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视频的出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评价时语言丰富,表达清楚。
3、在动手操作时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位组员都表现的很积极。
4、放飞降落伞把整节课推向了**,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向了**,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有成就感。
当然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面对学生精彩的表现和美观的作品,教师的语言有点吝啬。
2、展示时由于时间关系,显得不够充分,当各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是,其实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如伞面装饰是否美观、吊坠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作品的创意等方面。
3、缺乏课后的小结,应针对学生的`作品及试飞情况,及时小结,再次强调三个方面:伞面材料的选用和装饰;伞绳的选用和长短;下坠物的大小和轻重。因为这三点是关系到降落伞成功与否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课后对自己的降落伞进行修改,再次试飞。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重点)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词语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难点)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默读)
同学们,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你们学会默读了吗?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边读边思考。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3.同学们,你们做得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小军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小军: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小丽: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小妍: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同学们,一起读懂这三句话。
-65405168275
同学们,默读时一定要记得这样做哦!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个和“目”有关的字。你们看:
(课件出示)眼睛图,“目”字演变:“目”字外面的方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两只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许多汉字都与眼睛有关。你们认识这些和“目”有关的字吗?
课件出示生字:睁 眨 瞪 瞅 瞧
2.同学们,这些字你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你能读准哪个带“目”字的字,就站起来领读哪个。正音:“睁、瞪”是后鼻音。
3.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①眨:形声字。表示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动作演示)时间久了,眼睛会不会累呀?因此,右边是个“乏”。
②瞪:左右结构,形声字。“登”的`意思是上,升。加上“目”表示睁大眼睛。(动作
演示)
③眶:与“框”区别识记。
④睹:加一加的方法记:目+者=睹。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几个和“目”有关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同学们,你会读这些带“目”字的词语吗?同桌互读。
同学们,都会读了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比赛,比比这些词语哪组读得更出彩。
同学们,这些字词有什么特点?(都和眼睛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和“目”有关的词语?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同学们,和眼睛有关的词语还真不少!无论看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到眼睛。你们可要好好保护眼睛啊!
1.读读想想,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借助词典了解每个词语的准确含义,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
①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②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③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三个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三个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为什么?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陆续:前后相继,时断时续。例如: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连续:一个接一个。例如:在大学我连续两年英语考了第一名。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例如: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
工作。
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用词的准确性。
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
-654053625853.你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也知道了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接下来,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吗?自己试试。
把你写的句子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谁来把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个句子与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能与能力:
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写会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4、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方法: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写会10个生字。积累部分好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个小朋友问我 “金色的草地”可不可以说,你们说可以吗?
2、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呢?请同学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馈:检查生字词:玩耍 谢寥沙 绒毛 假装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使劲 引人注目 一本正经
(1)检查读音
(2)检查字形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咱们现在带着生字朋友一起去一片金色的草地上玩,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思考一下: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
1、自由朗读
2、交流(上面长满了蒲公英,草地才变成金色的。)
谁了解蒲公英?
(结合课文插图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四、精读课文,理解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的关系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
①乡下是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③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④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⑤草地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⑦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⑧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老师行间巡视。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五、指导识字、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自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六、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给家里人听。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积累下来。
4、请用你学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的长
胡子帮助了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兴致勃勃,颇有收获,我也上得轻松、兴味盎然。如果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胡萝卜先生帮助别人的一个场景,和同桌合作表演,然后叫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能培养更多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和合作参与意识,效果会更好。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
焕()俩()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1)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2)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4次,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弥漫的淡淡哀伤相比,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学生之前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童话有很浓厚的兴趣。本文篇幅较短,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学生运用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应该很快就能感受到这篇课文中的童话形象,领悟到童话寓意。
以对比教学导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前的提示,找出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讨论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从而感悟童话形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过程与方法】
1、以默读为主,通晓课文内容,感悟童话中的形象。
2、圈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
会认8个生字。
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齐读)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
1、默读课文,圈出下列生字。
缩努茎锯斧推吱拆
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交流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体会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1、品读第1个句子。教师朗读,学生想象种子此时的状态。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读出种子的难受和对向上生长的渴望。
2、品读剩余的几个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种子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1)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树说的。种子钻出地面,努力地生长成了一棵大树。此时的树渴望像人和动物那样在山路上走来走去。)
(2)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手推车说的。由种子长成的大树被农夫做成了一辆手推车。此时手推车变老了,它希望能休息一会儿。)
(3)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椅子说的。手推车被拆了,拆下来的旧木料被做成了把椅子。椅子希望自己能躺下。)
3、师:同学们,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梦想,有行动,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
五、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棵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一段名言送给大家。(出示课件)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
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童话讲给家人听一听,再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那一定会很好”这个短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种子的生命历程,感受种子的变化,想象种子的心理活动,进而感悟每次“那一定会很好”的不同含义。课堂中我将本篇课文与前一篇课文《去年的树》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交流同样一件事物,却有不同的故事结局、不同的寓意。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继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学会并运用“连续性想象”,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PPT、板贴
教学过程:
一、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入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小真的长头发,你瞧,她用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象)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文兴趣,强化想象概念。
二、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用上文中的话说一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音。
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回顾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请生读,给予评价,读出渴望。指导全班朗读。
4、师生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这么渴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
【生:身上痒痒的。】(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一看,呀,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画一半树干)
瞧,我用笔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一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设计理念: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简练概括出故事情节,老师教授并示范从原文提取信息,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以及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三、概括故事情节,提炼“连续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长满了各种鸟窝,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板书树干内:神奇的变身之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件呢?
