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朋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
活动题目: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相邻数
2、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材料:
1、纸制小猪卡片5个、小猫卡片6个、小猴卡片7个,1—10的长条点卡
2、数字卡1—10,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6的相邻数
教师将三种动物卡片散贴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三种动物卡片有什么不同?
教师:谁能把一样动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它们排队教师: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请小朋友在每种动物下面用数字卡表示它们得数目。
教师:动物卡片是怎么样排队的?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教师:为什么5个小猪卡片排在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6个小猫卡片排在7个小猴卡片后面?
教师: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6比5怎样?6比7怎样?
2、感知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1—10的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卡教师:教师指着8的长条点卡,提问:图上几个圆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教师: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3、游戏:找朋友
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个数的两个朋友举起来。
教师: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有效提问:
1、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
3、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
4、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有效词汇:
相邻数,报数,关系活动延伸:
活动建议:
提供"填空卡",让小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区角活动:
在区角中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毛巾、茶杯的号数,找找它们的相邻数朋友。
家园共育:
请孩子观察自己及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散步时观察一条街中的每一个门牌号码,帮助孩子积累与相邻数相关的经验,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找朋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鱼身上的不同颜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颜色排列上的差异,从而根据鱼身上的条纹,找到相应“好朋友”。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操作,因此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认知学习,且能在操作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2、学习独立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活动难点:学习独立观察、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条鱼,幼儿观察发现两条鱼条纹的不同之处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两种相同的鱼,请个别幼儿上来找朋友
三、出示三条鱼,幼儿表达观察到的不同处
四、出示贴纸,教师示范
五、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尝试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还并不太熟知每个幼儿能力的情况下,本次活动不仅是努力尝试达到目标,也是在操作中观察每一幼儿数学能力的差异,为今后数学的集体教学创设更适宜的环节。
(1)观察教学的层次性不够明显
从操作的成效发现,幼儿的能力虽然参差不齐,但表现最弱的则是对身上有三种颜色的鱼的辨认,既要分辨颜色,又要考虑排列,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时,我的方法过于笼统,不具层次递进性,应先请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颜色及其排列,并让幼儿示范操作;再着重强调三种颜色的观察,先观察颜色,然后将颜色和排列结合着比较,在幼儿的示范中及时发现不足并纠正
(2)忽略了大胆表述的重要作用
让幼儿除了观察以外,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让自己的'说变成了主体。其实幼儿的表达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个人的回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个别问题,从而当场纠正,集体的回答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注全面,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现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撕粘技能基本没有问题,但手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够,贴纸和小鱼的身体对不准,容易贴到外面去;个别两个幼儿方向感不强,将小鱼的头尾贴倒了。有小部分幼儿出现了贴纸混淆、小鱼没有贴全的情况,当然对于这点我也意识到应该给幼儿人手一个操作盒,在操作盒内进行则可避免这一疏漏,但由于现在班级硬件条件的限制,在今后还需多收集补充,给幼儿一个完整地操作条件。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进行游戏。
二、活动准备:
1。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的家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呀?这可不是普通的口袋,它很神奇哦,可以给小朋友变出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要吧!
师:要魔法袋变东西时,要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它才会变哦!你们会说吗?
“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长的什么样子呢!
2、师:小朋友,图形宝宝都认识吗?刚才魔法口袋告诉老师,它想送一份礼物给小朋友,想要吗?闭上眼睛。
“小朋友,看看你桌子底下有什么呀?”!
“小朋友,自己说说找的什么图形宝宝。
3、师:图形宝宝说他今天看到小朋友都这么聪明非常开心,想和小朋友来做做游戏!
师:图形宝宝边走边唱歌,然后找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游戏。
师:老师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老师找他做好朋友呢?
师:你们会找朋友了吗?谁来试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啊?
师:看一下你的好朋友找对了吗?
师:哎呀!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带他们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会儿了。
4、游戏《图形找家》。
(1)师: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他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他回家吧。
(2)师:看看这会是谁的家呢?你怎么知道呢?老师先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小朋友送的时候要有礼貌的说“圆形宝宝我送你回家,我们一起来说说?谁来帮老师把三角形送回家呢?
