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捉住春天的风景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刻画、充实体现了小燕子的生动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称赞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俭朴、情感诚挚、浓厚、注意造就门生过细视察事物,捉住事物特点举行有层次地记叙的本领。
2、说讲授目标:凭据课本阐发和三年级门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讲授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准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准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3)感觉燕子的生动可爱和色泽醒目标春天景致。造就热爱大天然的头脑情感。
(4)学习作者捉住事物特点视察和表达的方法。
3、说讲授重难点:通过以上阐发,我确定本课的讲授重点是领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盼望勃勃的景致。讲授难点:领会作者在视察的底子上怎样捉住风景的特点举行形貌。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研读第一段。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2 ——4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丽,体会燕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4大板块。分别是:一、谈话,引导积累,二、学第2段,感悟春天的美丽,三、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静态之美。四、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微风吹拂着……的春天。”这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我想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于斜、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二小板块: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学生讨论引导,: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相似之处。接着小结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条线上,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齐读这个句子。
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态。【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画,读,悟,想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品味几痕,让学生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线谱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第五板块——作业超市
仿写:你最喜好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仿照写燕子的写法,捉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背诵:有情感的背诵本身喜好的一段话。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
表现门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要领学以至用,闻一知十。第二题表现语言的积聚历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联合,诗便是画,画也成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说明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些海洋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象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
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独立学习第四自然段的迁移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说明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的阅读方式。
②对于长句的教学采用了“读范句——照句式写分句——连起来变长句”的训练方式。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段练习,实现学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通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后五句是围绕第一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来写的。然后再请同学们围绕“预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办法。”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激趣。
①“海”,组词。
②你对海有什么了解?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播放录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课文《海底世界》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再大的风浪,……。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
②你从哪儿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声音的,因为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么?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么?
④让我们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导读)
⑤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小声?
⑥其他同学你们也来试一试。自由朗读这一句。指名朗读。
⑦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都是写海底动物的什么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声音的词?
⑧句子的最后用上省略号,说明什么?
⑨你猜一猜,海底动物还会发出哪些声音,用“有的像……一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⑩请你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完整的话:“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三)师生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海底动物,你认识他们么?
①观察插图,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认识的海底生物。请同学上来介绍。
②那这些海底动物是怎样活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③默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介绍的海底动物。
④找出你喜欢的动物,读一读介绍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动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哪个动物,就出示哪个动物的动画)
⑤这一自然段通过六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说明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⑥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⑦请同学们围绕“预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办法。”写一段话。
⑧想一想你可以写哪些人的方法。提示:医务人员……老师……同学们……
⑨总结学习方法:找中心句——划出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特点
(四)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集体交流,出示检测题:
A中心句是( )。
B从( )和( )两方面说明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
C海底植物颜色的特点是( ),形态的特点是( )。
(五)师生共读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仅是一个景色奇异的动植物公园,更是一个天然宝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
②学生可以自由补充自己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课文
海底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还有这么丰富的矿物资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其实我们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也是如此,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去研究呢!
(七)板书设计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闪闪发亮
窃窃私语 美丽的世界
动物 多
物产丰富 植物 奇
矿物 丰
这个板书出现在第二课时,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结构。
② 海底动物 的 活动特点
海参 爬行缓慢
梭子鱼 游动快速
乌贼、章鱼 后退
贝类 自己不动
深水鱼 会发光
这个对应式板书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形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明白如何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下面写1,写作。读作二分之一。(出示课件) ②指名学生说出的意义。 ③举例说明的具体含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④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让学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3、看图辨析,深化认识下图哪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并说明理由。 (加图)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3、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自主探索,扩展认识(1)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4)指导?。(5)练习运用。练习的1、2、3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 。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5、形成概念,明确认识。(1)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6、实践探讨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7、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六、教学评价分析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如:在要求学生想办法表示半块饼时,是否参与了创造活动,只要学生在独立思考,不管他们创造的符号怎么千奇百怪,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2)看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本节课安排了让学生小组交流想办法表示、、、、的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交流。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3)看学生是否进行独立思考。本节课的设计也安排有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和学具自主探索的环节。这个环节除了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外,还可以考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
本节课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如: (1)下图中阴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2)你能用哪些方法表示?
