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情景导入
(出示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师:“兔宝宝们,坐好了,眼睛看老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圣诞节要到了,昨天圣诞爷爷送给我们小一班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他把礼物放在了红色的圣诞帽子里。今天兔妈妈把它带过来了,兔宝宝们想不想知道圣诞爷爷送给你们什么啊?我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师:“让兔妈妈来告诉你们圣诞爷爷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看,一颗糖果,谁来告诉我这块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请幼儿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纠正)
3、师:“兔宝宝们看见这些糖果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兔妈妈告诉你们呀,当你们看见很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比如鸡腿,巧克力,蛋糕啊,就想吃它们,这种反应叫做"馋"。兔宝宝们馋了没?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但是兔妈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拿到糖果之后可以马上把它吃掉,但是也可以不吃,只要你们告诉兔妈妈你们手里糖果的颜色和形状,兔妈妈会再奖励你们一颗糖果,这样啊,你们就有两块糖果了。我要先发给表现好的兔宝宝。”
4、师:“有些馋宝宝已经把糖果给吃了,有些兔宝宝表现很好,还没有吃呢,我下面要请没有吃的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手里的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奖励回答对的幼儿一颗糖果,并用言语表扬。对没有克制住馋,吃掉糖果的幼儿说:"没关系,下次记得忍住馋,兔妈妈以后也会奖励你糖果的。")
二、过程
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师:“兔宝宝看这张照片,他是谁啊?对,他就是经常和兔宝宝们玩游戏的小熊宝宝。今天小熊宝宝过生日了,他邀请小一班所有的兔宝宝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兔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糖果作为生日礼物,待会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然后把它们收集到漂亮的透明瓶子里,熊宝宝收到你们的这份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2、师:“有些兔宝宝很馋,已经把糖果给吃了。但是有些兔宝宝的糖果还没有吃呢,现在我要请没有吃糖果的兔宝宝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不吃这块糖果啊?”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 哇,你真不错!熊宝宝收到你的这份礼物会非常喜欢你的。"对克制不住自己的'个别幼儿,可婉转地说:"熊宝宝也会喜欢你的,下次记得把糖果带给大家一起分享。"
3、师:“兔宝宝们看,多么漂亮的瓶子啊,我们把这些糖果收集到这个瓶子里,熊宝宝看见这份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三、文学作品榜样示范
师:“兔宝宝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兔妈妈很开心,特地给你们请来了喜鹊姐姐,还记得喜鹊姐姐吗?”
喜鹊姐姐:“兔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兔妈妈说你们表现很好,所以请我给你们讲故事,你们想听什么故事呢?今天喜鹊姐姐要给你们讲《小豆豆》的故事。”
附故事:山羊妈妈有个女儿叫豆豆,小豆豆很馋,最爱流口水。看见糖果就想吃,终于有一天她牙疼得哇哇叫,"哎呦,哎呦。"她连忙喊妈妈:"妈妈,我的牙齿怎么这么疼啊!"妈妈说:"你吃了太多的糖果,牙齿蛀牙了,有个小黑洞,都是因为你太馋了呀。"
"妈妈,馋是什么?"豆豆问。妈妈说:"馋是一只小鸟,住在你心里。"豆豆说:"小鸟不乖,老想吃东西!"妈妈说:"你应该让它乖起来!"豆豆问妈妈:"我能吗?"妈妈说:"试试看。"
有一天,妈妈带她去散步,拾到了一颗糖果。豆豆非常想嚼这颗糖果,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把糖果种上吧!"
豆豆忍住馋,把糖果重在土里了。
过了几天,土里钻出一颗绿芽,又肥又嫩。豆豆想吃树枝树叶,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让糖果树结豆荚吧!"
小雨滴滴嗒,糖果树开花啦。阳光照亮亮,糖果树结荚啦。
秋风吹来,糖果树的豆荚成熟啦,豆豆数了数,豆荚有很多很多,每个荚里有三粒糖果呢。
妈妈问豆豆:"宝贝儿,你心里的小鸟乖不乖呀?"
