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一个苹果说课稿

一个苹果说课稿

时间:2022-07-02 16:39: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苹果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苹果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苹果说课稿

一个苹果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极度干渴的情况下,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中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健词句深入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志愿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谊,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浓厚的情谊。

  难点:体会文章中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教法:抓住文中键词句,反复品读,深入感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明确主题

  1、同学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次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2、出示课件,简介背景。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就是发生这次战役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谈体会

  [设计目的: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读书的能力,这一环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提炼有效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感悟战友干渴

  1、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现在走进黄昏的防炮洞,看看当时的情况。

  2、投影出示句子[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

  3、学生读文、谈感受、理解战士们的干渴

  ①你从哪个词感受到战士们的干渴?

  ②理解“烟熏火燎”。

  ③“烟熏火燎”是怎样的感觉。

  ④多么形象的干渴,读出自己的体会。

  4、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战士的干渴?(投影出示要求)

  ①学生分小组读书,勾画圈点。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③课件出示学生划出的句子。

  ④学生读句子: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这是不同寻常的渴。

  ⑤出示句子:步话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

  从沙哑和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可以看出小李很渴

  ⑥出示句子:他的嘴唇干得发紫

  ⑦教师总结:如果再不及时喝水,战士们就会支撑不住,

  如果再不及时喝水,战士们就会失去战斗力,

  如果再不及时喝水,战士们就会面临死亡。

  [设计目的:让战士们干渴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解读与朗读中,切实地感受到战干的干渴,为理解战士的奉献精神作下伏笔]

  四、深入研读,体会奉献精神

  1、在这种干渴的情况下,突然有了一个可以缓解干渴的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2、学生读文划出相关语句

  3、投影出示句子:“小李出神地”

  ①哪里让你感动?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

  ②体会“出神地”“看”“给”等词语感受小李的内心。

  ③总结:在自己都干渴得受不住的情况下,小李的心里还想着战友,看着战友,转手把苹果给了小蓝,这一给,结出的是战友们深深的情。(学生齐读句子)

  这一给,给出了战友们深深的爱。(学生齐读句子)

  4、还有谁让你感动?

  ①指名读句子,投影出示: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

  ②“张开嘴就要……”说明什么?

  ③从这细微的动作感受小蓝的`干渴。

  ④理解“立刻闭上了”的内涵。

  ⑤总结一个“闭”字,我们感受到小蓝对苹果的放弃,他的放弃是为了给战友生的希望。

  5、体会战友之情

  ①学生读文:(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

  ②这样一个可以缓解干渴的苹果,你递给我,我递给你,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学生汇报。

  ④战友之情在传递中延伸,齐读课文。

  战友之情在传递中升华,齐读课文。

  ⑤尽管渴得支撑不住,尽管连长下达了命令,尽管连长带头咬了一口,战士们也只是轻轻地咬一小口,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如果你是这些战士,你咬一小口是为什么?

  ⑥学生回答。

  ⑦是啊,战友情深,深情动人。

  五、激情读文,感受深情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连长的内心如何呢?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哪句话具体地写出了连长的感受?

  投影出示句子:一瞬间

  2、学生讨论交流:他们眼中为什么会迸出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3、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种情,我们一起读,

  当幸福、骄傲一齐涌上心头,我们一起读,

  这份情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永远铭记。

  4、学生再次读句子。

  六、拓展延伸

  1、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让我们感动的何止这些。

  2、播放课件。

  3、正是他们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4、推荐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再见了,亲人》。

  附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烟熏火燎

  干渴沙哑、裂开

  干得发紫

  传递

  战友情深,深情动人

一个苹果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及学情

  《一个苹果》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体贴的战友情。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这个特殊的时期,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生活条件很好,没有饱尝过难以忍受的干渴。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教师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另外,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读感悟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见解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3、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确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间的战友情深,养成互帮互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同身受志愿军战士所处的恶劣环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二、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利用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抓关键词句突破、媒体辅助、评价激励等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以读激情,想象体验,合作交流,以突出学生主体与以读代讲的课程理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始对话,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伊始,老师引起话题:“同学们,你们曾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老师用课件出示重点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学生带着下边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什么事?”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三)深入学习,研读文本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为此,在本环节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感受“干渴”。

  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战士们非常干渴?学生汇报:

  预设1、“已经几天没有喝过一口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课件出示)

