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孩子体会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并从此知道尊重孝顺父母和长辈。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试着跟老师复述故事。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故事,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并教育幼儿知道感恩。
3、能力目标:鼓励幼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告诉家长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父母做事了。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表达一下父母都为我们做过什么事。
教学难点:让幼儿为父母做一件事,回报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
活动准备
《小熊想家》故事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提供幼儿模仿给父母洗脚的水盆,为父母洗水果的工具,小椅子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引出课题:小朋友,昨天老师看见:小熊一个人在森林里哭了,你们想知道小熊为什么一个人在森林里哭吗
基本部分:
1、出示《小熊想家》课件,幼儿欣赏。
2、教师提问引导:
(1)小熊为什么一个人到森林里去了
(2)小熊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3)小熊的做法对吗
(4)小熊看见松鼠一家甜蜜地在一起,他怎么想的
(5)小熊后来怎么回的家
3、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看着操作材料试讲一下故事。
小熊离家出走是对是错
4、让幼儿都说一说在家里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回报一下我们的父母呢
结束部分:
让幼儿说一说,我们想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一下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幼儿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模拟示范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很愿意为父母做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提高了动手能力,也知道父母每天的工作和做家务很辛苦,愿意为父母做事了,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我都要问他们:昨天晚上回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什么事了
中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各个部位。
2、知道小手本领大,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谜语《手》
2。小手本领图
活动过程
1。认识小手:
用猜谜的`方式引出话题: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引导幼儿围绕“小手”进行谈话
小手是什么样的?(手心、手背、五个手指头)
说说五个手指的名称。
2。小手本领大&;#61548说说你的小手有些什么本领?
3。比一比、赛一赛:教师出示小手本领图,让幼儿看一看上面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教师说明:我们来比一比,老师每天都会观察谁的小手最能干,把有此本领的小朋友名字写在小红旗上,插在相应的图示上,到最后看看谁的小红旗最多。
4。玩小手游戏,试试自己的小手会怎样活动?如:举手、拍手、伸手、握拳等。
活动反思
教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幼儿提高了动手能力,感受到手的本领大。通过谈话,说出了用手能干的事,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引导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通过比较,让幼儿自我发现手的特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和独立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语言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读象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并用语言正确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
2、感受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提高幼儿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3、借助故事,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
教师:汉字卡“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会动的房子”;多媒体课件;
幼儿:小词卡“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幼儿对大自然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幼儿猜测后表述)
师:老师就见过会动的房子,那会动的房子在哪呢?它呀就藏在一个好听的故事里。出示词卡:“会动的房子”。
(二)基本部分:讲述故事,认读象声词并理解故事
1、老师讲述故事(一):“小松鼠在树上住腻了……在新家里睡着了。”
师提问:小松鼠在新家里睡着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你们猜猜看,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放课件图片一)
师:“小松鼠听到了什么声音?它来到了什么地方?(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象声词卡“呼呼呼”,并引导幼儿认读)
2、老师继续讲述故事(二)
师提问:第二天,小松鼠又听到一种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呢?(放课件图片二)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哗哗哗”的词卡,引导幼儿认读。
3、老师简单总结后请幼儿猜测:第三天,小松鼠又会来到哪儿?(幼儿自由想象后讲述)(放课件图片三)老师随幼儿回答出示“哒哒哒”的词卡,引导幼儿认读。
师继续讲述:可是第四天,又发生了一件怪事,小松鼠的房子到了大湖里……
师问:“小松鼠会淹死吗?”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4、借助板书理解小松鼠去的地方,认读相应的认读词卡
师:故事听完了,小松鼠的房子到了哪些地方?(随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大湖里”这些已认识的`字卡)
在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小松鼠分别听到了怎么样的声音?(幼儿说出象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
5、游戏:看谁举得对
师出示相应的地方(大海边、山脚下等),幼儿举出在相应地方听到的象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
6、操作课件“会动的房子”,完整地欣赏、理解故事。
(1)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
(2)会动的房子到底是什么?
(3)小松鼠跟着会动的房子(小乌龟)走了那些地方,听到了哪些声音?(再次巩固象声词的认读,并尝试用语言正确描述对话)
(4)你喜欢小松鼠和小乌龟吗?为什么?
