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时间:2023-05-16 14:41: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兴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他是谁吗?(播放课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苹果的偶然落地引发了牛顿的思索,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家,你觉得他们是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

  二、直奔重难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认真读这段话,你能读懂这段话的意思吗?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学生质疑,相机解决疑问。

  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这段话中的?指什么?!指什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3、科学家们把?拉直变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怪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这句话,齐读)

  三、学习三个具体事例

  1、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举了三个真实的事例,指名35自然段,思考者具体写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读35自然段,自学批画:每个事例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每个科学家是这样把?拉直变成!的'?

  ①自学批画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关键语句。

  3、这三位科学家把?拉直变成!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反复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所以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是的眼珠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这几位科学家能够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呢?

  1、出示: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2、你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指名谈体会。

  3、句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能够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齐读这句话,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五、总结,导入下节课内容

  科学发展史上,像这样的事岂止三个,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课后搜集有关故事。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科学故事

  二、导入新课,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科学史上,这么多这样的真实事例说明了什么?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自由读7、8自然段,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②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有准备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3、总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总结写法,知识迁移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最后写得到的启示)

  2、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例,如果让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来证明这个观点,你打算怎样写?口头表述,评价。

  3、你觉得还有哪些观点可以用我们熟知的事例来证明?拓宽学生思路。

  4、自己确定一个正确的观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独立练笔,形成文字。

  5、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注意正确评价。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读懂文中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到三个科学故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

  品析课文,理解文中的三个科学故事,体会具体事例在说明观点的的作用。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并能仿照写法写话。

  学习准备:

  查找阅读有关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科学故事。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质疑观点,激趣导入

  1、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还说这个观点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你有疑问吗?(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这个观点。老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到课文中找答案。

  3、提出三项“挑战(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挑战目标: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读懂文中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到三个科学故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初悟观点,体会含义

  1、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

  (出示:学习导航一)明确学习要求。

  挑战一

  思考:

  课文提出了什么观点?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

  提示: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朗读。

  3、引导学生理解 重点词语“司空见惯”、“追根求源”的意思,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和理解喻意的方法来理解。

  4、对比思考,学习写法: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

  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但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5、再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观点的含义。

  三、理解故事,找共同点

  1、作者怎样来证明这是一个真理呢? (出示学习导航二)

  挑战目标二

  思考:

  1、文中用了哪三个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2、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

  3、完善表格,找出三个科学故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提示:

  先认真默读思考,做标注。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合理分工,有序组织讨论,注意控制音量。时间5分钟。

  2、学生默读思考后再讨论,教师发表格,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督促帮助。

  3、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观点?请一生将三个事例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4、小组代表来汇报表格填写情况。

  5、讨论交流: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

  (1)这三个事例都是从都是从生活中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

  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这说明这三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反复试验,最后写得出结论。写法是一样的。请提出这个想法的学生把这三点写到黑板上。

  (3)这三个事例中的人都是生活当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思考。

  追问:哪里体现他们是有心人呢?(他们都是“善于观察、独立思考、有准备的人”。)

  (4)这三个事例中的结论都是经过不断探索才得到的。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分别说说?(他们都是反复试验才得出结论的。)

  6、深入探讨:每个事例中的发现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详细些?为什么这样写?

  小结:作者选取这些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要说明“真理”与“问号”之间的关系,所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写得较具体些。

  7、朗读作者对这三件事的小结部分。

  (1)思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坚持不懈的人。追根求源的人。锲而不舍的人。)

  (2)文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比较“发现”“发明”“创造”“成就”的不同。感受只有不断探索努力,才能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品悟结论,总结收获

  1、质疑:经过三个具体事例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2、指生读第七自然段。

  3、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理?

  (板书: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4、体会“发现真理”难不难?从哪体会到的(板书:不难)

  5、指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从哪里体会到的?

  抓住重点词句“不是凭空产生的”,就是发现真理的能力很难具备的。“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说明发现真理不是那么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只能给”就是一般的人是不可能发现真理的,是不容易的。(板书:不易)

  6、作者最后下了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说科学发现并不难,我们听了会——觉得自己也能发现真理。增强我们探索真理的信心!当我们满怀豪情的时候,他又说,科学发现并不易,让我们要做好思想和知识上的充分准备。)(齐读)

  7、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出议论文的三个部分: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8、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引导从文章的内容、哲理、写法等方面来谈。)

  五、学习写法,写话交流

  挑战三:小练笔

  任务: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提示: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要求:

  观点鲜明 事例典型 有说服力

  1、出示有关小练笔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法,尝试写一段话。

  2、学生练习写话,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完可以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评议:找几个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评价是否做到了观点鲜明、事例典型有说服力。渗透理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 阅读你崇拜的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板书设计: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涡      发现问题(详)

  事例:紫罗兰的变色   反复试验(略)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发现真理(详)

  结论: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不难)     (不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

  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

  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8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

  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

  3、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通读准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

  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

  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

  2、检查朗读。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

  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

  逆时针:给逆组词。

  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

  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领域:用域组词。

  四、快速默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

  检查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课文举了几个事例?举这几个事例目的'是什么?(为了用事例说明这个道理。)

  3、找出课文中写这三个事例的内容。(3、4、5自然段)

  五、初读三个事例,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概括这三个事例主要内容,有一个自然段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哪个自然段?(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指明三个学生来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学再想想,分别讲了什么?

  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自己说说,也可以在同桌说或者在小组里说。

  请三个学生站起来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三个事例的内容,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六、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也叫议论文,分哪几个部分,在课题上边写出课文的结构,并且在书上分好段。

  检查讨论。着重讨论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三个事例的总起和总结,所以应该分到第二段,

  教师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总结全文

  七、小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和课文重点词句PPT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

  (板书课题:真理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生上台补充课题。)

  二、复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加拼音:

  机械 漩涡 逆时针

  石蕊 花圃 锲而不舍

  2、听写并解释: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百思不得其解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打破沙锅问到底

  3、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三、自学过程

  1、出示本节课自学目标:

  ①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些词句具体表述了作者的观点?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几个事例中的“?”是什么?“!”又是什么?从“?”到“!”的过程又是什么?

  ③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写作特点。

  2、学生根据自学目标自学。

  四、讨论更正

  目标一: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2、读一读。

  3、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目标二:

  1、结合表格反馈:

  2、引读:正因为谢皮罗教授善于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波义耳善于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这位奥地利医生善于_______________。

  3、(出示课件)的确,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①读一读。

  ②填一填。

  ③想一想:这四个词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④找一找:文章所选三个事例中,他们的成功源于什么呢?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个词语来说说?(师随机板书)

  目标三:

  说说你发现的本文的写作特点。

  1、先提出观点,然后举出具体的事例去证实,最后重申观点,做出总结。(议论文的一般写法)

  2、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时要有过渡语。“无独有偶”“最有趣的……”都是过渡语,承上启下。

  五、布置作业

  1、成语,不一定都是四个字的,如本文出现的“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一个七字成语,你能找些这样的成语吗?

  三字的:

  五字的:

  六字的:

  七字的:

  八字的: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观点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事例   洗澡水的漩涡  与地球自转有关

  紫罗兰的变色  制成石蕊试纸

  睡觉时眼珠转动 一定在做梦

  ? ----------- !

  总结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打破沙锅问到底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相关文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04-06

实用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三篇05-15

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四篇05-15

【实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4篇05-15

关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三篇05-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范文7篇05-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范文5篇05-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汇总五篇05-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范文七篇05-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集锦6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