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范文(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范文1
课 题:你、我、他
学 科:美术
课 型:造型·表现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老师:
指导老师:
教学目的:
通过有序的、活跃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认识的线条、形状等造型要素,开拓思维,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同时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
脸型特征及表情特征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的信心鼓励,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自由地运用线条、明暗等对人物有意图地进行夸张或变形的实验性绘画。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观察,抓住所画对象特征,以夸张抽象或生动写实的不同手法,画出自己对人物的不同表情变化的特殊理解。用自己的笔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教学关键:
仔细观察,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画头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图片、教本及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
美术课本、作业纸、笔、橡皮等。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同学们终于顺利跨过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同学和新老师,还有崭新的校园和环境,我看到同学们都很兴奋。 前面你们上了三节课,也认识了三个新老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杨,以后我就要和同学们在这里,度过我们三年最美好的时光。还要一起来学习非常有趣的美术课。(问同学: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美术课啊?)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
二、引入新课
翻开课本第一页,我们来学习新编的美术课本第一课《你、我、他》。(板书“你、我、他”)我想先问问同学们,当一个人走入你们的视线之内,比如老师我。那么你们最先注意到的是我的哪一部分呢?是不是除了高矮胖瘦就属头部最吸引人呢?对了,头部是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当然了,一幅肖像画不一定只是对头部的描绘,它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全身像。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家曾对约翰·辛格·沙君特说:“每当我画出一幅肖像时,我就失去了一位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也许是因为他画得太逼真、太肖似了。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要来学习人物头部的肖像画。刚才我们说了,头部是辨认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我们要想知道同学们是否高兴时,我们就会从他们的脸上露出的神情来加以判断。不论是开心还是沮丧,都是通过你们的五官表现出来的。所以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三、进行新课
好,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第三页,这里有一幅宫六朝先生的《小女孩》肖像画,现在谁来告诉我,这个小女孩脸部五官都有一些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著名大师马蒂斯的画(图1):
图1 女人像 马蒂斯
图2 自画像 弗洛伊德
现在又有谁愿意告诉我,这幅画面中的女人有些什么特征? 特征:鼻子很长,眼睛露出休闲而略显疲惫的神情。嘴巴随意地撇着,头发随意地散落下来,整体感觉慵懒而散漫,是不是? 再看另一幅(图2),这是英国画家弗洛伊德的自画像 所谓自画像,也就是自己照着镜子画自己。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脸是方形的,“国”字脸,眼睛长长的,两只眼睛距离很近,感觉充满了不安,嘴巴扁扁的,紧闭着,感觉就像一个病人躺在病床上是不是? 那么,刚才我们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人们开始寻找创作肖像画的新途径和新画法。现在我这里还有一些其它不同画派的画家画的一些肖像画,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注意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图3女人 毕加索
图4自画像 瑞士 克利
图5 男人的头像 袭勒
图6自画像 达利
图7正面像
图8 自画像 凡高
(教师总结)好,刚才我们看了许多不同画派和风格的'肖像画,很多同学都回答得很好,一下就抓住了画面人物的特征。不论是什么风格的画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对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在大家再看一看课本下的这三个人物,仔细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再具体分析三幅图。提问同学:第一幅只用线条,随意的几笔就将男青年的神情表现出来了;第二幅是用水墨,有浓有淡,有粗有细,体现出小女孩的天真含蓄;第三幅是用铅笔画的,略带明暗表现手法,刻画出少女略带忧郁的气质。)
四、课堂作业
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的表现手法选择一幅肖像画进行临摹(讲一下什么是表现手法)。下面让同学做作业。(提醒注意:临摹时最关键的是体会画者描绘人物时的情感和手法,如何通过画笔使人物更具个性化。)
五、引导评价
取几张完成的作业作简要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并把本节课学习活动的体验(感受)写在作业纸上。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么?
2.这样的练习活动使你感受到快乐了么?
美术教案范文2
活动目标:
1. 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它们的特征。
2. 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未来的幼儿园。
活动准备:
1. 收集自己看到过的最喜欢、最特别的房子资料。
2. 各种奇特房子的ppt课件。
3. 幼儿在儿童乐园里玩充气房子的录像,房屋建筑师的采访录像。
活动过程:
一、自由介绍,经验分享。
1. 展示幼儿带来的有关房子的各种资料,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房子。
2. 小结:你们找到的房子真多呀,有新房子和老房子,有中国的.房子和外国的房子,这些房子的形状不一样,造房子的材料也不同,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二、看课件,了解各种奇特的房子。
1. 风帆式建筑。
美观。例,悉尼歌剧院。
提问: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什么用?
