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的美好、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学生欣赏各种玫瑰花图片。
2、读题,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凋谢”一词的意思。
3、质疑,“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2、出示词语“小女孩—摘花—气愤—校长—奖励”,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提出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A、小女孩摘的玫瑰花什么样子?
B、小女孩为什么摘玫瑰花?
C、小女孩摘了玫瑰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了她?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读描写玫瑰花样子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用喜爱的感情读这些句子。
(2)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想些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
(3)小女孩摘下了玫瑰花,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了她?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4)走进小女孩与校长的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同桌读,抽生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交流,校长是一个什么样了人?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读到这里,你对小女孩又有什么样的看法?读小女孩的话。
(7)校长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8)读校长考奖小女孩的话。
4、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交流体会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读到这里,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写一写,说一说。
2、发挥想象,小女孩摘下玫瑰花来到医院,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分角扮演奶奶和小女孩。)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象小女孩那样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及事。
4、看一组画面。
小结:让我们也行动起来,播洒爱的种子,让爱无处不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对形近易混字的辨析,,正确读写成语。扩充学生的词汇堂。丰富语言积累。积累各词,体味做学问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提高能力。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完成1——4题
学习第一题
1读题
2准确掌握多音字的读音的方法:就要多读、比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学习第二题
训练学生通过对形近易混字的辨析,正确读写成语。提醒学生根据成语的意思或成语中相关字的意思,了解一些构词的方法,可以不写或少写错别字。
学习第三题
读题,说说词义,积累,尽量把词语背下来,抄写。
学习第四题
读题,了解各句的意思,体味做学问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我感悟,说说大意,分不同形式度,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反思:学生对搜集整理基础知识的方法掌握比较扎实。积累语言素材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对于一部分学生方法欠扎实的,教师应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五题
1默读短文,不认识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批注,把好词语、好句子画下来。
2齐读的回答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3交流讨论短文后作业。
口语交际:
1老师请学生说自己父母的工作、生活、工作中的快乐和辛苦是什么。
2分组去交流。
3根据预习作业,说说这次习作于平时写人的记叙文有何区别。
写信:从打动自己的事入手,向对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注意写信的格式不要出错。
专访:要有具体的事例及自己的评价。
反思:在讲解阅读时请同学们先画一画作者的观察点,学生能够找得比较准确,从而能够感受到作者写作顺序的`变化。在口语交际的环节中,由于学生有生活实际,因此说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条理欠清晰。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1从你了解搜集的材料中选一人一典型事例介绍给读者,要具体的事迹和自己的评价。
2可以以信的格式写给你要写的人,要从打动自己的事入手,相对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注意正确写信格式。
二、习作
反思:由于学生亲身进行了调查,所以过渡句写得十分准确。在指导写具体的时候,不断启发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引导他们应用文中的好词和好句,效果良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向我们展示了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为我们塑造了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的人,二写“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泥人张、杨七、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能够抓住要点复述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结构的方法。
2.理解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及练习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采用单口相声、快板等形式对课文中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复述,这一环节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后通过拜师学艺这一环节可使学生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满兴趣与激情地去表演。学生通过口头叙述身边的奇人奇事的`练习学会写人物速写。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
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浅显,情节简单,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小组交流,口头评析,也可写短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奇人”
设计(—)山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奇人绝技榜中榜”,你在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你举一个例子。
如:骑车走钢丝,徒手撕铁盆,鼻子拉汽车等。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天津卫这个地方有什么奇人绝技。
设计(二)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在我们市并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两位俗世奇人。
二、朗读课文——说奇人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也可播放录音让学生仿读,标出难以认读的字词。
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老师可先范读几段,学生再读。
交流明确:
字词积累。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谁也不得罪。
逢场作戏:碰到机会应酬一下,凑凑热闹,并不认真对待。
看风使舵:比喻看情势或别人眼色行事(含贬义)。也说见风使舵。
左右逢源:比喻事情随便怎么办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2.再读课文,说奇人。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就你喜欢的情节用快板的形式、单口相声的形式,或者是说书的形式说出来。其他同学点评。
注意语气、语调、神态、动作,突出人物性格,做到声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学奇艺
1.语文活动设计:拜师学艺。
多媒体展示:通过听以上几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话说奇人,相信你对他们也产生了兴趣,如果文中的奇人现在要招徒弟,你最想跟哪一位奇人学艺?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体会奇人之“奇”,并深入感知人物形象。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拜“泥人张”为师,因为我想学他的一手绝活——捏泥人。他能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不声不响地就捏出了海张五。
我拜“泥人张”为师不但因为他有高超的技艺、无人能比,而且他行事沉稳,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他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令我佩服的奇人。
我拜杨七为师,因为他有绝活,能制出与众不同的茶汤。要不是他制的茶汤名声远播,中堂大人也不会来这里喝茶。
师:泥人张就撮了一个海张五,你为什么就认为他技艺高超无人能比呢?
