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计算机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案 篇1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能力强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 5.计算机网络 6.人工智能
四、巩固新课: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计算机教案 篇2
增强对病毒的防范意识;
懂一些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 引言
2. 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3. 提问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
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他制作的软件拷贝给旁人使用,对不对?为什么?
4. 小结(投影或板书要点)
计算机病毒;
防病毒措施;
知识产权;
用机道德规范。
5. 上机准备
布置预习;
安排上机座位;
注意问题。
计算机教案 篇3
一、复习
1、 文件的创建
2、 文件夹的创建
二、引入
文件夹中文件的`来源除了创建外,也可以通过复制、移动等操作来实现
三、新授
1、 文件复制
①菜单法
②快捷法
③工具栏法
④左键拖动法
⑤右键拖动法
四、综合练习
五、发现与创新
除了使用“我的电脑”程序管理计算机资源外,还可以用哪个应用程序来管理计算机资源?试比较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1、 在C盘中创建一个名为“练习”的文件夹,然后把C盘“Windows”文件夹中名为backgrnd.gif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2、 将C盘上的文件MS.WBM复制到“练习”文件夹中。
3、 将C盘“三维图”文件夹中的任意3个文件复制到“练习”文件夹中。
4、 查找C盘名称为readme.txt的文件。
5、 把C盘“Windows”文件夹中的5个扩展名为TXT的文件复制到“练习”文件夹中。
6、 查找C盘中文件名以“wh”开头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计算机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了解利用科学计算免费软件--Scilab软件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并掌握Scilab中的基本语句,如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能在Scipad窗口中编辑完整的'程序,并运行程序.
3. 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体验从算法设计到实施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体会算法的实现过程,能认识到一个算法可以用很多的语言来实现,Scilab只是其中之一.
难点:体会编程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过程,体会正确完成一个算法并实施所要经历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几个基本语句和结构
1、赋值语句(=)
2、输入语句 输入变量名=input(提示语)
3、输出语句 print() disp()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二)几个程序设计
建议:直接在Scilab窗口下编写完整的程序,保存后再运行;如果不能运行或出现逻辑错误
可打开程序后直接修改,修改后再保存运行,反复调试,直到测试成功.
【计算机教案】相关文章:
计算机教案11-12
认识计算机教案08-12
精选计算机教案4篇04-22
计算机教案15篇11-24
计算机教案(15篇)11-24
计算机教案 15篇04-02
【实用】计算机教案三篇03-12
【推荐】计算机教案四篇01-21
实用的计算机教案6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