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七年级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2
2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2
3第5课公元纪年法
第6课西周的分封2
4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2
5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2
6第11课百家争鸣
第12课历史人物仿制活动2
7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2
8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2
9复习1——8课2
10复习9——16课2
11半期考试及评卷2
12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
第18课秦汉科技2
13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文艺
第20课三国鼎立2
14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
15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2
16复习17——24课2
17复习测试一及评讲2
18复习测试二及评讲2
19期终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学校依据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最新一年工作思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奠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基础教育新局面”为工作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我将深入学习课堂常规,并将其转化成课堂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七年级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学有所得。关注智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具有新鲜感,对本学科知识感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年级学生数较少,男女比例均衡,便于教师教学环节的操控和管理。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备课
在我校活页教案书写日渐成熟,结合我的课题,对实验教案进行改动,本学期继续撰写课题实验教案。并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规定,认真备课,保证教案的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备课:
①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书面的教案。
②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利用学案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③每节课认真确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④每单元写教学反思、及时写实验后记。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3、训练、批改和讲评
训练:经过协商,由历史课代表布置每节课的作业,老师监督,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讲评:形成讲评课的一般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困生的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可以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复习时及时敦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批改时,一定做到面批,并监督其及时改正。讲评时,多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
5、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工作。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制定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进行汇总、评比。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利用课前复习提问的环节,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对于提问情况,教师及时记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由历史课代表设计布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代表对学生作业的完成与上交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汇总、评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个人提高计划
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将课题研究活动继续深入。认真撰写实验教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些随笔、心得(或者是案例手记,每学期各一篇)、反思(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做到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有质量的论文。
2、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进修活动,并做好反思。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争取出一节县级观摩课。
4、本学期岗位练功选择了简笔画和计算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尤其是幻灯片的制作,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增添色彩。
5、认真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帮助两位青年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坚持做到向他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听课达到15节。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新学期教学计划为指导,全面落实推进课程改革,逐步形成先进的综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唯物主义历史观。
三、具体思路
1、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复习阶段,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指点迷津,注意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1、任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要求:历史教学,即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又要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一、学情况分析
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5、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6、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7、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中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单元复习占4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环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两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1周,第十一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考试。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0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节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七、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八、拟定本学期教学设想:
培扶措施:
1、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扶工作。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4、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习困难。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课课过关,各单元过关。
6、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有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九、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周次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周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2、北京人3、山顶洞人)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1、半坡聚落2、河姆渡聚落3、大汶口聚落)
第2周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与黄帝2、尧舜“禅让”3、大禹治水)
第四课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3周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替(1、“家天下”的夏朝2、商汤灭夏3、武王讨伐)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的分封制2、贵族、平民与奴隶3、军队,刑法与礼仪)
第4周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齐桓公称霸2、问鼎中原3、合纵连横)
第5周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2、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3、商鞅变法秦崛起)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第6周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2、百家争鸣)
第7周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2、神奇的编钟)
第十二课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8周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楚汉战争)
第9周第十四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分封,立郡县2、车同轨,书同文3、焚书坑儒)
第10周期中考试复习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势力3、强化监察制度)
第13周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2、张骞通西域3、丝绸之路)
第14周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2、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3、《九章算术》)
第15周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2、司马迁与《史记》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第十九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16周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统一北方2、三国鼎立3、官渡之战)
第17周第二十一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2、淝水之战3、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18周第二十二课北方民族的汇聚(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第二十三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1、祖冲之和圆周率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3、郦道元和《水经注》)
第19周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书圣”王羲之2、顾恺之和绘画3、石窟艺术)
第20周期末考试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分配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六周: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八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六周: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1
计划人:
20xx年秋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学生270人,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该年级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自觉学习习惯很差,非常贪耍,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比较淡薄,总成绩15名,大多数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师亲历亲为,否则,就打很多折扣.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暂时记忆好,但是记着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由于上期时间安排不恰当,再加复习程序欠妥,只简简单单拉完一遍就考试了,学生所记的知识比较零乱,没有完全系统化,条理化,,在运用的时候难免提取不出来,本期我决定从现在抓起,每教完一课就布置好巩固提纲,督促检查学生按时保质量完成,抓好抓准考点,突破难点。