豆豆说:"乖!乖!小鸟听我的话!它不让我流口水啦,妈妈。"
糖果树,多好的一颗糖果树啊!
喜鹊姐姐:“兔宝宝们,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要回答问题了哦。小豆豆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蛀牙?他是怎么样忍住馋的?兔宝宝讨论一下,待会告诉我答案。”
四、结束活动
师:“兔宝宝们,这是什么?对,它是圣诞树,但它怎么空空的啊。你们看,我这里有很多糖果,小朋友们一起把糖果挂到圣诞树啊,让它变得漂亮一点吧。”(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渲染气氛,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指导,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在教学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
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学方法
在诸多的教育教学论著中都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课堂通过这一形式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可能有的学生说:“‘舍不得吃’说明了孝敬母亲。”有的说:“‘舍不得花’说明了勤奋好学。”体验到了王冕的可贵品质后,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深挖教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这也符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思想。
三、说学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面临这样的社会,学生既需要知识,更需要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古人云: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教学生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这一思想,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结合课文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学会以下学习方法:
1、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首先由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找出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其次,在教学第二段、第四段时,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这样一读,不仅大大节省了教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机会。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学生:会说一些词:如,清香诱人,五彩斗艳、晶莹剔透……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从而更深地感悟王冕孝敬母亲的品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的目的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这也是本环节设计的根据,从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品读课文。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布置活动内容:自由读后,进行赛读。 指导朗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利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本环节的设计也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
(4)、按照时间顺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有什么不同?
(5)、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可能学生会说背下来,画下来,抄下来等),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
3、课堂延伸
(1)、欣赏二十四孝图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孝敬长辈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4、诵读与欣赏
选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宽度、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决定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横梁立着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和制作简单的曲线图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三、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综合本课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五、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学一开始,我马上出示四张图片,让同学们找图中的相似之处,让同学们认识柱子和横梁,然后一起研究横梁的抵抗弯曲的能力。通过质疑,让同学们产生兴趣,自己动手实验。厚度和宽度都是影响纸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所以我紧接着出示一张卡纸,让同学们猜可以放几枚硬币,然后同学们动手实验,中间强调注意事项。然后研究纸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最后拓展到生活“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2、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的得出要有事实的数据作为依据。汇报时,老师问:“比较预测和实测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猜测纸的厚度增加一层,那么纸抗弯曲的能力就会提高一倍,比如一层厚度测得抗弯曲能力是2,那么他会猜测二层、四层厚度时抗弯曲能力也会是4,6,8,通过和实测数据的比较,学生会发现纸的厚度增加一层,抗弯曲能力会大大提高,比如实测四层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可以达到五十几甚至60,学生会惊叹增加一层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提
高得太显著了!得出结论: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提高!老师通过谈话联系到生活中的应用,在建筑中人们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让学生抬头看看,认识教室里的横梁。
3、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老师出示一块条形的木头,提问:“条形的木头,平放抗弯曲能力强还是立放抗弯曲能力强?”学生说一说,接着出示尺子,让学生进行体验,通过体验学生认识到尺子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横梁是立放的,老师紧接着问:“你能解释横梁立着放的理由吗?”有了前面的认知,学生自然就能解释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总之,我认为,科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会学”,更要使他们“好学”,只有这样,才能是科学课成为真正的“科学”。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人文环境》,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教材分析】:
《亚洲的人文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区域人文环境,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这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所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情感和价值目标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一步:由 [展示图片]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由不同地区不同的服饰特点,得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转入学习亚洲的人口情况。
第二步:[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图6。14“20xx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图6。15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P10活动1,得出:我们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的结论。并[板书]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三步: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11页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填图]完成11页活动2
