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25 11:40:4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难点 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3归纳本诗出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乐府民歌

  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故事情节:

  托物起兴

  兰芝被遣

  夫妻誓别

  兰芝抗婚

  双双殉情

  告诫后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片段)

  2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注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感知他们的个性特征。

  可让学生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的分析。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

  诗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可以在学生诵读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乐府,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定位在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上。因而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诗的艺术特色上。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燕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燕子同学们都很熟悉吧。春天来了,燕子也就从南方飞回来了。请看——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画的内容。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了解燕子外形特点。

  1、学生说说燕子的样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2—4自然段,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可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燕子的到来给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认读、组词(1、2两点颠倒过来)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三、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提示学生可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到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五、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水带给缺水的人们带来的“苦”与“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

  3、领会文本以乐衬苦的表达方式。

  4、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板书:水)

  2、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课文。老师请你们填一填这段话。

  出示:因为我们那儿缺水,所以,水,成了村子里的东西。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是:;因为缺水,所以,雨天我们在雨地里。

  二、提供资源生成问题(生疑)

  1、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那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母亲锁上了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2、读了这一节,我们有什么要问的吗?(板书:饿渴)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3、我们首先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

  “饿”腹(肚子)体(身体)肤(皮肤)处于饥饿状态;

  “渴”口干想喝水

  4、谁能说一说母亲为什么这样说。

  5、谁还想读

  6、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妈妈说,“饿”坏了,而不说“渴”坏了。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三、学习释疑弄清疑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读课文时,你又读出了哪些问题?在书的边上打上问号。

  四、点难拨疑练习解难

  好,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又有那些新的问题?(学生汇报)

  (一)第三自然段: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1、“风干”是什么意思?

  靠风吹干,将其中水分去掉,见过“风干”的东西吗?

  出示树叶图:他们有什么区别?

  (第一张:水分充足而饱满;第二张:干燥而发脆)

  2、人被“风干”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3、读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4、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是啊!因为缺水,动物没有了家园,庄稼难以成活;因为缺水人们备受干渴的煎熬。如果有了水……谁来说说如果有了水会怎样?

  有了水小动物可以,有了水禾苗可以,有了水我们就可以。因此,水是带给我们、的希望之泉。

  5、可是打开水窖的钥匙就在母亲腰带上,所以课文说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窑,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课文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①读

  ②你见过狗尾巴草吗?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子?

  出示图片:青翠欲滴干瘪无力

  ③母亲把我们比喻成晒干的狗尾巴草,是说我们——

  ④读

  2、母亲终于要打开水窖,给我们这些干得嗓门冒烟,全身冒火的狗尾巴草浇水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可以叫,可以做动作)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注意水窖打开了,凉丝丝的水气升腾了,向我们扑了过来,你感受到了吗?什么感受?

  水声水圈空白图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感觉到凉气就已经进入了心脾,全身凉丝丝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2)凉气进入心脾了,我们慢慢地闭上眼睛,享受母亲给我们洗澡。母亲给我们洗澡了,水窖中清凉的水从头顶缓缓地滑了下来,到嘴边了,到颈部了,到胸部了,到膝盖了,到脚板了;麦杆扇的凉风徐徐地吹来了,舒服是吗?可以发出声音。(啊、啊的叫,真舒服,舒服极了,快乐)

  水声水圈空白图

  我们刚才感受到了什么?(毛孔、细胞、肌肤,都在享受水的滋润,身体与水的亲密接触。)

  (3)读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并没有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4)谁还想读

  (5)同学们如果我们这样改一下,看看可不可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6)谁再来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母爱随着清凉的水流遍我们全身,母爱随着徐徐的风温暖了我们心田,是那样的舒服,那样的愉快。母亲怕我们用水无度……所以

  ①读,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②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母亲的细腻,母亲的“吝惜”;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珍惜水,一点都不愿意浪费水,哪怕是一滴水。)

  ③读这句话

  总结:同学们,缺水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仅仅是一股水的气息,一勺四分之一的水,就让他们欢乐无比,可爱的孩子们,可怜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苦了!同学们,此时,读着他们的雨中嬉戏的情形,读着他们享受着地窖水的凉爽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感到怎样?

  来写,这就是“以乐衬苦”的写法。

  其实,在西部,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正遭受着缺水的折磨。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情景。

  五、反思教学加深感悟

  1、放西部片子

  2、身体的“饿”还能忍受,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饥饿”,是心灵的“饥饿”,放西部片子,定格在期盼的画面?