(5)师总结:小松鼠跟着小乌龟走了许多地方,听到了许多声音,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跟着小松鼠和小乌龟到这些地方玩一玩。
7、再次听看课件故事,巩固词卡认读与故事理解。(要求:在听到象声词的地方举相应的小词卡)
(三)结束部分:拓展想象,激起继续认读的兴趣
小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什么地方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随幼儿的讲述,在黑板上写上相应的象声词)
结束:刚才小朋友又想到了很多象声词,我们也来认一认,读一读,下了课来试试把它编进故事里,好吗?
四、设计说明
对幼儿进行早期识字活动应激发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学。童话故事课件《会动的房子》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上的一个动听的故事。它奇妙别致的想象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画面,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和各种声响使幼儿身临其境。能激发幼儿认真倾听,能比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自然而然渗透识字教育。可达到轻松识字的效果。同时,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此教材适合中班上学期
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2.知道一幅图可以用一段话表示。
教学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观察图片: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为何事这么高兴?”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2.讨论交流:
说说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事。
寻找出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夜宿屋外的那一页。
重点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的果园丰收了,而它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呢?”
——“猜猜这会儿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会想些什么?”
“这么多水果将屋子都占满了,该怎么办呢?”
继续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3.完整欣赏:
完整听赏故事。
老师说故事中的一段,幼儿寻找相应的图片。
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一段,其他幼儿共同寻找图片。
中班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小猫贪吃的不一样神情。
2、了解常用量词“根、包、瓶、块”等的使用和搭配,丰富相应的词汇量。
3、能合理讲述画面,创编不一样的结尾,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大图书《贪吃的小猫》
教学过程:
一、猜谜预测,导入活动。
1、我们一齐来猜个谜语: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厨房粮仓它放哨。(猫)
2、前几天,小朋友告诉我看了动画片《加菲猫》,谁来说说,加菲猫喜欢吃什么
3、今日教师带来了一本有关小猫的书,我们一齐来看看,好吗(出示大图书)这本书叫《贪吃的小猫》。什么是贪吃呢(异常喜欢吃,异常能吃,吃东西没节制等)
4、看,贪吃的小猫探头探脑地出现了。猜猜,这本书会讲贪吃小猫的安身们故事呢(看封面预测故事)
二、阅读讲述,展开活动。
第1页:谁来讲讲贪吃小猫的故事妈妈上街买了什么小猫上街了吗,为什么小猫在哪里找到了东西找到后小猫干什么了
小猫贪吃的馋样貌是怎样的(高兴得尾巴翘起,嘴巴鼓着,眼睛盯着,怕你抢了它的香肠。)
谁能把这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第2页: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把这件事跟刚才一样说一说
小猫想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后腿踮起,前腿搭在购物袋上,眼睛瞄着面包,嘴笑眯眯的`。)看着这么香的面包,小猫会想些什么呢
第3页:妈妈又买了什么东西,小猫还会吃吗谁来把这件事说一说
这次,小猫吃得如何你是怎样明白的(小猫吃得很写意,它摸着肚子,抿着嘴巴,舔着舌头。)学一学小猫写意的样貌。
小猫吃了一包土豆片,还会吃一包什么呢
第4页:谁来说一说这件事
除了一根香蕉,小猫还能够吃一根什么呢
第5页:接下来妈妈买了什么还能够说一块什么呢
第6页:贪吃的小猫在干什么谁来讲讲这件事
小猫吃得开心吗从哪里能够发现(它双手相握,歪着头,嘴角翘得很高。)小猫为什么这么开心
第7页:这次,妈妈买了什么还能够说一瓶什么小猫还会继续吃下去吗
第8页:谁来讲讲小猫是怎样吃的(它四肢伸长,把头钻到了购物袋。)
第9页:小猫吃到了吗为什么小猫哪去了我们一齐来看看。
第10页:小猫怎样了(毛、胡子都竖起来了,张着嘴辣死了……)
小猫为什么这么难受贪心好吗为什么(以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幼儿不贪心)
三、师幼阅读,体验乐趣。
1、我们一齐来读读这本书,看看它到底是怎样说的(教师读课本,幼儿倾听。)
2、“结果就是……”是什么呢谁能来说一说(幼儿创编不一样的结果,可讲述小猫吃了胡椒粉后的结果,或贪心的后果。)
3、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愿意和教师一齐再来读一次吗读到“贪吃的小猫跟在后面”时,要注意声音放轻些,以免被妈妈发现。(师幼一齐阅读。)
4、这次小朋友自我来读书。阅读时要注意语速,声音不拖调。(幼儿再次阅读。)
5、谁愿意自我来读书这次你加上自我的结尾。
6、小结:今日我们阅读了《贪吃的小猫》的故事。除了小猫贪吃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贪吃还有哪些人会贪吃(幼儿自由表述)
中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的内在情感脉络。
(2)教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 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根据诗歌内容,制作1幅教学挂图。
2、水笔、油画棒、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学习作品
教师主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和诗歌的诗文及画面,弄清楚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内在情绪。
①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如:教师问:你们都有家吗?喜欢自己的家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家”,你们仔细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谁的家,是怎样说的?
