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猫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猫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猫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两种到三种墨色表现不同形态的熊猫。
2、尝试添画竹子,感受添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运用两种到三种墨色
活动难点:
尝试表现不同形态的熊猫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体态熊猫水墨画、宣纸、旧报纸、毛笔、墨汁、碗、黑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图片欣赏,引出话题
T:周老师上周去了动物园,拍了很多动物的照片,我最喜欢它,请你看看是谁呢。(大熊猫)
T:小朋友,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
小结: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T:那你们知道,水墨画中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二、观察水墨画熊猫
T:边观察,边告诉我,水墨画里的熊猫是怎样表现的?熊猫图上哪里是中锋、哪里是侧锋、哪里又是浓墨?哪里又是淡墨呢?(中锋淡墨画头和身体;侧锋浓墨画耳朵、眼睛和四肢;中锋浓墨画鼻子和嘴巴)
T:你们说的真棒!那让我先一起来边说边画一个。
画熊猫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怎么画熊猫的。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教师:我们画熊猫应该先从哪里画起呀?
教师:我们先画熊猫的头,中锋淡墨画熊猫头。
教师:用中锋,我们画画时要把毛笔竖起来,轻轻的画上去。
2、画出大熊猫椭圆形的身体。
教师:画完了头,接下来应该画哪里呀?
教师:大熊猫胖胖的身体是怎么画出来的呀?用的又是什么锋什么墨?
教师:中锋淡墨画身体。
3、给大熊猫画上耳朵、眼睛、鼻子
教师:我们大熊猫的头和身体都画好了,现在应该画什么呢?我们由上往下观察
教师:侧锋浓墨画耳朵,我们用侧锋画时,毛笔应该躺下来,把毛笔转一下就好了。
教师:然后再画眼睛。刚才讲过熊猫的眼睛像个八字,我们画的时候,只要写个八字。侧锋浓墨画眼睛。
教师:眼睛下面是鼻子。熊猫的鼻子很小所以我们只要用毛笔轻轻的.点一下。
教师:熊猫很开心的,所以,它的嘴巴是翘起来的,中锋浓墨翘嘴巴。
4、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教师:侧锋画四肢,一笔太细了可以多画几笔,粗粗的四肢才有力气。
T:你们觉得就一只熊猫,它孤单吗?哦!很孤单的,所以呀,我帮它多找了好多的伙伴。那等下你们在画熊猫的时候,帮你的熊猫也找几个伙伴,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T:想一想,画面上我们可以添画一些什么让熊猫们更开心。画的时候小心慢慢的画,毛笔的水不要太多。
四、点评
T:小朋友们画了好多的大熊猫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的熊猫最可爱。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哪张画里的熊猫画的好?为什么?
T:大家画的都不错,但是如果在墨色、笔法上再认真仔细一点的话,会更好对吧!下次我们再来尝试一次好不好?
猫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是一部深受幼儿喜爱的片子。故事讲述了黑猫汤姆受尽老鼠杰利欺负的事情,诙谐、幽默。幼儿对于老鼠那种不畏强大、机智勇敢、聪明幽默的表现非常喜欢。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一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老鼠画猫》,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不同风格,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并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
3、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大老鼠头饰一个,小老鼠胸饰与幼儿相等;
2、纸、笔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宝宝们,前几天,妈妈发现了一个地方有好多油,我们现在去弄点来吃吃吧。(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幼儿律动)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播放课件),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猫来了,赶紧躲起来呀!)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所以,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游戏的口吻激起幼儿的兴趣,我做鼠妈妈,孩子们做鼠宝宝,夸张的语调再配以随乐的律动,迅速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带进我预设的情景。很好的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了全方位的铺垫。)
3.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好疼呀!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评析:随着游戏的进一步深入,我通过受伤来让孩子们提炼出歌词的'相关内容:眼睛小,爪子少??为下面的理解歌词做准备)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 初步感受旋律:
⑴鼠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咱们还是回家吧!(随着歌曲旋律,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回到座位上。)
(2)鼠妈妈:宝贝们,咱们折腾了一天,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⑶(睡眠曲响起,众鼠作睡觉的样子,其间鼠妈妈不断发出笑声。)“哈哈,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有只能干的小老鼠把讨厌的大野猫变得不厉害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鼠妈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评析:提出问题,引导 “鼠宝宝“们自由交流讨论,如何让野猫变得不厉害?在这里我融入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
(4)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想法和能干的小老鼠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变短,牙齿也没有了??我们来看看梦中的小老鼠是怎么画猫的!(教师边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
(评析:在此环节中,我边慢速唱歌边按歌词顺序把猫的滑稽样子画出来,以悄然渗透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歌词,并为后面的孩子边唱边画打下基础。)
2、 理解、熟悉歌词:
(1)鼠妈妈:小老鼠画的猫和大野猫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小老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逐步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评析:在充分分析、理解教材后,我觉得这首歌曲中,幼儿对老鼠画猫的顺序不容易掌握,很容易把歌词颠乱,于是,我在让鼠宝宝观察、比较梦中的野猫和现实中的野猫的区别以后,教学时尝试运用歌词记忆图来记忆歌词。)