环节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多媒体[展示]]图6.17中民居图片、名胜古迹图片,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服饰、居住环境、自然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再通过完成14页活动1,得出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结论。
环节三《经济发展差异》
先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同呢?通过完成15页活动1、2 和 P16活动2 得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
环节四、反馈练习: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七、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课稿 篇5
一、 说课标要求
《法律伴我行》位于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中第三课(主题和活动),是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如下要点设计:1、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2、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二、 说教材分析
《法律伴我行》是一个法制教育主题。下设三个三级活动主题:即《我们的基本权利》《法律保护我》《知法守法尽义务》。《我们的基本权利》共2个页面。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知道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力,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教科书36面设计的是一个阅读与感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短文后问题,以受教育权利为例,帮助学生从人权、从的角度理解感悟人在社会中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正当的基本需求,是符合情理的,是每个人都应当有的等等。教科书37面共3个页面设计了3个活动:一是从中查公民的基本权利,指导学生读读原文。通过阅读查找帮助学生知道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做小法官”活动,帮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有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每个人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并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三是“辨一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公民基本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我》共3个页面,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教科书38面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意义。设计的活动是案例阅读、探究和领悟。帮助学生领悟到法律是生活的依靠,是大家的“保护神”,是维护权益的武器。第39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怎么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有2个小活动,一个是探讨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侧重于意识建立;另一个是以实例分析的形式,鼓励学生了解一些自护的方法,侧重于方法指导。第40面设计的一个访问、调查及思考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即通过对法律限制未成年人进网吧的探讨,帮助学生建立“对未成年人的某些限制也是一种保护”的观念,让学生明白只有遵循法律,才能健康成长。《知法守法尽义务》有2个页面,从履行义务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教科书41面设计的是一个案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守法的社会意义,了解什么是违法,知道违法会给社会造成危害,知道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42页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重点指导学生该怎样遵法。该页设计了2个小的活动,一是思考怎样遵守法律,重在行为指导。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鼓励学生多从具体的生活事例中说明遵守法律。另一个是感受榜样。告诉大家守法应当学会克制、自觉、不蛮干等等。
三、 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大部分在11——12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特征与表现:身高快速增长、身体逐渐发育、个性相对稳定、内心仍然活泼好动,因此外在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长久集中等等。虽说在班主任和主要教学科目老师的教育下,绝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和自觉性比较高,但受限于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学科教学压力和学习负担相对较重的实际,其中也不乏学习习惯差、动手操作能力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的“三差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探究,自觉举手回答课堂提问的人十分有限,加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实的学习基础做支撑,学生的课堂学习往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总体评价是: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当然这与老师陈旧的教学方式也有关系:一支笔(粉笔)、一张嘴(面对大班额教学无扩音器具)、一本书(教材),没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图片、教学用具等等。所以,只有当教师讲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口味或兴趣时,他们才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可见,教学中注重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与严格课堂纪律要求相结合,坚持以养成学生专心致志听讲的习惯、形成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判断分析的能力为目标,使课堂的教学组织形成一定的合理结构,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使课堂教学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并实施优化运行,最终达到全面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各项育人目标。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切实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不断提高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能接近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对学生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课堂的组织形式与精选的教学内容更要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做到深深吸引其注意力并多引导、多启发、多关心全体学生,努力创造出一个安静、和谐但又充满激情和挑战的高效课堂。
四、 说主题目标
1、 了解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 初步具有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3、 初步养成守法意识,积极宣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五、 说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形成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法好能力;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六、 说教法
运用传统品德教学中优秀的明理导行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采取启发教育式、情境导入式、故事激趣式、辨析解答式、榜样感染式和实例分析式等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全体学生主动投入主题活动中。
七、 说学法
自学、互学、评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主动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相结合。初步养成法律意识,形成知法守法尽义务的.行为。
八、 说流程(教学理念贯穿流程中)
一、设疑激兴、导入新课
法律赋予我们哪些基本权利?我们怎样应用法律保护自己?又怎样面对法律的要求,尽自己的义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法律伴我行》共同展开学习。
二、主题活动、明理导行
活动一:我们的基本权利——故事导入、晓之以理
1、 故事导入
讲述“你本来就有上学的权利”设问:为什么故事中的周媚娟很开心?为什么她被接回学校后,不断地对老师和同学们说谢谢时,大家却对她说:“不用谢,你本来就有上学的权利”?
