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图片:
中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哪位同学知道?
指名学生回答。
生:颐和园。
师:那哪个同学说说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生:在北京西郊
师: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颐和园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
2、师:颐和园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这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语
(一)学习生字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师:先请大家看下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远眺、琉璃瓦、画舫、横槛、栽满
①自由朗读。(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②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
③开火车读
④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醒大家一下“廊、栽”)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习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读完后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板书:美、长
2、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颐和园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占地面积很大。
3、美丽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指读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我们这一次的游览路线告诉游客们。
5、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6、那如果让我们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话,你们会怎么分?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分段,总结段意。
明确要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这次游览,我们欣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味着语言的优美,真是受益匪浅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颐和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
2、师:请大家来一起听听课文范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景点。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讲读,学习长廊景点。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师:既然作者先游览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谁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余的同学认真看课文。
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看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老师一下给混了,同学们能给我讲讲吗?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提示: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师:好了,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咱们一起来看看长廊。
出示长廊的图片。
2、师:刚才读完了课文,看了图片,谁能用一个字说说长廊的特点?
板书:长廊的特点?
生:长。“一眼望不到头”。
板书:特点(长)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读出来的。
让学生齐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师:你是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知道长廊的长的?
生:700、273。
师:700、273都是……?
生:数字!
师:这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列数字说明。
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板书:写作方法(用数字。)
师:我们在读得时候应该怎样读才对呢?谁来示范一下!(指导朗读:突出700、273)
齐读。集体找感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学会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
2、能力目标: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2.学会“感知与领会”的阅读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主要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情感体验法。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的教育。
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究,本节课确定的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学生独立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走出文本后通过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励诱导学生讨论、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我是一颗星,璀璨的星空不会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会因我而干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群不会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离不开一颗颗星的装扮;浩瀚的海洋离不开一滴滴水的汇聚;人类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一个个人的勤劳创造。虽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毕淑敏的心灵呐喊:《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 1952年生于新疆。半岁随母进京。16岁赴西藏阿里,11年军医生涯。1980年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众多,《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但无一例外都是关于生命、死亡,近年逐渐关注心理学。
三、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确:作者从“我不重要”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2.“我”是人类历史当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环”。
3.“我”是机遇的产物。
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希望承载。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
7.“我”是朋友肝胆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
(三)归纳小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五、拓展延伸
(一)我真的重要吗?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
思考:读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天堂的'儿子读了母亲的这封信,他会对母亲说点什么呢?
明确: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还有一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是怎样选择的呢?
2、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
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说: 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身为聋哑人,她们优雅曼妙的舞姿强烈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她们对生命的热爱诠释了“我很重要”的内涵。与以上特殊人群比较,我们是身体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们也同样热爱生活,他们尚且能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呢?我们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觉得自己重要吗?为什么?作为中职生,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的精神都振奋了,我也要大声的说出“我很重要”,我是年迈父母牵挂的女儿;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谐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爱温暖我的学生。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都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对着生命大声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亲情的纽带;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有目标、有前途!我要奋斗!我要拼搏!我要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宣誓人:】
语文教案 篇3
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以及表达能力。从而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材解读;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两种笔画“ㄅ”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玩踩影子游戏。带有小动图案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做好铺垫
我说你做,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有个朋友你走哪他到哪总是跟着你,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巩固学生前后左右方位感,为学习课文密切联系新知作铺垫)
二、引发课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体育课说的“踩影子”游戏,好玩吗?找两个同
学表演。
(设计意图:以有趣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产生感性认识,从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探求新知)
2.揭示课题:
读题;随机识字: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新字。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读儿歌。
3.讨论识字,用多种方法记,组词,多读几遍。
自读;开火车;指名读;赛一赛,谁是识字小能手。
4.小结
5.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仔细看图。
2、想象说一说影子象什么?
3、听老师范读。
4、试读
5、指名读
6、比赛读
7、各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自己带动作表情读课文,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3、动手影子
4、分学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过程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科学性学习活动。)
六、扩展练习
1、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南西北》并观察学校方位。
2、自己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说一说,看谁说得好。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已学的复韵母及其个别整体认读音节,练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
2.通过游戏让学生学着运用常用的动词。
3.通过游戏让学生能把听到的短句正确地说出来。
4.读儿歌,了解各类花卉的开放季节。
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已学的复韵母及其个别整体认读音节,练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
2.通过游戏让学生能把听到的短句正确地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小白兔又要带我们去进行识字游戏了。
2.出示小白兔画面和课题,识字游戏6
二、游戏过程。
1.大家来参加救援行动。
(1)小白兔被水围困在孤岛上了,让我们快去救救他吧!