(3)“宝宝们,一起跟着妈妈来说说小老鼠是怎样画猫的。”(指着课件上的图片随着歌曲旋律按节奏读歌词。)
(4)“看着这样的猫,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很高兴、很得意、很开心??)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图片上小老鼠的眼神、尾巴、姿态等)请幼儿学学小老鼠得意的样子。
(6)“我的宝宝们真能干,那我们一起学着小老鼠来得意地唱一唱。
(7)我的宝贝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有趣、滑稽??)那我们再来唱一遍,要把小老鼠的得意和歌曲的滑稽味儿唱出来。
(评析:本环节提高了难度,要求幼儿将歌曲诙谐有趣的情绪通过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对于滑音的处理,我设计了一个箭头向上的标记;说白的一句要求幼儿正确表达并得意地演唱;唱到“胡子要画翘”的“翘”字时提醒幼儿语言要突出。对于这些细节,由于处理得当,幼儿掌握较好。)
(8)鼠妈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只这样的猫?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吧!(音乐旋律起,幼儿根据音乐歌词画猫。)
(评析: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让幼儿一边听歌曲,一边来画画。在唱唱、画画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9)“小宝贝,你们的猫画好了吗?让我们用歌声来检查一遍。”(拿着自己的画,随音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一声猫叫——(课件上的猫出现,众鼠蹲下)
鼠妈妈:看来,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评析:《老鼠画猫》整首歌曲幽默、诙谐,所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也运用了游戏的形式:一声猫叫后,众鼠随乐一起跳起来,活动结束。和整首歌曲的风格相呼应。)
【活动反思】:
一、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带着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念歌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填鸭式灌输,孩子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二、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于是,我在让鼠宝宝观察、比较梦中的野猫和现实中的野猫的区别以后,教学时尝试运用歌词记忆图来记忆歌词,引导幼儿边朗诵歌词边观察其顺序。
三、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的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渡过,体现了人文性、趣味性、活动性和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了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a)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ng) 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欣赏《大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聆听《大熊猫》,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1、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 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着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大熊猫》欣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大熊猫》
1、 今天,孙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你会想到什么?
2、 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3、 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
4、 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
5、出示课题——《大熊猫》,简介作品。
6、生根据音乐速度变化分段。
7、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
三、课堂总结
猫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幼儿会将圆圈填满画面的空白处,并按同一个方向把颜色填满。幼儿能耐心,细致的进行添画活动。
活动准备
画好小熊猫的绘画纸,蜡笔,吹泡泡的玩具若干,示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蚕参加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吹泡泡的工具,并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我们来一起玩一会儿吧!”幼儿每人拿一个吹泡泡的玩具玩一会儿。
2、幼儿认识吹出的`泡泡,学会用线条来画泡泡。
教师提问,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小朋友,吹出的泡泡好看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总结:“泡泡是圆圆的、亮亮的、五彩的。”
教师拿出示范画,讲解示范泡泡的画法。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览作品,体念成功。
教师小结:“小熊猫今天真高兴,小朋友给它画肋许多又大又圆、五颜六色的泡泡。”
延伸活动
做吹泡泡的游戏
猫教案 篇6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的第二或第三部分,探究第二只猫的失踪或是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小猫。从养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
明确: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明确: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板书)。
3、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或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重点研讨
1、快速找出文中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有关段落。
2、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引导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上去认识猫):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
或: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
3、品味“我”的感情——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A“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三妹怪隔壁周家的丫头:“他们看见了……”
提问深入:
①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
