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3:17: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观察野草、野花,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选择附近野花盛开的`草地作为活动的场所。

  活动过程

  活动(一) 采野花

  带幼儿到草地上玩。让幼儿自由地采集野花、野草。教师启发幼儿观察比较:

  草地上都有什么花?什么草?

  哪些花儿大?哪些花儿小?

  草地上的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闻一闻,你采的花香不香?

  你最喜欢什么花?

  活动(二) 做花环

  教幼儿用野草、野花做花环,并把做好的花环戴在头上、脖子上,比一比谁最美?

  活动(三) 插花展览

  指导幼儿在小瓶子、小杯子里放上一些沙土,插上采来的野花、野草,制做插花,摆放在展览桌上,比一比谁插的花最美。

  活动(四) 制作标本

  指导幼儿将采来的野草、野花制成标本(方法见“制作标本”活动)。将标本装订成画册,或制成装饰画,供幼儿欣赏。

  建议

  此活动也可在郊游时进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

  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

  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尝试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在水中制造泡泡。

  2、萌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准备:

  水盆、透明玻璃瓶、吸管(粗细不同)、塑料瓶(与幼儿人数相同)。吹气动物玩具、棉花、纸棒、线、磁铁、大头针。

  将水盆分开摆放,便于幼儿操作。

  过程:

  瓶子冒泡泡。

  ----出示两只看上去一样的塑料瓶,请两位幼儿各自拿一只瓶子,同时放入水盆中,引导幼儿观察。

  ----为什么两只一样的瓶子,一只会冒泡泡,一只不会冒泡泡?

  ----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发现一只有洞,一只没有洞。

  它们也会冒泡泡。

  ----每位幼儿选择一些物品放进水中,看看会不会产生气泡。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物品在水中的现象。如:线放在水里不会起泡。磁铁放入水中时会有一点点泡泡,开口的玻璃瓶沉进水里会产生一连串的泡泡,摇晃塑料瓶中的水,就会产生泡泡,用吸管能在水中吹出一连串的泡泡。

  我当制泡高手。

  ----请幼儿尝试用同样大小的塑料瓶来制造泡泡。

  ----谁制作的泡泡多,谁就是制泡高手。

  ----教师肯定幼儿的制泡尝试活动,奖励他们每人一只小气球。

  教学反思:

  孩子们并不是只用一种方法让这些东西产生泡泡,有的幼儿利用甩、扔、挤压、吹的办法让毛线、棉花、吸管产生“泡泡”,孩子们把材料放进水里,很快发现线、棉花不会冒泡,但有的孩子把棉花放入水中,轻轻挤压的时候,空气从棉花中被挤压出来,会有气泡产生;有的把棉花从水中捞出来在空中挤压棉花,水滴从棉花中被挤压出来,落到水面会溅起水花产生泡泡;有的'用吸管在水中吹也产生一串串的泡泡,有的孩子还发现用手在水中搅动也会产生泡泡。最后让幼儿用差不多大瓶子制泡看谁制的泡泡多,就是制泡高手,实验的结果很明显,瓶口小的制造的泡泡多,孩子们明白瓶口的大小和产生泡泡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出很多制造泡泡的方法,在制泡的过程中也使孩子们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猜猜我是谁,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设置:树林。

  3、动物和动物尾巴的图片,动物胸饰人手一份,幼儿游戏用录音磁带等。

  4、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积累一些粗浅的动物尾巴功用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1、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和动物交朋友,现在,我的电脑里有几只小动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请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课件

  由局部观察到整体联想猜测。

  3、师:你们发现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有尾巴呀?(幼儿自由讲述)

  二、找一找,说一说。

  1、师:那边树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快去找找吧。(幼儿寻找小动物)

  2、师:你找到了哪个动物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尾巴)

  3、这些小动物没有了尾巴,它们都怎么了?它们为什么要(着急)呀?(幼儿自由讲述)

  4、师:哎呀,原来动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来帮助逃跑,有的可以当成武器,有的可以缠绕,有的可以当成被子,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趋赶蚊蝇……它们的尾巴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快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5、师:你的动物朋友的尾巴找对了吗?请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对了吗?

  师:有谁找错了吗?它的尾巴应该是怎样的?

  6、师:动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兴了,我们和它们一起庆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活动反思:

  1、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别强,加之他们又都非常喜欢动物,但通过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的某一身体部位,比如说“尾巴”的了解就比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对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2、从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节活动课的设计上,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组织教学。作为教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做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同时克服活动难点——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让幼儿在合作参与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纸,了解其用途。

  2、初步了解其特性。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

  认识常见的纸,了解其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纸、一盆清水、各种纸的ppt。

  经验准备:提前了解各种纸的用途。

  设计理念:

  中班的孩子见过的纸已经是不少了,但是对于纸的认识仅仅只是知道这是纸,对于值得特性以及用途知道的是不多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活动,主要为了让孩子们对于纸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对于纸的用途和简单的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另外中班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有待加强,所以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实验,自己探索并说说纸的特性。

  设计思路:

  在第一环节中,我用谈话法,让幼儿说说对于纸的认识,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各种各样的纸。在第二环节中,我出示ppt,运用观察法,让幼儿自己观察,并且帮助幼儿一起说一说图中纸的用途,这样就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中,我用实验法,让幼儿在自主的实验中习得纸的一些特性。最后一环节中让幼儿说一说他们手中的纸入水后出现的现象,从而解决了难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各种纸,提问:

  1、看看老师是手上拿的是什么呀?

