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2-17 16:40: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1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说课稿1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数位、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并会读写小数,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起始部分,是今后继续学习小数意义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必备知识。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体现“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课程理念,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并体验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会正确读写小数。

  2、通过与整数的比较,知道小数的组成,能熟练说出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各是多少。了解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

  3、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会熟练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提高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多媒体播放明明妈妈买水果的录像:电子称上依次显示出:3.25、0.8、2.7这些数,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引出小数,板书课题。这样引入使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环节二、师生交流,认识小数。

  这个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借助经验,读写小数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读写小数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先试读这些小数,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反馈、纠正和同伴互助、讨论汇报得出读写小数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的进行小数的读写。这样教学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比较迁移、认识小数

  此环节我采用对比迁移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地教学。并借助整数的数位迁移到小数部分的数所占的位置也有名字,从而告诉学生2在十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这样设计既沟通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蕴含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步:模拟购物、理解小数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根据三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让学生理解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首先多媒体出示部分商品及价格,要求学生先读出这些小数,接着进行小组

  合作。要求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核对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购物时要说出物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说对了,就把相应的图片送给他)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进行

  交流、概括。得出结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环节三、指导看书,培养习惯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填一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因为这节课是起始课,基础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把教材练习十八的第1题、第3题、第5题作为基本练习题。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使学生熟练地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组成。

  (2)趣味练习

  这个练习借助动画,加上童声配音,使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会把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又会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3)拓展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小数。我设计了拓展练习。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组成小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以上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环节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数学思想的渗透。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

  六、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附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3.252.70.8……都是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25读作:三点二五

  十百

  分分

  位位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指教。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一节练习课。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加与减(二)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练习四》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同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涉及进位加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法,对加减法的意义了一定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还不够熟练。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列竖式时,会忘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将进位的小1漏写或漏算。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进一步理解、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种以上的方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还包括从具体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主要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并运用游戏、竞赛、观察、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感受到数学问题并非凭空捏造、遥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流程

  该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上进心和求知欲,但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了“在数学智慧王国中逛商城”的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探索欲。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作具体阐述:

  (一) 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创设“在数学王国里逛商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朋友,今天数学王国的商商城开张,淘气和笑笑决定去逛一逛。你们想去吗?请用行动告诉我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 体验情境,快乐学习

  1、 智慧图书馆。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参观小书架”的活动:根据已经创设的情境出示图书专柜图,引出图书统计表即第1题,请学生看统计表理解并交流题意“大家算一算,每一个小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 智慧门诊。以淘气在商场里遇见老朋友啄木鸟医生的情境引入。淘气说: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医生帮忙看看树病在哪儿。由学生扮演医生,帮淘气找到数的并在哪里,再开个“药方”給树治治病。通过体验当医生的角色,交流帮小树开“药方”的心得,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3、 智慧购物街。这一环节设计了以下活动:“智慧泡泡店”、“小小服装设计师”、“体育明星店”。

  活动一:智慧泡泡店。笑笑在智慧商场里买了神奇的智慧泡泡水。瞧,这是她吹出的泡泡,出示有算式的泡泡。提出要求:如果算错了,那个泡泡就会破。进入计算情境,比一比,看看谁最后得到泡泡多。通过游戏与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并通过竞赛规则的方式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做到准确、熟练。

  活动二:小小服装设计师。“淘气来到了童装店,遇到了许多小朋友,他们都穿上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可该配哪顶帽子呢?请大家帮这些小朋友搭配一下吧。”请学生观察第4题后,说说题意,算一算得数是几就连哪一顶帽子,再连一连,看谁该戴哪顶帽子。汇报交流时提问:77+8为什么没有帽子?提高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体育明星店。安排这个环节是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谈话引入:好孩子不仅爱学习,也爱锻炼。笑笑又买了一副羽毛球和一副乒乓球。出示第6题,组织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第6题。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培养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智慧广场。在参观智慧广场小猴和“摘桃比赛”表演时需要获得入场券,先要通过“智慧大闯关”环节。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接着集体订正,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鼓励发现左右两式间的关系直接比较的方法。闯关成功,观看小猴摘桃表演,看练习第8题,选择一只喜欢的小猴,算一算,帮他很快的摘到桃子。通过活动,在游戏与比赛中强化计算能力,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三)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 这节课我们去数学王国逛商城,你玩的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2、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大板块。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块:

  一、 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乘法部分的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现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思考和解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之基本相同,所以,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和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连续进位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迁移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生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

  一、基本练习:复习所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为学生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迁移做好准备。

  二、激情导入、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2、学习例题

  3、学习“试一试”

