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4-13 18:08:0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班教案范文集锦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个小筐子内放薯条、小馒头、彩虹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我在一开始就直接出示筷子引入,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绪,并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我没有强调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让幼儿带着疑问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然后教师再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薯条,小馒头、彩虹糖,让他们通过夹薯条,小馒头、彩虹糖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活动前组织谈话活动:说说筷子的作用并介绍筷子的来历。(筷子最大的用处是作为餐具供大家使用,筷子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在实践活动后组织讨论:为什么某某小朋友能迅速地用筷子夹起食物,某某小朋友食物夹得很慢?他是怎么拿筷子的?结论:要用正确的姿势拿筷子、夹食物时先要张开筷子,夹住食物后要夹紧。

  最后可和筷子做游戏

  1、将幼儿分成5组,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玻璃弹珠夹得多。

  2、每组评出夹得最多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平时多练习使用筷子。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自于实际生活,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纲要》中提出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一起收集较为合理,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一般安排在中班开始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吃饭,为了培养孩子对学习筷子的兴趣,我选用了幼儿喜欢吃的食品,根据孩子的能力提供的食品又分不同的层次,如长条的薯条,大又圆的旺仔小馒头、小又圆的彩虹糖。让幼儿在夹夹、吃吃、说说中学会使用筷子。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民主、宽松、动态的教育环境,给予孩子自由发挥、大胆尝试的广阔空间,让孩子了解发现筷子的多种用途,激发孩子主动学习使用筷子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画册》、数卡4~8、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4-8。

  1、教师出示课件,认读数字4-8。

  二、游戏:"看看拍拍"。练习4~8的数卡,并能进行动作匹配。

  规则:教师(或幼儿)出示几的卡片,小朋友就拍几下手。

  1、看数字拍手。请幼儿看数字拍手,是几就拍几下手。

  2、出示草莓,感知数字6的实际意义。如6表示敲6下铃鼓,表示6个草莓……

  3、出示1框苹果,请幼儿目测数量,讲出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三、练习圈数字。

  1、看课件,圈数字。

  提问1:图上有几只乌龟?用数字几来表示?图下有几个数字?应该把哪个数字圈起来?

  2、请幼儿讲述:图上有几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图下有几个数字?应该把哪个数字圈起来?

  3、看《幼儿画册》做练习时,教师关注幼儿感知数量的方法,提示能力弱的`幼儿可用点数的方法数清楚数量。

  四、讲评。

  请幼儿看课件,自己做的与课件是不是一样,并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并根据图片学会使用语句:“为什么我不能……”。

  2、根据已有的线索,用猜测的方法推出下一个提问的动物,感知动物与其特征、生活习性的匹配与对应。

  3、通过与同伴共同制作小图书,体验结伴阅读的乐趣。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各类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动物特征

  1、幼儿头戴头饰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能告诉我你学的是什么小动物吗?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本领呢?

  二、阅读大书,理解文本内容

  1、感知封面,了解图书题目的含义。

  师:小朋友认识这个“?”符号吗?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吗?

  2、朗读图书题目。

  3、感知第一页内容,学习疑问句的朗读。

  (1)了解云朵的含义,知道是谁提问。

  (2)观察云朵里的画面,说说小鸟问了什么问题。

  (3)学习疑问句的朗读。

  4、感知第二页的'内容。

  (1)师:猜猜接下来谁会问问题了?它问妈妈说什么问题?

  (2)朗读第二页的内容。

  5、学习第三页的内容,掌握动物提问的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提问的规律。

  (2)初步学习仿编“为什么我不能像小兔那样……

  6、感知第四页的内容,学习仿编疑问句。

  师: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的妈妈,你们会怎样回答自己的宝宝?

  7、感知第五页内容,体验结局的诙谐幽默。

  8、完整阅读,巩固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接龙游戏,创编文中的句式。

  看头饰上的小动物,以接龙的形式创编文中的句式。

  四、分组做书,体验阅读的兴趣。

  【活动反思】

  这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大书活动,通过学习认识封面上的问号,感受疑问句式的特点。在观察理解大书的过程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线索,用猜测的方法推出下一个提问的动物,感知动物与其特征、生活习性的匹配与对应。从而让幼儿学会使用语句“为什么我不能……”,在创编文中句式的环节,我利用了看着头饰上的饿小动物,以接龙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最后,我让幼儿结伴制作图书,感受结伴阅读的兴趣。

  小百科:不能意思是不可能,不能够,没有能力。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粉笔、圈圈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导入课题。

  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圆圆,他呀爱画画,他画了些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指着黑板上所画的东西。

  提问:圆圆梦里的圈圈变成了什么呢?

  3、教师带领幼儿分段理解诗歌。

  (1)欣赏第一自然段:

  提问:圆圆爱干什么?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2)欣赏第二自然段:

  提问:晚上谁睡着了?谁很想圆圆?圈圈是怎么滚进圆圆的梦里面?圈圈怎么逗圆圆?

  (3)欣赏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圆圆醒了,圈圈就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躲在哪儿?

  4、教师完整地朗诵诗歌。

  5、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边看边学习朗诵诗歌。

  6、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7、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

  8、请幼儿想象:圈圈还会变成什么?会怎么逗圆圆?