  2、你们都见过这些纸吗?

  3、有谁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

  4、他们分别有什么用途?谁来说说看?

  我们来看看老师图片上。

  二、展示图片,了解用途。

  出示ppt,帮助幼儿一起说说每张图片上的纸是什么用途。

  师:看看老师这里,谁来说说看这些纸有什么用途?可以干什么?

  三、进行试验,了解特性。

  让幼儿每人拿一张纸,然后放入水中蘸一下,观察手中的纸有什么变化。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手中的纸放到水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等一会告诉老师哦!

  四、说说结果,结束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拿的是哪一种纸?它放入水中后有什么现象?

  教材简解: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纸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用到纸,但这些纸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们却是不了解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是幼儿对各种常见的纸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自制过冬、换毛过冬小动物的房子、ppt课件、多种小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

  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冬眠?"并且出示PPT。

  博士爷爷:"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博士爷爷,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⑤小青蛙有话让老师转告小朋友们,小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样有温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⑦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⑧做游戏。

  教师出示多种换毛过冬的小动物与冬眠过冬的小动物的图片,并请小朋友们一一认识,接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把动物分别送到冬眠过冬和换毛过冬的小房子里面去。

  2、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观看PPT:简单了解另外两种过冬的方式:迁徙、储存粮食。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课件《小动物怎样过冬》做为结束,并总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并且提醒小朋友们,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附:《小动物怎样过冬》的歌词:

  冬季里刮呀刮北风

  冰天雪地天呀天气冷

  我们穿上厚棉衣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羊毛儿长得长

  小兔毛儿厚绒绒

  燕子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_ 儿童网

  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一)、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二)、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三、分辨声音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二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一段声音好听,第二段的声音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

  (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平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

  五、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能仔细观察蝌蚪,初步了解蝌蚪的基本形态及生长过程。

  2、乐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资料,蝌蚪若干。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种春天里的动物朋友,你猜一猜它会是谁呀?(幼儿自由讲述)

  (2)我们来请它出来好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蝌蚪”)

  (2)你在哪儿也见到过小蝌蚪呢?它长得什么样?

  2、观察、认识蝌蚪。

  (1)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呀?老师在每组上都放了一盆小蝌蚪,一会儿请你可以轻轻的走过去,先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的样子,看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动的?(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学一学小蝌蚪不同的动态。)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配合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3)小结:小蝌蚪长着圆圆的、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一扭一扭的,游到东来游到西,真快活呀!

  3、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什么吗?(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它的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结: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消失,最后就变成了一只青蛙。(边小结变播放多媒体课件)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1)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

  (2)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3)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4)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5)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5、提升经验,保护青蛙

  (1)小青蛙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捉田里的害虫)

  (2)小青蛙能把田里的害虫都捉掉,保护庄稼,那如果我们小朋友看到有人在捉青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3)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办法,真了不起,请你回去后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更多的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清水、手帕、塑料杯、每人一个塑料袋、每人一根塑料吸管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作用及特征。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一)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让幼儿观察:

  (1)杯子里有什么?

  (2)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

  (3)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师:杯子里还有其他的东西,是它把水挡住,不让水流进杯子里,所以手帕没有湿。)(二)杯子里有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往下看: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空气)(三)杯子里有空气,空气把水挡在了杯子的外面,所以手帕没湿。

  二、寻找空气:

  1.空气是个淘气的小娃娃,平时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今天我们一起把空气娃娃找出来,好不好?

  2.幼儿试验:

  (1)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两组每人一个瓶子,将瓶子横放到水里,观察现象。

  (2)第三组幼儿每人一根塑料吸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

  3.水里冒出了什么?是谁在吹泡泡?空气藏在了哪里?(瓶子里、我们的身体里)。

  4.除了这些地方有空气,还有哪里有空气?幼儿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1.空气娃娃每天都围绕在我们的周围,谁来说一说空气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讲述)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塑料袋,我们来玩“抓空气”的游戏。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迅速的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塑料袋里有什么?

  (1)我们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2)张开口袋看一看,我们能看见空气吗?

  (3)能闻到气味吗?

  (4)能摸得着吗?

  师小结:空气娃娃一直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空气娃娃很会变魔术,平时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

  2.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3.我们一起闭紧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当你坚持不住的的时候就把小手拿下来。

  4.为什么会有难受的感觉呢?因为空气不能进入到我们身体里了,我们不能呼吸了,所以会觉得很难受。如果时间长了,人就会慢慢死去的。你说空气对我们的作用重要吗?(非常重要)

  5.如果没有了空气,我们就没法呼吸,没法生活了。所以说空气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那如果空气变脏了,我们呼吸了变脏了的空气会怎么样呢?(幼儿讲述)小朋友知道怎样来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吗?(多种树,让树木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少开车,减少废气的排放等)

  四、结束部分和幼儿一起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做运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15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12-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