②为什么周家丫头的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③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B“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或: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F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G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5)补充介绍作者,交代本文写作背景《教学参考用书》P274。
4、感悟作品思想——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示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布置作业:
试着按照课堂分析“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思路来自学“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情形。
猫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是一部深受幼儿喜爱的片子。故事讲述了黑猫汤姆受尽老鼠杰利欺负的事情,诙谐、幽默。幼儿对于老鼠那种不畏强大、机智勇敢、聪明幽默的表现非常喜欢。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一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老鼠画猫》,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不同风格,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并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
3、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大老鼠头饰一个,小老鼠胸饰与幼儿相等
2、纸、笔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宝宝们,前几天,妈妈发现了一个地方有好多油,我们现在去弄点来吃吃吧。(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幼儿律动)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播放课件),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猫来了,赶紧躲起来呀)(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所以,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游戏的口吻激起幼儿的兴趣,我做鼠妈妈,孩子们做鼠宝宝,夸张的语调再配以随乐的律动,迅速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带进我预设的情景。很好的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了全方位的铺垫)
3、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好疼呀!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评析:随着游戏的进一步深入,我通过受伤来让孩子们提炼出歌词的相关内容:眼睛小,爪子少…。为下面的理解歌词做准备)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1)鼠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咱们还是回家吧!(随着歌曲旋律,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回到座位上)
(2)鼠妈妈:宝贝们,咱们折腾了一天,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3)(睡眠曲响起,众鼠作睡觉的样子,其间鼠妈妈不断发出笑声。)"哈哈,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有只能干的小老鼠把讨厌的大野猫变得不厉害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鼠妈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评析:提出问题,引导"鼠宝宝"们自由交流讨论,如何让野猫变得不厉害?在这里我融入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4)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想法和能干的小老鼠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变短,牙齿也没有了…我们来看看梦中的小老鼠是怎么画猫的!(教师边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评析:在此环节中,我边慢速唱歌边按歌词顺序把猫的滑稽样子画出来,以悄然渗透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歌词,并为后面的孩子边唱边画打下基础)
2、理解、熟悉歌词:
(1)鼠妈妈:小老鼠画的猫和大野猫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小老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逐步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评析:在充分分析、理解教材后,我觉得这首歌曲中,幼儿对老鼠画猫的顺序不容易掌握,很容易把歌词颠乱,于是,我在让鼠宝宝观察、比较梦中的野猫和现实中的野猫的区别以后,教学时尝试运用歌词记忆图来记忆歌词)
(3)"宝宝们,一起跟着妈妈来说说小老鼠是怎样画猫的。"(指着课件上的图片随着歌曲旋律按节奏读歌词)
(4)"看着这样的猫,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很高兴、很得意、很开心)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图片上小老鼠的眼神、尾巴、姿态等)请幼儿学学小老鼠得意的样子。
(5)"我的宝宝们真能干,那我们一起学着小老鼠来得意地唱一唱。
(6)我的宝贝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有趣、滑稽)那我们再来唱一遍,要把小老鼠的得意和歌曲的滑稽味儿唱出来。
(评析:本环节提高了难度,要求幼儿将歌曲诙谐有趣的情绪通过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对于滑音的处理,我设计了一个箭头向上的标记;说白的一句要求幼儿正确表达并得意地演唱;唱到"胡子要画翘"的"翘"字时提醒幼儿语言要突出。对于这些细节,由于处理得当,幼儿掌握较好。)
(7)鼠妈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只这样的猫?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吧!(音乐旋律起,幼儿根据音乐歌词画猫)(评析: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让幼儿一边听歌曲,一边来画画。在唱唱、画画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8)"小宝贝,你们的猫画好了吗?让我们用歌声来检查一遍。"(拿着自己的画,随音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课件上的猫出现,众鼠蹲下)鼠妈妈:看来,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评析:《老鼠画猫》整首歌曲幽默、诙谐,所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也运用了游戏的形式:一声猫叫后,众鼠随乐一起跳起来,活动结束。和整首歌曲的风格相呼应。)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教案05-04
精选猫教案08-18
《猫》教案04-12
猫教案范文06-06
小学猫教案10-31
小学猫教案03-07
关于猫教案02-23
猫的优秀教案08-27
关于猫的教案08-12
音乐教案《猫》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