  4、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所以我有扶有放,使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全过程。我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并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鼓励和扶持]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性、内容趣味性。主要安排以下练习:(1)基本性计算练习。(2)应用知识练习。(3)思维拓展练习。在练习中分别运用了“啄木鸟诊所”“口算接龙”、“我当售票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练习热情.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的技能,更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这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地发展。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4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10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

  3、教学重点:

  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4、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组成。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二、说教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本课的教学从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整节课以小朋友们为国庆节学校所举办的活动而积极准备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增进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

  (一)创设情境,引出“10”

  国庆节即将来临,学校为庆祝祖国的生日要举办放飞和平鸽的仪式。一3班的老师和同学正在为活动而做准备,一起去看看!——出示主题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观察、操作,认识“10”

  1、引导观察从主题图发现了什么?并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初步认识10。

  2、多媒体情境:吴瑾同学为学校准备了一大堆气球,数数,是几个?怎么数的?

  揭示课题:10的认识

  3、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取出10根小棒。

  4、联系生活,找找有关10的事物。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由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表示事物和数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个环节,通过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找找身边的“10”,给每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有关10的例子,感悟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三)演示、思考,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比较

  1、多媒体情境:小朋友们已经为学校的布置折了9朵花,这时陈丽同学又折了一朵,现在有几朵呢?(思考领会,9添上1是10)

  2、多媒体情境:礼仪小天使排队(结合练习九第1题)

  小天使们按号码排队,可其中的几名队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你帮帮他们!

  (为了帮助他人,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配合多媒体的演示,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中掌握了1-10的顺序。)

  3、多媒体情境:学校演播厅里正在准备试播,一起倒计时。(结合练习九第2题,倒数10-1)

  4、多媒体情境:郭名负责清点乐器队的人数,可发现打鼓队和敲锣队中的一队人数给少了,是哪队人数少了?(合作探究,得出9〈10,10〉9)

  (生动情境的营造,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热情,积极参与学

  习活动。在解决情境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沟通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四)学习迁移,掌握10的组成

  1、多媒体情境:林可看大家准备得很辛苦,便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要个伙伴们喝,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想分为两个袋子装,她可能会怎样装呢?

  2、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汇报不同的分法。(结合汇报情况,多媒体演示10的组成)

  4、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10的组成?

  5、游戏:师生互动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合起来是10。

  (从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都体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已有的数的分成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并在游戏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五)学写“10”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说10的书写,后由老师讲解示范,生练习在田字格写10。

  (六)儿歌固新知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边做拍手游戏边念儿歌,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5

  招教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通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通分”第一课时。

  二、 说教材: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孩子切实掌握好。

  三、 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孩子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 说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孩子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 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讨论法。通过孩子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 借助投影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孩子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

  3、 运用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孩子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 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引导孩子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孩子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孩子的自主。

  七、 教学过程:

  1、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孩子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孩子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根据,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第(3)题是为例2学习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作准备,并通过 和 的比较,设置悬念,引出今天的内容。

  2、(1)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孩子把 和 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6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孩子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孩子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孩子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图形的直观,采用抽拉投影片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在教学例1后,我就指导孩子练习练习十九第2题和练一练1,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3)在教学例2时,我着重引导孩子想应该先通分再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了例1的教学通分的过程,孩子已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孩子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而且例2的最后一步的关系符号由孩子自己填写,有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

  3、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通分的关键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练习十九第1题: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练习了练习十九的第四题提高了孩子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4、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孩子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孩子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买电器》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运用规律熟练地进行口算。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景,提出用整十数、整百数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50+4020+4050-30100-80

  30+5225+4227+4260+40

  20+6337-20xx-2578-11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使学生们知道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和整百,整十口算的方法基本是一样的。)

  二、自主探索新知。

  1、机灵狗买新房子了,它打算到商场买家电,同学们看大屏幕。(ppt展示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

  提问:你想知道它们的价钱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1)洗衣机的价钱是一个整百数,它在400和600之间。

  (2)电冰箱的价钱是由9个百6个十组成的.一个数。

  (3)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8张100元人民币的价钱。

  (4)电风扇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数是2,十位和个位数都是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从情境中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自己尝试来解决一些问题。)

  2、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重点解决:买一台电视机和洗衣机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3)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学习纸画一画,算一算,不要商量,自己独立解决。

  (4)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a、数线法

  b、利用计数器

  c、其它方法。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有计算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中促使学生优化算法。)

  (5)师生共同探究出列竖式法。

  3、买一台洗衣机比买一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练一练第2题。(提示学生对比观察各组题目的特点。)

  3、练一练第5题。(先让学生说出图示的意思,然后通过推理,得出横线上要填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

  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买电器:

