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15篇(必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桥》。出示课题:桥。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灾难的可怕
1、黎明时,一场灾难悄然无声的降临到了小村庄,让我们穿越时空,和村民一起去经历那个特殊的黎明。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在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
⑴出示句子: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⑵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⑶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⑷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⑸这些句子都有什么特点?
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②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三、认识老人
1、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3、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⑴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⑵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⑶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⑷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4、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⑴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⑵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桥》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合理方案,画出桥的设计图。
2、实际运用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能发现设计和制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表述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前最好让学生自学课文,引导学生能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易得的建桥材料,教师提供一些吸管、较硬的纸。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了桥,今天带来了做桥用的材料了吗?你们想做一座自己喜欢的桥吗?
2、提出制作要求:
(1)主要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
(2)制作的桥要能承载一定的重量,能让一辆玩具小车通过。
(二)、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1、 讨论:制作桥必须先设计建桥方案,设计桥要考虑哪些问题?2、 学生汇报交流。
3、适时补充考虑设计需要什么材料,材料有什么性质,怎么用好这些材料;桥要选用怎样的结构,做成什么形状;小组怎么分工等等。
(三)、开始设计吧1、经过考虑后,我们就可动手制定设计方案了。出示桥的设计方案表。
2、说明“桥结构的说明”一栏要写选用哪些结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结构。
3、引导学生去制定方案,内容包括“结构说明”“需用材料”“简图”“步骤”等。
(四)动手制作桥
1、提示要把两张纸平整地粘贴在一起,必须在两张纸上均匀地刷上胶水。
2、示范连接吸管的方法。
3、在做桥时你觉得哪些方面我们要注意的?特别补充安全要求。
4、学生分组合作做桥,教师巡回指导。
(五)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1、展示桥模
把各小组合作的设计方案和制作的桥摆出来,组织同学们有序地观摩。
2、全班汇报交流
(1)下面各小组要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桥了,你们准备怎样介绍呢?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介绍的内容,你们选择哪些来介绍呢?
(2)提示抓住重点介绍,每组介绍时限定统一的时间。
(3)小组交流准备介绍提纲。
(4)各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桥,可采用互动形式,让下面学生对他们介绍进行提问,直接答辩。
3、让学生自我评价制作的桥,星级制。
(六)拓展
1、同学们对自己制作的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使桥更精致、承重能力更强?
2、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桥,说说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桥》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2、学习词语,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学生交流)
(1)反馈评价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狂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出示课件】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第6到13自然段,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老汉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划出。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稳如山)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3、反馈交流
怎样的朗读才能显出老汉像一座山?
3、在这危难时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课件】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指名朗读,评价)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4、小结: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稳如一座山。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第14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五)再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
【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六)作业布置
1、巩固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七)板书设计:
桥
洪水
狂如魔
老汉
稳如山
《桥》教案4
设计思路
自我园《竹鼓教学》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幼儿园竹鼓特色日凸益显,但是在日常的竹鼓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在探索。大班的孩子已能读懂常规的鼓点符号,但各符号的鼓击部位容易混淆,要求边看图谱边敲出鼓点节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存在。本次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帮助幼儿梳理竹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主要是提炼出三种类型的敲击部位,为第二环节的看鼓谱、学敲鼓打好基础,并在联系中迁移已有经验,逐步习得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奏竹鼓。第三环节的集体演奏表现鼓点,让幼儿在与同伴保持和谐一致的要求下演奏,增强集体意识。第四环节是小结讲评,整理鼓棒,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玩玩中,感受鼓声的节奏和强弱变化。
2.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看鼓谱敲出鼓点节奏。
3.在集体表演时,能与同伴保持和谐一致
活动准备
每人手鼓棒、竹鼓、鼓点符号、童谣《外婆桥》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梳理有关竹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
(一)梳理竹鼓的基本知识。
师:前段时间,我们看了竹鼓表演,也在区域里玩过鼓,小朋友也学会了一些关于鼓的知识,今天季老师来敲一敲鼓点,请你们仔细的看,老师敲了鼓的哪些地方?