讨论明确:这是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我拜“好嘴杨巴”为师,因为他聪明机智、人情练达、机敏过人,被中唐大人误解后,巧妙辩解,既让对方明白其误把芝麻当脏土了,又给对方留足了面子,从而化险为夷,又获奖巨银。他是一个机警聪明、巧于辞令的奇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
(教师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引出:如何评价好嘴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对杨巴的圆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判断。旧社会民间艺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环境,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与其说是性格上的弱点,不如说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师:文中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那么杨巴的“好嘴”好在何处?
讨论明确:从说话的难度看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可见形势紧急,千钧一发,需要“敢说”;再者,左右为难:说是芝麻,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掉脑袋,需要“巧说”;第三,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大人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从说话本身看,“不知道”“不爱吃”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既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又给中堂大人留足了面子。
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喜欢“赏银一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震”。
这也是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4.教师小结:“泥人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捏出“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的泥人,一言不发而以奇招制敌实在令人佩服;杨巴危难之际显身手,话虽不多,但敏捷、巧妙、适时,也是高手!值得拜师。本文中的两位奇人,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简单,但又极富戏剧性,情节一波三折、曲折有致,这也正是作者谋篇布局之奇,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
四、品评赏析——品奇语多媒体展示
《俗世奇人》所塑造的奇人形象生动,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得益于作者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人说冯骥才的语言幽默风趣,酷似单口相声;也有人说他的语言传神生动、富有表现力;还有人说他的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津味”十足,还有人说他用词准确凝练。请你再次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二例揣摩评析。
学生思考并交流。
活动成果展示:
幽默风趣,单口相声风味。如“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吹,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A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传神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可见他俩对中堂大人的到来不是一般地重视F再如“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
着实形象地写出了中堂大人当时的气愤,形势之危机,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杨巴要扭转局面作铺垫。
“津味一十足。如“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必须赶紧想辄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富有浓郁的天津味。
用词准确凝练。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叭”字可以看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再如“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中两个“找”字用得实在是妙。这本是海张五在“找乐子”,找“泥人张”的乐子,而“泥人张”便把他找乐时的丑态捏成了泥人,一个“找”字看出“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换成其他的词语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五、自由探讨
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质疑,可向同学、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有:
现在天津还有“泥人张”那样的高人吗?还有那样的茶汤吗?他们的技艺是否流传下来了?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来探讨。作者冯骥才,近年来全身心投入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现代社会进程中濒临灭绝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通过探讨使大家认识到我国民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这些遗产如今正受到巨大的冲击,我们应当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
六、作业设计——联系生活,写“奇人”
1.继续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目。
2.学习《俗世奇人》的写法及语言,发现身边的奇人奇事,以“身边奇人之……”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该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自选方式复述课文
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r解,同时,又能初步感受作者幽默、富有表现力及富有地方风味的语言。并为下一环节的“拜师学艺”作好铺垫。
二、结合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极富戏剧性、一波兰折的情节。学习作者独具匠心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自然引出“关注民俗”这一话题,引起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深入了解作者为保护民俗、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贡献。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
(4)请同桌一起读。
(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课间操《火车开了》。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板书:8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
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四、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画出有关语句。
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
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
3.引读第3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段。
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齐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指读第4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快速读读下面几个自然段,交流。
(板书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力发电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交流:
①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朗读第5自然段。
②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
朗读第6自然段。
③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
朗读第7自然段。
④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
(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
朗读第8自然段。
(4)朗读第二段。
3.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人类面临困境时,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
4.齐读第三段。
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朗读全文。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下)第16课《水上飞机》。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③能根据 “究竟”的不同意思造句。
2.情感目标: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3.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②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③借助课文语言材料,进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揭题设疑
1、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谜语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挑战吗?
(出示:猜一猜
“一只大鸟真神奇,只喝油来不吃米,呼啸一声冲上天,载客运输飞千里。”——打一交通工具)揭示谜底——飞机(板书)。
2、说起飞机,大家一定不陌生,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飞机呢?(学生说一种,点击图片出示一种,教师介绍了解。)
3、今天,有一位小客人——小海鸥(出示图片),要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科学发明(点击课件、板书)——水上飞机。
4、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飞机的特点?
①指名读。②评读。③齐读。
5、《水上飞机》和我们已经学过的《航天飞机》一样,都是科普童话,都是以童话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6、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7、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跟着小海鸥一起走近水上飞机,揭开心中的.两个谜团: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的?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板书:样子、本领)
不过,要想揭开这些谜团,可得好好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明确自读要求
出示: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①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的?②水上飞机有什么本领呢?
