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1
相关知识:
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通过电能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2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活动能力,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乐于主动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喜欢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同时,他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并能初步归纳出简单的科学原理。
在我们班科学区里有各种值得探究的材料,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经常会搞一些小试验,而且不经意间总能有所发现,例如:磁铁会在不接触某些东西的情况下而让它们移动,锡纸平铺时会浮在水面上,团成球后却会沉到水底……由于幼儿园教材的改编,在新教材中缺少了关于电的知识。基于以往幼儿对此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小灯泡发亮这一现象及当前幼儿园进行的安全教育,我特设计了“小灯泡的秘密”这一系列活动,旨在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并对其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小灯泡亮了”便是其中一个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材料进行探索,建立一条电路,形成一个回路,让小灯泡亮起来。(重点)
2.尝试安装手电筒,寻找两节电池的正确连接方式,简单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难点)
3.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记号笔、电池、电线、小灯泡、手电筒若干。
2.课件(灯泡与电池的连接图示、小灯泡发亮电路图、手电筒安装方法等)。
3.操作记录表(教师演示表、幼儿合作表)、小灯泡标识(亮—黄、不亮—黑)。
活动过程:
一、赠礼引题,激趣导入。
1.情境创设:小朋友,再过两星期,你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去读小学了!为了向你们表示祝贺,智慧爷爷特地送来了一份礼物,这是什么礼物呢?
师取出贺卡,读——这份礼物是光明,但需要自己去努力。
2.出示材料:电池、电线、小灯泡——聪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能借用这些材料带来光明?(让小灯泡亮起来)
3.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过渡语:能干的小朋友,赶快动手去试一试吧!
二、探索建立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1.幼儿操作,用电线连接一节电池和小灯泡,建立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操作展示:
(1)组织交流:小朋友,你们的小灯泡亮了吗?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亮与不亮),并边说边进行演示。
(2)开展讨论:刚才XX小朋友的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在幼儿讨论基础上,出示PPT1(电线连接灯泡和电池的图示),讲解连接的方法。
强调:电线的一端与小灯泡底部的连接处要绕一下后再捏紧。
(3)激发质疑:如果把小灯泡放在电池的任意一端,会不会亮呢?
出示PPT2(回路中小灯泡的任意位置)!
3.再次操作,解决问题并验证:
(1)用电线连接一节电池和小灯泡,以正确的连接方法形成回路,小灯泡发亮。
(2)以正确的连接方法形成回路,小灯泡放在电池的任意一端都会发亮。
4.原理归纳: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吗?
(1)个别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
(2)听一听——智慧老爷爷是怎样说的吧!
出示PPT3(结合PPT“小灯泡发亮”的演示图及智慧老人的话):要使小灯泡发亮必须要有一定的电能。电能储存在电池中,要把电能传到小灯泡,就必须用电线把电池和灯泡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回路,使电能自由穿行。当电流过小灯泡时,就会发出光亮。
(三)探索两节电池怎样连接,才使手电筒亮起来方法。
1启发操作:小朋友,我们知道每节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如果把两节电池连起来会有几种连接方法呢?
每位幼儿拿一节电池找个朋友去试一试——两节电池正负极的不同连接方法。
2.感知回答:根据幼儿说出的`连接方法,教师出示相应的图卡(使用教师示范用记录表),把幼儿想到的几种连接方法全部讲出来为止。
3.操作记录:现在智慧老爷爷要小朋友用上面的几种方法把两节电池装在手电筒里去,打开手电筒里的开关后,手电筒里的小灯泡会不会亮?
(1)师讲解如何完成记录表,根据记录表上的图示去摆放电池的连接方法,并实验一下手电筒到底亮了没有,用黄色小灯泡图卡和黑色小灯泡图卡表示在记录表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为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
4.交流验证:怎样让手电筒亮的。
幼儿间相互交流实验记录情况,并一起完成大的记录表,让幼儿说说怎样使手电筒发亮的?(正极和负极碰在一起时小灯泡才会亮)
5归纳原理:手电筒在什么情况下会亮?
(1)个别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
(2)听一听——智慧老爷爷是怎样说的吧!
出示PPT4(结合PPT“手电筒发亮”的演示图及智慧老人的话):小朋友,真聪明。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碰在一起并打开手电筒时,使电池、铜片与小灯泡连接成一个回路,使电能自由穿行,当电流过小灯泡时,手电筒就亮了。
(四)延伸活动:用手电筒玩游戏
1.我们用会亮的手电筒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去做游戏吧。
2.玩法1:打开手电筒,照在地上形成光点。孩子试着用脚去踩光点,所以这个游戏也可以叫做“踩星星”。可以随意地调整线路、速度和跨度,孩子会跟着“星星”走直线、曲线、圆圈,一会儿慢走,一会儿小跑,甚至迈大步……
玩法2:打开手电筒,照在手上,然后用双手在墙上做出“小狗”、“孔雀”、“螃蟹”……的影子,并鼓励孩子尝试。这个游戏又叫做“影子游戏”。
大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3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测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探究爱好浓厚,喜欢摆弄多种材料。近期,她们喜欢玩电动玩具,摆弄电池。结合以上内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用的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摸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措施。此外,让幼儿运用猜想、验证、记录等多种科学探究形式。在操作比较中充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目的】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成果。
2.发展合伙摸索与用符号记录实验成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爱好。喜欢和同伴合伙摸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性;已初步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性及金属的种类。
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黄、粉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及登记表,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兔房子情景图一张、老鼠玩具一种、电池演示梳理图、展示板两块(分别贴上亮与不亮图标)、“、/、X”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情景图)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幼:没装电灯
师:本来忘了安装电灯,要安装电灯,并让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材料?幼:灯泡、电线,还要有电。
师:需要供电局提供电源。
幼:需要开关。
师:开关可以控制电灯亮还是不亮。
设立问题情境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激发她们的摸索爱好。从幼儿的回答来看,她们对电灯非常熟悉,对电路也有初步的感知,这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本。
绪高涨,她们体验到了发现和成功的乐趣。
(3)集体分享摸索经验。
师:你们是怎么让小灯泡亮起来的?
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交流摸索经验。
幼:一种拿电池,一种拿电线,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放在电池的下面,另一边的电线丝放在电池的上面。(教师通过电池梳理图演示)
幼:我先将电线丝放在电池的下面,再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放在电池的上面。电就接通了。灯泡就亮了。(教师通过电池梳理图演示)
师:这两种措施都能亮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实物演示验证)
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通过互相讨论形成的。因此引导幼儿完整、连贯地体现自己的摸索过程与成果尤为重要。在表述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和思维互相增进。考虑到幼儿在组合操作材料时会浮现困难,故选择了两两合伙的形式进行摸索操作。
师:(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通了,小灯泡就亮了。
师:我们目前协助小兔家安装电灯吧。
结合问题情境进行摸索并梳理经验后,应让幼儿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摸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立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电线断了,不能通电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协助通电,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再次设立新的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开展探究。
(2)简介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猜想。
师:这里有铜钥匙、回形针、铁丝、布条、毛线和塑料绳,哪些材料可以协助通电,让小灯泡亮起来?幼儿猜想,教师在登记表上做猜想记录。
幼:铜钥匙不可以。铁丝可以。
幼:回形针可以(不可以)。
幼:布条、塑料绳不可以。
……
师:究竟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要动手试一试才懂得。
从幼儿的猜想来看,她们已有某些生活经验了。特别对常用的材料能有所判断。在猜想的同步。幼儿急切地想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实验,教师指引。
教师重点从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