2、请生交流,老师帮助概括,打乱顺序随机板贴。
3、谁来帮老师摆一摆?(请生上台摆放)
4、为什么这么摆放?(预设:故事情节有一定顺序)
5、肯定学生答案,并为事件加上箭头。
6、我想请一排的同学简单说说这个有趣的故事。(小组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复述。)
【设计理念:请生上台排序以及请一小组同学复述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的推动性、事件发生的连续性。同时以讲故事形式复述课文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的过程。】
7、总结:你们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仅可以像小真一样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英英这样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这样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连续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写的生动又有趣。(板书:连续性)
8、在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关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课堂作业本。)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想的吧。请四个同学分别读读小动物的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10、小动物们的`讨论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水珠还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完成后请生答。
11、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设计理念:此处问题设置,既解决了课后题又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使作业本不再独立于课堂之外。】
12、再来看,(指板书)在英英的这段变身之旅中,变成了一棵树是故事的开始,中间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妈妈发现了秘密是故事的结尾,英英就这样用了连续性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说完整了。
四、实践“连续性想象”策略,展开神奇变身之旅。
1、老师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也想变成一棵树(板书绘画另一半树干),可是我不想长鸟窝,我想长满各种水果(板贴:长满水果)。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贴各种水果图片)
2、我这棵长满了各种水果的树,又可能引来谁,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
3、学习活动二:小组续编。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确,第一个人先想一个事件,第二个人顺着他的事件,继续往下想,就这样连续地想象,讨论完了,再按顺序写在各自的纸条上。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两个奇妙事件两颗星,以此类推。
4、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其余学生评价。
老师给予肯定性评价:瞧,他们小组,用了连续性地想象把故事编的这么有趣。
5、老师想把魔力传给你们,如果你们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请生答。
6、如果变成你们所说的,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在你们手中都有一张学习单,赶快用上连续性的想象展开一段奇妙变身之旅吧。写出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接着写出第二个奇妙事件两颗星,看谁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请生上台展示。相机评价。
【设计理念:两次学习活动都是对“连续性想象”策略的实践运用,跳脱于文本之外,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指导书写,小结课堂。”
1、同学们的分享有意思极了,连续性的想象是帮助我们写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导书写“秘密”二字。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师总结:秘密两兄弟,必须要牢记,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学生练写。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连续性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说完整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英英是怎样把故事讲的丰满又充满魔力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反思: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小鸟与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自读思考:
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己的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出最佳演员。
2.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与鸟儿相约
鸟儿寻找树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这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朱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学会写一类生字10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基础知识;
1、 正音字:泞(ning)陕(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淅淅沥沥
沥:L li 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呕心沥血 沥青 披沥
泞:N ning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泥泞
袖:X xiu 左右结构 查衣补旁
组词:袖手旁观 袖珍 领袖
嗓:S sang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嗓门 嗓音 嗓子
陕:S shan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陕西陕北
厚:H hou 半包围结构 查厂字旁
组词:得天独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结构 查 火字旁
组词:炊具炊烟 炊事 无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队伍落伍 羞与为伍
亏:K kui 独体字
组词:亏欠幸亏 理亏 功亏一篑
3、 区别字:
伍( )吹( )陕( )嗓( )泞( )
悟( )炊( )峡( )搡( )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的事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和朱总司令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朱总司令的相片,介绍朱总司令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朱总司令的?
7、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配乐读全文,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思考:从文中能否看出老陈头脚上有伤?
(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扭的,有点踉跄。)
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先说话,直接就动手去抓老陈的行军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二、组内讨论:
“这行军挑子容易挑吗?”从文中哪儿能看出来?