(2)出示画面:水面上分散着几块小石块,小石块上有复韵母,自由读,指名读。
(3)画面出现复韵母变为音节。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荐小猴子吗?同桌自由练拼读。
(4)指名拼读。一号小猴遇见第一个音节为什么不拼读呢?(强调这是整体认读音节)
(5)小组赛读。
2.娃娃买菜
(1)出示图片
(2)拼读音节
(3)对号入座
(4)集体讲评
3.你能爬到竹竿顶上吗?
(1)被救出的小白兔可高兴了,可是他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出示题目及要求。
(2)读题目要求。
(3)学生读例词;捉虫:“捉”左边是——提手旁。是一个用来表示动作的词。
(4)想想你还知道哪些用来表示动作的词?指名交流。
(5)你会用吗?试着用一用,你认为用对了,就让自己爬上一节竹竿。(用彩笔画一画)
(6)指名交流。教师作出及时评价。
3.看哪一个小组拷贝不走样。
(1)小白兔从竹竿顶上下来。带回了几句悄悄话想让我们全班小朋友知道。可是他有一个要求,小白兔的悄悄话只能让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知道,其他小朋友必须让前面的小朋友传话给你。
(2)请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上台听小白兔的悄悄话。
(3)每组在教室里排好队,讲清游戏规则:必须把话传下去,假如违规就要退出游戏。
(4)开始传话。
(5)传话结束,请最后一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听到的话。师进行小结。
4.你能为这些花找到花瓶吗?
(1)小白兔见到了哪些鲜花呢?
(2)出示儿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绿、红、黄、白”四个花瓶,读一读瓶上的四个字。
(4)你能为这些花找到花瓶吗?交流。
三、小结,游戏结束。接受了个白兔的礼物,我们该和他说再见了。
语文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然而,在一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被人卖火柴,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来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小珊迪)
2.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梳理课文(抓关键词语)
生说师板书关键词语:卖火柴、换零钱、轧断腿
3.请学生对照关键词语说,说得即简略又清楚
4.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为什么学这个会深受感动呢?引出:
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受“饱受饥寒”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么生活的,那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找关键词)
2.生答。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师:这些关键词如果去掉会变成怎样呢?你们再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突出小珊迪饥寒交迫)
师:是呀,如果主要到这些关键词语,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师:我们刚刚是从(外貌)上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语言)上体会到。
3.用“ ”划出小珊迪语言的句子。
4.出示小珊迪语言的四句话。自己读,关键词语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呢?
请——请求(追问)其中还有一个词语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乞求”(板书“乞”,像乞丐一样请求)
师:哪个语气更强烈?(乞求)
师:你能读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语气吗?
(师生互读,师读请求,生读乞求)
5.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觉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回答。(动作上,“跑”)
从这个“跑”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跑出了他的饥饿
跑出了他的寒冷
师: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回到最后一段,出示。)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好品质”
1.师:自己默读课文11——16段,其中哪一个画面最打动你,把他划出来。
生找到小珊迪临死前说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2.师:谁来当当这个小珊迪,来读读他说的话。(2人读)
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中就包含了小珊迪他的美好品质。
生说 (善良、关心亲人、诚实守信)
师:当时小珊迪他需要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急着跑回来?
(更加突出他的诚实、守信)
师:这里又出来一个跑,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你看,小珊迪临终前的这段话竟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配合音乐读一读。(播放音乐)读出虚弱、担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理解)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这么一个感动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文中的“我”,学生读14--16段
2.返回到最后一段,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饥寒交迫的孩子死了;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孩子死了。
3.总结
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孩子们大都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都拥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们,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对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语文教案 篇6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课文中体现凡卡学徒生活悲惨的重点句段,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受,有感情朗读,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同情心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3、体会小说中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领悟把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着眼细节,精读细嚼,深入体味,从而较深刻地理解,受到思想感染。
教学媒体: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3470多篇小说,被世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曾经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短篇小说《凡卡》。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直奔主题,感受悲惨
1、板书课题。
2、说到小说,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感动人的心灵。(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本课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你能说出在课文中他们的角色吗?(指生说)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进入人物角色体验。)
3、在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用上这几个人的名字说一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4、凡卡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凡卡向爷爷诉说了什么?好,谁来说。(板书:学徒生活)
5、同学们,凡卡在鞋匠家的学徒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选择什么?(痛苦、悲惨、猪狗不如、艰苦——)(随机板书:悲惨)
6、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在凡卡的信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勾划相关语句,或者写下你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空白处。(师随机巡视,个别交流。)
(预设评语:同学们的读书习惯很好,有的同学划下了相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划下了重点词语,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上内容源自一点通教学网儿童网站
4、交流。出示幻灯片“昨天夜里……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自己小声读,边读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句子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内心对凡卡产生深深地同情。)
5、学生交流。(“揪”“直戳”“随手捞起”等词语。为什么到院子里?“家伙”可能是什么家伙?感受到什么?)
