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1 07:36: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类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乡,但是人类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 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说说识记方法。

  (1)读生字。(开火车接读生字)

  (2)扩词。(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多)

  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三个双人旁的字)

  四、展示评价

  五、课堂作业设计

  1.看偏旁写字。

  口:()、()、()彳:()、()、()

  2.读句子,加标点。

   (1)是要下雨了吗()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天气很闷()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吗坡割闷伸喊潮往

  吧很

  虫湿虫消搬阵哗得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读中讨论交流、读中帮忙找原因、读中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读中悟,悟中读,用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去体验感悟文章寓意所在,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个道理。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初步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坐井观天》板书:13、坐井观天

  2、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读了这个题目,读懂了什么?(观—看)

  3、那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它的样子;看到喜欢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看谁把课文读得最正确、通顺。

  2、再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A指名带音节读生字。

  B指名不带音节读生字。

  C说说记忆的好办法。

  D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找朋友。

  (2)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小鸟和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

  板书小鸟青蛙天有多大?(田字格中范写,记住“蛙”,学生练写。)

  过渡: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怎么会和小鸟发生争论呢?请小朋友找一找,是怎么回事。

  三、学习第1小节

  1、指名读:明白了什么?请你边说边在图上指一指给同桌看。(结合插图理解“井沿”,并拓展“沿”,比如桌沿、边沿等)

  2、请你边读边找青蛙和小鸟的动作。看谁圈得最快!(板书:坐落)引导体会“落”。

  3、引导:是啊,你看,第一段就是要告诉你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不同,看谁能把这个消息准确地告诉同桌。互相读一读,对对话。

  过渡:我们来看看坐在井底的青蛙和停在井沿上的小鸟是怎么对话的?

  四、学习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找找他们对了几次话,用不同的标记划出他们的话。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请两个小朋友读读2、3小节。

  (2)你知道了什么?(“一百多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说明天无边无际,大得很;“渴”方法同上)谁试试读读这句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感觉。

  (3)当时青蛙觉得怎么样,表情怎么样?谁来当青蛙也奇怪地问问小鸟呢?

  (4)同桌对话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信、沿、抬、际、错、蛙(已写过)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该注意什么呢?

  3、写字。每个字写1个或2个。

  4、评议,指导

  板书:

  13、坐井观天

  小鸟落

  天有多大?

  青蛙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引读1-3节

  2、语境复习生字词:青蛙坐在(),小鸟在()的天上飞,它落在()上,青蛙()看见了小鸟,它们争论了起来。

  3、过渡:他们为了什么争论起来呢?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5小节

  1、青蛙和小鸟各有各的看法。说说,有哪两个不同的看法?(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板书)

  2、是啊,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这些话都是大话。(出示课件)你知道什么是大话吗?

  3、是啊,他们看法不同,争论起来肯定很激烈是吧?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出示课件)

  4、请两位小朋友读,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大家听听他俩的争论。

  5、学生评议,谁读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6、全班小朋友来学习青蛙和小鸟争论一下天有多大。注意,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这次看哪边读得好。

  三、感悟找原因(学习6、7小节)

  (一)给小鸟找原因

  1、这回,我们更清楚了它们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那你认为谁的看法是对的?(小鸟)

  2、小鸟对了,那青蛙的看法肯定是——错的。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呢?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呢?我们一起来帮小鸟和青蛙找找原因。先请小朋友读读小鸟说的话,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会说对!

  3、谁来帮小鸟找找说对的原因?根据小朋友的看法,老师总结一下,小鸟说的对是因为它飞的地方多,见多识广。诶,它都见过什么呢?请你看看(出示课件)

  4、小鸟都飞过哪些地方,见到了什么?