2. 球形建筑。
通风。例,日本绿化馆。
提问:这个大足球里面会放些什么?我们上海有没有这样的球形建筑?
3. 会变色的房子。
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提问: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4.悬浮房子。
空中住宅,使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造?留出下面的地方做什么?
三、看录像,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
1. 播放幼儿在儿童乐园里玩充气房子的录像。
2. 你们喜不喜欢充气房子?为什么?说说喜欢的理由。
3. 如果利用充气材料来造高楼行不行?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谈论对策。
4. 播放采访房屋建筑师的录像,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
四、大胆想象,设计房子。
1. 说说自己想象中的幼儿园。
2. 回教室设计未来的幼儿园房子。
美术教案范文3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美术教案范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
2、借助儿歌语言和动作,感知用曲线的轨迹表现毛线团。
3、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毛线团一团,黑板,彩色粉笔若干。
幼儿用书、油画棒、纸。
活动过程
1、歌曲《小花猫》导入,并出示毛线团,探讨毛线团的样子。
师生表演唱歌曲《小花猫》。
师:小花猫捉完老鼠想玩一玩,你知道他想玩什么吗?出示毛线团: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幼儿进行讨论。
2、绕毛线团,感知绕毛线的'动作。
教师示范绕毛线团,让幼儿感知毛线团由小变大,由中心向外不断扩散。
2、教师借助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由内向外一圈圈画螺旋线,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一圈圈往外绕毛线团的动作。
3、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画毛线团。教师:绕线团、绕线团,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鼓励幼儿边空手练习边念儿歌。
4、幼儿绘画毛线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启发幼儿给小猫咪添画许多彩色的毛线团。鼓励幼儿边绕边念儿歌,提醒幼儿一圈一圈往外绕。教师巡回指导。
5、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让幼儿说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表扬能够大胆用色的幼儿。
美术教案范文5
单元主题:《让家园更美妙》
课题:《我和动物交伴侣》
一、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分析
《我和动物交伴侣》是人教版学校《品德与生活》第四册其次单元《让家园更美妙》第四课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本课的同时,要求同学充分联系生活的阅历和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关的学问学习,相关的歌曲与图片、视频资源、美术资源进一步与多媒体资源协作,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审美力量的同时,升华本课的思想训练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学校二班级的同学,二班级的同学对四周的事物奇怪心极强,所以对于动物都带有奇怪而且渴望与之亲近的心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同学常常与动物接触,所以有关动物的学问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只不过同学对于如何能友好地和动物相处,那些行为是损害和戏弄动物的熟悉都很肤浅,甚至不了解。
在本课中留意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肯定的训练情景,不仅把同学的乐观性调动起来,而且更能引导同学重新关注身边的动物。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被提高;同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培育同学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育同学有一颗感恩、和善的心,懂得珍爱生命。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同学通过多媒体这一平台,熟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的动物(同时拓了有关仿生学的学问),把自己喜爱动物的缘由与伙伴共享,了解动物与人类间的友好关系。从而懂得如何爱护、爱惜动物伴侣,使同学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拥有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的力量,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同时培育同学初步的环保意识。
2、力量进展目标:
在学习沟通有关动物学问的同时,提高同学的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仔细观看、仔细听、乐于与同伴沟通呈现自我的.力量,突现同学是学习的小仆人的愿望;培育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力量。
3、情感目标:
让同学在学习中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善的心、无私的心,爱惜我们的动物伴侣,明白戏弄、残杀动物的行为都是不对的。熟悉动物是我们的好帮手,好伴侣,敬重动物,珍爱生命,我们才能和动物永久交伴侣,地球才会更和谐漂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通过学习使同学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伴侣,喜爱和动物交伴侣。
b)引导同学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培育同学爱护动物动物的意识。
2、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培育同学爱护动物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较为开放、敏捷、实在的学科,它以生活、社会现象为蓝本,促使同学发觉生活、体现生活,最终达到使同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所以品德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是同学学习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正是依据《品德与生活》的学科特点,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同学固有的学问特点,我把课程支配了五个环节:
i.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⑴师:小伴侣,你们想去动物园吗?(出示课件:动物园,以可爱的动物画面吸引孩子的留意力,调动学习爱好,同时从心中产生宠爱之情)
⑴师:小伴侣你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动物时,心里有什么想法?(引出课题学习)
ii.畅所欲言、奏响共鸣。
⑴那你们喜爱和什么动物交伴侣啊?这又是为什么呢?