(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又过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进的队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谁是谁”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实践活动。
课外读有关朱总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种形式读,如:评读指导、比赛读)
二、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所处的一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等。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的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题,讲清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学生写字。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一自然段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配乐朗读这一段。
第二、三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2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了解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3自然段“我”的观察结果进行品读,同时借助想象进行画面与文字的转化,初步体会“花瓣开、合”与草地颜色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兄弟俩,感受草地上长满蒲公英的画面的美好,进而体会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开心快乐,同时,还要联系自己平时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情形,进一步形成对课文意境的感知。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样不仅能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能进一步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从而轻松突破重、难点;质疑导学法,运用恰当的质疑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明晰的目的性。
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融入到文字所营造的富于童趣的画面中,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作者对于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入境入情地进行朗读,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激起无限的想象。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了解关于蒲公英的知识;认真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事物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小小降落伞,飘散到各处。身着小白衣,还有一条小绿裙。“引导学生朗读谜语并猜一猜谜语中写的是哪一种植物,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抓住特点进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蒲公英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内有白色乳汁。当果实成熟时,花茎顶端长成一个白色的、蓬松的小绒球,风吹来后,一簇冠毛带着一颗果实,被吹到四面八方,活像一个个小伞兵飘落到远处。蒲公英的植株可供药用)。
2.想象引入:孩子们,如果草地上到处都盛开着蒲公英花的时候,你们能想象到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看看吧。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教师及时梳理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与同桌进行自主朗读课文检查,注意及时进行互读纠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出示读错的生字予以纠正指导,重点指准“蒲”是第二声,“英、拢、盛”三个生字是后鼻音,注意不要把“耍”读成了“要”,“钓”不能读成了“钩”。
3.生字识写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熟字比较法、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构字法以及汉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再次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分别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书写错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指导“蒲、盛、耍、趣、睡”5个生字:“蒲”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艹”略宽,下面“浦”右半部分注意横画之间紧凑、等距;“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钩略微舒展,与下面部分呈半包势,下面的“皿”要注意写得扁而略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耍”上面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略扁,下面“女”的横画较长,托住上半部分;“趣”字“走”的平捺较长,完全托住“取”字,“取”的捺画变成点画;“睡”特别要注意右边“垂”的笔画安排及笔顺,其中第三笔是中间长竖,第四笔横画最长,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紧凑。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书写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书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按照读中识字——书写巩固的步骤组织学生初读,让他们随文进行了字词识读,同时,通过对识记、书写要领的巩固训练,真正为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扫清了障碍。
三、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自己都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生:我从课文中知道了那片草地很美,是文中的“我们”快乐玩耍的地方。
师:那片草地在哪儿呢?
生:就在“我们”的窗户前面。
师:真好!窗户前就有一大片草地,来到草地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还看到草地上开满了蒲公英,非常多。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玩耍,难怪故事中的两个孩子会觉得非常开心。
生:我还从课文中知道了草地是因为蒲公英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师:真奇妙!但是老师更为你们第一节课就能知道这么多关于课文的知识而感到高兴。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述。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在描述各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予以补充(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分享初读收获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
课上到这儿,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师一样,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草地为什么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变化颜色呢?难道是被谁施了魔法不成?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指名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简单说说自己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过渡引入:这样美好的草地我们怎么能错过了呢?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赶紧带上我们善于发现的双眼和一颗感悟美好的心灵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旧知学习回顾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实现了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自然衔接了前后教学内容。
二、图文对照,融情入境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课件呈现草地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草地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
生:我觉得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草地,看,草的颜色多绿啊,真像一张巨大的绿毯子。
师: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草地的颜色特征,老师还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了草地的柔软、巨大。在这片草地上你们最想做什么?
生:我特别想在上面打滚。
生:我想躺在上面晒太阳。
生:我还想跟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师:快看呐,草地上除了碧绿的小草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很多蒲公英。
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颜色吗?