师:图形宝宝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小朋友真棒,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吧!
5、幼儿操作。
(1)师:今天帮图形朋友找到了家,它们真开心啊!
师:“早上老师去过图形宝宝家,发现图形宝宝家的地板破了,看看破了哪些图形宝宝的小洞洞呢?找一块相同的形状把它补好。
(2)幼儿每人一份补地板。
6、展示补好的地板。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帮图形朋友补好了地板,表扬表扬自己。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l 用语言正确表述物体的颜色。l 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按物体的颜色进行一一对应。l 发展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l 幼儿会玩找朋友的游戏。
l 红、黄、蓝3种颜色小兔玩偶教具各1个;红、黄、蓝3种颜色的大塑料筐教具各1个,用来装3种颜色的动物玩偶。
l 红色小兔、黄色小兔、蓝色海豚玩偶数量分别均等。(总数为幼儿人数,小动物玩偶种类也可替换。)
l 油画棒人手1支。
l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l 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玩偶的颜色。
1、 观察三种颜色的小兔玩偶,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教师:小朋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漂亮的玩具,看!是什么?(教师出示三种颜色的小兔玩偶)
——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不一样”)
这是什么颜色?(教师分别指出三种颜色的小兔玩偶请幼儿说出正确的`颜色:“这是红色”,“这是黄色”……)
2、 游戏:“捉迷藏”,巩固对三种基本颜色的认识。
——教师:小兔子们要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大家闭上眼睛,看看谁藏起来了?
——大家睁开眼睛,说说什么颜色的小兔藏起来了?(引导幼儿回答“红色的小兔藏起来了”。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教师不必要求幼儿统一正确答案。)
——请小朋友转身看看自己身后,小兔藏在谁后面?把它找出来。
——小朋友们看,你们猜对了吗?是谁藏起来了?
l 游戏:“找朋友”,练习按物体颜色进行一一对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玩偶,说出它的颜色。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让幼儿描述图形形象,动手拼摆纸卡等游戏活动来拓展幼儿思维创造性,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油画棒
配备教具:形纸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听音乐找朋友
要求:每人拿一个L形纸卡,听音乐找朋友,两个好朋友将L形纸卡对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就拉拉手做朋友
游戏反复进行给L形纸卡图上漂亮的颜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
第二次听音乐找朋友,
要求:要将颜色一样的L形纸卡拼在一起拼成长方型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31页,观察画面画的是哪里?怎么看出来的?
将L型制卡放在空白图形里摆一摆,试试能不能摆出来。
用笔将空白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再引导幼儿指导做第32页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百科: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éng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6
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
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带来的乐趣。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幼儿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透明瓶子人手一个(瓶子上贴上1~5个数量不等的圆点)、与瓶子数量相等的瓶盖
2.彩珠、调羹、盆子若干
3.绳子、纸棒、木板、塑料圈、皮球等辅助材料若干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和瓶娃娃跳舞。
1.师:宝宝,你们快来看呀,这儿有好多漂亮的瓶娃娃,我们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娃娃,和她一起跳舞好吗?