⑴你们和动物相处的时候有没有发生一些好玩的事呢?谁来和大家共享一下?⑴同学们说得真好!的确,动物给我们的带来了很多欢快,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心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关心我们的吗?
(4)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观看,对小动物给我们的关心可多呢,老师也想共享一下我的发觉。(出示课件:仿生学)
3、激起欲望、实践感悟。与小白兔进行亲热接触。
⑴今日有一位小动物伴侣来到我们的课堂想和大家交伴侣,你们猜猜它是谁呢?
(出示小白兔)
⑴师:多么可爱的小兔呀!同学们,看到这位动物伴侣你有什么想法?(生:想摸一摸它)
⑴(师把耳朵凑近小兔)呀,小兔刚对老师说,由于它第一次和同学们相处所以有些可怕,那么我们在和小兔相处的时候应当怎样对待它呢?
⑴小组轮番与小兔进行亲热接触。
4、长颈鹿妈妈的诉说:升华熟悉、引导行动。
⑴(哭声引出视频:长颈鹿妈妈的诉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行为对吗?
⑴再听一个故事,听一听故事里的小伴侣的行为对吗?(故事小鸟回家)⑴、那么怎样对待动物,才是真正友好的行为?(小组争论)
⑴、做一做、比一比:推断题。(巩固与反馈)
出示视频让孩子进行推断哪些对待动物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⑴小结:对,孩子们,动物是我们的伴侣,我们应当好好爱护它,爱惜它,千万不要做戏弄或损害动物的事情。
5、总结:和谐家园共同创!
⑴、小伴侣,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⑴、活动:放动物伴侣回归自然(那么你们觉得动物怎样才会最欢乐呢?生答:回到大自然中去,对,那么我们就把动物们送回大森林去好吗?(flash嬉戏、美术贴图)
⑴、作业:送金鱼回大自然(老师给每位同学分发一条小金鱼,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把小金鱼放回大自然)
六、依据的理论:
本课主要通过同学在各个活动中进行感悟、沟通、实践、合作学习和在老师的引导、考评,使同学懂得如何爱惜动物、如何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让同学从感悟、沟通中学,此外,在本课时中还体现了合作学习。
七、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本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和动物实物进行教学,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来,呈现在同学面前,创设了同学宠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把品德文本和动物动画、好玩声音视频合二为一,从视觉、听觉、触觉调动了同学浓浓的学习爱好,体现课堂学习的欢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媒体情景导入,认知沟通学习,体现合作沟通的欢乐。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评价
学习爱好:从教学的设计来看,教学环节很紧凑,一环紧扣一环,教学中的活动设计也很有技巧,能从同学的奇怪心与求知欲的角度考虑,老师能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使全体同学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周老师能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绽开教学,同学乐观性很高,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较为抱负。同时在老师与同学的沟通。
美术教案范文6
课型:综合 探索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2、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具学具: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美术教案范文7
教材:美术湘版第7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
课型:造型表示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优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规范》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时间告诉我》一课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同学丰富的想象力与发明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发明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同学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发明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了解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示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钟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是:钟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将钟面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偏重同学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同学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同学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同学的想象力、提高同学的发明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同学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钟表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钟表”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同学们都喜爱的迪斯尼动画片段,把同学带入钟表的世界中,让同学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钟表,为后面设计钟表做好铺垫,并提问:“我们生活能离开钟表吗?”引导同学通过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引出本课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引导启发 了解钟表 其次由于每个同学的生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钟表”一环节。先出示一组钟表图片,通过“看看我们的钟表都有什么一起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同学观察探索,了解钟表的基本特征。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钟表,让同学观察分析:“谁发现了,这些钟表设计的哪里有问题?”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防止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同学钟表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同学勇于表示、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同学真切体会到学习的胜利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钟表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规范特别倡议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同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褒扬同学的学习精神,接着出示一张正方形白纸和折好的纸手表,问同学:“谁想知道这张白纸是怎样变成这个漂亮的纸手表的`?”正当同学情绪高涨,发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引导同学到书中12页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身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外表。通过这种布置,让同学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研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同学为主体,使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钟表 为了给同学一个自由发挥、发明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同学对自身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同学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同学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发明,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同学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资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同学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身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钟表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同学提,方法由同学想,思路由同学讲,从而真正发挥同学主体作用。在同学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同学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同学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同学:“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同学学会从创作的快乐、胜利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同学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一起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身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一起分享。