20xx年春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叙述我国古代时期的历史,有22课,每课内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组成。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6课是重点,考点多,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老师要加强题型练习,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革命斗争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同学们心中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通过观看不同家庭生活的变化,看到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根据课程安排了四次活动,以便学生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任务与目标:
针对学校安排的每周3个课时,按一课一教时,中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争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让学生切实把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充分展现洋思教学在文字科目上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教,实行生生监督,周周搞清,长期如一,不到目地决不放弃,让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争取在12周教完新课,五周复习课总复习题型一套,近年来的考试题型一套,让学生从实际练习中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力争本学年考试上升5个名次。
教学方法与措施:
1真搞好课前预习,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时做的笔记。
2、上课时充分利用洋思教学的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像剥竹笋一样层层解剖,实行兵教兵,步步落实,不打折扣。
3、开学初拟订好巩固复习计划,让学生觉得每周学有所获,有章可循,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4、教师多用爱心、细心、耐心、诚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多亲近学生,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的课,以便增强学习兴趣。
5、认真分析本教材纵横关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常考点和易考点,弄清易混点。
6、分析近两年来的考题类型,加强类型题练习,攻破难关
教学进度安排:
按每周3课时计算,共20周,60节课,具体情况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1—2 1—3 课
3—4 4—7 课
5 8课 复习一单元
6—7 考 试 小结
8—9 9—12 课
10—12 复习,半期考试
13—14 13—17 课
15—16 18—22课
17—20 单元复习 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分配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六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七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第八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
第九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二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三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四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五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六周:复习
第十七周:复习
第十八周: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初一年级共五个班,两百五十多个学生。从学生入学成绩看,本界学生学困生较多,优生不优。学生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让他们感受过挫折,耐挫能力差。容易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产生厌学和对抗情绪,喜欢推卸责任。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是父母不在身边或是单亲家庭,欠缺来自家庭监督和帮助。历史学科,学生不曾涉及过,好奇心浓厚,但一旦考试失败很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化难为易,化远为近。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教材内容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共四单元,包括22课和5个活动课 。每课都由导入框、正文、阅读文字、文献资料专栏、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部分组成,既生动有趣,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课文中间安排了活动课 ,全书后面安排了 “大事年表”和 “好书堆荐”等以便学生探究学习,努力独立学习,但由于学校条件局限,不太具备条件,故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好学生导师。从总体来看,教材难度不大,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特点。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利用教材过程中,我会努力回避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三、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期通过七年级上期历史教材的教与学,具体的说:
1、掌握基本的上册历史知识,初步形成历史知识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培养样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注意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能力。
3、在教学上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和国家责任感,并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和国情。
四、教学措施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重难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五、教学安排时间
在教学时间上:《致同学们》及课本全面介绍1课时,其余每课争取各用1课时完成,每节活动课及单元总结各2课时,加上灵活的检查,自由复习全册7—8课时,预计总课时为40节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原始社会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目标统一,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学期教学目标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1、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七年级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革命传播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责任感。
3、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内容:历史知识的知识点分散到每个历史现象;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中,特别是每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事件的因果是教材的知识点。
本册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有22课,前三单元各设一节活动课,第四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本书的内容除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外,其他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等均不做统一要求。但它对引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却起着重要作用。
重点:
第一单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人文初祖"---黄帝
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三单元:秦朝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的大一统;秦汉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难点:第一单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人文初祖"---黄帝
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三单元:秦朝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汉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得知因学生对所学内容距今比较久远,比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普遍存有不重视历史课,认为它是副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进教学的措施、设想:
(1)解决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思想,一方面讲清学习历史课的重要性,列举历史知识在古今中外应用的实例,懂得"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他们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彩图多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通过彩图可增添直观性,给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导入框和阅读小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自由阅读卡,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除此以外,教师在补充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常识等,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发现历史规律。
(3)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单纯以书面成绩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
(4)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提高记忆速度,采取自我总结,互相交流,教师推荐等形式,找出适合学生的记忆方法。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紧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既不能提高也不能降低。
(2)不能求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应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防止学生死记硬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记忆的方法。
(5)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实验课题及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验与应用;
方案:
1、认真贯彻历史新课程标准
2、观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光盘。
3、学习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的理论。
4、教学中试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5、总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合理之处,让其趋于合理。
六、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1、业务学习
(1)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加强自身业务,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精深和广博,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认真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对照历史课程标准,深钻教材,以便教学中把握好深度和广度。
(3)认真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理论是实际工作的指导,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谐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洋思教学经验等,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认真学习他人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加各项业务活动。
2、教学活动
(1)听课、评课、说课。
(2)组织历史活动小组,兴趣小组。
(3)分班举行历史故事会。
七、培优补差措施:
1、培优措施:注意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之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经常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2、补差措施:对待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不讽刺不歧视,坚持正面教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实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差的原因,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增添信心,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2-02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1-09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8-30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05-14
七年级历史年教学工作计划11-03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荐】03-29
【精】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3-29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热】03-29
【热】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