事开始了:你说谁呀,我说蜘蛛先生呀。

  二、由故事引出,讲述故事情节。

  1、翻开第二页,引出故事情节。PPT3:蜘蛛先生怎么啦?(引导幼儿观察蜘蛛先生的表情是忧虑、担心,引导幼儿观察蜘蛛网破了)它的家破了,蜘蛛先生就决定要搬家。

  2、PPT4:蛛蛛先生为什么要搬家呢?(引导幼儿观察和扫把小姐的裙子缠在了一起,及观察为什么说是位小姐,及其蜘蛛先生的表情痛苦)

  3、PPT5:刚才蜘蛛先生很痛苦,那现在蜘蛛先生的表情呢?(开心)你来猜猜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决定要搬家了)蜘蛛先生是什么时候搬家的?为什么?

  4、了解蜘蛛先生搬家的路线。

  (1)后来他有没有找到家?那蜘蛛先生搬家经过了哪些地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P11、13、15、17页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画面(屋顶、电线杆、树枝上、玩具屋顶、墙角边)

  (3)具体蜘蛛先生是怎么搬家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演示:用线拉着蜘蛛①蜘蛛先生是怎么搬的?用八只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地爬到屋顶。②爬到屋顶以后呢?它是怎么到过去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动词?(荡)。③最后呢?(最后就荡到了玩具店的屋顶上)④蜘蛛先生找到盖房子的地方了吗?那在哪里找到的?

  5、PPT6:蜘蛛先生用什么盖房子的.?那他吐出的丝是什么样的?那他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很开心呢?(让幼儿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是最开心的。)

  6、PPT8:蜘蛛先生的房子漂亮吗?你来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说。

  三、通过PPT画面和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1、鼓励幼儿想想你们讲的和老师讲的是不是一样?

  2、那这个故事和我们以前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一问一答的形式)

  四、幼儿和老师结伴,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老师问,老师带着幼儿回答,一问一答讲述故事。(允许幼儿讲的和书上有差别)

  五、幼儿续编故事。

  PPT9:蜘蛛先生以后还会不会再搬家呢?为什么?(鼓励幼儿以后续编故事情节,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的考虑到故事本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的设置带动幼儿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的展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寻找问题时,幼儿能够根据对画面的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画面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小朋友特别感兴趣,有孩子提问,这两个小朋友是干什么的?有孩子回答:是帮蜘蛛先生搬家的;有孩子回答说:是看蜘蛛先生搬家的;还有的孩子回答说是讲故事的、看动画片的等等,答案不一而足,五花八门。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思考与辩论的能力。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感受累加剪纸的特点,并初步尝试用这一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2.能运用折剪、画轮廓的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各色蜡光纸,糨糊,剪刀,托盘,抹布,铅笔等。

  2.累加组合剪纸作品一幅(见图1),其中一只蝴蝶的花纹可以分离并移动。

  3.背景音乐,“三只蝴蝶”背景图(图上有幼儿画的若干花朵)。

  4.欣赏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丰富有关经验。

  活动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萌发活动兴趣。

  师:我们听过剪花娘子库淑兰奶奶的故事,也欣赏过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还记得是什么作品吗?库淑兰奶奶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幼:梅香骑马。

  幼:用的是累加剪纸的方法。

  2.欣赏剪纸作品《蝴蝶飞》,感知累加组合剪纸的特点。

  (1)初步整体欣赏作品。

  师:这些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小不一样,飞的方向不一样。

  幼: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师:在这么多美丽的蝴蝶中,你最喜欢哪一只?你觉得它哪里最漂亮?

  幼:我最喜欢红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锯齿形花纹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还有波浪形、圆形和水滴形的花纹。

  师: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锯齿形,中间有许多圆形,像小太阳一样。

  (2)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师:像小太阳一样的花纹有几层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将黑色蝴蝶上的太阳形花纹一层层地分离,便于幼儿观察。)

  师:原来四层图形从下到上,一层比一层小,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现在我要把它们贴回去,该先贴哪一个呢?

  幼:桃红色的最大,要贴在最底下,再贴绿色的、小一点的……最小的要贴在最上面。

  师:贴好后的花纹和原来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圆形都贴到一边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纹有点像。

  师:看来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层数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师:蝴蝶所有的花纹都是四层的吗?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纹是三层的。

  幼:还有蝴蝶的身体用了两层累加,眼睛用了一层。

  师:累加的花纹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们的色彩和花纹效果也不一样。

  3.大胆尝试用累加组合的剪纸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1)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师:我们的小舞台要上演童话剧《三只蝴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背景,画了一些美丽的花。今天我们再用累加的方法做些花,把背景布置得丰富些,好吗?你们想做什么样的花呢?

  幼:菊花、荷花、蝴蝶花、梅花……

  师:我这儿有一些梅花,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红色的,还有花蕊。

  师:我们怎么来做这朵花呢?两层花瓣一样大吗?

  幼:先折剪出第一层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层花瓣。

  幼:最下面的最大,中间的小一些……还要剪出花蕊,然后把它们贴在一起。还可以剪些小花纹装饰花瓣。

  (2)尝试制作。

  师:我们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画轮廓剪的方法来做花,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纹用大的纸,小的花瓣和花纹用小的纸,剪下的碎纸要放到空盘子里,我们要像库淑兰奶奶一样学会节约。

  (幼儿制作并将作品布置在《三只蝴蝶》的背景图上)

  4.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并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最喜欢哪一朵?它哪里最漂亮?

  幼:荷花很漂亮,它的花瓣一层一层的,每一层的颜色都不同。

  幼:鸡冠花很好看,它的花蕊有很多形状。

  师:累加剪纸的方法不仅可以做花,还可以表现很多其他的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分析:

  剪纸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该活动是为小舞台表演《三只蝴蝶》制作背景而进行的。在前期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感受库淑兰剪纸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感受和理解剪纸艺术的美。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让幼儿欣赏作品的内容、画面布局,还鼓励他们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讨论剪纸方法,感受色彩、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知道什么是累加剪纸,并比较它和镂空剪纸有何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剪纸活动不仅是技能的练习,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文化熏陶,对幼儿生活观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等等。

  活动反思:

  (一)胜利之处:

  本课注重激发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季花卉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同学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同学惊讶的赞叹声,对花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二)失败之处

  有些基础单薄的同学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其同学激情发明,大胆夸张,让同学享受发明的乐趣,快乐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实际世界的规范决定其合理性。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05-15

大班语言诗歌教案及反思优秀07-07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照相》05-03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6-30

[精品]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5篇05-15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集锦15篇)05-15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汇编15篇)05-15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15篇【集合】05-15

大班教案及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