四、说板书。(投影)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当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对故事都会有不同的独特感悟;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更会有一个个知识点的在我们眼前涌动。我认为语文教师此时面对文本,应该考虑的是预测学生阅读这个文本时,会对什么最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后,给学生最终留下点什么?下面我就我上的这堂课说一说我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夸父追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集体备课时,我在阅读文本后产生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这不禁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荆轲可谓英雄也!项羽自刎乌江,壮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枭雄。真是成亦英雄,败也英雄。
观点二: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进海,令人非常羡慕;女娲用泥土捏出个泥人,仙气一吹便成了真人,这是神奇。课文《夸父追日》也是一个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应该不会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根据本单元课文都是神话故事的特点,我确定了第二种思路。根据本文的重点是
难点是,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有所感受。
2、细读课文,从读夸父的神奇到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实现愿望的决心和意志。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意图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这种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的兴趣点为基点组织课堂,又不失教师的引领,如此更能够赢得学生的`欢迎,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力图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让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让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通过几个重点句子:
①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夸父的手杖变成的。”们
2“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一眨眼跑了两千里。感受速度快得神奇,并明白为什么要奔跑得如此快。引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夸父伏下身子……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感受喝水速度快得神奇,肚量大。
4(重点处理)“他还没大泽就像……闭上眼睛长眠了。”(抛)
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读、辨、悟,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愿望。尊重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始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抓住一条主线辐射全程:你从哪里感受到神奇?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句子,去读去理解,去感悟。
2.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课前谈话,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古老和厚重,神话故事的神奇。课后拓展:引用〈山海经〉中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感受这个故事的悠久历史。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 山村的早晨》是一篇诗歌,描写了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村早晨的喜爱之情。优美、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完成读、说、写有机结合。
3、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感,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完成读说写有机结合
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 作、反复朗读中感受早晨的美丽与希望,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合作探究、品读感悟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思、议、写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其在乐于参与的情境中主动、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两课时教学,如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山村早晨)能说说你看完画面的感受吗?而后,引用古代诗人邵 雍 的诗自然的转到:“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一句 话,拉近了孩子们与课文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引导探究,读中感悟
1、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因此,在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引导他们想一想:“你觉得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从而找到本文的中心词“美丽、宁静、充 满 希望”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这一步骤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教材解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课文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全文以对话叙述为主,条理清晰,围绕“自豪”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故事的情节发展与小骆驼的情感变化交织描写,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因小红马的嘲笑,小骆驼感到很委屈,接着在妈妈带其到沙漠走一趟时,由起初的担忧到后来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虽然不好看,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却是其它动物所不能比拟的,文中,骆驼妈妈正借此,引导小骆驼通过沙漠之行,发现自己的用处,悟出:外表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处。使文章表面内容浅显,却又意味深长。
二、目标定位
课文中生动,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而课文中所描绘的沙漠景象毕竟离我们较远,对沙漠的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或课外书籍上了解到一些。据以上分析,基于对新课标教学要求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方面: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4、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1)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2)充分理解小骆驼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流程: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较到位地感悟文章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呢?根据文章及学生特点,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小骆驼的这个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读一读,问一问等学习活动中,揣摩体会小骆驼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联系生活,紧扣题眼,理解“自豪”
1、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吗?你曾经为什么事感到过自豪?
2、在此基础上,过渡: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自豪”有关系,板书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此时此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指谁?因为什么事而感到自豪?为什么说“应该”、“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一环节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自豪”,再对课题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识“自豪”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散”;结合课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铺天盖地”、“委屈”等。
2、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对于文中难读的长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读通,注意停顿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从而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随后,再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题中的“我”是指小骆驼,小骆驼为自己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特殊用处而感到自豪。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读顺读懂课文,为后面的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也就是)
学习活动三:入情入境,角色体验,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较,体验“委屈”
1、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出示填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不美的外形特点。
(2)观察小红马的神态,抓住“喷着响鼻”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
2、想象:假如你是小骆驼,对小红马的嘲笑,你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读,读出小红马“喷着响鼻”瞧不起的态度,嘲笑的语气以及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
4、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对比、情景想象,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由小红马的神情感悟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这为学生后来的情感投入铺设了桥梁。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过渡: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吗?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5)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一环节中,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在看、读、说等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小结并过渡: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2、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这一环节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3、走进沙漠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小节中,下面我们同桌两人自己学习3、4自然段。先读读课文3、4节,看看哪对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们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点击骆驼相应部位,出现文字)
A、驼峰: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板书:贮存养料 )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B、脚掌: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比较句子: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就拔不出来了。
联系我们对沙漠的了解,你觉得哪句话更能表现这种情景呢?
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抽读、评读、齐读。
C、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
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板书:挡住风沙
D、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扣住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文双基,交流分享重点学习驼峰、脚掌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层次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体会自豪之情。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
第三步:再扣课题,领悟道理
1、再次引读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直指课题,这里以小骆驼的想法作为了题目,让学生说说小骆驼因为什么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一环节,将学生自己积累的知识转换为比较简洁的.文字,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明白课题的意用意,并且是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一个简要回溯,为他们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过渡: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如果你是小骆驼,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行续编。
第四步: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却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学生说自己积累的话,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课本上的语言,进行表达说积累的话。在这样的语言活动中学生语言就比较规范,言语质量就相应提高。进一步领悟深刻哲理,点名题意)
第四个学习活动:拓展表达,回归生活,强化“自豪”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沙漠之舟》这篇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选择文章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说说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这一环节中,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它条理清楚,呈现文章的线条,简单明了,突出文章重点,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我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是: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双层) →遮挡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委屈) (自豪)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实用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09-10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合集7篇09-11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汇编9篇09-14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09-24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19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4-12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2-17
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1-0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