②接着教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诵1遍诗歌,给幼儿一个初步的印象。
③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记忆诗歌。例如: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黑色的云朵,是谁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谁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谁的家?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
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为什么说,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为什么说,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绪,能正确地朗诵。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诗歌
这个层次可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意在进一步感受,理解诗歌,以及由诗歌引发的,通过多种途径去探寻相关事物的“家”。
(1)诗歌表演
通过动作形态、语言等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观察,寻找相关事物的“家”,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3)利用画报、电视等知识媒介物,寻找相关事物的.“家”。
第三层次:迁移诗歌的经验
这个层次,主要通过另一种活动形式,把幼儿从诗歌中猁的知识经验,再现出来,为第四层次的活动作准备。
可以采取剪贴画的形式进行 。教师从一些废旧的画册上剪下图案,由幼儿自由选帖,添画,表现一幅“家”的图画。
第四层次:扩展想象,仿编诗歌“家”
这个层次重点让幼儿把获得的大量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来。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请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并让幼儿谈谈每段诗句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幼儿讲讲,除了诗歌中说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谁的家呢?
(3)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把想象的东西仿编成一首新的诗歌。教师可先示范,再请1名幼儿上来讲。
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分组自由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最后,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组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篇,以结束整个活动。
教学效果评价:
这是采用文学网络活动的结构进行的,幼儿在掌握原诗的基本格式后又丰富了有关的大量知识经验。因此在仿编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各人将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编出一段“家”的诗歌。
最后全体幼儿“接龙”,将各自的诗句连接起来,形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歌。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并不复杂,因此不需要用太复杂的教具材料,因为幼儿已能根据诗歌语言较好理解诗歌内容了。是珊瑚的家。
教学流程图: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动手操作---创编诗歌
教学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图片来吸引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从活动的现场效果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与传统的诗歌教学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首先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有新鲜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幼儿在仿编诗歌时都能注意与诗歌情调和谐,幼儿想象思维活跃,整个活动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中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和情趣美。
2、体验叶子鸟舞蹈的快乐,创编叶子鸟随风舞动的动作。
活动准备:
大图书《叶子鸟》、音乐磁带《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引题
1、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叶子一片一片落下来,它像什么呢?(小鸟)那我们就叫它叶子鸟吧。
二、欣赏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
1、呼呼!一阵秋风吹来了,叶子鸟们到到哪儿去了?(地上)
2、怎么还有一片叶子鸟没下来呢?我们一起把它叫下来吧!(集体喊:叶子鸟快下来吧!)
3、叶子鸟都下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去参加舞会。)
4、参加舞会它们应该做那些准备?(穿上漂亮的衣服,化妆…)它们的衣服真美啊!
5、听!什么声音?原来是叶子鸟哥哥和弟弟打架了,它们这样做对吗?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爸爸妈妈的口气,学劝叶子鸟兄弟不吵架。)
6、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叶子鸟跳舞的动作,师:叶子鸟随着秋风舞蹈,舞会就这么开始了,你最喜欢哪只叶子鸟为什么?(请幼儿学相应的舞蹈动作)
7、小鸟看到叶子鸟的舞蹈,就去请爸爸来看,叶子鸟怎么都躺在了地上不动了?