1.教师敲鼓点。老师敲了竹鼓的`哪些地方?除了敲击竹鼓,还可以敲击什么?
2.教师提炼三种类型的敲击部位。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敲鼓的 部位,李老师把它分成三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三张归类)
(二)倾听教师示范在鼓的不同部位敲击,猜猜老师都敲了鼓的哪些地方?
(三)复习鼓点符号。
1.请小朋友看看,这个符号它应该在哪里?哪个地方才是它的家?(鼓点符号找家)
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朋友(教师出示三个泡泡)这三个泡泡要来找鼓点符号做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鼓点符号(教师出示鼓点符号)这个鼓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2.辩听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发生的不同声音。
二、学童谣、看图谱
(一)学童谣
师:刚才老师敲的这段鼓点是余杭民间童谣《外婆桥》,现在请你们在来听一遍,等一下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念的这首童谣和我们平时念得童谣有什么不一样?是用什么方言来念的?
师:这是一首余杭民间童谣,刚才老师是用余杭方言来念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二)出示图谱,理解图谱并练习节奏。
1.分小节练习。
①出示图谱第一张。师:这张就是《外婆桥》的鼓点图谱,看着上面的鼓点符号你能敲吗?这个鼓点符号是上面意思?怎么敲?谁能试着看图敲一敲?
②逐句出示图谱,与幼儿分析敲击鼓的部位与节奏型。
2.幼儿自由练习。
3.整体练习。
刚才我们是一小节一小节的拍,现在能不能试着完整的看着图谱来敲一敲鼓点?
三、集体演奏表现鼓点
1.师幼集体练习,并进行关于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小结。
2.分角色练习。
四、教师讲评,整理鼓棒
《桥》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了解各种各样的桥,知道桥的特征及用途。感受桥的设计美。
2、尝试用不同方式,设计、绘画、具有不同风格的桥。
3、鼓励大胆创新,体验动手创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过建筑工人建桥的过程。
(2)提前通知家长,带孩子参观各式各样的桥,了解桥的造型、用途及名称。
(3)幼儿有用过水粉颜料作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
(1)教师使用材料
各种桥的范例图片、视频;背景音乐。
(2)幼儿使用材料
绘画使用的纸张、水彩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抹布,人手各一份。
布置创意空间一角,放置足够量的纸盒、木块、积木、插塑等,供幼儿动手操作、设计、创意使用。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驼背公公,力大无穷;汽车走过,一动不动。(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桥)
二、欣赏观察
1、欣赏图片
出示样式各异的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起幼儿对桥的关注和兴趣。
师:图片中你喜欢哪种桥?为什么喜欢?你看到的桥是什么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桥?你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吗?你能说出他的样子来吗?
(1)重点欣赏幼儿易熟悉的几种桥,讲解跨河桥、跨谷桥、路线桥、立交桥的特征和用途。
(2)讨论,你能说出这些桥的名称、特点(即样子)、及用途吗?(幼儿可分组讨论)
结:桥的设计样式、材质、名称,用途虽然不同,但它的构造是一样的,有桥墩、桥梁和桥面组成,整体形象是架空的,它不仅设计美观,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2、观看视频
让幼儿感知更多样式的桥,如,铁索桥、竹桥、吊桥、空架桥、观赏性的'彩虹桥等,来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创意设计的欲望。
(1)师:你又看到了哪些桥?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他有什么用途吗?你能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
(2)讨论,说说自己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桥。(重点引导幼儿设计别具一格的桥,具有个性的桥)
小结:各式各样的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造型美观,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鼓励、激发幼儿创意
师:今天你们作为一名小小设计师,也来设计一座和别人不一样的桥吧!我相信,你设计的桥,不仅美观而且有很大的用途。
四、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构想。(如果你是设计师,打算怎样来设计?可以和小伙伴结伴完成,也可独立来完成。)
2、幼儿自由选择绘画材料工具。(介绍水粉颜料的用法、摆放、及简单操作)
3、幼儿开始作画。
五、相互欣赏作品,感受成功体验。(背景音乐声音稍微低些)
1、将画好的作品布置在“创意空间”的合适位置,体验创意快乐。
2、师幼共同欣赏作品,相互分享,提升经验。
六、活动延伸巩固加深对桥的印象
师:你们的桥设计的真不错,赶快到创意空间去动手搭建吧!
