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满十进一
我设计的了简洁美观的板书,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所以板书的字数不宜过多,除了课题以外,我就把“10个一是1个十”这个知识要点板书出来;至于“满十进一”究竟该不该写呢?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们这节课,从开始的“大拇指”——“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中都渗透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决定板书出来,这为孩子以后学习更多数位的数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对《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三)、三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为: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当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明了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最方便。
3、学习数位顺序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顺序。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三、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的活动、摆小棒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 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 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后,让学生自由回答,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行数的比较。教师:祝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
五、说板书设计
下图是我的板书设计,美观简单明了。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感觉到,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因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在例题3和例题5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以前的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来自主学习11~20各数,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多,时间紧,有些知识点的巩固还没有做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寻找合适的机会补漏。
我的课就说到这里了,请各位专家指正。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 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顺序进行判断。
三、教学特色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4
说课的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68-69)
[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两课时来达成“认识11~20各数”这一目标,第一课时学习数数、读数和数序与大小;第二课时学习写数和认识数位顺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图,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和树,让学生在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教材在“课堂活动”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学生]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说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针对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情况,我设立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捆小棒、摆小棒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
2、通过“尺子图”使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推理能力,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数数、读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以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二、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合作探究法,以合作促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助力。
四、以练习促发展。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橡皮筋。课前布置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11~20各数。
[说教学程序]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首先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教师引出学生说的三句话:①我们教室门前种了6棵树。②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了。③我们这一组有8个人。然后提问: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然后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能用一个数字来说一句话。这个过程从“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很自然地过渡到“用主题图中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第二环节)实践操作,认识11~20各数。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这个过程我是通过捆→拆→捆→说等几个环节来完成的,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认识11~20各数
这个过程我是先示范,拿出12根小棒,问学生知道是几根小棒?接着我把10根捆一捆和两根,问:现在你“一眼”能看出是几根吗?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十几的数可以先摆一捆,然后再摆几根。学生可以模仿在小组里摆其他十几的数。其中11的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花大手笔展开探究对其余各数的认识就穿插在几次操作和交流中展开。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得出2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是20”,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对“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通过“握手、拍手”的游戏和“草莓图”先让学生猜,再把10个圈起来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进一步巩固了以“十”为单位的应用。
(三)弄清11~20各数顺序和大小。
1、出示尺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尺子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2、然后让学生从几数和几;
3、通过“对口令”方式弄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4、“估数”游戏在老师的逐步的引导下最终猜出数;
5、做P82第2题从1连到20,连成“兔子图”;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谁大谁小这样一个概念,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
三、(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小动物交朋友”:每个小动物都带来了问题要你们来帮忙。
基于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以及在后半节课学生注意力下降等因素,巩固练习我是以小朋友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呈现的。通过有趣的小动物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奋,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一次巩固了十几的数的组成,巩固计数单位“十”,同时还巩固了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
四、(第四环节)找生活中的数。
老师先出示有数的生活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这样让学生找身边的数,使学生学会用数去观察事物,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五、(第五环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纵观全课,本课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从学生用数说一句话入手,通过摆小棒、捆小棒,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使他们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还经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身边十几的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数感。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洽。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说板书]
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10个1是十”,“二个十是20”突出本课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认识“个位”、“十位”,理解计数单位“个”、“十”。
3、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对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计数单位“个”与“十”的关系,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是: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有课件、师生每人一个计数器、操作板、20根小棒。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三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找数位、交流所拨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试写数字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3的达成;通过教学环节三中的估一估检测目标4的达成。
(七)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板块,使学生亲历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借助学具,解决问题;4、分层练习,巩固提升;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6、达标检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间预设:1分钟)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比较强,新旧知识的关系总是环环相扣,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复习数字0—10的数法,温故而知新,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预设:1分钟)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大海边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借助学具,解决问题。(时间预设:27分钟)