三、再次欣赏大图书,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
1、小结:风起了,叶子鸟就跳起了舞。风停了,叶子鸟就躺在地上不动了。
2、请幼儿创编叶子鸟舞蹈的动作。
3、故事好听吗?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
四、随音乐,教师当秋风,幼儿当叶子鸟。
要求动作优美,风越大叶子鸟就跳得越高兴,风小了叶子鸟就慢慢地舞蹈。
教师提醒叶子鸟可以一个人跳也可以两个或者几个人一起合作舞蹈。
五、秋风将叶子鸟扫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叶子鸟》课后反思
语言“叶子鸟”故事的内容不是很丰富,情节也比较简单,但故事的意境特别美,很适合让幼儿展开丰富、有趣的想象。在第一遍聆听故事后,幼儿表现的不是很起劲,只是初浅的觉得叶子变成了鸟,有些好玩。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幼儿的感觉慢慢的来了,在第二遍聆听故事后,幼儿能感受、理解故事里特别的.意境,大家的情绪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比较好,好多幼儿在听故事时就沉浸在其中,好象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叶子鸟。这些都为下面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作品效果较好。在续编故事时,有几个幼儿表现突出,如孙承、杨锦义等,其他幼儿思维不够活跃,新旧叶子鸟的故事区别不大。
中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意境,萌发对故事的兴趣。
2、能大胆创编动作,并积极参与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故事音乐、录音机、图片、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故事的主人翁“小猴子”,出示小猴图片及模仿小猴子。
2、欣赏故事:提问幼儿故事里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小朋友,故事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谁呢?在干什么呢?
幼儿:有小猴子,要去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3、以问答方式游戏引出图片。
师:“刚刚故事里面,小猴子首先到了什么地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印象,学会结合内容找到图片的顺序并复述故事内容。
(玉米地里——桃子树——西瓜地里——兔子)
4、结合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及表情,巩固理解故事内容。
5、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活动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附: 故事《小猴子掰玉米》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中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丰富词汇:“胖嘟嘟”“呼噜噜”“咪咪笑”,让幼儿用这些词汇来说一段话,丰富幼儿的想象,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
2.通过学习,让幼儿认识“嘴”“蹲”“踩”新字的正确发音。
3.让幼儿自己实际操作,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儿歌、黑板、粉笔、一次性杯子、黄豆。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巩固以前学过的.儿歌,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了什么儿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念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巩固儿歌。
二、导入新的儿歌,进入教育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记忆真棒,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新的儿歌,请小朋友先认真听老师念一遍。教师把儿歌从头到尾念两遍。(听录音,教师边表演边念。)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老师念一遍,小朋友念一遍。
三、教幼儿新字,丰富幼儿词汇,组织幼儿用台词说一段话。
师:小朋友注意一下用红颜色标记的字是生字,请小朋友跟老师念一遍,不能把音拖得长长的,这不好听了。
教师带幼儿念几遍生字后,请个别幼儿做小老师来教幼儿念生字,形成互动后再给幼儿解释“胖嘟嘟”等三个台词的意思,组织幼儿用它来说一句话,老师先示范。
四、教师总结幼儿念儿歌时应注意的字或词后,再念一遍加以巩固。
师:小朋友在念儿歌时要注意“嘴(zuǐ)、蹲(dūn)、踩(cǎi)”的生字不能拖长音,让我们一起来念一遍,看看哪组小朋友念得好听。
活动延伸:
师:刚才念儿歌的时候小朋友都很能干,主小朋友轻轻地把凳子搬回位置,看哪组小朋友坐得最好我最先请他玩新游戏。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豆芽是怎样发芽的呢?现在我请兰老师给能干的小朋友发一个杯子、水和黄豆,小朋友能不能把水倒到杯子外面呢?能不能把黄豆拿出来玩呢?拿出来玩后黄豆会发芽得很慢,明天其他小朋友的都发芽了,就他的不发芽。
给幼儿发下杯子、水和黄豆。
师:明天,请黄老师帮看看哪个小朋友的黄豆最先发芽。
在杯子上贴上幼儿的名字,开展活动。
附儿歌:
大豆芽
大豆芽,歪歪嘴,
胖嘟嘟的没长腿。
蹲在水边打嗑睡,
呼噜噜,呼噜噜。
睡一沉,醒来了,
踩着高跷咪咪笑。
中班语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活动准备: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狐狸和老虎
--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
--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日常生活教育:
提供一些形象生动的成语故事画册,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回答关于故事的提问。
搜集有关消防员的资料,培养资料搜集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象布偶。