1.自评:让同学自身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身的作品名称,觉得自身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同学之间相互谈谈自身的看法,让他们在一起的参与过程中发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同学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同学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小朋友们的各种表示,维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同学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解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同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布置,板书设计分三局部:课题钟表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研讨、动手探究,引导同学进行再发明,他强调把同学当成发现者、鼓励同学积极考虑,自行探究,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同学,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美术教案范文8
活动目标:
1、 欣赏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感受直线与红黄蓝色块搭配的美。
2、 尝试用油画棒连接直线,并在空格出用棉签进行水分填色。
3、体验在游戏情境中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及相关作品,方形空白底图,黑色油画棒,红黄蓝三色颜料,棉签。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创设情境,邀请幼儿去“格子王国”玩一玩。师:有一个有趣的王国,我们一起去那里玩一玩吧!(2)出示大幅彼埃.蒙德里安创作的《红黄蓝的.构成》,鼓励幼儿自由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进一步欣赏大师作品,感受直线和色块的组合美。
(1) 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直直的“马路”与红黄蓝的“房子”。
(2) 欣赏彼埃.蒙德里安的其他相关作品。
3、探索选择直线及在格子里涂色的方法。
(1)出示空白底图。引导幼儿探索绘画的兴趣。请个别幼儿连一连直线。
(2) 在“为格子王国刷房子”的情境中示范在格子里涂色。
4、 幼儿制作。
(1)介绍绘画材料,提出绘画要求。师:今天我们要用油画棒和水粉来画画,用油画棒画线,用棉签蘸颜料涂颜色,看看谁像大画家?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画直线时用点劲,涂颜色时尽量在格子内。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教案范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美术教案范文10
学情分析
二年级全体学生天真、活泼、可爱。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通过上学期的系统学习。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知识技能。但构画能力和色调搭配的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绘画
1、能抓住人物和动物形象神态进行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把生活或想象中某个有意义的情节表现出来。
3、学习用水彩笔大胆地画出人物,动物特征进行水彩画的练习。
(二)工艺
1、学习简单的构成知识,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构成练习。
2、用剪、折、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纸工模型。
3、用泥塑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日常品造型设计。
(三)欣赏
1、观赏家乡自然风光。
2、欣赏中国画。
3、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3、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4、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二)难点:
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突出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和方法:
1、进行班内、班际作品展评,以增强竞争意识及荣誉感,互相学习,提高美术兴趣。
2、利用直观手段,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欣赏以增加学生欣赏的兴趣,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并辅以技法训练及增强其表现力。
3、遵循美观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较、讨论,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加强心灵美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及学习兴趣。主张基本技能的培养。
5、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和平等关系。
6、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事物与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受事物的立体特征。
7、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神奇的小画册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
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五、评价总结
六、教学后记:
神奇的小画册
共2课时第2课时总2课时
一、教学目标:1、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3、在制作、观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寻
找制作中遇到的障碍,寻求解决的方法,最终制作出一本神奇的小画册。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研究问题,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制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安排如下:探究质疑——自学解答——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教师可出示两本画册让学生对比欣赏、寻求异同,一本画册为我们常见的形式,另一本画册为教材中所呈现的活动画册,鼓励学生质疑。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制作步骤图,尝试折剪制作画册,并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添画。
如发现有的学生在添画的时候接缝出现差错,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折剪、添画的基本规律方法,启发他们力求表现画面内容等。
学习活动的开展可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鼓励学生巧妙设计、大胆想象,制作出一本有个性特色的小画册,然后把自己的作品翻给同学看看,试着讲讲其中的故事。
评价可以将自评和互评结合,让学生在交流中看到积极学习的结果,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作业要求:
运用折、剪、添画等方法制作一本小画册,注意每幅图中剪制合页处的巧妙衔接。
五、评价总结
六、教学后记:
三个好伙伴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学生能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间色的秘密。
2.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吹树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树林。教学用具:A4纸、水彩水,废报纸,棉签。
美术教案范文11
教学目的`:
进一步巩固画技法,通过学习用画技法描绘蔬果。
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构思引导
1: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有哪些?打算画几样?
2:怎么样画出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梨等?
3:怎么样安排画面?
三: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先用课件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蔬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四:作业讲评,下课。
美术教案范文12
活动名称:我们都是好朋友(出处:幼儿园绘画)
活动目标:1、乐意与同伴交朋友,体验与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
2、能利用圆形和椭圆形,自主进行粘贴,并添画五官、身体。
活动准备:PPT:(PPT1-4)
1、绘画作品欣赏4幅。
2、圆的变化(圆、扁扁的椭圆、长长的椭圆。)
3、圆和椭圆。
4、范画。
操作材料:人均一份大小、颜色相同的圆形、椭圆形纸片;人均一份绘画纸、记号笔、固体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画作品,体验与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出示PPT1。
1、师:这里有几个小朋友也把自己和好朋友的事情都画出来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PPT1,幼儿欣赏绘画作品。他们在一起时心情怎么样?他们在干什么呢?
