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5 10:36: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篇一遍辨一辩)

  支撑旋钮哆哆嗦嗦与世长辞巡逻

  喧闹辨别从不间断车水马龙荣誉

  (2)说说词语意思。(“哆哆嗦嗦”、“与世长辞”、“从不间断”、“车水马龙”)

  (3)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其中一部分。与课文后续学习有联系的可存疑。

  5、自由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评议

  6.作业:

  (1)《作业本》第2、3、4题。

  (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

  (3)理解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自然的习惯。

  (5)引导学生课后参加“看云识天气”和搜集整理气象谚语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实录

  片断一:课文一段研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不看课文认真听,可闭眼想象云的各种姿态。

  2、请同学复述一下云的各种姿态。

  3、讨论:

  师提问:这一段描写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答:比喻、排比。

  师肯定:对,本段描写了云的千姿万态,主要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我们已经学过,经常用到。这里用比喻把云的姿态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了。

  师提问:本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表示省略,是说云的姿态还有许多。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除了课文中的比喻句外,哪位同学能在用比喻句来描绘云的姿态?多说更好。

  生1答:早上的彩霞像红色纱巾,像红旗。

  生2答:夏天午后的云有时像打铁用的铁砧。

  生3答:有的像瀑布一样,还有的像茂盛的树。

  ……

  师肯定:对,他们观察很细致。同学们以后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外界事物,它能帮助我们获得知识。

  师提问:第一段省略号前描绘了云的形态,省略号后写了什么?

  生答:写了云的变化。

  师提问:综上所述,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书上一句话来回答吗?

  生(小议后)答:用课文第一句话来概括:“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幻无常。”

  师肯定:对。

  师提问:说说最后一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讨论后)答: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这一句话的作用答法不一。)

  师总结:“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最后一句引出全文中心,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片断二:课文2~6段研读

  1、指名学生朗读2~6段课文。

  2、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

  3、讨论:

  师提问:第3段介绍了哪儿种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云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答:课文第三段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四种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最轻盈、最高。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师提问:课文第四、五段文字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答:这两段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四种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3、4、5段快速阅读一下,在书中画出描写以上8种云的比喻句。

  生:(读课文画出比喻句)

  至此,同学们能否用书上一句话概括看云识天气的一条基本经验?

  生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师提问:综观2~5段,简要说一说这几段文字的结构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说法不一)

  师总结:第2段是总说,是后3段的“纲”,后3段就遵循这个“纲”来介绍不同姿态的云同天气的关系的。这几段文字先总说后分说,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4、观看多媒体图片:

  利用投影仪观看各种形态的云的图片。要求学生对比书中的描绘,注意区别。

  5、继续讨论:

  师:上面课文介绍的只是就云的形态方面说的.,云的不同还表现在它们有着不同的光彩,识别不同光彩的云,也能帮助我们推测天气。请快速阅读第6段课文,看看介绍了哪些不同光彩的云?

  生:(快速阅读第6段)回答:不同光彩的云有晕、华、虹、霞等。

  师:请在书中画出这几种云以及它们和天气的关系的文字。

  生:在书中画出上述文字。

  6、观看云、画、虹、霞图片。

  7、观看多媒体科普片《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反思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以此为乐。孔子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云,这一事物,天天都在我们生活里,司空见惯。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只就课本来学习,势必会很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成语、诗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学完一个片断和课文主体部分后,安排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或影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下课前5分钟和课后又安排了学生进行“看云识天气”的实践活动,既积累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和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淡化文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要求之一。因此,在这一课教学中,只注重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作者思路和文章结构,复习比喻修辞手法。不谈说明特征和说明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读书对我们成长有很大好

  处,谁能用古诗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一下读书的好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

  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来来

  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二、揭题

  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三、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读一下本课的字词。(课件出示生词、展翅飞翔、两

  军对垒、暑寒荣枯、井然有序、壁垒森严、随风摇曳、温柔细腻、雨后春笋)

  3、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4)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5、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

  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四、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景象,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1、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现象?大自然给你带来什么样快乐?说说你的`感受。 六、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板书 :

  野外——飞鸟花草蚂蚁

  读不完的大书 热爱大

  自家——果树竹林棕榈 自然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是以童趣为主题的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感受到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设计教学时,我着重从“读” 悟”上入手,引导学生快乐学文、读文,识文。