6、面对老板的凶狠残暴,九岁的凡卡痛苦无助,带着这种理解,谁来读?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走入凡卡内心。)
7、同学们,从老板、老板娘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老板的凶狠和无情,体会到了凡卡的悲惨和无助,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是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字、一词却传递着文字背后丰厚的意义。
8、凡卡除了挨打,还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惨?
(生读挨饿、挨冻)以上内容源自一点通教学网儿童网站
吃的是一点点,吃不饱。睡在过道里。同学们,知道莫斯科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最低到多少吗?零下40多度,我们这里最低也就 是零下20多度,那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寒风刺骨呀。而九岁的凡卡却睡在了过道里。
(设计意图:通过温度对比感受凡卡住的环境很差。)
7、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凡卡?
8、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这样诉说自己的生活(出示课件)
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饥饿、寒冷、毒打在折磨着九岁的小凡卡,读
9、此时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他想——回家。(板书:想回家)
10、出示课件“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我就要死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凡卡,你在这里过着悲惨的生活,你将怎样去求爷爷接你回家?(配乐,生读。预设评价:我仿佛听到你的心在颤抖;我感受到你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渡:凡卡想离开“这儿”,“这儿”指的是哪里?鞋匠的家。是的,凡卡想离开鞋匠的家,想离开莫斯科。那,同学们,在凡卡眼中,繁华、热闹的大城市莫斯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对这里,他一点留恋也没有吗?自己读书,从书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书之后,可以先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指点)
11、在繁华、热闹的莫斯科,有很多人,有很多乡下没有的东西,但这一切对凡卡而言是冷漠的,是不属于凡卡的。在凡卡的内心,他感受不到温暖,他孤独的在莫斯科、在鞋匠家里承受着一个九岁孩子难以承受的冷漠。
12、凡卡的生活像一首凄婉的诗在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诗。配乐。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以情促写,锻炼学生习作表达。)
在热闹的圣诞节前夜,我们听见,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们知道,他想回家!
过渡:凡卡回家的愿望是那么迫切,家乡究竟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呢?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读凡卡在写信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
三、对比衬托,感受快乐
1、砍圣诞树的快乐。齐读“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感受快乐。或许,凡卡在写信时嘴边会流露出一丝微笑。板书:快乐
2、凡卡和爷爷守夜。当别人在梦中熟睡,乡村的夜晚是多么美丽呀!(生读)(板书:美好)
乡村的夜晚,多美丽的景色呀!契诃夫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乡村夜晚的美丽,那种安静、自由、空旷,多么令人向往。在小说中也有着诗一样的语言,难怪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出示诗歌样式,配乐感受语言。
(设计意图:感受凡卡回忆的快乐,反衬在城市中学徒生活的悲惨。)
2、在凡卡写信的回忆中,充满了快乐、美好,那,凡卡为什么还被爷爷送到莫斯科呢?在快乐美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自己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师巡视,指点)
3、在乡下,凡卡和爷爷的生活其实也是悲惨的,爷爷已经65岁,还在寒冷的冬夜给老爷守夜,还会到森林中去砍圣诞树,即使被冻得吭吭地咳,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穷困,衣食无着。但是,在此时凡卡想来,竟然是那样美好。你懂得了什么?(对比、反衬)
四、揭示悲剧,猜想结局
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他能回到家乡爷爷的身边吗?学生交流。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做着一个香甜的梦,我们实在不忍心去打扰、惊醒凡卡甜蜜的梦,但,梦终归要醒,醒来后的凡卡又会发生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凡卡》,——《凡卡梦醒之后——》
板书设计: 凡卡
学徒生活 悲惨
乡下生活 快乐 美好
苦 对比 “乐”
悲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哄堂大笑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得意忘形铁杵持之以恒鸦雀无声铭记
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弥勒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阅读
良师
①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
②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进行认真翔实的讲解,一边饶有兴趣地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③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④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的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⑤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提出。
⑥“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人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
⑦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答:
2.文章第②段“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一句中的“居然”能否删掉?理由是什么?
