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0 09:29: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优秀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自渎、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分析

  1.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2.“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好呀,板书课题。

  ⑴读准也的音,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⑵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号画出来。

  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⑴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⑵正音。

  ⑶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世界多美呀是哪只小动物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1).自读,指读,赛读。

  2).全班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教学羊字头。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3.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1).指导写字。

  2).师范写四个字,生描红、临写。

  3).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绿茵茵的绒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呀是谁说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会夜大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5.渗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

  6.你现在能不看书,为我们的电视配音吗?指导背诵。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的?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见了什么?

  ⑴(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⑵句中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⑶蓝湛湛表示什么颜色?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们,迫不及待地钻出来!

  2.听完后,你感受到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谁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一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5.指导有感情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收获了什么?

  2.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记下来吧!

  黑乎乎

  板书:16世界多美呀!蓝湛湛

  绿茵茵爱大自然

  碧澄澄

  (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了解小鸡孵化过程,热爱大自然。

  2.学会本课生字鸡、美,认识新偏旁:羊字头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识字。

  教学具准备:课件,板贴字卡:睡醒说啄看撑叫站

  教学过程:课前:听音游戏:听到什么,就做一做,说一说。

  (课件声音:打呼噜、敲门、电话铃声、牛叫、狗叫、掌声)听到了掌声,你想到了什么?

  一.声音导入,课文复习。

  竖起小耳朵,你听到了什么?(小鸡叫声)(板贴:小鸡)它在说什么呀?(板贴:说)啊,世界多美呀!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世界多美呀》。板书:世界多美呀

  1.齐读课题。指导读题。还能读得更美吗?

  2.复习词语,课文主要内容。①指名领读:蹲着孵小鸡站了起来叽叽黄乎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世界美丽蛋壳儿很久②打乱秩序去音节读词,做小弹簧。

  3.师述,板贴。小朋友,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小鸡在哪儿呢?(蛋壳里)(板画:)看!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板贴:睡醒)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那怎么又会说世界多美呀?世界到底怎么美呢?

  二.朗读感悟,拓展练习。

  1.翻书P99自读课文。

  2.世界到底怎么美呢?你是从课文哪儿知道的呀?(小鸡出壳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3.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⑴你读懂了什么?(板贴:啄)

  ⑵出示第二句,小鸡啄壳怎么读呢?指读。红字标出:啄呀啄呀、很久、才、小小的洞眼谁能猜出老师为什么要大家特别注意这些词?说明小鸡啄壳怎么样呢?指读。师范读。为什么要这么读?(小鸡力气小,啄起来很吃力,啄蛋壳的时间很长,不容易。)自练读,齐读。

  ⑶出示第三句句子。指读。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蓝、绿、碧)(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出示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呢?{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碧的。{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很好听,对呀,就像嘣嚓嚓!这么好听的词语应该怎么读呢?喜欢的站起来读。好的句子要读得好听。

  ①大家仔细看一看,哪一个是蓝湛湛的天空课件:淡蓝、深蓝(深蓝)说话训练:还有什么景物也是蓝湛湛的?(海水)

  ②小朋友,你们看看这绿茵茵的草地,和绿茵茵的树木有什么相同吗?再摸摸看,有什么感觉?(毛绒绒的,绿中还有点黄)

  ③快看这两条小河,哪一条是碧澄澄的?为什么?(绿而清澈见底)(课件:清澈见底的小河、绿而浑浊的小河)口语训练:小鸡在洞眼里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色?怎么想,怎么做呢?(板贴:看)我在看见。

  ⑷拓展练习。小朋友,大自然的美,不是只有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其实它无处不在,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还能找到更多的美吗?

  ①补充句子练习:()是红的。()是金的。()是黄的。()是嫩的。()是白的。()是亮的。

  ②小组讨论交流。谁能说得更美?

  4.学习第三自然段。啊,这么美丽的世界,小鸡想(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它真想快点出来,好好瞧一瞧!多么快乐的小鸡呀!想不想分享小鸡出壳的快乐?那我们来读一读,演一演。

  ①找小伙伴或老师,合作表演。

  ②齐做小鸡。准备好了吗?(板贴:撑叫站)

  ③说话训练:小鸡们终于出壳啦!(板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吗?摸到了什么吗?想说什么?小鸡可真会观察。

  5.师引读第四自然段。叽叽,叽叽,小鸡们,你们是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这么美的世界怎么读呀,小鸡们再读一遍。)

  三.指导背诵,整体感知。

  1.师述:小鸡由睡到醒,看到世界是黄色的,又在蛋壳上啄了一个洞后看到了美丽的世界到用翅膀一撑,叽叽叽地叫着站了起来。小朋友发现了没有,这其实是小鸡(孵化的经过)。谁能按着小鸡出壳的顺序把课文说出来?

  2.课文动画播放,师生齐背。好,我们来试一试,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比赛。背不出的可以看看下面的字,如果想配上动作就更好了。看看哪一只小鸡呀,最可爱!

  四.学习生字,布置作业。

  1.学习生字鸡、美。小鸡看到的世界这么美。今天呀,它还想来看看我们小朋友是写字美不美,漂不漂亮。出示两个字。怎么来记?

  美羊大为美

  ①先仔细看电脑老师写,看清每个笔画的位置和笔顺。学生书空。

  ②上下结构,羊字头。师范写,生书空。谁想教大家写?老师也跟你写。

  鸡

  ①电脑示范,书空。

  ②师范写,学生书空。鸡,左右结构,左边右边,现在变为好朋友了,很谦让,又的捺缩为了点。左窄右宽。第6笔竖折折钩,转折处顿笔,竖钩向左斜。

  2.拿笔写,书上描红。田字格本。课件播放(配乐风景)小鸡也来看小朋友的写字姿势了,它还托老师给姿势端正、写字漂亮的小朋友礼物呢!