2.幼儿选好自己喜欢的瓶娃娃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起舞律动,感受和瓶娃娃一起跳舞的乐趣。
二、喂瓶娃娃吃豆。
1.师:瓶娃娃跳舞跳得好累呀,我门来喂瓶娃娃吃点东西吧!。你们说给瓶娃娃吃什么东西呀?(幼儿讨论交流)
2.师:老师为瓶娃娃预备了好吃的彩色豆。教师示范按瓶娃娃身上的圆点数喂豆豆,喂好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瓶盖盖上。
3.引导幼儿正确点数聘娃娃身上的圆点数量,然后根据圆点的数量往瓶子里投放相应数量的豆豆,再选择合适的瓶盖盖上,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检验评价:教师检查幼儿的喂豆情况,假如发现幼儿错误进行集体检验。
三、和瓶娃娃一起运动。
1.师:瓶娃娃现在吃饱了,我们可以和瓶娃娃一起出去运动做游戏啦。
2.出示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和瓶娃娃一起游戏。
3.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合作、指导。
活动结束:
小结幼儿玩瓶子的各种方法,并适当地示范,加以鼓励和肯定。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饼干的形状,初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三种图形的特征。
2.在找朋友的情景中萌生给饼干分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盒装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形状的饼干、电话。
2.经验准备:吃过不同形状的饼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块饼干来到了我们小一班,它说自己没有饼干朋友,感觉很孤单,于是它想邀请饼干朋友来玩,你们说可以吗?这块饼干说,它先找长得像自己的朋友。
(二)找一样形状的朋友
1.你们看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形,没边没角。)
2.它打电话邀请饼干朋友说:“喂,圆形饼干们,小一班很好玩,你们想过来玩吗?”它跟谁打电话?(圆形饼干)
3.请拿圆形饼干的幼儿做接电话状。引导全体幼儿一一检查接电话的幼儿是否有圆形饼干。如果接电话幼儿所持饼干不是圆形的,就拿出来让全体幼儿分辨,并跟随老师用手指绕着圆形饼干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三)找不同形状的朋友
1.我看到三角形饼干也来了(出示三角形饼干)。这样吧,我再打电话给三角形,请三角形饼干接电话。
2.圆形饼干打电话邀请朋友:“喂,三角形饼干们,小一班很好玩,你们过来玩吧。”
3.请拿三角形饼干的幼儿做接电话状。引导全体幼儿一一检查接电话的幼儿是否有三角形饼干。如果所持饼干不是三角形的,就拿出来让全体幼儿重点辨认,并跟随老师用手指绕三角形饼干摸一摸,再次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4.正方形饼干也来了(出示正方形饼干),我也打个电话给它们,请正方形饼干接电话。
5.重复2、3步骤。
(四)幼儿操作练习
1.打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4页。
2.讲解要求:刚才饼干找朋友的事已经写在书上了,请你们翻开书看一看有些什么形状的饼干,给同一种形状的饼干涂上相同的颜色。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评价。
undefined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生活经验找到由相应关系的图片,或根据图片说出与之对应的物体。
2、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并初步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对应关系的红蓝图片若干,如牙膏与牙刷、小猫与小鱼、娃娃与奶瓶。
2、幼儿已经会唱歌曲《找朋友》
3、幼儿用书第12页。
活动过称:
一、我的朋友在哪里————玩游戏“图片找朋友”,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1、幼儿边唱歌曲,边玩游戏。
2、图片找朋友,感知对应关系。
——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很想玩,猜猜我的朋友会是谁呢?
——我们的朋友会是谁?
二、小红小兰对对碰—寻找有对应关系的朋友,初步获得一一对应的相关经验。
1、个别游戏,寻找有对应关系的朋友。
——小兰,你们的.朋友会是谁?请你去找你的小红。
2、集体游戏,找到有对应关系的图片做朋友。
三、超级对对碰,根据图片说出与图片对应的物体。
1、说说与图片相对应的物体。
——这次请小兰去找一位没有卡片的朋友,找到后相互说说in的朋友是谁?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知道并能用语言描述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二、教学准备:
1、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图形贴纸(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各种形状的实物简笔画卡片人手一份。三个贴有形状贴纸的筐。
4、日常活动中已分别认识过这三种图形。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四班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朋友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 师: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为图形妈妈找家
师:小朋友,图形朋友要回家了,咦,它们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找。我们先来告诉圆形朋友:“圆形朋友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这句话。还有两个图形朋友请小朋友来帮帮忙。
2、为图形孩子找家
(1)师:图形朋友都回家了,可是它们发现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它们找找然后把它们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图形宝宝在哪里?”
