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创作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2.能用不同的点、线、面丰富画面,并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3.在创作中体验线描画及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对线描画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各种动态人的画法。
物质材料准备:黑色水笔、水粉颜料、油画棒、长方形纸每组一大张、各种印画所需的材料;各种树叶及树叶飘落的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观察讲述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1.欣赏课件,观察不同形状的树叶。
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呀?树叶上有什么?
小结:树叶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像扇子形状的、有的像心型的、有的像小朋友的头,树叶上还有叶脉。
2.展开想象,讲述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秋风一吹,树叶一片一片飘落下来,谁来说一说树叶飘落下来像什么?
小结:金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像小朋友在翩翩起舞;像
二、动手创作,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画面并用色彩装饰背景。
1.示范讲解,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树叶并用色彩装饰背景。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怎样的树叶,树叶宝宝飞落下来时是做的怎样的动作?请你学一学树叶宝宝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画出树叶宝宝的动作)然后用线条分割块面,用点、线、面进行装饰,注意线条的疏密、整齐。装饰好后,请用油画棒在跳舞的树叶宝宝周围画一圈,可以用两种颜色画,最后用各种工具蘸上颜料映画出背景。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1.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谁来说一说,你的树叶宝宝跳的什么舞?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总结表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发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发明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示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局面)
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示的丰富画以和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和色块表示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示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笼统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身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示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施教时间:8月29日-9月1日
课后反思:关于冷和暖不是绝对的,是要置于一个大环境中来对比分析的。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纸造型的技巧和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2、实践: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3、情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造型的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教学准备:、范作、卫生纸筒芯、手工纸、剪刀、双面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法,激发学习兴趣
师:最近,老师认识了几位很特别的人,他们非常想到咱们班里来。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吧?他们找我们有什么事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录像就明白了。
2、出示——纸筒人物自我介绍
3、板书课题——《站立的纸筒人》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材料和表现手法
(以中出现的三个范作为例,小组讨论)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卫生纸筒芯、手工纸、皱纹纸、旧画报……
生:夸张的表现手法
师:哪些方面用了夸张手法?
生:外形、颜色
2、学习制作方法
A:学生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组发一件范作供学生研究)
师:每一部分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可以动手拆一拆。
B:大家汇报观察结果
面孔、五官、圆筒的身体和一些装饰物组成。
板书: 面孔——五官装饰物——圆筒身体――组合
3、提出作业要求(出示作业要求)
(1)每小组制作一个纸工人物,要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注意安全
(2)为作好的纸工人物编排一个节目,准备来参加纸工人物大联欢。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循环播放制作过程和《小步舞曲》。
四、作业展示
学生利用纸工人物表演,锻炼语言能力,展示纸工作业。
教学反思:
学习纸造型的技巧和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学会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美术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能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用线条左右对称地画出蝴蝶。
2.能选择鲜艳的色彩来装饰蝴蝶,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 活动准备
1. 蝴蝶图片若干。
2. 音乐磁带,录音机。
3. 画纸,画笔,油画棒。
4. 幼儿已有一定的颜色经验。(如冷色暖色,同类色等)
三. 活动过程
(一)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拿出蝴蝶图片):“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漂亮的蝴蝶便成群结队地出来嬉戏了。它们飞啊飞啊,飞到了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们快看,它们多美丽啊!你们想不想把漂亮的蝴蝶画下来呢?”
(幼儿回答)
老师:“那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漂亮的蝴蝶。”
(二) 观察蝴蝶,积累经验。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图片,着重强调蝴蝶的对称性。
老师:“小朋友们先看一看,这些蝴蝶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它们的花纹又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身上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些蝴蝶呀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大家注意看它们左右两边的翅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儿回答)
老师:“对了,它们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蝴蝶呀都有这个特点,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小朋友们在画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点。”
(三) 老师引导,幼儿作画。
作画步骤:
1.
2.
3.
4.
5.
