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惯、圃”等11 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
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
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
生看图回答。
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3.板书课题,生齐课题。
二、出示预示提示
1.学会“惯、圃”等11个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
(2)指名读
(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1)让学生带着这段练习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完成这段练习。
(3)师进行点拨并板书出主要内容。
四、深入学习,体会人物个性
1.课文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说说你很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哪些描写的句子,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
(1)小时候, “我” 有一个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
爱听着声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强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
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
3.总结:“我”和“父亲”的形象就是在一个个具体事例得以呈现。
五、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讨论、朗读中总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凡是能发声的都是活的生物(认知、猜测)
趣
表能发声(好奇)
表里有生物(推测)→证实
七、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吧,请你也像作者那样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2
1、重点:
⑴感知艺术形象。
⑵欣赏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⑶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2、难点:
课文的难点是理解作者除塑造范进这一典型形象外,还塑造了以胡屠户为代表的另一类人物的形象。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如果说作者塑造范进这一形象是为了表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那么塑造胡屠户这一类典型则不仅表现的是封建科举制度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恶劣影响,而且在更大范围内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
3、能力点:
⑴展开联想和想像,感知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
⑵把握作品主题,欣赏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 同案 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②(6~10)治疯;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②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③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2.写作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探究活动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感受宇航员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难点:学习课文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1.课前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推荐书目:
①《太空漂流记》(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xx年版)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②网络资源:
③影视资源:
《太空站实录》
2.课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课文。
3.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方式,多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注重将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4.学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
5.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块:导入新课,交流知识。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它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所所搜集的太空及航天方面的知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块: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师:提到理家,同学们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指理哪些呢?
生:阅读、思考,发表观点。
师组织交流评价,并结合学生讨论板书: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
第三块:现场采访,再现情景。
师:现在同学们请将自己当作宇航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给大家作现场介绍。
生:为进入角色认真研读课文,先小组讲解,再班级交流。
生:介绍生活片断
师:聆听,组织交流评价
第四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师: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根据投影要求圈点勾画。
投影:1.第5—9节分别介绍了太空跑步活动的哪几方面内容?
2.划出解说某种活动的意义及进行某种活动与地球上进行同一活动的不同之处与难处的语句。
3.划出体现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词句。
生:阅读、圈点勾画
师:组织交流(引导同学圈点勾画的注意点,并作板书)生:交流、评价
师: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现在请大家在阅读文章时,注意能根据文章进行质疑。
生:讨论、提出问题
师: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
生:解答、交流、评价
第五块:发展延伸
师: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
生:观看视频
师:结合录像、及课文最后“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生:交流评价。
第六块: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吃饭、跑步、洗漱、睡觉这些在地球上最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地球上不同了,能够大太空中吃饭、跑步、洗漱、睡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学习宇航员身上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航天方面飞得更远!
作业:
话题作文:以“人类的飞天梦”为话题作文,字数4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跑步(方式、作用、感受)
长高(长—不长)
总体概括穿衣(艰苦)总感受(探索、牺牲精神)
洗漱(洗澡、洗发、刷牙、刮胡子)
睡觉(头脚倒置)
总分写(叙述与说理结合)总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寓言故事。文章篇幅不长,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品味儿子们折筷子时的表情以及农夫对儿子说的话,让学生们从中有所领悟,受到启迪。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孩子们大都比较自私。让孩子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3、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
教学难点:
难点从故事中悟到团结的重要性,从而产生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
教学准备:
筷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的儿歌《三个和尚》吗?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一个和两个和尚时有水喝,可是三个和尚时却没水喝吗?(他们不团结,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团结的'力量》板书课题
3、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幻灯片放映)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老人心理的句子,画一画,在旁边做好批注。
(1)全班反馈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2)请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此”和“这事”具体指的内容。
(3)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2、学习第3自然段我们有了困惑难题会怎么办?(想办法解决)老人有了烦恼,那他是怎样解决这个伤脑筋的难题呢?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答案。请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来教育孩子们。
3、学习第4-9自然段
现在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的4-7自然段,同时找到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他用到了什么道具?他又是怎样利用道具呢?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到长老教育农夫儿子的办法:折筷子(板书)长老用到的道具:筷子(拿出准备好的筷子)长老怎样利用筷子:折一根筷子----易折断折八根筷子----折不断(请学生表演儿子们两次折筷子的表现:一个儿子嘲笑道:“折断筷子还需要使劲吗?”大儿子两手用力折,脸都涨红了,这捆筷子还是好好的)(板书)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悟出一根筷子力量小好折,八根筷子放在一起“力量”就大了,如果再想折断就不容易了。(板书:一根易折断力量小八根折不断力量大)
(3)自由读课文第8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农夫对儿子们说的话,体会做父亲的良苦用心:单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只顾自己,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是的,农夫的良苦用心我们体会出来了,那么他的八个儿子有没有明白呢?我们来一起读第9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儿子们理解了老人的用意。轻轻的亲亲热热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兄弟中的一员,你会对你的弟兄们说什么呢?如果你的兄弟向你道歉你会怎样说呢?想象一下,儿子们以后会怎样相处?
(4)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里力量吗?小组讨论:拔河比赛合唱大扫除。
(5)引申介绍一些有关团结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个小故事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2、师总结:无论是我们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一个大集体,只有大家都团结才会让生活越来越好,只有大家都朝一个方向使劲,我们的班集体才是最好的班级。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语文教案 篇7
《5、雨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冰心
二 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拍打 发射
兴奋 咬牙 糟糕 小辫 唇儿
(1) 自己轻声读
(2) 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
(3)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 教学字形,同时新授两个偏旁
(5) 全文一共有几节
3开火车读全文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做记号,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7指导朗读一长句
(1) 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 教师范读,个别练习
三 总结延伸
1小朋友,书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
2师总结归纳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 第一节
1指名读
2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3指名读第2句
4什么是神仙?
5谁能把孩子们快乐的样子读出来。
6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 第二、三节
1 指名读
2 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3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直喊“糟糕”,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感到什么?
4自读2~3节
5指导朗读
6试着背诵
(三) 第四节
1指名读
2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表演小妹妹的动作
3指名读有关句子
4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上一交呢?
5指导朗读
三总结延伸
1齐读课文
2回忆自己曾经在雨中怎样地玩耍。
板书 5 雨后
快乐 似 神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