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六、 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
关注的问题是:
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 。
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
应关注的问题是:
1、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
2、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
3、 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
学与用:
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平行线的特征,角的运算,一次方程组的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及位置与坐标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推导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解一次方程组,平行线及角的计算。
(2)会用尺规做平行线和角,了解位置与坐标。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分七章:
第八章,主要讲角的表示;角的比较;角的度量;对顶角;垂直;
第九章,讲了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第十章讲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第十一章主要讲了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十二章主要讲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第十三章讲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第十四章讲了位置与坐标。
教学重点:
整式的运算、一次方程组、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线与相交线、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位置与坐标。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体感觉学生学习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五。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1—2周 角
3—4周 平行线
5—6周 一次方程组
7—9周 整式的乘除
10周 期中复习考试
11—12周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3—14周 平面图形的认识
15—16周以后 位置与坐标
17周 以后期末复习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2、在课前课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科代表的组织作用。
3、设计好导课尽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以自主预习为主,在课中以展示交流为主。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用好课堂小组评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不掉队,发挥帮扶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要求。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2-14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16
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4-01
数学下册教学总结06-09
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05
【精华】初一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10-06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5-01
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