2、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
遇难 汲水 溅起 森林
救援 救护 迅速 运输
机舱 谈话 究竟 佩服
海鸥 喂 货轮 求救
①自由轻声读
②指名读。
复习多音字:难;注意字形:佩、喂;找近义词:救援 -- 救护。
③齐读
三、精读感悟 感受外形之奇
1、小海鸥带我们来到了茫茫的大海上(出示图片)看到这样辽阔的海面,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理解“茫茫”的意思)
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2、瞧,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出示图片)
①与普通的船相比,他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找出区别,点击课件)
②课文怎么介绍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找有关语句。
③指名读。
④难怪小海鸥说它发现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板书:奇怪)
⑤齐读,读出船的奇怪。
3、看到这条奇怪的船,小海鸥想客轮、货轮,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
①这时,小海鸥心里肯定会觉得怎么样?指名读
②齐读,带着好奇、疑惑的表情读。
4、因为小海鸥感到奇怪,所以——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出示)
理解“究竟”:
① “究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什么词?(清楚、明白。)
补充:
②宇宙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理解“究竟”在句中的意思(疑问)。
③用“究竟” 分别根据不同的意思造句造句。
④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以读促讲 初识本领。
小海鸥想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①听录音
②谁愿意来扮演小海鸥,试着和这位船大哥打个招呼?指导朗读“喂”。女生齐读。
②奇怪的大船很友善地对小海鸥作了纠正。男生齐读。
③小海鸥听了大吃一惊,为什么吃惊?指导朗读好两个“?”。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作者着重表现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起义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了;在张楚政权建立的同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在危机时刻,陈胜的清醒与果断是难能可贵的。
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
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这支队伍的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二、问题研究
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
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后来班固写《汉书》,几乎完全照搬《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并去掉“世家”的名称,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为“列传第一”,其贬抑之意不言自明。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之不同,于此可见一斑。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5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从朗读中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4、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木偶被误会后的内心感受。
2、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远处传来了欢快的歌声(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
师:从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生:————————
师(鼓励谈话):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谁能说说有关笑的四字词语?
师(导入):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有微笑这一种表情,他会生活的快乐吗?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木偶的经历吧!(师板书课题)
二、疏通思路,读懂课文:
师:翻开课本第12课,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刚读了课文,问中有写了哪写人物呢?
生:—————————
师:那小木偶和老木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
师:老木匠为什么要给小木偶添表情呢?添了之后老木匠心里觉得怎么样?
生:————————
师:那添之前呢?(板书)
生:————————
师:老木匠从困惑变成了心满意足,那小木偶的心里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
师:恩,那根据他们的心理变化你觉得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
师:那你就试着有感情的读读吧!
生:———————
师:老木匠给小木偶表情之后把他送出了门。小木偶离家后第一个见到了?
生:—————————
师:(点评)
师:小红狐,熊,和小木偶他们又怎么了呢?请同学来复述一下
生:—————————
师:小红狐为什么可以这么快就骗走小木偶的包呢?他是怎么样去哄骗的呢?
生:————————
师:恩,先是很热情然后呢挣扎可以看出小红狐的什么?(板书)
生:——————————
师:是啊,口齿伶俐。(板书)
师:被这么狡猾的小红狐抢了包,小木偶、小熊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
师:(总结并板书)
师: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对话要怎么读呢,分别读出什么语气?
生:——————————
师:(总结)请三个同学来读一下?我读旁白。
师:(点评)小木偶现在包也丢了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一个人独自往前走的?
生:——————————
师:恩,走着走着遇见了谁?(板书)
生:——————————
师:小兔子见到小木偶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生:——————————
师:小兔子说了那些话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在怎么样他?
生:—————————
师:(总结并板书)
师:如果你是小木偶听了小兔子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
师:是啊,小兔子这么说多让人伤心啊,小木偶也肯定是一样的。(板书)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小兔子嘲笑嘲笑的语气,小木偶伤心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话吧。
生:(集体朗读)
师:(点评)小木偶真是可怜这么伤心可就是没人看的出来,接下来遇到的是谁啊,他看出小木偶的伤心了吗?
生:————————
师:老婆婆起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可以看的出着个时候老婆婆对待小木偶是什么态度啊?
生:————————
师:后来转变了吗,变成什么态度了?
生:————————
师:(总结并板书)
师:老婆婆嘟嘟囔囔的走开了,可小木偶的头却疼的越来越厉害了,他这时真的希望自己真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正当他埋怨的时候,蓝鼻子小女巫来了,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蓝鼻子小女巫和小木偶之间发生的事?
生:————————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朗读的部分看的出来蓝鼻子小女巫对小木偶是怎么样的呢?
生:————————
师:(总评并板书)
三、整体回归,读出启示: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个小木偶的经历,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
师:课文当中有些句子已经告诉我们了。(启发学生在文中寻找)
生:———————
师:是啊,小木偶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会哭,会生气,会着急拥有所有人类的表情,并且还要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那样小木偶才会快乐。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笑是非常美好的,可以给你带来许多乐趣,谁要是不会笑,就不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最真实、最完整的,最令人想往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常常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感悟快乐的真谛。
四、续编故事(励学生大胆想象,指点方法):
提示学生把握故事主线,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无论怎么想象,怎么创造,故事主线不能变。
同学们,经小女巫的点化,小木偶现在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
同情和关心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接着往下编故事。
五、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老木匠:困惑——心满意足
(默然)
小红狐:热情——挣扎——口吃伶俐
(气愤、申辩)
熊:严厉、粗声粗气
小木偶 (伤心、无奈)
小兔子:嘲笑
(伤心)
老婆婆:关切——责备、不屑
(更加伤心)
小女巫:关心、和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