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8 08:44: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

  2、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斑纹”。

  3、揣摩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语言。

  2、以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

  文本研习。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词语积累:

  逶迤 斑斓 盘踞 螺旋 匍匐 巢穴 慵懒 蝰蛇 蓑鲉 鹰隼 晕眩 青睐 婆娑 精湛 偏袒 强悍 接壤 酝酿 哺育 脖颈 颤抖疱疹 蛊惑 罪孽 犁铧 老趼 碾砣

  2.列出文中围绕“斑纹”所写的事物,思考 “斑纹”在文中的含义和特点。

  3.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和你预习中没有读懂的语句。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打开书本之前,请先回忆预习时你对本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斑纹”有何含义?

  (这两问学生自由回答,目的一是检查预习,二是为下面有效研读文本作铺垫。)

  二、研习文本

  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哪些妙趣横生的事物和现象?请按顺序一一标出,并注意作者是顺着怎样的思路来展开文章的。

  三、课后思考

  文中有些语言片断富于诗意,请找出来多加诵读,仔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最后四小节,体会“斑纹”在这些段落中的含义。

  1问: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在作者的笔下动物界的斑纹,客观存在的其他斑纹,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大地都是有斑纹的”,“斑纹无所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

  明确:大地是有斑纹的:一年四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地四季留下的“斑纹”预示着自然规律。

  生活是有斑纹的:生活的印记,情感的'体验,生存的状态,“修饰”过的生活,留下美的痕迹;“损害”过的生活,留下悔恨或丑陋的记忆,这些都可以形成“斑纹”,“斑纹”无所不在。

  2问:作者最后以“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结尾,你怎样理解?

  明确:这里的“神”,可以理解为神秘的自然,或者自然规律。

  以“我”看待自然,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存在许多“斑纹”;换一个角度来看,距离遥远,生命渺小,众生平等。“我们”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斑纹”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的一切生活,爱恨悲欢,也都符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这里既揭示出情感的体验、生存的状态是镌刻在每个人身上的斑纹的这里,又流露出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掌握文中丰富的实词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2.体会文中记叙描写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理解作者抓住特点表现初春景象的写法及其渗透的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介绍作者直接导入。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其为领导人物。他一生写了很多山水游记,明张岱曾说写山水名家柳宗元之后就当数他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最具代表的山水游记《满井游记》

  (二)、朗读课文,读准子音,停顿

  1.教师范度,正音正字,学生听读,作好标记

  燕

  廿二日

  土膏

  鹄

  髻鬟

  浅鬣

  蹇

  呷浪

  堕事

  恶能无纪

  2.重点句子的朗读停顿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夫不能以游堕事

  3.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一到两遍,力争读熟

  4.生齐读,老师再次纠正错误

  (三)、默读课文,正确掌握文中丰富的实词的词义,疏通文意

  1.实词

  冻风时作

  土膏微润

  娟然如拭

  呷浪之鳞

  冰皮始解

  浅鬣寸许

  髻鬟之始掠也

  泉而茗

  堕事

  恶能无纪

  2.虚词

  “之”

  结合课后练习三学习

  “而”

  表转折

  而城居者未知也

  表修饰

  红装而蹇者

  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勾画出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学习),文章虽有不少难解词语,但课下注释很详细,再结合合作式学习,疏通文意,也并不和困难。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几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水、山、柳、麦、人、鸟、鱼,人与自然相映成趣。

  3.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谈)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一致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师予以肯定,并稍做点拨: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关键语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内涵。(此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结合作者本人的性情,经历来思考)

  明确:前句是写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后句则表明自己与庸俗之人的区别,表达了他对官场、大自然、及人生的态度。

  (五)、赏析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妙处。

  学生阅读课文,谈谈你认为本文写景有那些精彩之处?

  (学生可做小组学习,将心得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组内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小结:

  1.白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初春景物生动的.形象,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鲜明如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欣喜、舒朗的心情;以新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以新装倩女比喻被雪洗过的山峦,生动又传神。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3.文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生自由散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可背诵

  (七)、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课文第二段

  2.整理记忆本课重要的实词

  附板书设计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

  分:水

  山

  柳

  麦

  人

  鸟

  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

  2、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用具:

  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怎么样的大山?

  不同的季节会有怎么样不同的景色吗?

  这节课我们走进五花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配乐播放图片)

  板书课题:五花山

  喜欢五花山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二、走近五花山

  请小朋友们放声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文描写了大山哪些不同季节的景色?

  3、此山为何取名五花山?

  交流成果

  1、出示树叶和词语。

  银杏叶枫叶白杨叶黄栌叶。

  读一读,说一说你认识的树叶。

  它们是什么颜色?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说说为何取名“五花山”。

  三、走进五花山

  1、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这句话)

  小结: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出示句子。这又是什么时候的山?

  谈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理解:绿油彩、染绿了(出示图)出示油画颜料

  指导朗读。

  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

  2、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花山的“五颜六色”?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

  用笔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指名回答

  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

  五彩缤纷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美不胜收

  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

  四、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五花山何止这几种颜色呢,说说还有什么颜色?(生答随机指导写法)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蔚蓝色,仿佛——(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粉红色,仿佛——(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

  ……

  1、生开始仿写。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秋天是五颜六色的,请你学习作者的写法自己另外选一种颜色,来写写我们美丽的五花山——

  3、展示写话。

  4、小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置身山中,红彤彤的枫叶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映得通红,似红霞缭绕,无数的小白桦轻松地挺立在柔媚的秋光下,片片小叶闪着鹅黄色,杨树身上的斑纹犹如小孩眼睛,黑黑亮亮,纯洁无瑕。小松鼠在林中跳跃,美丽的飞龙时常掠过树梢,梅花鹿、黑熊、野猪、狍子也多有出没,更多的小生灵在林中或飞舞或爬行,发出各种声音,很是热闹。天人合一,忘我之情自在外溢。