生:是金色的。
教师补充出示开满蒲公英的草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
生:好美啊,绿色的地毯上面好像洒了一层金光。
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感受“我”对草地以及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读这段话,找出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感觉的词句,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这三句话,引导学生看看兄弟俩都是怎样玩耍的,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感觉,同时随文理解“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3)课件出示第5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可能还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自然非常喜爱蒲公英,同时随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并体会孩子们心中对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图文对照与想象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课文美好情境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了画面中,初步感受文情。
三、探究交流,体验快乐
1.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草地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妙的变化呢?试着完成以下表格填写。课件出示: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学生读书思考,自主完成表格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内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抓住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3.指名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并将学生的填写情况补充出示在表格内,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草地颜色变化与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准确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早晨绿色绿色花朵还没张开
中午金色金色花朵张开
傍晚绿色绿色花朵合拢,花瓣被包住
4.想象体验:孩子们,看到草地因为蒲公英竟然发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你心里对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觉得它非常奇妙、有趣;我还想探究更多关于蒲公英的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重点引导他们抓住这段话中第1、2两句感叹句,体会孩子们对于蒲公英的喜爱和赞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注意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到了草地发生变化的原因,体验了文中孩子们观察发现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探究交流:从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认真观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交流平台”,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自己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同时引导他们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拓展学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了培养善于观察生活这一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了自主探究自然的积极性。
五、课堂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3
《汉字家园2》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2、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所表示的意思。
3、初步了解烹调的一些方法,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教学难点:
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所表示的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本课前6个生字,理解词语,会写5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会做菜吗?你知道烹调菜肴有哪些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炒、炸、烙等词。
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炒、糕、脆、烙、碗、炖这6个生字,并学习与这几个字有关的5句话。
二、学习新课
1、试着读读你认识的生字,有不会的请教同学
2、检查识字情况,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预计炒、糕、炖这几个字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糕可以和羊羔的羔进行比较来识字。脆、烙、碗这几个字可以在句子中学习。
3、小黑板出示课文前5句话(生字用圆点标出来),自己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4、练读句子,学习生字
重点学习油炸糕又香又脆。这碗炖菜味道鲜美。这两句话。认识糕、脆、碗、炖4个字。借助图片或形声字的特点识字也可以。
5、发现规律都带有火字旁,表示与火有关
三、指导写字炒、炸、烙、烤、炖
都是左右结构,注意烤右边最后两笔是横、竖折折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火字家族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火字家族其他的成员。
1、看图识字煎、煮(师拿出生字卡片,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你认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字义)
2、学习烹,读句子他是烹调能手。了解烹调就是就是用各种方法做菜。熏是会意字,(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站上气味。也是烹调的`一种方法。
3、读带有煎、煮、烹、熏四个字的句子,发现这四个字的共同特点。学习调、制,落实多音字调
4、出示句子奶奶蒸馒头的手艺很高学习艺
5、检查识字情况
三、指导写字煎、煮、烹、蒸、熏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大下小。蒸:注意有一个横别丢掉。熏:注意中间的笔画是两个点,不能写成横。
四、练习:
完成书后读一读,写一写
五、作业:
查找火字家族还有哪些成员,都表示什么意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后思考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生长在城市中,你们知道山沟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和读书的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可以结合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讲解。
三、课文通过三方面来讲山沟孩子的,先讲了清晨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去上学。通过描写野葡萄、牵牛花、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颜色的变化,来描写孩子们上学要起得很早。
四、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
五、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傍晚山沟里的孩子才从学校放学回家,孩子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课文通过对山楂果、路边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颜色的变化,说明孩子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苦条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七、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八、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习的?通过比较学习谈谈自己今后应如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要向山沟里的孩子学习些什么品质?
九、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读,争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
十、布置作业:
预习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一个怎样的传说?
三、指名回答
四、这把金钥匙其实指的是什么?回答:是知识的钥匙。山沟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掌握知识,用知识使自己的山沟变一个样,把山沟建设得更好。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把认字表中的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一画,并读一读,再自己组一个词,扩充词汇练习。
七、学习写字表中的生字。
罩:笼罩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是四字头,注意不要写成四。
匙:钥匙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是的最后一笔要长一些。
慧:智慧这个字笔画较多,中间一部分横要出头。
貌:面貌本字的左边部分较难写,要重点指导。
勤:辛勤这个字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注意不是草字头,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程:启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字形较简单。
八、布置作业:
本课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 学习写人物语言时注意把说话人动作、神情作适当描写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著名科学家,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 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出示课题:齐读
2 检查预习:课文写了什么情况下,谁用什么办法智烧敌舰?结果怎样?(交流、总结)
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欣喜若狂
说明:检查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懂得预习时的要做到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逐步形成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加以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入手,认识人物
1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 交流、出示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3 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感受他的“智”。
说明:通过初读课文,寻找有关对阿基米德评价的句子及相关资料的补充,认识阿基米德并初步感受他的“智”。这既是文眼,也是教学的切入口。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学习课文第2、3节,感受情况危急,感受人物智慧
1 读文,理解“乘虚而入”: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 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 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_______(动作),喃喃祷告:“___________________”;妇女____________(神情)说:“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篇课文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运用第三、四单元学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先理解词语中关键词再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文章内容。这两节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品词读句能够了解战争背景,希腊人民惊惶失措。希腊人民的表现也从侧面烘托了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就深化了学生对此的理解。
(二)学习课文第4——8节,深入了解人物智慧
1 师述: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 相机出示第4、6、7节
(1)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学习第8节
(1)默读,明白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说明:通过多角度朗读,复述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滋味,说出个性化体验,体会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四总结概括,深化认识
1 出示课文,引读
2 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3 交流,总结
说明:通过引读,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回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10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2-2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8-22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12-16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3-0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狗杜克11-15
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07-2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02-1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