答:
3.惠特森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次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答:
4.根据你的理解,将第⑦段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5.惠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通过“怪猫事件”惠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不要轻信权威,要“怀疑一切”。(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居然”强调了作者对自己不及格意想不到(或出乎意料)和吃惊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3.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
4.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或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
5.略。
【作业布置】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齐读、分角色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优美、闲适、自然的语言,并尝试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3、联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母亲寻找儿子的那一段文字,提升学生对母爱情感的进一步体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精美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母爱深情。
2、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品味散文诗中的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悟无所不在的母爱深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故事导入法:讲述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一只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猎狗的嘴巴中勇夺下自己的孩子。(故事略)。作者说,“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呀?(母爱)是啊,一只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颂过崇高的母爱,大家印象中有没有关于母爱的“古诗”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好,其实在我们东方,除了我们国家以外,还有许多古国在他们的文明中都歌颂过母爱的光辉,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瞧一瞧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让他们边听边想,用笔圈出重点的字词、语句)
明确: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如:“假如我变成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体现了孩子的调皮,好动。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体现孩子天真、俏皮、撒娇,与妈妈捉迷藏,又懂得体谅妈妈的可爱形象。(注意“匿”的读音与字义。)
3、分析研讨
(1)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分角色朗读:请男生读文中关于“我”的句子,女生读妈妈说的话。要求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妈妈的关心与担忧。并进行简要的点评。
A、明确前半个问题:金色花是圣树上所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而是也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在妈妈时祷告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
B、明确后半个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为了做好事不留名?还是为了回报母爱?……(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这篇散文诗讲述的是孩子变成金色花为母亲所做的几件事和表达的心情,有没有偏离母爱的主题呢?
(重在探讨孩子的行为与母爱的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表达母子之爱,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正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之中,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关怀。)
A、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两句话,“孩子,你在哪里呀?”和“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重点朗读,请学生个别读,特别是“你这坏孩子”应该用怎样的口吻来读。教师指导读。
明确: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谈谈当孩子不见时母亲的心情和再见时的情感变化。
其实是母亲在一天见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自然要嗔怪孩子,又惊又喜。(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容易理解)。
B、“我不告诉你,妈妈” 是孩子的得意又善意的谎言,要读出童真的孩子可爱撒娇的口吻。
(3)有感情地全班齐读,注意读出孩子天真、活泼、嬉戏又略带撒娇的口吻和母亲的焦急与关心,细细体会纯洁的母爱。
4、拓展阅读
请学生欣赏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第二部分“我与母亲”中的一个片段,感受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全班阅读材料,简要介绍史铁生,了解写作的背景。
对比阅读,思考“我”为什么要躲着母亲?与《金色花》中我躲起来有什么不同点?感受两个孩子对母亲的不同体悟,一种是童真的交流,另一种是懊悔的表达。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善于表达对母亲的爱。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一谈,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会为母亲做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散文诗,不同与我们所学过的诗歌和散文,它既有诗歌简洁含蓄的特点,同时又不囿于诗歌格式的限制,具有散文闲散优美的特点。让我们珍惜点滴的母爱,她就在我们的身边,请记得好好珍惜,细细体悟,千万不要到失去了再后悔莫及。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赛、换、蹈”;书写“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谜语导入)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字音)
五、写字指导
1、学生读“我会写”的字后,谈识字方法及自己的发现。
2、老师范写“家”字,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家”,老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写错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其它字,评议,再练写,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卡片,给“家、全”扩词。
2、摘果子,看看谁摘的果子多。
二、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看图说说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
(3)[板书:奇妙?]奇妙在哪儿呢?
对课文的感悟,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2、读第二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3、读第三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学生朗读,指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范读——练习读)
4、读第四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5、读第五节,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6、全班齐读第二节至第五节。‘
三、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造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1、联系课文: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2、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四、实践活动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模板06-13
《太阳》语文教案10-27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心声》语文教案06-22
关于语文教案06-27
《语文园地二》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