(2)师:找到了,原来躲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呢。我们来看看是谁呀?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应该是谁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象刚才送图形妈妈回家时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它们再把它们送回家。
(3)幼儿送图形孩子回家,老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一句话。
3、验证:图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现有不同的形状让幼儿一起观察并纠正。
(2)小组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弟弟朋友去检查;正方形妈妈的家请妹妹朋友去检查。
(三)游戏:找朋友
(1)师:图形妈妈说,请小四班的小朋友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欢做什么形状的孩子呢?黑板上有各种形状的贴纸,请小朋友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形状贴纸贴在胸前。
(2)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啊呀,下雨了,我们赶快躲进自己的家里避避雨吧。验证。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图形宝宝们可以出来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到外面去玩吧,我们去找找外面有没有我们的图形好朋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形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认识他们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老师依次出示三个图形朋友,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主要特征,并向客人问好,欢迎它们的到来。
(评析:谈话导入,引入主题。用小班幼儿喜欢的小客人引入主题,不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为图形朋友找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形朋友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找。我们先来告诉圆形朋友:“圆形朋友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这句话。还有两个图形朋友请小朋友来帮帮忙。
(评析:通过集体游戏《图形找家》,让幼儿积极为图形朋友找到相应的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说一句话:“圆形朋友我送你回家的”,让幼儿在参加感兴趣的数学活动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为图形孩子找家
(1)师:图形朋友都回家了,可是它们发现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它们找找看,然后把它们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图形宝宝在哪里?”
(2)师:找到了,原来躲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我们来看看是谁?它们是什么形状?它们应该是谁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象刚才送图形妈妈回家时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它们再把它们送回家。
(3)幼儿送图形孩子回家,老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一句话。
(评析:从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表现自我,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充分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3、验证:图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现有不同的形状让幼儿一起观察并纠正。
(2)个别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一个朋友去检查;正方形妈妈的家请另一个朋友去检查。
(评析:通过三个不同的验证方法,让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三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三)游戏:图形排队。
(1)师:图形妈妈说,请小二班的小朋友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欢做什么形状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形状拿在手里。
(2)请图形宝宝按妈妈的口令回到相应的家。
(评析: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幼儿自己来扮图形娃娃来找到相应图形的家,这个环节,既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老师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在大家的观察发现,反复纠正中获得提高与认识。更激发了幼儿认图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找对相应图形的家。)
四、排好队,边听《火车嘟嘟》的音乐,边排好队到外面去郊游。引导幼儿按三种图形标记排队,排成小火车,听着《火车嘟嘟》的音乐去郊游。
(评析:让幼儿排好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游戏情境中结束。)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颜色、种类进行分类。
2.积极参与分类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认识蜡笔和铅笔。
投影机、Smart白板、白板课件、黑板、操作实物、涂卡、操作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引出话题。(同形不同色)
师:宝贝们,今天呀有客人来我们班做客啦,我们一起来找找是谁呀?(利用探照灯的功能引导孩子说出三支笔的名称和颜色)他们完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蜡笔宝宝们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颜色(认识红黄蓝)?猜猜都是谁的家?在你的小椅子下面就藏着一支蜡笔,我们先把
它找出来,再把它送回家吧!(集体操作:提示幼儿看清楚蜡笔的颜色之后送到相对应的“家”检查是否送对家)
2.观察思考,学习分类。
师:蜡笔宝宝可喜欢交朋友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的新朋友吧!(出示三支铅笔)
师:他们在一起做游戏,玩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这是*的.家呀(依次认识三种颜色)?
师:红色的蜡笔宝宝说:我的家是红红的,请红色的笔宝宝到我家休息!(教师示范送两支红色笔回家)谁愿意来试试把黄(蓝)色的笔宝宝请到他们的家里?(请个别孩子按颜色分类操作,提醒幼儿排放整齐,便于判断正确。如果错误可以用声音按钮提醒改正)我们一起来检查笔宝宝找到自己的家了没?