《小象救火》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消防员”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出示小象布偶,告诉幼儿小象很喜欢帮助别人,请幼儿猜一猜,按照小象的外形特征,他最适合从事什么行业。
2. 出示《小象救火》故事图卡,讲述故事:
小象常常想:“为什么我的鼻子这么长?”长长的鼻子有时让小象觉得很不方便,还害得他找不到工作。小象想当医生,可是长长的鼻子使他无法戴上口罩。小象又想当厨师,但鼻子却受不了高温,有一次还不小心烫伤了鼻子呢!后来,小象又想当服务员,可是他的长鼻子经常碰掉碗盘。小象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成,感到很失望。
一天,小象一个人来到游乐场,正想好好地玩一会儿,突然听到小猫大叫:“喵!不好了,着火了,快来人呐!”小象顺着小猫的声音看过去,原来是旋转木马着火了。很多动物赶来帮忙,他们用水桶从附近的喷水池盛水来灭火,但是木桶太小了,火势仍然很猛烈。这时,聪明的小象走到喷水池边,呼一大口气,然后用鼻子用力吸水,再朝旋转木马喷水,来回跑了几回,终于把火扑灭了。
动物们很感谢小象,他们也都羡慕小象有这么厉害的鼻子。小象发现自己的鼻子原来很有用,于是他决定要当一名勇敢的消防员。
3. 与幼儿讨论:
小象一开始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鼻子?(因为长长的鼻子给
他带来了不便,还害得他找不到工作。)
发生火灾后,其他动物怎样帮忙的?(他们用水桶从附近的
喷水池盛水来灭火。)
小象发现自己的'鼻子有什么用?(他的鼻子可以用来吸水和
朝旋转木马喷水,能把火扑灭。)
最后,小象决定做什么工作?(他要做勇敢的消防员。)
4. 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什么人负责灭火,可出示“消防员”图片。
5. 向幼儿提问消防员除了灭火之外,还做什么工作,并请他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搜集相关的信息,下次回幼儿园时共同分享。
活动评价
能专心听故事。
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能搜集有关消防员的资料。
中班语言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结合《我爱自然--秋天的歌》的主题,我选择了散文诗《树真好》这个内容进行执教。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语言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在欣赏散文诗中,感受树的用途;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的联想、讲述,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带、幼儿手工操作材料及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2、探索树林的秘密。
提问:
a、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
1、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2、欣赏、理解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2)用提问的方式,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提问:
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1、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2、树真好,……、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教师:"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要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手工材料粘贴小树林,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3、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一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延伸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引导幼儿创编《树真好》。
观察与效果分析:
在活动中,当我出示教学图片让幼儿对画面进行仔细地观察时,幼儿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并用一句话说:"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中班语言教案 篇13
一、设计思路:
小猴穿鞋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故事中小猴那丰富的表情和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十分的吸引孩子的兴趣。小猴穿鞋本是的阅读活动,为了适应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修改了目标。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并能把人物的表情和心理用动作表演出来。
二、活动目的:
1、学习观察与人物角色心理有关的图画细节。
2、初步学习分析故事中人物表情和心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布置情景:草地、树;小猴头饰若干、老虎头饰一个;大拖鞋若干。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设疑、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脚上穿着什么?(鞋子)你们见过猴子穿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幻灯片。教师着重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以及细微的动作姿态,想象和体验人物的心理感受。
(1)图上有什么?小猴在山下玩时看见什么?它看到小女孩穿鞋觉得怎么样?(引导幼儿从小猴的表情上观察)
(2)小猴的手里拿着什么?小猴怎样溜到别人家里去的?他干了什么?(请幼儿来学学小猴偷鞋时的动作)
(3)小猴偷了鞋去哪儿了?他会怎么做?他穿上鞋后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幼儿来学学小猴穿上鞋得意洋洋时的动作)
(4)伙伴们看见小猴穿上了鞋,都觉得怎样?可能对他说些什么?