1、幼儿到布置好的创意空间自由选择材料,(小盒子、小木块、积木、插塑等)进行创意搭建。
2、重点引导幼儿综合利用,架空、拼接、延伸等技能搭建桥梁。
活动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家乡的桥》是一篇抒发作者阔别家乡多年后思乡感情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在教学中,蒋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师生始终处于小桥流水、美丽水乡的意境之中。如:在理解“缀”时,通过出示单拱桥的石阶图片,让学生有了感官的认识,对“缀”的意思也能充分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这句话时,出示单拱桥美丽夜景的图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因此,学生读得自然读得投入;在学习桥名字体时,教师出示了各种字体的桥名,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欣赏篆、隶、楷、草四种不同的字体。整堂课通过想象、感受、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体验,共同去感受美、表达美。可见老师制作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较强。
二、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这堂课在实施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的策略方面,应该是较为成功的。教师首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交流“家乡的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接着要求默读第三小节,教师运用个别读、齐读、引读等方法学习重点内容——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以及桥的名称非常有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之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当学生朗读完以后,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评价,给予鼓励,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学机智得以体现。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也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整堂课较为连贯。但在教授时未打破逐段串讲的模式,教学过程还不够紧凑,以致教学任务没有按预期完成。
三、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蒋老师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如讲到小桥名称时,她给学生讲震龙桥的传说,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入迷;设计说话训练,试图交换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本再组织,再理解的能力,只是训练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选择了让学生充分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再来体会“长想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所表达情感。但我认为如果引入课题后,就出示这句话,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最忆家乡的桥?”,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最后,当上完整篇课文,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再出示这句话,让学生读一读,这样,也许会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强烈共鸣,情感得以升华,获得的效果会更好些。
《桥》教案6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尝试,发现同一个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它的承受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并能与同伴合作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
4、培养幼儿凡事动手试一试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体验实践的意义。
5、让幼儿了解创造发明并不神秘。
二、 活动资源准备:
1、广告纸若干、易啦罐做成的“小国王”若干、椅子、积木若干。
2、电脑课件故事《纸桥》
三、 活动过程:
1、利用课件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与兴趣。
师:小朋友你想去童话王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童话王国,看看童话王国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
(1)师:“小朋友你们想当建筑师帮助纸国王用一张纸造一座坚固的纸桥吗?瞧,纸国王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宝宝,你们能把这一张纸宝宝变形,让它变成一坐可以让国王站上去的纸桥吗?
(2)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把纸宝宝变成波浪型的纸桥,国王就可以站桥上了,真棒!
3、在幼儿已经了解把纸变形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了解,一张纸改变了形状它所承受的力也不同了。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并向同伴说说自己成功的桥是怎样做成的,可以做成怎样的纸桥。
(1)师:“小朋友,真棒做了这么多的纸桥,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的纸桥是怎样做的?