太棒了!(欢呼声)在我们的小椅子下面呢还有很多笔宝宝也在做游戏呢,他们也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送他们回家吧?(幼儿集体在黑板上操作)
小结:同一个颜色的笔宝宝住在相同颜色的家里。(同色不同形)
师:天黑了,笔宝宝的妈妈想念自己的宝贝了,他们要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
(依次认识铅笔、蜡笔的妈妈,集体操作请孩子按品种分类操作)宝贝们找对了没有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欢呼声)
小结:同一个种类的笔宝宝住在一个家里哦!(同形不同色)
3.互动游戏,寻找“同类”。
师:嘘,听,是谁在哭呀?哦,是红色的蜡笔宝宝在哭鼻子呢!因为呀,他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小鸭子来帮助他了,瞧,他找来了谁呀?哦,红色的铅笔、黄色的蜡笔、蓝色的蜡笔都是他的好朋友,红蜡笔不孤单了耶,开心地笑了呢!(笑声)
小结:同一个颜色或同一个种类的笔宝宝都是好朋友!(同色或同形都可)
4.自主选择,幼儿作业。
师:瞧,这个圈圈里面的是谁呀?对了,还有红色的铅笔宝宝也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示范操作单连线)
师:在桌子上呀还有笔宝宝在伤心呢,请你给圈里面的蓝蜡笔找找好朋友吧——幼儿作业,教师巡回观察,个别指导,鼓励孩子能大胆说出连线的理由。
5.小结结束。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萌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在活动中感知物品间的对应关系。
3.尝试根据生活经验找到有对应关系的.图片,或根据图片说出与之对应的物品。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找朋友》歌曲音频。
纸面教具:《好朋友对对碰》;《找朋友》;《连一连》。
材料准备: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频组织幼儿玩游戏
1.教师讲述游戏玩法。
2.幼儿愉快游戏。
二发放教具感知物品间的对应关系
1.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对应关系。
2.发放纸面教具,巩固幼儿对物品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三发放教具让幼儿将有对应关系物品整理在一起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圈出有对应关系的物品。
2.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四发放纸面教具巩固幼儿对物品对应关系的掌握
——奇奇说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他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纸上的物品,找一找它们的好朋友是谁,找到后用笔将它们连一连。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景中感知排序的规律,并尝试按AB、ABC、ABB的规律排序。
2、让幼儿数活动中学着仔细观察和倾听。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红、绿、蓝雪花片若干)、四种不同排列的小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听过《小奇奇的》的故事吗?他是谁?
2、今天小兔又要到小奇奇家做客了,他请小朋友跟他一起去,因为小兔忘了小奇奇家该走那条路了,请小朋友帮帮他。
二、找路——感知ABC的排序规律。
1、小兔来到了树林里,看见前面有好多条小路,看这里一共有几条路?(四条)
2、应该走那条路才能到小奇奇的家呢?每条路都有颜色的,记得小
奇奇说:“走一条颜色有规律的`路才能找到他的家,到底哪一条路有规律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红色、蓝色、白色)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规律。(第二条路对的)(ABCABC)
2、蘑菇排队——感知AAB的排序规律。
小兔继续往前走,它来到草地上看见什么?蘑菇是怎样排队?他们有规
律吗?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呢?小兔请你们猜猜两个蘑菇后面是什么颜色的蘑菇,接着应该是缺了那只颜色的蘑菇?(AABAAB)小兔踩了一只蘑菇把它当礼物送给小奇奇。
3、走过小桥——感知ABB的排序规律。
小兔子走呀走,过了桥就要到奇奇家可是这座桥能过吗,为什么?小兔仔细一看,地上放着两块木板,只要把两块木板放到有规律的桥上就能通过啦,我们帮小兔找找这两块板应该放那里?(ABCABC、ABBABB)
三、尝试排序规律
1、尝试按AB、ABC、ABB的规律排序
小奇奇家到了,奇奇说:“春天到了,我要请朋友们来我家做客,要在门前铺一条特别的小路别人才能找到我家。今天请小兔和小四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忙。
小奇奇为你们准备了不同的小路的图片,但每条小路都是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小路怎么铺,有的小朋友是选两种颜色的路面,有的是选三种颜色的路面,然后一定要按规律来排列,朋友们才能找到奇奇的家。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有规律排序的情况
四、分享交流
看看谁的小路最特别,它有什么规律。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朋友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朋友你好教案01-18
小班教案:好朋友07-06
《找朋友》小班教案06-24
小班好朋友教案03-26
小班数学春游教案01-31
小班数学教案06-10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11-07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01-14
小班美术找朋友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