一个苹果说课稿3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个苹果》,它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动人故事——防炮洞里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常干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下了一大半,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关怀与友爱之情。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在落实读书、识字等常规目标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及当时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的深厚感情,进而使他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这一深刻道理。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尹始,我将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这样对学生说:“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叙事性文章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逐步具备“略读”的能力。依据课标的这一要求,我将趁热打铁,在学生有了“干渴”的`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下边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件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回答起来并非容易,学生需要通过扎实的阅读,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概括回答,我将通过相机引导,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脉络:火线运输员把路上捡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这时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滴水了。这一个苹果先后在8个人手中转了两圈,第一圈原样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教师随机板书。

  第一圈——原样回到手中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

  整体感知阶段将随着完成识字任务。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不必花费过多的工夫。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其中有两个字容易写错,一个是“卸”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左边的竖是一笔到底,不要断开。另一个是“熏”字,要提醒学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3、仔细品读,体会情感。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部分进行仔细品读,从中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思想情感,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价值观,从而使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和谐统一。为此,我将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细节进行品味: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苹果在8个人手中转了整整两圈还剩下大半个,难道是他们不渴?”借助这一问题把学生阅读的目光引到有关“干渴”的细节上来。课文中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写连长干渴的语句:“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再如写步话员小李干渴的语句:“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些天一直没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再像写通讯员小蓝干渴的语句:“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等等,对于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战士们的干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干渴”,实现“读悟合一”。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战士们那样地干渴,为什么他们不肯吃掉这个苹果?他们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去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伟大胸怀。

  4、总结深化,点燃激情。

  本篇课文在体材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小小的一个苹果折射出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精神的伟大光芒,反映出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在对课文的细节进行仔细品读之后,我将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防炮洞里的战士为什么都哭了?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又是如何?通过思考回答,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此时,他们内心的情感将会从理解发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华为感动,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防炮洞里的一名战士,这种角色转化将把他们的内心感情,从而使情感目标的落实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5、升华情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一个苹果的转移为“明线”,以战友间的情感加深为暗线,紧紧抓住文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品读,着力引导学生走进志愿军战士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会时时感受团结友爱的巨大力量,进而使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达到高度和谐,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苹果说课稿4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动人故事——防炮洞里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常干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下了一大半,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关怀与友爱之情。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在落实读书、识字等常规目标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及当时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的深厚感情,进而使他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这一深刻道理。

  从体裁上看,这篇课文属于小小说,因而内容结构比较复杂:小小的一个苹果在八个人之间转了两圈,每一圈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八个人物的出场几乎贯穿全文,而多数人物的出场又各自牵动着相应的插叙,使得故事的情节显得错综复杂,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主要的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由于生活条件相去甚远,学生对与志愿军当年所处的恶劣环境很难达到感同身受,因而如何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也将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考验。

  为此,整个教学过程我打算这样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尹始,我将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这样对学生说:“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叙事性文章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 逐步具备“略读”的能力。依据课标的这一要求,我将趁热打铁,在学生有了“干渴”的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下边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件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回答起来并非容易,学生需要通过扎实的阅读,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概括回答,我将通过相机引导,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脉络:火线运输员把路上捡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这时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滴水了。这一个苹果先后在8个人手中转了两圈,第一圈原样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教师随机板书:

  第一圈——原样回到手中

  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

  整体感知阶段将随着完成识字任务。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不必花费过多的工夫。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其中有两个字容易写错,一个是“卸”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左边的竖是一笔到底,不要断开。另一个是“熏”字,要提醒学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三、仔细品读,体会情感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部分进行仔细品读,从中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思想情感,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价值观,从而使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和谐统一。为此,我将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细节进行品味: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苹果在8个人手中转了整整两圈还剩下大半个,难道是他们不渴?”借助这一问题把学生阅读的`目光引到有关“干渴”的细节上来。课文中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写连长干渴的语句:“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再如写步话员小李干渴的语句:“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些天一直没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再像写通讯员小蓝干渴的语句:“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等等,对于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战士们的干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干渴”,实现“读悟合一”。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战士们那样地干渴,为什么他们不肯吃掉这个苹果?他们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去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伟大胸怀。

  四、总结深化,点燃激情

  本篇课文在体材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小小的一个苹果折射出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精神的伟大光芒,反映出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在对课文的细节进行仔细品读之后,我将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防炮洞里的战士为什么都哭了?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又是如何?通过思考回答,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此时,他们内心的情感将会从理解发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华为感动,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防炮洞里的一名战士,这种角色转化将把他们的内心感情推向高潮,从而使情感目标的落实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一个苹果的转移为“明线”,以战友间的情感加深为暗线,紧紧抓住文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品读,着力引导学生走进志愿军战士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会时时感受团结友爱的巨大力量,进而使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达到高度和谐,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附 板书设计:

  第一圈——原样回到手中

  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