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桥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三、教学策略
《赵州桥》这篇课文意在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处,对“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句话的体会。引导学生的解读要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层层深入的体会,不仅体会到雄伟这一特点,而且激发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处,紧紧扣住“创举”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才能与智慧的敬佩之情。由一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理解了“创举”的含义,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使整个学习有过程,有思考,有收获,有情感的共鸣。教学环节的细化,使教学设计从粗放型向细腻型转化,使教学过程更趋于完美和体现实效。
第三处,对过渡句的学习不仅告诉学生它的名字,而且还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句话,旁边写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把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加深了对过渡句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深读文本,体会“世界闻名”
学习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说说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
赵州桥是一座( )的石拱桥。
1.读第一自然段,同时想一想读了这个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点名答,师做总结。
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影响。
3.质疑过渡。
什么叫“世界闻名”?
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
赵州桥之所以世界闻名,除了因为它历史悠久,还有什么原因呢?
(二)深读文本,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文章的二、三自然段,找到作者都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
总结:雄伟、坚固、美观。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第一处: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引导: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五、六个教室长)你们在体育课上一定都跑过五十米,感觉会怎样,跑完了觉得挺累的吧。五十多米的赵州桥长不长?
2.指导阅读,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出示课件: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层层深入的体会,不仅体会到雄伟这一特点,而且激发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处: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
1.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建造的艰难。
在今天,科技和经济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别说是五六十米长的桥,就算是五六百米,五六千米,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我们有钢筋,有水泥,有混凝土,然而赵州桥呢?它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
没有搅拌机的轰鸣,没有吊车的巨臂,也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筑着这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的大桥。你能想象他们是怎么修建的赵州桥吗?想对建桥者说点什么吗?
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对赵州桥的赞颂。
2.指导朗读,读出赵州桥的雄伟,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
出示课件: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创举”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才能与智慧的敬佩之情。由一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理解了“创举”的含义,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使整个学习有过程、有思考、有收获、有情感的共鸣。教学环节的细化,使教学设计从粗放型向细腻型转化,使教学过程更趋于完美和体现实效。
第三处: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1.看示意图,讲解。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过渡句的学习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句话,旁边写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把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加深了对过渡句的了解。
第四处:
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被称为一个创举。
1.“创举”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过的举动)为什么称它为创举?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它有什么好处?再次结合示意图讲读。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词语拓展:减轻的反义词(加重);节省的反义词(浪费)。
3.师生对读。
师: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总结升华。
也正是这种设计使赵州桥巍然屹立于洨河之上一千四百多年。像赵州桥这种设计,直到公元1883年,欧洲才有,比我们整整晚了一千多年。所以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5.带着感受再次朗读。
6.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赵州桥坚固与雄伟的气势,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深读文本,感受赵州桥的美观
1.说它美观是因为桥两侧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有的……;有的……;还有的……。
2.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这句话读出来。
4.“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5.指导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段话。
6.指导背诵本段。
7.第三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教师朗读“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好在哪儿呢?