  同学们,看,涛涛看着眼前茫茫的沙漠,她在期盼;她看到我们这里的自来水龙头“哗哗”流淌,他她在叹息;看到人们乱砍乱伐,良田变成沙漠,她在呐喊。

  她在期盼什么?她在叹息什么?她又在呐喊什么?

  她在期盼:

  她在叹息:

  她在呐喊:

  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话说一说。

  (是啊,自然同样需要人类的尊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水我想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更多的画面,我们的情感会很复杂。我们来读一读

  当你在沙漠中行走,在干渴难奈的情况下看到了水?读:水(渴望)

  由于人类的破坏,洪水泛滥,水咆哮着冲向我们的家园时?读:水(惊恐)

  当我们安详地享受着水带给人类恩惠,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情时?读:水(感谢)

  水是珍贵的,是我们生命不可获缺的资源。(板书:珍贵)

  水——生命之源

  六、引导实践

  同学们为了课文中的孩子,为了短片中的孩子,为了所有严重缺水地区的人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将来又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永远会做些什么?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更深层的思考。

  作业:

  1、原文题目《饿水》,请同学们找一下马朝虎先生的原文读一读。

  2、调查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写一封节约用水倡议书。

  板书:

  水

  饿渴

  珍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一位画家和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事。在海滩上,画家请小姑娘看管衣服和画夹,自己游到礁石上捡贝壳;小姑娘冒着火热的太阳等了好长时间,画家才回来;画家想给小姑娘贝壳以表示感谢,小姑娘谢绝了。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识记4个生字:肠、蜊、蛳、捅。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仿写比喻句。

  3默读课文,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交流预习情况。分节读课文,提出问题。

  字词教学

  课文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读音和字形,再通过比较理解字义。

  本课的词语也比较浅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不懂的地方,合作想办法解决。

  阅读教学

  课文比较长,课始(或课前)可让学生预习课文。预习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是读通课文,圈划自己不懂的地方和最感动的地方。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比如:结合“阅读芳草地”的第二题,根据提纲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小姑娘的言行理解她乐于助人、守信、做了好事不求报答等好品质。同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练习指导

  1“词句活动室”的第一题:小组合作,写出“一字打头”的成语,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要通过“游戏”、“比赛”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这类成语很多,如:一心一意、一本正经、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尘不染、一帆风顺、一干二净、一鼓作气、一呼百应、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举成名、一举两得、一马当先、一鸣惊人、一目了然、一诺千金、一丝不苟、一团漆黑、一望无际、一针见血等。

  2“词句活动室”的第二题:“照样子,填写句子。”例句中“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比喻心情非常激动;理解了之后,让学生想想谁在什么时候心情非常激动;最后,完成填写练习。

  语言实践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纲,把课文内容讲听。课文比较长,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有时也可以把一个大段分成几个部分),想清楚以后在进行复述。具体讲的时候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大致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

  “语言直播厅”是一道跨度很大的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知新而温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在课内外学过的文章中,只要主人公的品质和“乐于助人”、“守信”、“做了好事不求报答”中的一个方面有关即可。假如主人公有其他美好品质,一般也可以允许。

  资料

  作者:庄之明原名庄志明。1937年出生。福建晋江人。著有短小说集《海菊花与宝石花》,中小说集《爱的.萌芽》等。

  词语注释:

  一望无际:际,边。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灵机一动:灵巧的心思一下子出现了。

  古诗诵读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 郊 (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贞元进士,任溧阳县尉。其诗多寒苦之音,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注释

  游子:离开家乡游走四方的人。吟:一种诗体名称。就像本书中所收的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行”字那样,总是放在名的最后。密密缝:意为母亲担心儿子长久远游外地,生活没人照料,便密缝衣服使之不易破损。寸草心:比喻儿子自感报答母爱的孝心非常绵薄。因子女需母亲抚养方得成年,有如小草需阳光照射方得长高,故有比喻。三春晖:春季三个月的温暖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恩德。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握针线,正在为即将外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衫。她一针一线细密地缝着,仿佛是担心儿子不能按时归来,便把自己对孩子深深的关爱都缝进衣服里。作为子女,寸草般微薄的教心又怎能报答这阳光一样伟大的母爱呢?

