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比的应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比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比的应用》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案:《比的应用》2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的知识联系和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和深化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略)
二、情境导入:出示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指标签上的1:4的比提问,这表示什么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能平均分配,刚才你们说的按人数的比去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也可以说是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三、探索新知
出示例2某种清洁剂是浓缩液和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现有一瓶500毫升的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读题后,问1:4什么意思?浓缩液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
你会怎样做这道题?
提问:多找学生说说,要求说出每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解法1:总份数1+4=5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
水有100×4=400(毫升)
解法2:总份数1+4=5
浓缩液有500×1/5=100(毫升)
水有500×4/5=400(毫升)
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提问后老师总结:把计算出来的浓缩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去比,看是否是1:4。
强调:检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他能告诉我们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帮助我们养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老师总结并强调计算方法:首先看清题里的条件给的是哪几个量的比再看题中给的量是否是这几个量的'和,而后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49页做一做)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读题后,学生独立做,二人板演
老师集体订正,要求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教师问:如果题中给的条件有几个量的“比”,而“和”没有直接给出,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思考,120厘米是这个长方体的什么?是一个(长+宽+高)吗?应该先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板书:3+2+1=6
120÷4=30(厘米)
30÷6=5(厘米)5×3=15(厘米)5×2=10(厘米)5×1=5(厘米)15×10×5=7500(平方厘米)
五、拓展练习
小张、小王和小李合伙买彩票,结果他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金额为9000元。奖金应该怎样分配最合理?(有的说平均分,有的说按出资多少去分)
学生发表意见后,出示下面条件本期彩票小张出资200元,小王出资300元。小李出资400元,他们三人各应分得奖金多少元?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二
教案:《比的应用》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应用题。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4=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结: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小学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四人小组讨论。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1÷(++)=4(小时)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5=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
《作业本》P70[67]
教案:《比的应用》4
静电现象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
3.知道静电的应用与防止。
学习重、难点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特征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电场的强弱用 来描述,此物理量为 量;定义式为,单位是: 。
2.电场的叠加原理: 。
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
1.静电感应现象是指:
2.静电平衡状态是指:
3.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
⑴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 。
⑵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表面上任一点的场强方向与该点表面
,表面场强 为零。
⑶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是个 体,其表面是个 面。
4.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
⑴导体内部: 。
⑵在导体表面: 。
5.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⑴尖端放电
⑵静电屏蔽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准备。
1,口算。
20÷10%=120×90%=1—100%=50÷20%=
40×20%=200×9%=200%+120%=70×5%=
2,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对利率进行板书)。
3,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探究思考。
1,出示例题(教科书p41页)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要自己个人的意愿分别存款。(并且进行板书)
(2)师小结: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师:从去年开始,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5%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写完后汇报:
师: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练习:41页试一试1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3,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比的应用》10
课时:1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案:《比的应用》11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象。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教案:《比的应用》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正确的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教训难点:能根据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实际操作,引入新知识。
(1)、让12个学生上讲台,站成相同的几组,可以怎样站?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
(2)、让学生说说“每组人数、组数和总人数”这三个量的关系,每组人数、组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3)、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
(4)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列出式子吗?
二、教学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指导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想办法解答。
3、师生探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A、这道题中涉及到的量有哪些?
B、哪种量一定(不变)?从哪里知道的?
C、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D、如果我们把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看着X千米,那么我们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以列出一个怎样的方程?
2小时和140千米相对应,5小时和X千米相对应,即可以列出比例:
140:2=X :5
E、学生列式并解答。
F、说说怎样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呢?
4、如果把例1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交换,又该怎样来解答呢?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小时?
学生自己解答,老师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三、教学例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 5小时到达,如果需要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1、引导分析,理解题意,找到相关的量。
2、准确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3、学生解答,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比较例1、例2的异同。
四、小结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准确的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答。
教案:《比的应用》13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 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STSE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教具准备:小电机、小喇叭、耳机、话筒、大头针、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磁的应用 磁的应用 一、教学引入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活动二:
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人们利用磁能做什么?
2、讨论:磁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还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磁?
三、活动三:哪里有磁铁?
1、想办法检验一下,音箱、话筒等物体中有没有磁铁?
2、下面这台机器中装有磁铁,让我们来找一找。给这台机器起个名字吧!
3、在哪些家用电器中还用到了磁铁?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说一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磁的.应用,并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举出实例
小组合作检查,找出磁铁。并把发现全班交流。
起名:垃圾分类机
学生举例 加深对磁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磁的用途真多!
认识磁的作用
加深对磁的认识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磁的应用 磁的应用
四、活动三:磁悬浮列车
1、 引导学生看图
讨论: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2、感受一下磁悬浮的力量吧?