(2)师:“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新发现吗?(纸改变了形状后它承受的力也改变了)
(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帮国王造了一座坚固的纸桥,国王可高兴了,可是他说波浪型的纸桥不好走,走起来很难受,还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帮他,让波浪形的桥面可以平整一点,好走一点,你们谁想到了好办法?在桥面上在放些什么?(放多一张纸)
4、游戏体验,师幼合作利用纸桥的原理造一座“快乐桥”。
(1)师:“瞧,现在国王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桥,去看看美丽的世界了。”
(2)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工程师用纸宝宝为我们造一座快乐大桥,你们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帮忙。”(幼儿造桥)
小百科: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
《桥》教案7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
3、提高学生言语表达、拓展思维、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桥文化及其内涵,激发爱桥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活动重点:
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难点:
训练学生拓展思维、写作能力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茅以升曾这样风趣地说过: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人类在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中,创造了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这种板凳。这些板凳,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主要的是在这几千年里,它自身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桥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领略这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中外名桥。
二、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赏桥:欣赏有名的桥的图片(多媒体显示) 第二环节:知识桥
看了这么多世界各地、风情万种的桥,肯定让大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吧。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一个紧张、激烈的问答环节,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桥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问题就是一座雄伟的大桥知识桥,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看哪一些同学回答得最多、最完整,在本节课结束后,他就率先过桥,就是这次竞赛的冠军,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同学能顺利渡过这座桥。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一题。(多媒体显示问题及答案)
读题1: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为哪些? 明确:梁桥、吊桥、浮桥,拱桥、立交桥等。
读题2: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明确:钢铁、水泥、木材、石头
读题3:我国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是哪座桥? 明确:赵州桥
师:能说出它的所在地吗?
明确:河北赵县。
读题4: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石桥是哪座桥?这个题稍有难度,不过如果仔细看书了,也是可以很快找到的。
明确: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读题5:吊桥首创于哪个国家? A,俄罗斯;B,希腊;C,罗马;D,中国。
明确:中国
读题6:国内第一座钢箱梁悬索桥是哪座桥?没有人知道吗?提示一下?它在广东,而且就在东莞。
明确:虎门大桥!现在大家应该记住这座桥,它可是我们的骄傲! 读题7:下面哪几座桥是架在珠江上的?A,人民桥; B,放生桥;C,华南大桥;D,莲花桥;E,吊桥;F,广州大桥;G,商桥;H,海珠桥。这是一道多选题,多选、漏选都不正确。
明确:人民桥,华南大桥,广州大桥,海珠桥。
读题8: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这幅对联与哪座桥有关?A,泸定桥;B,四元桥;C,虎门大桥;D,金门大桥
明确:泸定桥!
师:到现在呢,我们有关桥的知识问答就结束了,同学们就积极踊跃,很不错。不管是刚才回答最多、最准确的同学,还是没有机会回答的同学,都不要有什么想法,后面还需加油。
师:在紧张激烈问答之后,让我们轻松一下。咱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诗《再别康桥》
(多媒体显示)
第二环节:桥话,话桥
(一)有关桥的故事
桥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走过、见过、听闻过许多桥。很多桥都被赋予了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断桥,就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面经久不衰;又如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妇孺皆知。你们还知道哪些桥名的由来和关于桥的故事传说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桥,以及有关这座桥的故事。
(本环节学生讲述,师适当的点评)
(二)有关桥的诗句、俗语、成语、谚语、谜语
师:原来大家知道这么多有关桥的故事,让老师也大开眼界,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挺广的。的确,自古以来,桥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写桥的优美诗句,无论古时,或是今日,这些诗词都有非凡的魅力。同学们对于含桥的诗、词或俗语、成语一定也有一些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更多?