  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比如引读的运用和教师的换位参与等都起到了激发调动学生情感的作用。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如何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在字里行间学生感悟到了,大自然给作者提供了游戏的材料,自然的庭院让他欣赏到美,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有着丰富的知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随后,让学生们说说大自然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有的孩子说自己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许多的果树,到了秋天,自己站在小凳子上采摘鲜果,吃起来格外鲜美,有的说自己在路旁看蚂蚁搬家,想到天气的变化,还有的说大自然提供了太多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听着他们的描述我觉得孩子们真正悟出大自然为什么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了。

  这节课如果能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完整些,指导朗读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钓鱼》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教案《《钓鱼》教学设计》。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自学指导(二)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5、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6、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重难点: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一: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二、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三个:一、(1)写陈涉的出身和抱负,二、(2)起义的原因及为起义所做的谋划准备,三、(3)写发动起义和建立政权的'经过)】

  三、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失期,法皆斩,)

  四、根本原因是什么?(天下苦秦久矣)

  五、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他抓住了秦王朝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项燕数有功,爱士卒,而百姓不知是死是活,秦王朝内部危机四伏,人民的反抗情绪一触即发,起义当然会成功。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六、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舆论准备有(1)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步骤有三:(1)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2)并杀两尉(3)招令徒属,为坛而谋,立为将军。

  教学要点二:继续探究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分析陈胜这个人物形象:少有大志,壮有所为,不安平庸,具有洞察时局和组织领导才干,关键时刻沉着机智,智勇双全。

  三、陈胜出身低微,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为什么将他列为世家呢?(虽出身卑微,但少有大志,首先发难,向残暴的秦王朝举起反抗的旗帜。虽然起义失败,但他的反抗精神引领了全国各地的反抗斗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他是一个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同时也体现了司马迁重功业,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立传思想。)

  四、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他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来显示他与众不同的凡响和非凡的才能。)

  五、学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围绕树立理想、掌握人心动向,沉着、稳重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划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读、写、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3、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4、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字词。

  2、读通课文。

  3、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1、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揭题。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

  二、预习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借助词典理解新词。

  2、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夜景色?

  3、按“总一分一总’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

  2、理解词义。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无瑕,没有斑点。 萦系——围绕,牵挂的意思。 浩瀚——广大,繁多。

  3、写反义词。朦胧(清楚) 增添(减少) 驱赶(迎接)

  4、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色景象? 板书:仲夏夜,秋天,初冬夜,春天。

  5、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明亮的故乡月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时常萦系着作者思乡的心。· 第二段;(2~6)故乡一年四季各具魅力的月夜景色,突出月夜是故乡最美的时候。 第三段,(7)赞叹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美丽,那样地让人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一,第三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明亮、纯洁无瑕、晶莹剔透。

  2、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课文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美丽,叫人思念。

  4、感情读第三段。

  小结:课文第一、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明亮而美丽的。究竟怎样美丽?怎样叫人思念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3、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4、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6小节,思考;(1)故乡月夜景色美在哪里?(2)边读边圈。(3)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完成课后练习2。

  3、出示句子:(1)仲夏夜,海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着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2)夜空里没有一丝云彩,如银如水的月光倾洒在海面上,没有一点阴影。

  (3)这样的月夜,看一眼,都让你陶醉。

  (4)复习“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方法和步骤。 A、理解词义。 B、体会词的感情色彩。 C、感情朗读。

  ①“追赶,驱赶”把明月写富有人动作;表现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

  ②“如银似水,倾洒“写出了月光的质地,写出了月色如诗如画的景色,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到月光的海岛是如此的明朗。

  ③“陶醉”写出了作者陶醉于水产丰富的喜悦之中,体会作者思乡爱乡之情。)

  板书:追赶晚霞,驱赶余日,迷人,似轻纱,如银似水,暖意,银光闪闪陶醉 (5)指导感情朗读。

  二、积累句子。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 2、找出课文中的拟人句。

  三、作业:摘录比喻句,反问句。

  总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明亮 晶莹剔透纯洁无瑕仲夏夜追赶晚霞驱赶余日秋天 迷人似轻纱 如银似水初冬 暖意春天 银光闪闪陶醉 美丽叫人思念。

语文教案 篇9

  课题:省教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上 第八课 看图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Wrd文档中录入一个小故事;学会对进行段落的对齐、首行缩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知能力。