3、 学习科学在线
五、拓展:磁记忆
1、你知道吗?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2、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根据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
优点:速度快、噪音小。
教案:《比的应用》14
一,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案:《比的应用》15
1. 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煤150吨,改进技术后,每月用煤127.5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2. 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
3. 某连锁店十一月份营业额34.5万元,比十月份增加了4.5万元。十一月份营业额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4. 一件商品,由原来的96元降到了84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5. 一块土地,用第一台拖拉机10小时可以耕完,用第二台拖拉机耕8小时可以耕完.现在用两台拖拉机一同耕了1小时20分,耕了这块地的百分之几?
6. 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应到42人,实到42人。二班应到45人,实到44人。求两班的出勤率。
7. 一袋小麦共磨出面粉80千克,出麸皮20千克。出粉率?
8. 一个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机器,2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16天完成,每天要完成原计划日产量的百分之几?
9. 一项工程,甲独做用15天完成,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甲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10. 甲数是80,比乙数少40,少百分之几?
11. 夏令营举行射击比赛,有50人参加,每人3发子弹,命中105发,算算这次比赛的命中率。
12. 3800千克的甜菜可以榨糖418千克,求出糖率。
13. 花生仁的出油率是42%,有1600千克花生仁,可榨油多少千克?
14. 小麦的出粉率是85%,要磨出170千克面粉,需多少千克小麦?
15. 一块小麦实验田,去年产小麦24.5吨,今年增产了二成。这块实验田今年产小麦多少吨?
16. 一块地,去年产水稻12吨,因为水灾比前年减少二成五。这块地前年产水稻多少吨?
17. 一件衣服打八五折后就可以少花61.2元。这件衣服原价多少元?
18. 王刚买一台录像机花了2400元,已知这台录像机是打八折出售的。王刚少花了多少元?
19. 一桶油,用去20%,还剩32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
20. 李强体重33千克,比去年增加10%,去年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1. 六年级有学生112人,五年级比六年级多25%,五年级有多少人?
22. *第一机床厂,今年生产机床891台,比去年增产10%,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台?
23. 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24. 一个养殖场,养鸭的只数比养鸡的只数少20%,养的鸡比鸭多1000只。这个养殖场养鸭多少只?
25. 一小区有1225户拥有电视机,电视机普及率达到98%,这个小区有多少户?
26. 学校买来一些球。其中排球占20%,足球占3/4,买来足球15个,学校买来排球多少个?
27. 某校六年级人数的4/5恰好是全校人数的1/12,已知六年级有150人,全校有多少人?
28. 一块长方形钢板,长是5/6米,宽是长的3/5,求面积。
29. 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0%,第二次取出的比第一次少5千克,这样桶里还剩20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30. 一个长方形周长50米,宽是长的三分之二,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31.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路,甲队完成全长的62%,比乙队多修36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2. 一项工程,甲队独干需9天,乙队独干需6天。两队合干多少天完成?
33. 一项工程,甲队独干需9天,乙队独干需6天。两队合干多少天还剩全部工程的4/9?
34. 修一条路,甲队独修8天完成,乙队独修10天完成,甲队独修了3天后,剩下的甲乙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完成?
35. 修一条路,甲队4天的工作量等于乙队6天的工作量。如果甲队独修16天完成,乙队每天完成全路的几分之几?如果乙队独修几天完成?
36. 一个水池可容水84吨,有两个注水管注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将水池注满,单开乙管6小时可注满.现在同时打开两个水管,注满水池时,乙管注入水池多少吨水?
37. 李师傅和王师傅同时加工一批零件,两人合作6小时完成,已知李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王师傅独自干需要11小时完成,王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38. AB两地有一条公路,小车行完全程要7小时,大车行完全程要9小时。现在大车从A地先开出全程的3/7,小车才从B地相对开出,两车同时行驶1小时可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两车同时行驶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9. 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甲行全程需10小时,乙行全程需15小时。求AB两地距离。(用多种方法解答)
40. 李英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李英应得利息多少元?(利息税为20%)
41. 张晶在银行存了30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交纳利息所得税20%后,银行应付给张晶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42. 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张师傅去银行取款,如果不计利息税,他可得8180元,一年前,张师傅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
【教案:《比的应用》】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6-27
比的应用教案模板汇编六篇06-27
比的应用教案锦集九篇06-28
比的应用教案集合7篇06-28
比的应用教案模板汇编8篇06-28
比的应用教案模板汇总6篇06-28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锦集9篇08-15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集锦9篇07-03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集合10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