1、诗句
2、俗语、谚语
3、成语
4、谜语
(本环节学生讲述,师适当的点评)
第三环节:喻桥
桥是平凡普通的,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光是有关它的`诗句、成语、俗语,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桥,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它在我们的心中是些什么样的桥呢? 就像班干部,他们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又如电话,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下面让我们以这样的句式,展开联想: xx是一座桥,xx。
明确:
(1)友谊是一座桥,连接着同学的心。
(2)书本是一座桥,带着我走向知识宝藏的大门。
(3)自信是一座桥,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4)知识是一座桥,搭造出我们的成才之路
(本环节让学生思考,并动笔写)
第四环节:理想之桥
同学们的想象能力都不错,发现了这么多生活中起着沟通作用的桥。关于喻桥的这个环节到这里就暂时结束了,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要搭建属于自己的理想之桥呢?比如说:在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与朋友同学之间搭建交心的桥梁;盼望大陆人民与港澳同胞交往的桥梁大家想想,你想搭建怎样的桥梁呢?好了,大家都说得很好,或贴近自己的生活,或抒发自己的理想。不管怎样,老师都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起属于你明日能自己心中的桥梁。
小结: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趣味问题,轻松轻松。这个题目很简单,同学们可以在我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举手回答,看看谁的思维够敏捷! 趣味题:一个农民伯伯卖完粮食回家,挑着两只空箩筐经过一条只能容一个人走的小桥。当他走到桥中间时,一个小学生迎面走来,他想让小学生先过,就反身要退下桥去,不料又一个小女孩在他身后走来。他正在进退两难时,突然想出一个办法,谁也不用让谁,三个人同时经过了小桥。你知道这个农民伯伯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明确:让两个小孩分别坐在空箩筐中,然后那个老伯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到22世纪,月球将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地球与月球间要修筑空间轨道,设计成螺旋折叠式,不阻碍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飞船通行,方便人们走亲访友和到月球旅行。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领略了无数名桥风采,包括有形的桥和无形的桥,十几年后,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一起去跨越时代的桥梁,去构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再读《再别康桥》)
《桥》教案8
课程分析
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一步支架中提出:“行为观察、指南目标领会、资源管理、自主管理”这些关键词,第二步支架中又做出了相应的延伸,阐述了在关于集体活动中,要选择合适场景,充分提供材料、幼儿充分自主、教师深度观察,从中发现教育契机,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体现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和“生活化、游戏化”的观念。
基于此,我结合近期幼儿正在进行的项目活动“桥”,结合幼儿身边的资源——椅子,通过行为观察,发现他们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角色游戏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契机,能够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从活动过程来说,我着重关注于师幼互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大班孩子之间具有差异。
课程目标
1.自主选择,平稳走过一定高度的椅子“桥”。
2.在游戏中,能够互相合作,懂得保护自己,体验游戏中的乐趣。
课程准备
1.幼儿椅子若干
2.音乐
课程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快慢跑
2.热身活动
(1)坐在椅子上,拍手、拍脚、手脚一起拍
(2)头碰椅子、腿等,拉伸
二、开始部分
1.自由尝试
老师:现在小朋友们跟着我们刚才的路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安全的过河。
2.幼儿示范
教师:现在河又要变了看好(将绳子间距离继续拉大),现在你们怎么过河啊?
3.再次尝试
教师:我们除了一个人过河还可以小朋友团结在一起过河,那团结在一起怎么过河小朋友们好好想想(引导他们可以用椅子搭一座桥过河)我们还可以搭一座桥。
4.游戏
小朋友们过河开始(提示在椅子上不要拥挤,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安全的过河)
三、放松部分
教师:(全部小朋友通过后将剩下的椅子也放在旁边)放松环节:现在小朋友们都不怕这条河了我们一去来游泳吧,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加上深呼吸做游泳动作
课程反思
从预设目标来说,自主选择走过一定高度的椅子,这里有两个自主,一个是选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椅子桥”的搭建、另一个是选择自己想要的难度。
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保护自己,孩子知道了危险,他们自己可以去控制身体、控制自己、自己选择,规避存在的危险。
通过活动,幼儿从最开始的各自为营,到后来的团结合作,共同过桥。让活动过程成为幼儿成长的过程。既有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
《桥》教案9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2、能在游戏中流畅地顺数和倒数、形象地感受数量递增和递减的关系。
3、体验自编歌曲、自创游戏玩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积木或小姨子做栏杆围一座约40CM宽、4M长的桥。
2、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鸭子上桥》
3、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指导:
1、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齐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2)、启发幼儿用即兴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重点启发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表现。
2、讲解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教师用歌声、手势、动作提示幼儿按规则游戏、注意逐步推出、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4、幼儿熟悉玩法后、用另一个形象替代歌曲中鸭子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创编相应形象的动作、减少游戏。
5、为了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加练习机会、游戏时可将幼儿分成每8人一组、引导幼儿自己用积木或椅子做栏杆围一座桥进行游戏。
篇二:
活动目标:
欣赏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感受歌曲表达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喜欢用动作、语言、歌声等方式参与活动、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亲情。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童话故事《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童话故事《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吵架的情节、体验家庭情感的反差。
欣赏歌曲第一段、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完整地欣赏歌曲、在柔和、舒缓的旋律中、教师用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自由表达和表现。
篇三:
活动目标:
感受和发现某些自然音响的特点、并与打击乐器的音色相比较。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编马蹄声、并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初步养成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遵守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规则。
活动准备:
准备铃鼓、碰铃、木鱼、双响筒、串铃、大鼓等乐器。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指导要点:
以模拟发声引入活动。教师模拟马蹄的哒哒声、引导幼儿模仿并讨论:“你见过奔跑的马吗?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发什么声音能催马儿跑的更快?”