小结:这句话前面的内容讲了赵州桥坚固,后面的内容讲了赵州桥美观,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画出这句话,写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四)深读文本,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总结。
这就是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就是气势雄伟的赵州桥,这就是不但坚固而且非常美观的赵州桥,这就是世界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这就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赵州桥。这桥啊,我们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够,课文仅仅是写桥吗?还写了造桥的──人们。所以课文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师生接读,升华主题。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
生: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坚固,表现了──
生: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美观,表现了──
生: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拓展延伸。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中国赵州桥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充分证明了赵州桥在世界建桥史中的地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到这里你想不想再次夸夸赵州桥?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写了身为桥梁工程师的爷爷为兰兰介绍了潜水桥和塑料桥两种新型桥梁,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型桥梁的神奇,使用与携带的方便,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文中运用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 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 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桥的样子,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感悟,明白了桥的形状奇特和使用方便。 " 惊奇 "、 " 大大小小 "、 " 各种各样 "、 " 轻巧 "、 " 又平又稳 " 等词使学生感悟到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奇妙享受,让他们有要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梁、程”等 12 个生字,会写“兰、各”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识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按要求读课文。
(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 2 )用“○”圈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用“ ____ ”标出本课只要求会议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3、互读、互查。
4、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 。
2、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3、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学习潜水桥部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学生质疑,解疑。
2、教学塑料桥部分:
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平稳。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三、总结延伸
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板书: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结实 透明
塑料桥:轻巧 平稳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卢、沟2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2.正确地朗读课文及课后的词语,能用“举世闻名”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北京有这么著名的古建筑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图片,今天我们要去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去认识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应为狮子而有名,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今天我们就学习25课,《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课题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卢、沟请同学们看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
指名读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师重点指导“沟”的书写。
学生描红后临写。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多字,不读错字。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卢沟桥 狮子 举世闻名 雕刻 栩栩如生
甚至 蹲坐 长吼 倚在 大概 形态各异
3.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A: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知道卢沟桥的位置,石桥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对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栩栩如生”的理解吗?
估计:a学生能理解 对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学生不理解 教师告诉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这两个句子的词语。
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的一样。( )
在全世界有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写了狮子真有意思,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示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词语。
估计学生能找到:有大有小、样子各不相同
2.哪里写了狮子有大有小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教师问:大狮子有多大?学生:几十厘米。
教师:想一想10厘米有多高,再接着想一想这些狮子有几十厘米呢?用手比划出来。
估计学生比划的高矮不同。
对策:快看一看你们比划的高矮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有高有矮,很多。
教师:小的狮子小到什么样呢?怎样读能体现出狮子的小来?
指导朗读。
3.这些狮子有大有小,并且相差那样悬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化出表示狮子动作的的词语。
指名读
再读课文找出表示狮子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教师解释什么是神态)
指名读一读。
4.指名完整的读第三、四句话,其他学生想象这些狮子的样子。
教师: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了吗?快把你的想象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
指名读后评读。
5.你能像书中那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形态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边看边想象课文内容。
学完,看完,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就像真的一样等。
6.这些狮子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栩栩如生”。
再来读这段话,你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大小不一,什么是形态各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所以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很多。这么多的狮子到底数的清数不清呢?曾经有八个人一起去数过,结果呢,数得都不一样。后来科学工作者用编号的方法,才数清楚。大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501只!虽然数清楚了,但是到卢沟桥参观的人们都喜欢亲自去数一数,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细读体会:通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五、课堂小结: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识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异”、“此”、“世”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出示学过的字:耳 羽 不 狗
出示学过的偏旁:门字框、木字旁、走之底、三撇。
2.出示词你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谁来读一读?
卢沟桥 游戏 因此 流传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词语谁来读读?
指名C等生读
世 闻 栩 还 形 异 此 句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全班汇报。
估计学生会按熟字记新字的方法记忆。
“异 ”、“此”、“世”按笔划记忆。
对策:学生说后,教师在熟字旁边书写出本课的生字。
(2)读新字。
(3)观察每组字的不同,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你认为这些字中那个字不好写?
估计是:“异”、“栩”
对策:教师指导
“世”字笔画虽然少但教师也做重点指导。
教师范写:上面生字,同时做重点笔画的位置及书写指导。
4.生描红临写,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5.展示、评字。
6.其他字学生独立看范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指导。
三、词语积累
重点:沟 世 形 闻
1.先读读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组词
3.查字典看看字典中的词语,自己读读后面的解释。
四、作业:抄写生字。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神奇的桥》教案02-19
《桥》教案范文08-14
象鼻桥教案06-02
桥的优秀教案09-16
巴黎的桥教案09-06
中班桥的教案09-22
大班桥教案06-30
生命桥教案10-01
关于桥的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