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9 19:57:45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初中代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代数、几何共五章)

  代数第五章:《一次方程组》

  几何第一章:《线段和角》

  代数第六章:《不等式》

  几何第二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代数第七章:《整式的乘除》

  三、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温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

  ,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至3周

  代数第五章《一次方程组》

  4至6

  几何第一章《线段和角》

  7至9

  代数第六章《不等式》

  10

  期中考试

  11至14

  几何第二章《相交线、平行线》

  14至17

  代数第七章《整式的乘除》

  17至19

  期末复习、考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8、 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措施: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 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①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②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③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④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7 ①准备教学②数一数③比多少

  2. 9、8~9、14 ①比长短、比高矮②1~5的认识

  3. 9、15~9、27 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4. 9、22~9、28 0的认识及单元训练

  5. 9、29~10、5 国庆休息

  6. 10、6~10、12 ①认识立体图形②平面图形

  7. 10、13~10、19 ①分类 单元训练

  8. 10、20~10、26 6、7和8的认识

  9. 10、27~11、2 8、9的加减法、10的认识

  10. 11、3~11、9 填未知数—加减混合

  11. 11、10~11、16 整理和复习

  12. 11、17~11、25 实践活动、11~20各数的认识

  13. 11、26~12、1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4. 12、2~12、8 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

  15. 12、9~12、15 9加几,8、7、6加几进位加法

  16. 12、16~12、22 5、4、3、2加几

  17. 12、23~12、29 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

  18. 12、30~1、5 总复习

  19. 1、6~1、11 复习迎考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物体的分类《学习分类》《区别上下、远近》

  2、《区别前后,左右》《认识1和许多》《分组游戏》

  3、《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比较轻重、厚薄、粗细》

  4、《学习排序》《认识2和3》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认识4和5》

  6、《认识梯形、三角形》《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7、《填图形》《图形变换》《认识6》

  8、《认识7和8》《复习8以内的数》

  9、〈认识9和10〉,认识1——10的数序,

  10、学习1——50的数数。认识0

  11、学习1——10的倒数,数字的用处

  12、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法

  13、学习编应用题——2的加减

  14、学习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15、学习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16、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

  17、学习4的应用题。

  18、复习分类、图形等知识

  19、复习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20、总复习

  六、综合实践安排

  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

  七、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2-09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1-10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29

小学教学数学工作计划01-01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5-26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5篇02-26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5篇)03-06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1-04

数学教学的新学期工作计划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