幼儿欣赏音乐。
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马儿奔跑时活泼、欢快的情绪。
随音乐用语言和拍手配合进行表现。例如:每个乐句的前两个小节模拟马跑的“哒哒”声、后两小节拍手。
集体跟随音乐练习。
看指挥分声部练习。
乐器演奏。
尝试探索音色:教师敲击各种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色想象什么乐器象马蹄声、什么乐器象马铃声。
教师指挥、幼儿持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幼儿交换却器演奏。
《桥》教案10
教学要求
1、认识“睦、仓”等5个生字。
2、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文中的“桥”美在哪里。
3、教育学生相处要宽容、沟通,要友爱。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文中的那座桥为什么是美丽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启思
1、有一对亲兄弟俩,在一起和睦地相处了二十多年。可是突然有一天,兄弟两个却发生了纠纷,以致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奇怪的是,不久他们又和好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和好如初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桥》(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题目以“美丽的桥”为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通过课前预习,你学会了本课的哪些词语?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读书收获。
四、小组探究,品读感悟
1、小组内分段读课文,同伴进行指导。
2、各小组赛读,师适时指导。
3、组内探究:
a、当初哥哥留下木匠,是为了要木匠做什么?(在小溪边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后永远都不和弟弟相见。)目的是什么?(给弟弟点颜色看看。)
板书:反目成仇
b、可是出现在他的眼前的却是什么?(横跨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当时哥哥的表情是——?(目瞪口呆)
c、“目瞪口呆”是什么意思?(形容因吃惊而发愣的样子。)如果你是哥哥,此时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
谢谢您,点醒了我,作为哥哥我这样做太不对了!
d、文中的几个人物?(三个)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木匠)为什么?(木匠是个善良和助人为乐的人)
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因为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后来兄弟两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改正了。
4、那么这部分应该怎样读呢?(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分角色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桥了么?
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但更美丽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板书:重归于好
2、这座桥仅仅是架在兄弟两个庄园之间小河上的桥吗?(板书:沟通感情连接心灵)
3、这座桥美吗?但更美的还是——(木匠的心灵)学到这里你想对木匠说些什么呢?
4、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
板书设计
美丽的桥
反目成仇、重归于好
沟通感情,连接心灵
教学反思:
《美丽的桥》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以团结友爱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和别人相处要宽容、沟通,要友爱。
1、由于是略读课文,本文围绕“美丽的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桥?它连接了什么?
整堂课来讲,通过自读自悟,明白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
2、注重学生合作和交流。教师分别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交流:当初哥哥留下木匠,是为了要木匠做什么?目的是什么?可是出现在他的眼前的却是什么?当时哥哥的表情是——?如果你是哥哥,此时你会说些什么?