(5)老虎来了,猴子们都上哪儿了?
(6)小猴穿着鞋怎么也爬上了树,把谁给急坏了?他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猴妈妈教了它一个什么方法?
(7)小猴最后怎样扔掉了鞋子?小猴的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3、给故事取名字。
4、与老师一起边看边将故事完整地讲述,并概括讨论:小猴本来是没有穿鞋的,穿鞋子的小猴遇到了什么困难?那小朋友们能随便模仿别人吗?
5、游戏:小猴穿鞋
玩法:扮演小猴(穿鞋的)在草地上穿着大拖鞋自由表演,然后教师说:“老虎”来了,扮演老虎的老师边吼叫边朝扮演小猴(穿鞋的)走去,这时扮演小猴(穿鞋的)要迅速朝树跑去,“猴妈妈”喊:“快把鞋脱掉。” 扮演小猴(穿鞋的)脱掉鞋爬上树。“老虎”抓不到猴子,失望地走了。
幼儿玩游戏两遍。
6、全体幼儿跳舞庆祝。
7、教师小结上课内容,后结束。
中班语言教案 篇14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镜子,表情卡每人一套,图片每人一幅(情节、风景、色彩图等),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谈论脸部的各种表情
1、活动开始,引导全体幼儿观察老师的表情(笑)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做客,小朋友高兴吗?那你们看冯老师高兴吗?你怎么知道老师很高兴?(老师在笑)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老师在笑的?
辅助提问:老师的嘴巴、眉毛、眼睛怎么样了?
师:哦,眉毛弯了,眼睛眯起来了,嘴巴往上弯了,小朋友就知道老师在笑了。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拿出小镜子,看看自己是怎么笑的?
2、笑是一种表情,除了笑还有什么表情?
幼儿照镜子看看、找找、说说、做做。
(1)你找到了什么表情?来,到上面来表演给小朋友看。(幼儿模仿)
(2)根据回答出示表情图,说说表情,进一步感知明显特征。
(二)听故事找表情
表情可真有趣呀,看看大家的脸可以找到表情。其实,在听故事的时候,表情也会发生变化。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有来听听、看看一个故事,你们想想在这个故事里能找到什么表情?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这个表情?
1、观看多媒体故事
2、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什么表情,在什么地方?
幼儿说说,引导幼儿说完整。
(三)观察、理解图片内容,为图片选择恰当的表情。
小朋友真聪明,把藏在故事里的`表情都找了出来。今天还有一些表情躲在信封里了,快把他们拿出来,(取出信封,看看表情图片),我们给这些表情找张图片朋友好吗?
请幼儿自由选择图片。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片(一次性在大屏幕上出现五张操作图),就放在后面,等一下,你可以自己去选一张图片,看一看,你觉得这张图片可以和哪个表情交朋友,就把这个表情贴在图片上,然后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表情。
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图片选择表情,并说说理由。
(教师在巡回观察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和同伴交流,说连贯和完整,如:因为……所以我选择**的表情。)
3、大家一起来说说:
你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同步在大屏幕上点出此张图片)
你为他选择了什么表情?为什么?(允许和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发表自己的理由。)
(四)讨论自己喜欢的表情
1、表情这么有趣,他表达的内容这么丰富,那你最喜欢哪种表情呢?为什么?
2、我们都喜欢高兴的表情,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天天都高兴呢?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不被困难吓倒、勇敢的人才能快乐的生活。
(五)延伸活动:
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表情内容、制作脸谱等
中班语言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
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宽得情感曰怀倒悬商簧林亿驯,恨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7-04
中班语言微笑教案06-30
中班语言教案01-12
中班语言《春风》教案03-03
中班语言叶子教案03-04
中班语言春天教案03-0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08
中班语言教案01-01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