  提示

  这是一首颂扬伟大母爱的小诗。诗人是从一个很普通的生活场景开始对母爱进行描绘和颂扬的。这首诗看似浅显平淡,实际上含意深婉,又富有民歌特色,因此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

  谢亭送别

  唐·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简介

  许 浑 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太和进士,官虞部员外郎。其诗长于律体。有《丁卯集》。

  注释

  谢亭:在今安徽宣州。相传是唐朝谢朓(tiǎo)所建。劳歌: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古时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别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西楼:即谢亭。

  译文

  我在谢亭设酒为好朋友饯行。离愁别绪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头。在送别的歌声中,船夫解开缆绳,小船起程了。我目送着船儿离去,只见经霜的枫叶染红了两岸的青山;湍急的江水载着那一叶小舟,渐行渐远,融入了天际……夕阳西下,暮蔼沉沉,凛凛的秋寒使酒醉的我醒来,可是知心的好朋友已远远离去。在这满天的风雨中,我孤独寂寞地走下了谢亭。

  提示

  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以景写情,用自然的风光来衬托人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对动物的关爱。

  3 品味重点词句,能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量,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三个人物对小燕子相同而不同的爱。

  深刻明白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讲述:(播放《小燕子》歌曲)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小燕子吗?有一个女孩也特别喜欢小燕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生交流后教师动情地讲述:一只燕子妈妈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了,小燕子在等着妈妈回来,它们饿坏了,可它们的家安在二楼的楼梯口,如果关了窗子小燕子的妈妈就回不来了,窗子会关上吗?小燕子的妈妈能回来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吧!)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了精彩铺垫。

  2、揭题:燕子回家的路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凸现。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设计意图: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书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更加宽泛的学习空间。

  2、交流初读心得。

  (a、小燕子的妈妈找食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题目为什么用燕子回家的路?等等。b、都谁在关心小燕子?他们的关心有什么不同?c、感受:为人对动物的关爱,人们的爱心所感动等。)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学习伙伴之间充分地进行对话、交流,多元地呈现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针对即时生成或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或采取追根问底的方式让其解说、或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真正体现了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刚才有好多同学提人对小燕子非常关爱。课文中的小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人的帮助?

  2、师:田田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你知道新大陆一词的来历吗?

  师:小燕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小燕子?书上是怎样描写刚出生的小燕子的。

  师:听到小燕子喳喳地叫着,田田心里会想什么?

  师:带着这种新奇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全文的'开篇,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写出了田田等人关心小燕子的原因。为后文看护小燕子回家的路做了铺垫。

  3、师:到了下午,小燕子的妈妈还没回来,田田多着急呀。说说田田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她为什么会发现这个问题?

  师:从田田与爷爷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板书:窗子开着如果关上燕子妈妈回不来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田田的爱心。

  4、师:田田和爷爷说的时候,她多着急啊,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多方位的品读,教师不断地引发同学们思考人物对话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和内心情感,并不时地采用师生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越读越有感情。

  5、师:当天黑下来了,小燕子的妈妈还没回来,田田更着急了,她想到了什么,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一个学生田田,和爷爷进行对话,表现出人物的着急的心情。

  演完后教师再随机采访学生:如果你是田田,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做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

  6、当田田看到韩奶奶时,田田为什么抢先说?读田田与韩奶奶的对话,体会韩奶奶对小燕子的关爱。

  7、说一说你对韩奶奶也有孩子呀。一句话的理解。

  8、将心比心什么意思,课文是用谁的心来比谁的心?

  (四)引导想像,体会爱心

  1、(低沉地)小燕子得到了大家的关爱,请你想一想,当燕子妈妈飞回来时,她看到人们在这里为她看着回家的路,她会怎能么想?

  2、请你再想像一下,小燕子和它们的妈妈在这里会生活的怎样?它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人们会怎样对待它们的?

  3、请你再想像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来吗?

  设计意图:课文末尾是文意和情感的高潮,学习时让学生再次谈谈感受和疑问,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拓展练习:补充相像小燕子们以后的生活会得到人们的哪些关爱。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

  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教师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提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燕子妈妈有一条回家的路?

  师:是啊,爱心是无价的,人对动物的关心是无价的。(板书)。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吧,对田田、对小燕子、韩奶奶、对其他人说,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道,写一段话。(做练习纸)

  我想田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韩奶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半截蜡烛》教案 A案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半截蜡烛》教案 B案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太阳》语文教案10-27

语文教学教案01-22

《守株待兔》语文教案02-01

《燕子》语文教案02-05

语文微课教案12-08

语文园地二教案12-22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