(一)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时间预设22分钟)
1、估一估。
借助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沙滩上海鸥的只数,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初步感知估计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数一数。
在数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进行数数方法指导,体会数数策略的多样性。
3、摆一摆。
(1)用小棒摆11。
出示杂乱的小棒,让学生感受一根一根数的不方便,之后提出要求,把这些小棒重新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操作,使操作活动具有实效性。
(2)优化方法,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为了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可以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初步渗透十进制。由于学生亲自经历了计数单位“十”的构建过程,感知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读十几,这样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读数自然水到渠成。
4、拨一拨。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并在拨的过程中感知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将写法贯穿其中,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解决“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时间预设:4分钟)
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用计数器体验了“19添上1就是20”后,让学生通过估计礁石上的海鸥和沙滩上的小朋友的数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通过数一数进一步加深对11—20各数的数感培养,在练习中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从而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
(三)引出课题。(时间预设:1分钟)
第四环节:分层练习,巩固提升。(时间预设:5分钟)
在练习中第一题是一道基础的根据题意写数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第二题融入了生活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尺子上找11—20各数,还按不同的顺序读数、猜数,使学生巩固了对数序的掌握,从而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第五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时间预设:3分钟)
在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过11—20各数之后,课件出示生活中11—20各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时间预设:3分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检测试题我注意到了问题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以闯关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
第一关:填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关:按照规律填一填,
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关: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领导和老师多批评指正。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到20各数学生大部分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还不了解。对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概念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难点: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卡片图让学生数一数,由此揭示11-20的主题并复习数数的方法是按顺序点着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数一数多少根?
数出10根小棒,10个一是十,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代表10。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一捆就是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学生摆小棒游戏,学生先观察多媒体播放的11组成过程再同桌之间摆出12-19,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摆完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填空格
②多媒体出示3道小题,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0-10这11个数的顺序很快的完成这几道小题,是对学生以前知识的一个复习和巩固。
4.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把本节课知识学会应用以至于熟练运用)
5.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由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知识?可以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整节课感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在课堂上怕学生说错,不敢放手让学生说,一节课觉得自己说的多。
2.在课堂上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怕混乱收不住。
3.总之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师:比16多1是几?生:17。
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3-74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分成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二、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欢迎吗?来点掌声好吗?下面张老师有个问题,你们知道今天教室里来了多少位听课的老师吗?我们转过头,按顺序从左边开始一起数一数,好不好?
2、看来我们身边很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了10,所以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些的数,(板书、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哪个小组学得最认真,最好。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1、摆一摆,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往下数,满10根后再捆成1捆,现在开始。(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在展台上操作,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提问:同学们已经数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吗?(10根)那么1捆就是几个十呀?(1个十。板书)
(1)、我们是1根1根地数,数了10根,所以说它是几个一呀?(10个一。板书)
(2)、10个一是这一捆,一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齐读)
(3)那2捆是几个十呢? (2个十)
2个十就是多少?(二十。板书,齐读)
2、说一说,加深理解
⑴认识11
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数得很好,下面张老师再考考你们: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是1个十,1捆就是10根小棒,同学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板书11)
学生摆小棒,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边演示边说)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1根小棒就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所以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板书)(教师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都读作十几。(板书)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十一。
⑵认识其它各数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最先拿出19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
A、提问:1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B、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满10根又捆成一捆,现在是几捆?(2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游戏:跺脚表示十,拍手表示一,猜猜合起来表示几。
3、读一读,掌握数序
(1)、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动脑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下面看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数吗?
(齐读)
(2)、观察直尺,回答问题:
14前面一个数是多少?11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16和1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比12大又比18小的数有哪些?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做一做”
课本73页“做一做”上的学具各有多少?(先问画了什么,再板书,然后数,最后汇报)
2.
1113 16 19
20 17 13
11 13 15
12 14
3.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1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一。
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四)、总结课堂,延伸新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呀!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高兴!今天小朋友学得真不错,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会有更多的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二十
11 19 20
读作: 十一 十九 二十
1个十和 1个十和 2个十
1个一 9个一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02-23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07-22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5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2-13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5-1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5-18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8-13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11-30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