(四) 老师引导,幼儿上色。
老师:“小朋友们已经画完了,但是呢,蝴蝶现在还不漂亮,需要我们给它涂上好看的颜色。大家先想一想,要涂什么颜色才能使蝴蝶漂亮,鲜艳。
(幼儿大胆设想)
老师:“小朋友们想得很好,但是大家在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配在一起才好看,还要注意冷色和暖色以及同类色的运用。”
(幼儿涂色,老师指导,并鼓励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各种方式涂色)
(五) 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四. 延伸活动
1. 在教室的展示区开展“漂亮的蝴蝶”的主题活动,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
2. 让幼儿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蝴蝶,然后将它们画下来。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乐趣和颜色变化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白色油画棒人手一支。
2、大的水粉绘画纸每桌一张。
3、干稀适中的彩色水粉颜料每组一种,小排刷。
活动过程:
一、用白色的油画棒在图画纸上画些图案,如小动物或小花,请宝宝观察。然后用红色的刷子在纸上刷一下,变出画面,激发宝宝的兴趣。
1、师:看看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看不见吧?现在看老师把它变出来!
2、鼓励宝宝自由猜想。
3、引导宝宝注意观察老师操作的过程。
二、分组请宝宝用白色的油画棒在绘画纸上自由创作。
引导宝宝大胆地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
三、引导宝宝用刷子在纸上刷出颜色,待颜色干后,欣赏自己的作品。
1、师:宝宝画的都是什么呀?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呀!请宝宝用刷子把神奇的画变出来吧!
2、引导宝宝在空白的地方刷。
美术教案 篇6
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艺术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重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难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都知道了美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们的同学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有些美术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点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大家常常就会说这样的画是“抽象画”或“印象画”,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懂这样的作品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请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图》和P137的《格尔尼卡》,试着谈谈这两幅画的区别和自己的感受?
《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该作品是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而创作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巨幅壁画作品。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两幅作品,都是借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来控诉法西斯的残暴。但我们从两件作品是却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再现性艺术形象、表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仔细观察和体味,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瞪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握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简要介绍一下立体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维的视角观察物象)
P137《呐喊》蒙克(挪威)油画73。5*91CM,奥斯陆国立美术馆
蒙克:挪威当代著名画家,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者。父亲是平民医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特别是死神对人的折磨,他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这些经历对蒙克以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作品是以他自己对现实的切身体验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他自己在谈到这幅作品时曾说过:“…我和两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阳将要落山了,这时天空被染成了鲜血般的红色,我感到风刮得很厉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样的疲倦不堪,一动不动的停立在那里,蓝色的海湾和小镇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这时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听到了自然的喧嚣声”。
注意:在美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二、 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如:《血衣》《蒙娜丽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全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如P138《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作品中以三个柔软得像而一样的时钟为主要形象,分别挂在干枯的树枝上,搭在直角的主台上,卧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个还保持着硬度和原貌的时钟,也爬满了蚂蚁,遭受着骚扰和蹂躏,荒凉的海湾是暗喻着生命的死亡还是时间的停止,都不得而知。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对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
【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其创作方法上和艺术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应该学会理解不同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受,与画家在心灵上通过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美术教案 篇7
一、活动准备:纸盒,气球,剪刀每人一把,个中国奥尔夫乐器
二、活动过程:
1. 教师引导宝宝做自我介绍才艺表演
2、教师介绍今天是我们的音乐节,教师出示乐器,让宝宝认知并自己感知
3、教师分贝出示每一种个乐器让宝宝自己一一认知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4、教师统发给每个宝宝一种乐器让大家一起演奏
5、教师出示鼓,提问宝宝小鼓是用社呢作成的
6、教师出示圆纸盒,提问宝宝它是什么形状的
7、教师提问宝宝这个纸盒原来有什么用途
8、教师出示气球,提问宝宝气球的颜色和形状
9、教师提问宝宝气球像什么?还可以有什么用途?