  五、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绿

  金黄色

  五花山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班级、课室座位和老师。

  2、了解学校环境、场地、设施设备。

  3、适应并喜欢学校,为自己上小学而高兴。

  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上小学是孩子们的希望,他们憧憬着学校给他带来崭新的一切,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神秘感。上学时那种兴奋和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又不免胆怯和紧张。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正确形容自己的心情和不安的心理,这就要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表达,让学生逐渐消除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感、上学的孤独感和不安感,让学生能适应并喜欢学校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克服上小学的紧张和不安,适应并喜欢学校。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激趣导学

  1、导入:同学们喜欢唱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上学歌》。(播放儿歌,师生随节奏拍掌歌唱)在上学的路上有花儿对我们笑,小鸟也在歌唱,上学一定是很快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示课题)上学去。

  2、角色转变,体会差异

  同学们,幼儿园与小学有许多不同。在幼儿园时是怎么样的,跟小学有哪些不同?上了小学后有什么变化?

  3、小结:与幼儿园相比,你们都长高长大了!你们是小学生了!

  二、情境引入,回忆思考

  1.上学的礼貌

  (PPT展示书本第1页图)上学前要向谁说什么?

  不管是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出门前要向家人说再见,这样才是有礼貌的孩子。

  2、上学路上的安全

  (PPT展示书本第2、3页图)咦,丁丁和妈妈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难题:丁丁不知道该怎样走才安全去到学校?谁来告诉丁丁?

  三、校园环境美

  1、我的小学校园

  (PPT展示书本第3页图)你们的小学校园是怎样的?请拿出回家画的《我的小学校园》,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画里的校园有什么?

  谁想出来展示你的校园?(黑板贴学生图展示)

  2、开开心心逛校园

  我们跟着导游一起逛校园吧!(根据PPT图,小导游解说校园)逛完了校园,你有什么想说的?

  3、活动:抢答比赛

  现在要进行举手问答比赛,考考你们对学校认识多少!

  逛完了校园,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学校吗?(板书:校园美)

  四、校园乐趣多

  1、谈谈第一天上小学的心情

  (PPT展示书本第4页图)你们看,丁丁第一天去上学,在校门看见谁啦?假如你是丁丁,在校门口会对妈妈说什么?(PPT展示心情词语:开心、快乐、紧张...我会______地对妈妈说“__________。” )

  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或自己想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的心情。

  2、大姐姐分享上学心情与趣事

  小结:是呀,校园里的乐趣真多啊!(板书:乐趣多)

  3、介绍校园各类有趣的`活动、比赛照片。

  除了姐姐说的,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和比赛呢!你们看!(配图配乐介绍活动、比赛)

  五、校园同学好

  1、写一写:我的学校名片

  你们喜欢在这里上学吗?因为我们在这里上学感受到?(板书:快乐)

  2、说一说:自我介绍交朋友

  你的名字叫什么?喜欢什么活动?

  3、玩一玩:击鼓传花

  (1)明规则

  (出示规则)请姐姐为我们读游戏规则。明白吗?音乐开始!(伴随《快乐的一天开始了》的歌曲游戏。)

  (2)交朋友

  一起来学学《交朋友》歌吧!我们先一起说:我们一起交朋友(拍掌),就轮到他们开始自我介绍,他们介绍完后,我们就要说:hello,hello来认识他们。(请同学依次介绍)

  (3)考考你

  在这些同学当中,老师请出一位,请同学们举手回答,说出他的名字。

  六、快乐上学去

  1、观看学校课间活动图片

  配歌曲展示图片

  2、总结

  我们的小学不但校园美,而且趣事多,我们一起上学校,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上学感到真快乐啊!

  3、学读《上学“三字歌“》

  那就快乐地读《上学“三字歌”》吧!(拍掌读儿歌)

  课后,大家赶紧跟想认识的同学交换名片做朋友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男孩对高尔基的敬爱和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关怀。

  4、学会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高尔基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4。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摄影”,指导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补写板书“师”,“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补写板书“小”,结合预习,说说文中的小摄影师指谁?(小男孩)他要给谁摄影?(高尔基)

  3。你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交流高尔基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读好“鞠躬”、“胶卷”、“摆弄”, “停当”、“打量”等词语。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后同桌读相互检查正音。

  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板书:小男孩 高尔基)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1。自由读读1——5段,看看小男孩是怎样见到高尔基的。

  2。画出和纸团有关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话,并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1)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鞠躬”)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高尔基感动吗?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4)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能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一个机会,你有什么体会?

  4。分角色朗读。相机提示注意人物对话中引号的用法。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自己认读生字,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

  2。指名读,强调字音:准、社、侧、杂。

  3。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借机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

  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5、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练写其余的生字。

  2。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2。指名分角色朗读1——5段。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

  过渡: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在上节课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A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C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读文质疑,深入理解。

  1。读读12——15段,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

  高尔基为什么没有时间不见记者一定却要见小男孩?

  2。引导解疑、体会关键: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3)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3。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该怎样读好。

  四、发挥想象,学习续写

  过渡: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再读课文,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2。尝试续写。

  3。交流写话,鼓励创新。

  五、作业

  1。接着续写故事。

  2。选做:读高尔基的《童年》、摘抄并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板

  书

  设

  计

  6 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⑴ 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⑵ 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

  (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⑴ 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 示

  ⑵ 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出示演示文稿: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落花生 顽强的生命力

  借

  物 有用

  喻

  人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跳水》教案10-3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