  教学重点:Wrd文档中录入一篇短文。

  教学难点: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的修改。

  教学关键:对wrd文档进行最基本的操作

  教学准备:硬件:多媒体电脑室

  软件:Wrd 20xx 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照镜子吗?有一天,一只小花猫也来到了镜子前,它照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课堂操作。

  (1) 播放动画片《镜子里的小花猫》。

  (2) 学生看动画片。请大家编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二、用WORD编写故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打字,可以把我们大家讲的故事,打开Wrd窗口,选择一种熟悉的汉字方法输入方法,把编写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操作打开Wrd,编写故事,老师巡回指导。

  三、设定“首行缩进”。

  (1)谈话演示。

  刚才大家在Wrd中输入一个小故事,大家看看,会觉得内容排版并不漂亮,怎样使所输入的内容排版的比较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的[演示]

  同学们,经过段落格式设置,是不是比原来漂亮多了。你们想不想掌握段落设置的方法呀?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设置基本的段落格式。

  (2)段落对齐。[边讲边演示]:

  (1) 将插入点移到相应的段落。

  (2) 单击“格式”菜单下的“段落”。

  (3) 出现“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单击“对齐方式”。有五种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

  (4) 选择相应的选项就可以完成相应段落的操作。

  [注意]:要完成哪一段操作就必须将插入点移到相应的段落中。

  [练一练]:请同学们将《镜子里的小花猫》这篇打开,并将标题设置成“居中”对齐方式。将正文设置成“两端对齐”。并把其它几种方式也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练习了段落的对齐方式,有一部分同学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有一些同学在全文设置时,是一段一段设置的,这样太麻烦,应该先选中全文,再进行设置。

  [提问]:除了刚才老师讲的设置方法,还有其他设置方法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找一找,看哪些同学能够找到 (提示:可以到“格式工具栏”中去看一看) 。

  师生共同总结:在“格式工具栏”中也有段落设置选项。

  [引入]: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对格式有什么要求?

  (3) 段落缩进。[边讲边演示]:

  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最直观的方法是使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

  是“首行缩进”标记,用来将段落的第一行缩进一段距离。写时,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要空出两个汉字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敲空格键来实现。设置了“首行缩进”后,当敲回车键另起一段时,输入的`文字会自动空出一段距离,段落开头不需要再敲空格键了。

  是“左缩进”标记,用来设置段落左侧的边界位置。

  是“右缩进”标记,用来设置段落右侧的边界位置。

  我们只能在由“左缩进”、“首行缩进”、“右缩进”标记限定的范围内输入文字。可以先设置好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然后输入文字;也可以先不设置,当所有文字都输入完毕后,再通过设置缩进,对全文进行调整。使用时,将插入点移到要缩进的段落,再用鼠标拖动相应的缩进箭头到所希望的位置即可。

  [练一练]:将《镜子里的小花猫》设置成书上的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答。)

  [提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设置段落缩进呢?你们可以上机找一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在格式 段落 缩进和间距中,可以进行精确调整。

  四、修改。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一定有过多次修改、重新抄写的烦恼吧?现在我们用Wrd来修改,再也不用重新抄写了。我们来学习的简单修改:

  (1) 移动光标

  [演示] (师边说边演示)在文本窗口中,有一呈I形状不断闪烁的光标。它是指示插入、删除等操作的起点。要移动光标只需将指针移动到相应位置,单击,光标“I”就插入到指定位置处。

  试一试:请把光标在中移到。

  师:光标会移动了,如何对光标处的内容进行修改呢?

  (2) 修改的基本操作

  ①插入文字:将光标移动到指定位置,单击,输入要添加的内容。

  ②删除文字::删除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删除光标处左边的内容,另一种是删除光标处右边的内容。 ●←(Bacspace)键,按一下退格键,可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

  ●Delete键,按一下删除键,可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

  ③撤消与恢复: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误操作,需要撤消刚才的操作,可以通过单击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来实现。这个按钮分成两部分,左边弯曲的箭头按一次可以撤消最近一次的操作,右边朝下的箭头可下拉一个菜单,里面记录了最近几次的操作,可以撤消其中的任何操作。如果要重复以前的操作,可以按“恢复”按钮。

  五、巩固练习。

  将编写好的故事,输入Wrd中,用学习过的方法,修改编写的故事。

  最后以“我编写的故事”为文件名,保存在“我的文档”中。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10

  内容预览: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3.(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4. 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5.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