教师总结: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时很开心、很高兴。
2、师:你们有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情吗?是什么事情呢?你好朋友的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们心情如何?
教师总结: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很开心,很高兴。
二、操作圆形和椭圆形,出示PPT2。
1、师:许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三个好朋友图形宝宝,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PPT2,教师演示。教师画出圆形:“这是圆形”;拉宽圆形“这是扁扁的椭圆形”;拉长圆形“这是长长的椭圆形。”
三、教师范画,幼儿欣赏。出示PPT3、PPT4。
1、出示PPT3师:圆形和椭圆形这些好朋友可以变成我们的脸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2、出示PPT4,教师范画。教师画自己和好朋友:许老师的脸是长长的椭圆形,粘上一个长长的椭圆形的脸(PPT中间偏上靠左位置出现椭圆形)。接着画上许老师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身体、胳膊、手、腿和脚。许老师的好朋友是圆形的脸,粘上一个圆形的脸(PPT中间偏上靠右位置出现圆形)。画上好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身体、胳膊、手、腿和脚。
3、教师:我和好朋友在跳绳呢(画上绳子)。这就是我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啦。
四、教师示范粘贴方法,幼儿操作。
教师出示黑板(黑板上有和幼儿一样的.绘画纸,黑板不要挡住PPT),示范粘贴方法。
1、师:先把我们自己的脸找到合适的位置粘上。(教师拿出一个椭圆形纸片抹上固体胶)把椭圆形的脸抹上固体胶粘在绘画纸中间靠上的位置,把好朋友的脸(圆形或者椭圆形)粘在自己脸的旁边。接着用记号笔添画上五官、四肢和记住要画出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然后用油画棒给他们穿上好看的衣服,还可以在白处添画欢的背景哦!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五、交流分享活动,
1、黑板上展示绘画作品,教师:快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画得好朋友吧,(引导幼儿回到半圆坐好,欣赏自己和同伴的绘画作品)谁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适当小结。)
教师总结:小朋友粘贴的、画的都很棒,我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真开心,希望你们和好朋友永远能开心、快乐哦。 现在和许老师到草场上我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放找朋友的音乐)
美术教案范文13
教学目标:
1.把握一种好玩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好玩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布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爱护的训练。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现小画变大的过程。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1.老师出示一张小画。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进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老师点评。
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看分析
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嬉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请同学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
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头,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老师巡回指导。
六、沟通评述
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同学互评。
3.总结。
美术教案范文14
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美术教案范文15
活动目标:
1、迁移手掌印画的经验,进行树叶印画。并从中感知色彩的丰富性。
2、通过用“树叶飘落到××地方,变成××颜色”,拓展想象,进一步认识颜色。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画的特殊效果美,体验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2.红、黄、蓝、绿、白颜料,颜料盘中放上水粉笔。
3.色或刷有黑色底的纸,每组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幼儿收集的树叶,引出主题。
师:秋天到了,树叶玩起了变颜色的.魔术。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变红了,它们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仔细看它们是怎么变的。
二、学习用树叶拓引画。
(1)用“树叶飘落到××地方,染上了×颜色”语句,拓展幼儿的想象,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树叶飘落到了大海里,它被染成了兰色。(教师边说边用水粉将树叶的一面刷上兰色,然后将树叶放在纸上用手压印)瞧!变出一片兰色的书叶了。(可反复多次压印)树叶又飘到太阳身边,它被太阳染成了红色。以同样的方法示范拓印方法。
(2)知道中途可再次用笔刷上颜色后再印。换色时,必须用抹布将叶面上的颜色擦干净再刷其它颜色进行拓印,也可以换一片树叶在进行印画。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用笔在叶面上均匀地刷上颜色,笔用完要放回相应的盘中。
(2)压印时,要将叶子放好后,一只手放在叶子上轻轻低往下压。
(3)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先将叶面上擦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活动评价。
让幼儿说说自己把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表扬画面整洁,印得清晰的幼儿。
看着彩色的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苹果》美术教案01-24
美术欣赏教案06-11
大班美术教案03-13
中班美术教案04-12
小班美术教案12-17
创意美术教案07-23
美术中班教案11-18
美术太阳的教案11-18
美术教案模板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