  500+800=1300800—500=300

  想5+8=13想8—5=3

  500+800=1300800—500=300

  答: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答: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

  电视机一共花1300元电视机少花300元。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基础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

  (3)主要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3、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小数点对齐。

  (3)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复(转自数 学吧 )习旧知,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看课本,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看课本决赛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

  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3)总结算法,交流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设计一些出错的小数加减运算题让学生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8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在例题中呈现了从一点向已知直线所画的一条垂直线段和几条不垂直的线段,让学生通过度量,发现在这几条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这是垂直线段的性质。接着揭示了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想想做做”安排了4道题,第一题让学生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第二题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并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发现这些线段同样长;第3、4两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垂直线段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垂直线段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垂直线段最短,形成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点到直线距离概念及垂直线段性质的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参与程度。

  【说教学过程】: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从三个环节来诠释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通过提问和作图帮助学生梳理了本单元已学的知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通过预设的接力赛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提出比赛规则,出示比赛场景图,让学生初步发现垂直线段最短。

  3、让学生自己测量5条线段的长度,并发现其中的垂直线段最短,认识垂直线段的性质。

  4、教师指出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指名学生说说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深化认识

  1、第一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再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二题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并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发现这些线段同样长;

  3、第3、4两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垂直线段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平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平”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平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平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根据评委老师的要求,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真分数和假分数》。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概括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对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即教材第38页例2、例3,39页练一练。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一部分与这个数量的关系。例2利用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在图形里涂色,先后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例3让学生通过在图形里涂色进一步丰富对假分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对上面例题中的分数进行分类,结合学生分类后的交流,明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每组中的涂色部分,巩固对假分数的认识,第2题是让学生读分数,并说出题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具体情况以及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把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

  四、说教法学法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涂一途、说一说、分一分、比一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操作中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叙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内容,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例2通过让学生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分数涂色,思考:分别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要表示这样的几份?每个分数中各有几个1/4?从而使学生由“1/4里有1个1/4,3/4里有3个1/4”顺利类推出4/4里有4个1/4?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先在第一个圆中涂出4份,再在另一个圆中涂出同样的一份,把这两个圆中涂色部分合在一起就能表示5个1/4。同时还要明确:5个1/4应该写成5/4.

  教学例3时,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在每组图形里涂色,再要求说说涂色时的思考过程。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每个分数中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假分数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生比较例2、例3中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提出“你能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给这些数分分类吗?”然后依据学生的分类,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己得出应用的判断和结论。通常人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把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

  练一练1,通过涂色,让学生从图形中感受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师在这时要进一步追问“你能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意义以及分数单位吗?”第一个图形还可以问“谁能把没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让学生初步感受3/5和2/5合在一起就是“1”,为六年级学习相关应用题做铺垫。在练一练第2题中,还可以进行抢答,下列句子表述的对不对,“分子比分母小的都是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的都是都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样大”,这些抢答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并且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书面语言展示给学生,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直观、清晰的形式教给学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板书时要做到了书之有用,本节课板书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以图示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清晰明了。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理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以及教法的实施,教具的应用均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是让学生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遇到许多数量,这些数量间藏在许多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直接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产探索为主,合伯交流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教学思路展开的,这个环节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师生携手,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的学习,所以我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汽车路程和时间的统计表,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的问题(用多媒全出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交流后回答,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

  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在学生回答后即使还很完整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步骤、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这步骤中学生装已基本掌握了探求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我出示例2后,直接说:请同学们利用我们研究例1的步骤和研究方法,自己来研究一下布的数量和总价,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2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 小时

  爬山要 小时

  宾馆 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 小时

  骑自行车要 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 1/3 5/8 +7/81/2+7/8 5/8+1/3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 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设计意图: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在这个大情景中又包含了3个层次的练习。】

  2、创设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

  (1)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 1/4

  科技书占总数的 1/6

  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列出 1/4+1/6 1/4-1/6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有12、24作公分母时,通过比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最简便。】

  (2) 综合练习:

  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 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1/4+1/6+1/5

  【设计意图:一方面由2个异分母分数扩展到3个,这是知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思考练习;

  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板书设计 通分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不断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3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分析:

  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

  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青蛙每天吃害虫吃累了,就会到荷叶上去休息,这不,正好有38只青蛙在荷叶上做游戏呢!谁能看着这两幅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4

  一、依据课标,教学教材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教材联系了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以人为本,谈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同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明确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构建做好准备。然后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探究如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接着学生根据转化过程归纳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并进行巩固练习。

  然后猜测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最后归纳总结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与全课总结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说课稿12-19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07-13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17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02-01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02-17

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八篇11-27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02-27

【精华】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11-17

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四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