{评析: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采取寓意深刻而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故事导入新课,则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发人深思的问题设计,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激荡起思考的波澜,而且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主题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意:故事导入新课,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还需引导分析,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2、 “法律知多少”
(1)除了受教育权,每个人还有多方面的权利,而且是人们共同希望拥有的权利。因为是共同愿望,所以国家就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根据人民的意愿,规定了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2)学习阅读37面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适当补充知识。可采取学生课下收集课上汇报方式进行。
(3)“请你做个小法官”下列事情中公民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
完成37面图示实例练习;补充课外听说的侵权事例并进行分析练习。
(4)“辨一辨”。完成37面练习:你觉得老师这样做合适吗?
3、教师总结“活动一:我们的基本权利”:
人的基本权利是每个人本身就应该有的,是法律规定了的。人因为有了法定的基本权利,才有了生存保障与人的尊严。
活动二:法律保护我——循循善诱、动之以情
1、案例分析、探究学习
(1)阅读《十岁少年抚养受困,“法律援助”热情伸手》。
(2)合作探究:晨晨还小呀,他也能打官司吗?法官又是根据什么判令晨晨的父亲要每月支付给晨晨抚养费呢?
(3)谈体会。赞美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给法律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填写在横线上。
2、“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辨析说理、榜样育人
(1)讲诉教材39面两个事例,说说:宁海龙和陈欣两位同学做的对吗?为什么?
(2)说说你或你身边的同学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3、“请你支招”——实例分析、方法指导
(1)讲述“吴聪的实例”。谈谈:他该怎么办呢?
(2)根据师生探究结论填写39面横线空白。
4、法律保护我们,是不是说我们我们未成年人所有的行为法律都支持呢?——设疑探究、教育全面
学习40面内容,翻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说说法律对我们有哪些限制?你对法律限制我们的某些“自由”是怎么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5、教师总结:法律是武器,有了武器的保护,我们就有了依靠。不过武器要靠人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愿大家都能正确而充分的运用法律这个武器保护自己成长。
活动三:知法守法尽义务——结合实际、导之以行
1、案例分析,知晓危害
(1)讲述41面“案例”,补充故事:吴威携带鞭炮上车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和危害。
(2)说说吴威违反了哪一条法律?他为什么会违法法律规定?
(3)探究:别人不会发现或因为我们年纪小就能做违法的事吗?当我们想做一件事而法律不允许,怎么办?
(4)根据师生探究结果填写“我的分析”
(5)齐读“法官说”。回顾41面上属《我国规定》内容。
2、“怎样做”探究.
(1)阅读42面三幅插图及下属文字,思考:怎样遵守法律,重在多从生活事例中说明,强化行为指导。
(2)板书:
鼓励的事——积极去做
要求的事——必须去做
禁止的事——坚决不做
3、感受榜样,深化指导
(1)讲述“理智的阿华”
(2)从阿华的身上,有什么启示?