课堂上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火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下列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仓(chānɡ cānɡ)锹(qiāo qāo)
碌(lǜ lù)测(chè cè)
二、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永远——()伟大——()忙碌——()
三、请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不是……而是……因为……所以……
1、()发生了一些小误会,()这种漫长而又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
2、他们()肩并肩的辛勤劳作,共用工具,()互换丰收果实。
3、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什么两米高的围栏,()一座小桥,一座连通两个庄园的美丽的桥。
四、用所给的词语,简要写出《美丽的桥》的主要内容。
反目成仇、重归于好
参考答案:
一、仓(chānɡ cānɡ)锹(qiāo qāo)
碌(lǜ lù)测(chè cè)
二、永远——(暂时)伟大——(平凡)忙碌——(悠闲)
三、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不是,而是
四、两个兄弟本来非常和睦,但是后来却反目成仇了,木匠的出现给他们两家之间造了一座桥,使他们重归于好。
《桥》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枫桥夜泊》及张继的情况。
2.了解张晓风及其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2.学习本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揣摩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情感目标
1.结合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培养健全人格。
2.本文富含人生哲理——祸福相依,有失必有得。认真体会蕴含文中的深刻的哲理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本文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是学习的重点。作者虚构、敷衍此文的用意及文题中“不朽”一词的含义是学习时的难点。“重点”适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难点”宜由教师设置思考题,启发点拨,与学生讨论,结合解决。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的张继并未落榜,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此文?这是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点,这一点可由老师联系本文.写作目的的点拨完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录音机、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
1.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自由质疑。
2.教师就学生的所提问题,进行梳理,拣其中与理解本文中心、.写作特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讨论释疑,以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主人公张继的心理历程和文章的`意境,最后概括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
教学过程
1.导入:放《枫桥夜泊》朗诵录音,老师适时补充,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早有“诗言志”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刚才听赏的这首诗,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忧愁,孤寂之情。张继愁什么?愁科举落第,苦读十年,饱学之士,却无用武之地。我们今天要学的《不朽的失眠》,是不是仅限于真实再现当年张继落魄的情景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对张继进行心理描写的语言,分析体会用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张继受挫后的心理过程,简要分析外界景物激发了张继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简析:
(1)心理描写的语句及用词的生动,形象特点的欣赏、分析。
(2)张继受挫后的心理历程:羞愧沮丧一忧伤一心痛。
(3)环境的凄清,烘托了人物落榜后失意惆怅、孤寂、凄切的心情。
3.细读课文,思考投影出来的问题。
(1)《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歌的大意是,月亮落去乌鸦啼叫寒霜茫茫遍布田野,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使人愁闷难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飘入到远来的航船上。
描绘的意境,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子夜,泊船时不能成眠,羁旅乡愁油然而生,全诗从远景描写着笔,首句写了三种景象:落月、乌啼、满天白霜。接着写在秋月渐落的背景下,描写近景中的枫叶和渔火,同时,抒发愁情。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中景物的具体地域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一个“到”字准确地勾勒出钟声由远而近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对愁眠”的心境。
(2)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激起张继强烈的心灵震憾?
讨论后明确:钟声只是报时,但人此时的心境是落榜后失意惆怅无眠,孤寂之中,夜半低沉的钟声于他而言自然具有了某种特别的意义,更易引发其共鸣。
(3)第16节“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没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中,“我们的某种心情”指什么?
明确:挫折后失落愁闷的心情。
(4)这篇小说,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四句诗为背景,据史料记载,张继应无落榜之事,请结合课文第17节,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写作此文用意①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②表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人生体验。③写给考试失意的学生,希望他们扬起风帆,让生命重新振作起来。
(5)结合全文理解文题:“不朽的失眠”中“不朽”一词的含义?