10、教师出示小剪刀,把气球的`封口处剪下来
11、把气球的另一部分套在圆形的纸盒的口处
12教师指出现在我们的小鼓做好了,让宝宝尝试一下怎样让小姑发音
13、教师示范用手捏住气球,拉出一段距离松开后,小鼓会有好听是声音教师提问宝宝为什么会有声音?教师介绍是由气球震动发音
14、教师特点材料,宝宝自己操作
15、教师出示大的圆纸盒,同样的方法跟宝宝一起操作,教师引导宝宝听一下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16、小鼓做好后,教师每人两个小鼓一起演奏
17、教师引导宝宝互相交换小鼓使用
18、教师给宝宝的小鼓署名日期
19留念
三:活动总结:
本节课参入可许多音乐的元素在里面,打破了固有的静态创作模式,让宝宝用气球和纸盒来制作小鼓,并且让宝宝在寻找发音的位置,并了解发音的院里,震动产生声音。
美术教案 篇8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下雨天的时候,幼儿都会被大人保护的很好,他们对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从哪里下来的,雨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丝的模样。。。所以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使用平时不起眼的材料去创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丝”的样子。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目标:
1、学着用适量的浆糊把泡沫条粘到画纸上。
2、感受粘粘贴贴的快乐,体验视听享受的别样心情。
重点:幼儿操作用泡沫条来装饰的下雨的天空
难点:能用泡沫条表现出各种形态的“雨滴”。
活动准备:1、教师示范画(事先用蓝灰色调的水彩涂满整个画纸)
2、每人一份泡沫条(包装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组一份浆糊。
3、一段有雷声、雨声的'音乐。
4、下雨场景的图片。
一、 好大的雨
1、 教师出示有下雨场景的图片
2、 师:你们在图画上看到人们手里都拿着什么啊?
3、 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要带伞啊?
4、 师:你们能学学下雨时雨滴的样子吗?(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学下雨的样子)。
二、 纸上下雨
1、 教师出示蓝灰色底的画纸。师:今天我们要在这张纸上下雨。
2、 教师播放录有雷声的音乐。师:哇!打雷了。快要下雨了,零星的小雨下下来了。
3、 教师示范在纸上用小泡沫条贴出“零星小雨”。
4、 教师播放有下雨声的音乐。师:哇,雨开始下的了哦!这个时候雨是什么样子的啊?(很多,很快,很密)
5、 师:那我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我的纸上下雨。
6、 教师继续播放有倾盆大雨的音乐声。师:哗啦啦!雨又更大了。那这个时候雨下下来是什么样子的了啊?(雨点更大、更密、更快了)
7、 教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下雨,其他幼儿观察仔细。
8、 教师播放伴有风的声音的雷雨场景音乐。师:呼呼呼!刮风了,雨点被吹来吹去了。
9、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现刮风时的雨点。
三、 幼儿实际操作。
1、教师请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实际操作
2、注意提醒幼儿要一根一根的拿,浆糊涂的少一点。
3、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这灰蒙蒙的天空上下雨喽。(教师一边播放音乐)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 结束部分
1、 幼儿完成化作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别人和自己下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比较、欣想象的学习方法。
2、运用点、线、色块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动物的花衣裳和丰富的色彩。
教学重点:
1、能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
2、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独特的花纹图案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过程:
一、 一看、猜一猜、说一说
1、一看:出示动物局部,注意观察动物的花纹和色彩美。
2、猜一猜:这些纹样属于哪种动物的花衣裳?猜出动物的名称。
3、说一说:动物的花衣裳有什么作用?
二、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
1、看一看:动物身上的花衣裳有哪些花纹图案?色彩是怎样搭配的?
2、议一议:为什么有些什么动物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这么相似,有的还会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3、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三、玩一玩、画一画、评一评
1、玩一玩:创设动物界时装表演的情景,激发想象创作。
2、画一画:先画出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再给它添上合适的花纹、色彩。
3、评一评:自评和他评。
四、教学评价
1、可从知识技能方面设计:
我学会了辨别( );
我能观察发现( );
我能画出( )种花纹;
2、可从学习过程设计:
我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啊( );
我能自己查找资料,知道( ) ;
3、情感、态度方面设计:
我喜欢( );
我学会关注大自然的( )。
教学反思:本课从另一角度(动物保护色)启发学生的想像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科学与艺术地进行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学会用环境色装饰动物的身体,启发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