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1 11:36:0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

  2、面粉娃娃一个、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轻轻的会粘在身上手上)

  教师小结:面粉是白色,没有味道、粉状的、轻。

  二、了解面粉的特性

  1、面粉可以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那么,你们知道用面粉做面包、馒头等这些东西时先该做什么呢?教师小结:先应该和面团的`。

  3、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面粉粘的特性。

  小结:白白的面粉加了水后是很粘的,多捏捏就会变成面团。

  三、中华小厨师

  1、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用面团做成的,都是厨师叔叔阿姨们发明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个中华小厨师,来发明好吃的东西好吗?

  2、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4、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2.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

  2.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

  重点难点:

  观察、发现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异同,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元素:

  1.通过观察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动物的形态美。

  2.小动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自然界中,动物的出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幼儿对这些奇妙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并引导幼儿对应观察。

  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宝宝吗?它们是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吗?

  2.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哪些宝宝和妈妈有一些相似?(如:鸡、鸭等。)

  师:动物宝宝还有什么地方是和妈妈不一样的?(从动物的体态、身材进行区分。)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知道了鸡、鸭、鹅、蛇、乌龟都是妈妈生下蛋并孵出宝宝的,它们和妈妈的样子是差不多的,而且名字也是一样的。

  3.出示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观察蝴蝶和青蛙与其宝宝的区别。

  师:蝴蝶宝宝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大了变成了蝴蝶的样子呢?(回忆蝴蝶的生长过程:毛毛虫-茧-蝴蝶。)

  师:还有哪些动物小时候也和妈妈不一样?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长大了有什么变化?我们把它叫什么?(小蝌蚪-青蛙)

  师小结:动物宝宝小蝌蚪和毛毛虫,它们的样子和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像,而且名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长大以后就和妈妈一模一样了。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知道了有些动物宝宝的样子是和妈妈差不多的,名字也是一样的。有些动物宝宝不仅样子和妈妈不一样,而且名字也不同。看来,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呀!下一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探索更多的奥秘。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由于我班刚开展了尝试活动《圆溜溜的鸡蛋真可爱》,带幼儿认识鸡蛋后,进行鸡蛋的多种方法烹饪(煎、煮、炸、炒),幼儿对这种生活尝试活动非常感兴趣;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特意设计了“好玩的面粉”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中大量幼儿操作机会、探索机会,满足了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通过此活动教幼儿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积累学习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初步创造性思维。

  2、通过看看、摸摸、说说、做做、尝尝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学习用面粉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围裙、手套、帽子;用面粉做好的各种点心人手一份;和好的面团一个;歌曲《大馒头》。

  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唱歌曲《大馒头》。

  2、馒头是面粉做出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小麦是农民伯伯种出来。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歌曲《大馒头》

  二、激发兴趣

  1、出示用面粉做的各种点心引导观察,启发他们初步认识面粉,提问幼儿:

  1)小朋友看看这里有些什么?你吃过吗?

  2)谁能告诉大家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

  2、出示面粉,引导幼儿感知面粉。提问:请小朋友来看看、摸摸面粉是什么样?(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粉状的、轻轻的摸会粘在手上。)

  (1)小朋友再看这是什么?(面团)再摸摸面团跟面粉有什么不一样?面团怎样做出来?

  (2)谁知道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

  (3)小结:出示图—————面粉+水+力气=面团

  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厨师和面比赛,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鼓励幼儿请客人一起帮忙)

  要求:面要和得均匀,音乐停了以后就要停止和面,然后用湿毛巾擦干净手后把你做的'点心装到盘子里放到展示台来。

  四、交流与分享:

  1、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

  2、观看录像:用面粉制作点心的过程。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做好面团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好吃的点心?(蒸熟)

  师:那我们一起那到厨房去请厨师帮我们蒸熟,然后送给你最喜欢的人,让他们轻手尝尝你们的手艺。

  延伸活动:感恩教育(请幼儿把蒸熟的点心亲自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