  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自己的梦并相互说说,继续仿编。

  教学反思:

  课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能根据我的引导很快地就熟悉了“圆圆和圈圈”的诗歌内容。

  接下来就是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了,很遗憾,这两方面都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小百科:“ 圆圈 ”一词意思是指:圆形的圈。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玩手影的游戏,感受其中的快乐。

  2. 能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用手来创编手影动作。

  3. 在互相配合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大手电筒一个,小手电筒20个,投影仪一个,四个黑板。

  2.PPT(一)各种动物(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兔子)影子。

  3.PPT(二)手影动作图片、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1. 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玩手影游戏的兴趣。

  (1)(师)今天,何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老师说“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狗汪汪汪”。“小 手小手变变变,变只蝴蝶飞飞飞”。

  (2)提问:刚才何老师变出了什么?(小狗和蝴蝶)我是用什么变的呢?(用手)那何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想变魔术吗?(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手影游戏的有趣。

  (1)幼儿两两进行组合。(师)请小朋友去拿一个手电筒,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档,走到贴有白纸的地方,一位小朋友用手电筒照,另外一位小朋友在灯光前面做手形,你会发现有很多秘密噢!

  (2)幼儿自由做手影游戏,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3.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1)提问:小朋友会变魔术了吗?(会)你们变出了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变的呢?

  (2)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3)鼓励幼儿的大胆想像。

  4.幼儿再次尝试创编手影动作。

  (1)教师逐个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

  提问:这是谁的影子啊?(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

  (2)你们能用手影变出它吗?(幼儿再次探索)

  (3)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5.幼儿欣赏正确的手影动作图片,学习表现各种动物特征的手影动作。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变出了许多小动物,接下来,请欣赏一下老师自己变出来的小动物吧,我们的小手也动起来吧。

  6.游戏:《森林狂想曲》结束活动。

  (1)(师)今天的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老师刚刚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次狂欢节,邀请我们的手影动物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手影动作,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了解有关天气的自然现象,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

  2、喜欢观察周围生活,热爱大自然。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先期收看电视里气象预报。

  2、材料准备:幼儿收集的可以预测天气的各种方法资料图片;课件《气象预报》;儿歌文字和图片版式;气象符号;晴雨牌。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看一看,气象预报:从气象预报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关注生活。

  1、引导语:今天天气怎么样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小区内电子屏幕,公共汽车上移动电视等)

  2、谁上来试试看,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3、提问:你刚才在天气预报中听到什么了?(天气、温度等)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幼儿讨论后发言:如温度高我们怎样穿?要下雨了,我们出门别忘带什么?等等)

  4、小结:我们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就能知道明天的天气了。

  二、认识气象符号:动静交替,加深对不同气象符号的认识。

  1、出示气象符号,幼儿认识。重点提问:什么是气象符号呢?

  2、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播放课件和放大图片【气象符号】):多云,下雨,晴天,下雪,刮风,雾,闪电。(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不同的天气)

  3、小结:不同的气象符号代表不同的天气。

  三、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为什么每天要预报天气?

  2、气象预报有什么作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3、天气除了对我们小朋友,爸爸妈妈出行有影响,它对交通、农作物的生长、捕鱼业有什么影响吗?

  4、结合当前时事(冰岛火山灰,云南和广西干旱)和小朋友和天气之间的关系等再加以说明。

  5、教师播放课件作为总结:气象预报能为小朋友上学,爸爸妈妈上班,航班的正常飞行,农民伯伯种田,渔民捕鱼等提供方便,带来安全。

  四、欣赏故事《雨来啦》:知道动物的行为也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1、引导语:人们能通过各种精良的仪器预报天气,我们人类的本领可真大!可是,你们知道吗?小动物的本领也很大,它们能通过自身的感受来预知天气,你们想不想看啊?

  2、播放课件【雨来啦】中的大部分片段请幼儿欣赏,至“兔妈妈讲话前”停止。

  3、提问:小白兔遇到了谁?它们对小白兔说了什么?(燕子为什么要低飞?青蛙为什么要高唱?鱼为什么要游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4、你们回答得对不对?我们来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雨来啦】中的后部分至结束,验证幼儿的话语)

  5、小结:小动物的本领真大,它们还会做气象预测员呢!

  6、游戏《下雨了》:让我们一起来学做小动物,好吗?

  玩法:教师手持一块牌子,正面为晴天,反面为雨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教师的指示牌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燕子,晴天飞得高,下雨前飞得低。

  7、出示儿歌,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小动物动作:

  燕子低飞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鱼游水面要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

  8、雨过天晴啦,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

  五、活动延伸:

  继续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天气变化,大自然还有其它征兆呢!鼓励幼儿活动后再去收集相关资料。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扔瓜皮果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对!这是一只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没想不想知道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出示图片,老婆婆摔交的图片)问:图上有谁?她怎么拉?怎么会这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1、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人民为什么叫他瓜瓜?

  3、瓜瓜他是怎样吃西瓜的?吃完西瓜后他又是怎样做的?

  4、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一遍。(边看图边讲故事)提问:

  1、瓜瓜有没有吃到外婆的西瓜?为什么?

  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

  四、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五、讨论:

  1、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样做?

  3、出示有关这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反思:

  幼儿对此故事比较喜欢,活动中能积极的'动脑思考,大胆想象编出故事的情节,气氛较活跃,幼儿对故事所表现的主题理解的好,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在泥工制作西瓜时,幼儿感兴趣,掌握的快,制作的效果很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我升中班了中班教案06-26

中班游戏教案11-22

《冬至》中班教案11-23

中班冬至的教案11-24

中班诗歌教案12-01

中班苹果教案12-22

中班健康的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