(3)守法应该学会克制、自觉、不蛮干等等。
4、回顾42面上属“有一种意识”内容。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篇、深化主题
我们是公民,要时刻记住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只有权利与义务并行,才能为“实现生活得幸福美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二节的内容。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判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成为未来公民的一个较为基本的素质要求。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各种数据,并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章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而本节是在 第一节对调查方式的介绍和如何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不同的调查方式的优缺点,从而能采取合理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初步经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一些真实的素材的初步调查、收集数据、加工和处理数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应用于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如下几点:
1、知识目标:
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
2、能力目标: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也就是如何合理的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加工。难点在于抽样调查时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也就是如何合理地抽取样本,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真正体现总体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的过程,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抽样的局限性,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课前的背景音乐停下后,在学生中展开调查,你能说出歌曲的名称吗?同样的问题让同学在听课老师中展开调查,把结果在课件上做出对比。然后再次在学生中调查八年级学生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情况,把调查结果和某郊区农村中学的调查结果做对比。让学生很自然地由身边熟悉的事例进入一个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的世界,并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样本群体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并能简单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学会初步分析问题------即为什么不同?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处理面对的这个问题,从而能初步探讨出怎样才能合理地抽样,并初步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利用学生感兴趣 的调查活动,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互帮互助中,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所有的学生共同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再探新知
在前面经历过讨论交流的过程后,让学生能自主地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并能较为完整和规范地叙述出这些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合理启发引导学生能规范地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解决面对的问题。
在这里要鼓励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升华,加深理解
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到怎样采取合理的方式去调查收集数据,并能形成理论的小结。然后从学生自己举的例子中去实践这些理论,达到能灵活运用这节课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
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1、教材体系:《螳螂捕蝉》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最大的麦穗》、《爷爷的芦笛》构成一组说理性的单元。《螳螂捕蝉》选自刘向的《说苑》,《说苑》一共20卷,这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古代寓言故事。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接触过一些古代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他们对这类课文并不陌生。
2、教材内容:《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与以往所学的单纯的寓言有所不同,它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并下了死命令不准别人来劝阻他,一位少年巧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会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智劝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它是历史故事中包含着寓言故事,而故事里又隐含着道理,少年巧用故事来劝戒吴王的一篇文章。全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c、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说促读,理解语言文字,感悟少年的聪慧、勇敢,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能辩证地看待吴王这个人物。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5、教学安排:
根据这篇寓言故事的特点,以及高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学情,本课打算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以说促读,明白道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说苑》“正谏”中的几个小故事。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这篇寓言故事在写作上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努力将人本与文本相结合,准备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1、首尾段落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紧扣重点指导复述,情境朗读明白道理。
3、补充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
三、说教学程序
以第二课时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2、对比朗读,探究生疑。
3、以说促读,入境悟理
4、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本课。(本环节预设1分钟时间)
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少年机智地用一个故事阻止了一场战争,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从而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上节课我们已初步认识了这位少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言故事也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一种体裁。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第二个环节为对比朗读,探究生疑。(本环节预设6分钟左右的时间)
课件出示文章的首尾两段话: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
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再指名读,引导思考:读了这两段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少年的“这番话”指的是哪番话?吴王为什么会
恍然大悟,他又悟到了什么?大臣、少年都劝吴王,为什么大臣劝后吴王仍是执迷不悟,而少年一劝吴王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在学生充分质疑后,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古人又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能激发他们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第三个环节:以说促读,入境悟理。(本环节预设20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我打算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找出少年讲的故事,指导朗读、复述;然后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寓意;最后回顾全文,分角色朗读,进行作业练习。
首先教学第一层:少年的“这番话”是指哪些话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一找,读一读,再指名读,齐读,假如你们都是少年,我就是吴王,谁来劝劝我这位吴王呢?捧着书读,能打动吴王吗?恐怕不行,看看书,看看插图,练一练,看能不能复述。再指名复述,学生评。
然后教学第二层:在你们说的话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吴王的心,是哪句呢?学生齐读:“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眼前的利益”、“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双关意思。教师相机板书。接着讨论吴王因为想到了什么而恍然大悟呢?他又悟到了什么?理解“恍然大悟”并造句。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究的愿望。学生可能会谈到,吴王想到自己就像螳螂一样,楚国就是蝉,而诸侯国就是黄雀,吴王眼前的利益是楚国,而身后的祸患是吴国很有可能被诸侯国所灭。
最后教学第三层:这么精彩的故事,你愿意连起来读一读吗?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课文的三到十一小节。读完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为什么大臣劝吴王,吴王不听,而少年劝后,吴王就恍然大悟呢?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述这个故事呢?