  3.布置作业:课后画出你眼中美丽的世界,可以配上一两句话或照片,布置板报。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注重识字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告诉我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使学生有这样的愿望,我觉得识字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案中,我设计了这样几种形式,首先是小组交流识字情况,然后小组把好的识字方法推广到全班。在巩固识字阶段,我设计了摘苹果游戏,最后围绕课文内容自编了一首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激情,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学习中也加入了合作学习,让识字在游戏中完成,让知识在合作中渗透。

  (二)注重在合作学习中朗读与感悟

  人们都知道“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文章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教师应把握住的。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起来发表意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在刚入学不久,就把学生的独到意见扼杀在摇篮里。在教案中,我只设计了教师的导语,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读中悟,让学生参与评价。同时为加强小组的合作性,我设计了每组辅导一名学生参加朗读比赛,组织记者招待会让优胜学生谈体会,这样的设计不仅练习了朗读,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新教材注重了图文并茂,所以学生爱读。教师应充分发挥图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透过文章内容想象文章以外的内容。教案中,我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引出“格外”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引出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第二幅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案中,我还设计了续编故事和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一、学习目标

  1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生、里、果”,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 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

  3 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4 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三、学习辅助手段

  生字卡片,两盆盛开的鲜花,课前让学生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课件一:秋景;课件二: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课件三:隐现花生埋在地里的情景。

  四、学时安排:两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出示课件:秋天的景色,树上挂着一些果实)问:小朋友们,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你知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都成熟了。(演示课件: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小松鼠也来到了园中,它想干什么呢?(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

  3 (指向“找”、“生”)谁来认一认这两个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4 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说一说故事内容。(不需要说得很完整。)

  三、识字读文

  1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 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 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 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 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 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四、看图读文

  1 出示两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2 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朗读感悟

  1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2 让学生明确图中花生花的位置,问;课文中是怎样写花生花的?找出句子读一读。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3 出示“鲜艳”一词,指名读。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颜色明亮而好看)

  平常我们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学生举例,如:鲜艳的红领巾,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衣服等。)

  4(拿出两盆盛开的鲜花,一盆放在灯光下,一盆放在远离灯光的地方)放在灯光下的鲜花怎样?出示格外一词,是什么意思?(更加、特别)

  多美的花生花呀,出示句子: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突出金黄色、格外)

  6 花生地旁边的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7 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8 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我们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你可以读给同桌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还可以读给老师听。

  9 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两段的内容,好吗?学习小组开始行动吧!

  10 学生上台表演。

  六、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生、里、果”,这三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 看老师写“生”字,提醒学生竖在竖中线上。

  3 让学生比较“里”与“果”,同时介绍识字方法。

  4 老师范写“里”,同时介绍:在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里”字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5(出示三个写在田字格里的“果”字,其中两个字的撇、捺不够伸展和均衡。)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美,说出理由。

  6 老师范写“果”。学生评价。

  7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你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8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9 展示学生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 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一些写有生字的苹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一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识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

  1 出示第二幅图,请你仔细看花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小松鼠的表情怎样?出示“奇怪”一词,齐读。

  “奇怪”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不理解)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3(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

  4 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5 再继续指名读。

  6 这时候小松鼠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7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吗?那他是对谁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出示“自言自语”,学生认读。

  8 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9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10 再继续指名读。

  11 小松鼠不知道花生到哪儿去了,你能告诉他吗?(学生可能会说真的被人摘走了,也可能说花生没有结果,还可能说花生的果实在地里等,要让学生充分的说。)

  12 那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让电脑来揭密。(演示课件:花生果实在地里)

  13 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学生自由朗读。

  14 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辅导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

  15 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16 朗读擂台赛开始。

  17 召开记者招待会让擂主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

  1 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 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3 指名上台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

  ⑵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

  ⑴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⑵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3、德育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语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二):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柔蜜的爱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经历。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父母的疼爱。(学生动情讲述)是的,这种感情无论是蕴蓄在平常的片言只语,还是流露在不经意的神情动作中,都是那样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学习的则是一篇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出亲子之爱的散文──《背影》。

语文教案 篇5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板书:

  石 石头

  你们都知道吧?

  板书:

  搭

  (齐读。)

  搭石,你们知道吗?看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面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去了解你们想知道的,同时要读准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小组的整体识字效果,都会读的小组就举手。

  小组读──小组读,跟读(这样,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真了不起。

  这些生字你们在哪些词语中见过他?

  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真好,真的很了不起。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此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

  ⑵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略学每一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风景

  好,那什么是搭石大家都知道了,可课文的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

  (齐读。)

  风景,看到风景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家乡人的`眼里,为什么搭石会成为一道风景呢?

  1、请大家再一次读读课文,思考:

  如果说这是风景,那你读着读着,会产生哪几幅风景,你认为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自己对放搭石、换搭石、过搭石的风景的理解。

  (相机板书。)

  ⑴ 出示插图:

  这幅图写的是哪一道风景,为什么说这人在换搭石是一道风景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 研读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理解──说感悟(你体会到什么?)──读。

  (课件)他当时会怎样想的呢?

  练习:他看到那块不平稳的搭石,心里想。

  ⑶ 大家看图,你们看,他手捧着那块石,他捧着仅仅是一块搭路的石头吗?他捧着什么,同学们(捧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捧着对过路行的爱,他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道风景吗?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小结提示,巩固练习

  1、小结:

  搭石构成的风景还有很多,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

  2、练习:

  ⑴ 我会写。

  ⑵ 我要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赵州桥教案10-08

【经典】语文教案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