  5、学生反馈

  6、小结:是啊,小鸟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都不知道天的'边在哪里,这就是——无边无际。(拓展说话,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

  (二)给青蛙找找毛病

  1、那青蛙为什么错了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做做实验,再读读青蛙说的话,想想它的话错在哪?做实验,把书卷成筒看看天……(出示课件)

  2、老师从你们的话里知道了,坐在井底的青蛙被井壁挡住了视线。你还能从青蛙说话的表情和他的话里,再帮青蛙找一找它还有什么错吗?

  3、小朋友们真聪明。从你们这儿,小青蛙就知道了,它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有多大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弄错了。

  (三)帮青蛙治病

  1、青蛙这么孤陋寡闻,什么都不知道,你能当当医生,帮青蛙治治病吗?你可以给它开个药方,或者给它提提增长见识的建议好吗?

  2、你瞧,小鸟带着小青蛙去环游世界了,哇,小青蛙都看到了什么?它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呀!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四、感悟再读

  1、同桌小朋友再读读,一个当见多识广的小鸟,一个当见识少又自以为是的小青蛙。这回你一定能读得更好!

  2、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

  3、上节课,老师讲过,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青蛙作在井里看天之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再动动脑筋,想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要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4、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多用耳朵去听,多用心去感受,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会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五、写字

  1、出示:(还、答)注意什么?练写、同桌互评

  2、出示:小鸟青蛙朋友坐井观天

  看见井沿抬头无边无际

  4、学生抄写,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板书:13、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只有井口大自以为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

  教学方法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45页,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发现“我的发现”里的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的,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记字。

  2、在“日积月累”会认9个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3、学会倾听,能听懂他人讲的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的参与讨论,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4、能通过“故事会”和“擂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语言。

  2、难点:用“……像……”说话,口语交际,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字。

  2、发现特点。(自己找──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总结发现:

  ⑴都是由相同的独体字组成。

  ⑵每组组合的方式不同:

  第一组:上下组合(上下结构)

  第二组:左右组合(左右结构)

  第三组:上一,下二(品字结构)

  ⑶四个生字。

  4、自读生字。

  5、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6、拓展:你还见过这种结构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自读。

  2、想想:每一组字的特点。

  3、讨论:特点。

  4、总结:熟字(形声字)减偏旁得到新字,它们的字音都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一样。

  5、再读:在读中感悟读音的关系。

  6、组词:给生字多组几个词,巩固生字的理解。

  7、脱离拼音检查识字。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摘星星。

  目的:认识生字。

  准备:黑板上布满星星。

  方法:学生上台摘星星,带领大家认识生字,并介绍识字方法。

  游戏二:听音找卡片。

  目的:认识巩固生字。

  准备:生字卡片。

  方法:同桌两个你读我找,我找你读。

  三、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反复诵读:感知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2、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在课文的出处。

  3、填空练习:泉水()琴声()枝叶()空气()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四、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出示谚语。

  2、自读。

  3、自悟:体会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4、个别读:适时指导。

  5、小组检查背诵。

  6、进行背诵竞赛。(老师说句子的大意,看谁最先说出相关的谚语)

  7、做书签:

  选择一句句子,设计好书签的形状,把句子写入书签中,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把书签剪下,放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分析】

  学生对游戏识字很感兴趣,做一遍还不过瘾,有的孩子听说不做游戏了,顿时像个瘪气的气球。呵呵,看来游戏教学还应该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主渠道啊!学生对动手操作的环节也是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梨,一种大众水果,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山梨味道鲜美,在李辉英的文章里,更有着特殊的含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通过回味山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3、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思考:故乡的山梨有什么特点,具体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从山梨的`外皮、肉质、味道三个方面介绍山梨的特点,突出山梨的“酸味”。

  2、作者仅仅是回味山梨的酸味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课文通过回味山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五、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你也有过课文中的感受吗?请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8、回味山梨

  山梨留恋故乡

  外皮

  不能忘怀肉质

  味道

  爱更爱故乡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石壕吏》简案第1页共2页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跳水》教案10-3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7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