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发表独立见解,主动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回顾全文,整体把握,体会少年的勇敢、聪明,他的劝是“智劝”、“巧劝”,而大臣的劝是“直劝”、“力劝”。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照应了文章开头。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我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
回顾全文后再进行作业练习,填空:《螳螂捕蝉》一文,主要写了少年巧用 ,从而,体现了少年的 ,同时还告诉我们 道理。
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由整体感知,到局部精读,再回到整体感悟,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课外延伸。(本环节预设13分钟左右的时间)
刘向的《说苑》分“君道”、“臣术”、“建本”、“立节”等二十卷,其中第九卷“正谏”中收集了秦始皇、楚庄王、齐景公等人的历史故事十多个。课堂上我准备了四个小故事,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自由组合,共同阅读,并讨论:学了课文,又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得到了张扬。最后我鼓励学生有兴趣的话不妨读读《说苑》整本书。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树立了大语文观。《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四、说效果预测
尊敬的评委,我在预设《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案前也阅读、浏览了一些相关文章,如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我在思考时,主要想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抓住文中对比明显的两段话以及能揭示故事道理的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读书,讨论探究,从而获取知识。预计学生在说的这一块能生成课堂的亮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些历史知识较丰富的学生还能补充一些历史小故事更深刻地来说明所学的道理。而在探讨“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联系时学生可能会有点难度,这时教师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加以启发、引导。当然,在我今天的说课中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能不吝赐教,谢谢!
板书设计:
23、螳螂捕蝉
螳螂
(吴国)
蝉(楚国) 黄雀(其他诸侯国)
少年智劝吴王(有勇有谋)
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课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对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特点是强度大,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通过较短距离的跑,来发展快速跑的能力。而在快速跑的起跑姿势中,以蹲距式起跑更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后的加速跑是尽快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通过这两种技术的的学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次可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50名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向发育高峰期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有利于提高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掌握通俗易懂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蹲距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使85~90%的学生初步学会蹲距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五、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学好蹲距式起跑的技术要领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特点。
2、难点:蹲距式起跑双脚位置的确定、身体重心怎样向上移动和双脚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大小。起跑后的加速跑重心的变化过程。
六、教法的应用: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本课采用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
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①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 ②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完整示范,建立概念,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①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 ②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①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②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七、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导入热身、课的主体部分、身心放松等三部分。
1、导入热身:
(1)、教学常规。
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处置见习生。 ②、上课:师生问好!
③、宣布课的内容。
(2)、热身活动。
①、绕大圆圈慢跑:教师指导,同学做其同步练习。
②、游戏:《帖膏药》目的:集中注意力,发展反应能力。
2、课的主体部分:
(1)、学习蹲距式起跑技术
①、教师讲解、示范蹲距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的动作方法:
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三个阶段。听到“各就位”口令后,两手撑地,双脚前后距离1.5个脚掌前脚距离起跑线1.5个脚掌,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两脚左右间距大约15cm(或一脚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当听到“预备”口令后,从容而平稳地抬起臀部,身体重心同时前移,形成臀部稍高于肩,肩超过起跑线(一般超过10cm左右)的身体姿势。当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起跑后身体重心前压双脚用力蹬地向前加速重心慢慢抬高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
②、分解教学教师指导,带领动作练习。
③、分组练习:
全班分成四排做练习,前三排同学听口令做动作,当听见哨音后第一排迅速跑出去(距离30m),二,三排原地不动,第四排同学仔细观察前面同学的动作是否正确。教师指导,自订目标,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的教、学、练相长活动。
④、展示与评价:自我展示和集体展示,提倡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身心放松:
(1)、整理队伍,散开。
(2)、教师讲解,示范。
(3)、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和下次课的内容。
(4)、下课,师生再见。组织学生收拾体育器材,如数归还。
4、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分组练习时强度达最高峰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画风》说课稿02-22
《春酒》说课稿03-10
《难忘……》说课稿11-27
《恐龙》说课稿11-28
《小池》说课稿12-18
《燕子》说课稿12-12
《鲸》说课稿11-25
《荷花》说课稿12-03
《长城》说课稿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