明确:“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用意是借肯定“失眠”来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总结、扩展
本文借一虚构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告诉人们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的深刻哲理。想像丰富,也很自然。
想像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请试作完成下题:
请你展开联想、想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色),树影笛(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
布置作业
设定情境:“张继金榜题名后”,展开合理想像,编写一则故事。
板书设计
不朽的失眠
(1—15)想象虚构一情节:张继失眠 心理细腻
(16—17)深刻揭示一哲理:祸福相依 想象丰富
《桥》教案12
教材分析
桥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建筑。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引发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这种最常见的建筑中去发现、领悟对人生奠基有价值的思想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本单元以“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飞夺泸定桥》记述了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5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语文天地”通过多种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与人交流、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大胆习作。
教学过程
1、《飞夺泸定桥》
(见教学设计)
2、《桥之思》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是从哪些句子听出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碧波粼粼什么意思?碧波粼粼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看看书上的插图,体会一下碧波粼粼的感觉。谁再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不同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桥》教案13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通讯的特点
2、 体会作者在记叙和说明中的感情,了解立交桥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功能。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说明性语言和描写、叙述性语言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板书: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导出“桥”字,让同学们说出桥的含义,然后再板书“立交桥”三个字,设置悬念,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
1、 给黑体字注音 窥见 匝道 并行不悖 雨后春笋 徜徉 迥异 鸟瞰 俨然 姹紫嫣红 疏浚 栓塞 偃旗息鼓 苜蓿 老妪 惬意
2、 解释下列词语 并行不悖 雨后春笋 昭苏 姹紫嫣红 徜徉 偃旗息鼓
三、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分结构层次。 全文共 18 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 (1—2) ,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 (3—14) ,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 (15—18) ,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北京立交桥” ,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 (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 (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 (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 61 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 10 座,详细描绘 5 座。 (2) 阅读 10—13 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桥的作用 建国门立交桥 建国门桥如苜蓿叶 跨越时间 节油养车 保障安全 美化环境 西直门立交桥 西直门桥如满月、盘龙 三元桥 三元桥开阔、舒展、豁亮 玉蜓桥 玉蜒桥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
(3)集体朗读 14 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板书 桥之多 桥之美 桥之用
(4) 、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脉栓塞” ,形象生动道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象,运用比较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 作用。
五、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 ,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 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 的方针政策。
3.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 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 动、准确、需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拓展练习 用说明性语言和记叙性语言,分别描写一个熟悉的事物,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桥》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1、板书课题: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同学们也学过不少有关“桥”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题目是什么?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3、过渡:我们今天这篇课文写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大家想知道吗?
二、公开内容,简述程序,明确任务。
刚才,同学们快速浏览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有两项目标:
1、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第二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明确任务,自主解决。
我们先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目标,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好后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读书指导: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只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读书,我们的先辈早就给我们总结出了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依据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是这样几句话(出示:眼中有文、脑中有形、心中有情、口中有声),这几点大家能做到吗?
再让学生练读。
对照任务、相互交流。
大家是不是能做到老师刚才提到的要求呢?老师先想检查一下简单的,看看课文的生字词语,你们能不能读准。
⑴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⑵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1—3节、4—7节、8—13节、14—16节、17—23节、24—27节
课文的小节比较多,为了读书方便,我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小节来读。每位同学读完后,对照我们刚才提出的四句话的标准,我们一起用“优、良、中”来给他做个简单的评价好不好?
学生读课文,师生评价。
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村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被洪水淹没的事情。)
老师进行方法提示:
《桥》教案15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掌握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趣激思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是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辨清字形,读准加点字字音。
每学一课书之前,老师都让大家对本课的字词做提前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准备的怎样。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加点的字的读音?
煞风景(一声) 和谐 点缀 笼统 脂粉 纤细(首字母为x)
(2)词语解释
驻足、史诗、销魂、美感、煞它风景、前瞻后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1)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出示图片,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明确讨论:
(1)并不着眼于桥本身的结构设计,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句话我们如何理解,是不是与我们平时说话有些不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不如我们找些关键词,你觉得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将“环境”、“作用”这两个词抽出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不同的作用” 。)
(2)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3)提示: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
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研读与赏析
1、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公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吗?
教师示范:乌镇石桥: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学生认真阅读文字,想想文章对几座桥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降低要求:用“桥之美,美在桥处在__环境中,它给我的感受是__”的句式说话。
四、美句赏析
1、(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1)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反复朗读,体味句子的情味。
(2)先让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不做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苇丛使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荣谷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经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②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五、拓展提升
1、(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2)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的角度中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六、课文小结
七、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板书设计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桥的优秀教案02-17
关于的桥教案03-24
巴黎的桥教案03-09
筷子桥教案11-15
大班桥教案06-30
生命桥教案09-16
中班桥的教案11-15
桥小学教案01-09
桥教案范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