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6 13:16: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筝、体育场、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老鹰、端端正正、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斑纹、热闹、宇宙、飘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3、 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难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 搜集有关风筝的图片。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看放风筝图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欣赏。

  2、 谈话:大家刚才看见的风筝漂亮吗?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放过风筝吗?你愿意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 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四人小组内交流哪些字难记,哪些字难写。

  4、 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鹰”、“嚷”、“墨”等字的写法。

  5、 检查读课文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问题在初读之后可以解决。

  五、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 熟读课文,思考: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新词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 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学习“怎样放风筝”的部分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 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 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 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 表演复述。

  A、 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 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收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3)体会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三、 学习“‘大蜻蜓’放飞前”的课文内容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 观察画面说一说。

  (2) 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 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 )的老鹰 ( )的鹦鹉

  ( )的仙鹤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二、 学习“‘打蜻蜓’放飞后”的课文内容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风筝?

  1、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 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有哪些风筝?

  (2) 你觉得哪一只风筝最好看?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 对比句子,体会写法。

  金黄的小蜜蜂,在空中飞来飞去。

  金黄的小蜜蜂,翘着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小结:第二句不仅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风筝的样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过想象,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鲜艳美丽的图画。

  3、 想象续说。

  (1)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课文描写的这些风筝呢?从哪里看寻出来?

  (2) 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学习作者的写法,画一画,说一说。

  三、 总结全文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放风筝时所看到的热闹欢乐的情形和各式各样的风筝

  在天空中争奇斗艳的景象,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放放风筝吧!

  四、 作业

  1、 摘抄课文中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预习第二课。

  4、 (选做题)小练笔:把自己课外放风筝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 放风筝

  放 举 跑 放线 松手

  高兴

  风筝 多 热闹 鲜艳 美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一常春藤盆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

  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

  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借住文本的内容创设说话、写话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在朗读中感受秋天之美、秋游之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四个描写秋天的成语与画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这组成语,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解题

  1.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理解题目:谁知道“秋游“的意思呢?(对,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自由发问:谁去秋游了?他们到了哪些地方?看些什么?玩些什么?)

  5.过渡:要想解决你们的问题,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挂图或映示课件)

  三、指导看图

  1.映示“秋天的天空,秋天的田野、同学们的活动”三幅图:我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这几幅图,先看看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说完整的句子,如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不同形状的白云。)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相机让学生从颜色上辨别成熟的庄稼)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出示小黑板或课件: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过渡:真是一次快乐的秋游呀,同学们不仅看到了天空,农田,还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耍。我们也快到课文中体验这份快乐吧!

  1.出示自学导引:

  (1)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陌生的字多读两遍拼音。(2)读通句子,看着标点符号读出句子间的停顿。

  (3)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友情提醒:完成快的同学可以完成《同步导学》第1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第一组:凉了 老师 郊外 一望无边 白兔 追逐 喊

  第二组:绵羊 稻子 高粱 棉花

  打滚儿 逮蚂蚱 亮开嗓子

  学生做小老师,带读第一组词语,学生相互提醒易读错的字音,

  重点读准 “郊、师、追、逐,凉”

  小组形式检查第二组的字音,特别强调“梁”读轻声,“滚”是前鼻韵母,“嗓”是平舌音,也让学生观察比较一下“棉”与“绵”的'异同。

  (2)巩固词语,交流《同步导学》第1题。

  3.交流标自然段的情况,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后,听读的学生进行评价,师相机正音。

  4.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课文的顺序排一排。(见《同步导学》第3题)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5.同学们已经把课文的顺序读懂了,让我们再齐读课文一遍。

  五、教学生字

  1.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兔、追、喊”三个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观察并交流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兔 喊 追 逐 望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并完成《同步导学》第二题。

  六、布置作业,相机辅导:

  完成《同步导学》4、7两题。

  课后:读熟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粒种子”,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指名读词语: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 渴 喝 声 音 赶 光

  2、齐读生字。

  3、指导写“渴”

  (1)师先示范笔顺。

  (2)用红笔描出三点水旁,再请学生思考:“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3)请学生在书桌上用手指边写边说笔顺后描红。

  4、同样方法自己学写“喝”,说说“喝”为什么是口子旁?

  5、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三、总结评比。

  评出写得较好的学生表扬。

  四、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

  渴 喝 声 音 赶 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

  探究式课堂教案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

  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语文教案 篇6

  《掩耳盗钟》的寓意

  《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寓言讲了一个盗钟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钟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画蛇添足》的寓意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二》,讲几个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喝又有余,于是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便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是多此一举,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是自己害自己。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

  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当评到两个比喻句时,教师及时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生生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班内进行小组间的朗读竞赛。

  3、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进行评读。

  二、进行重点字的书写指导。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4、请同学评一评,及时反馈。

语文教案 篇8

  《尊严》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一、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1、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害。画面出现不同的灾害以及人们逃难时的可悲场面。重点选播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灾难,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谈话: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

  3、学生谈话。

  4、导入课文内容。

  (1)教师总结: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自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尊严》(板书课题)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2)投影打出课文插图图片,教师讲述课文第一段话,引导学生看图:逃难的人什么样?

  (3)教师小结:在这些人中,只有一人例外。他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自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或同桌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2、学生试着自己概述课文的内容。

  3、小组内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体会年轻人的表现

  1、教师引导谈话:年轻人的表现怎样?画出课文中对他的描写,标示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准备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标示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4、小组内研究汇报形式,准备汇报。

  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汇报体会:抓词句体会、分角色朗读、表演、画图表。

  如可以抓住以下词句体会“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吗?’”

  在学生评价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通过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表现年轻人即使自己极度困乏,也保持自己的尊严,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其他逃难人的表现,理解年轻人的与众不同,进而体会年轻人的尊严。

  四、扩展延伸,深入体会作者写作目的

  1、引导谈话:你还知道相似的故事吗?现今社会,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

  2、学完课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明白了什么?)回去写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放飞一只蝴蝶语文教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篇短文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着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点滴小事,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演.折射出人性的一种美丽.计我们做牛活中的有心人,用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篇短文,用心品味文章的语言和内容吧!

  二、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1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再次自曰朗读课文,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 1) 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谈顺、流畅。

  ( 2 )知道两篇短文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

  ( 3 )批画圈点,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 .同桌或小组间自由交流学习体会,解决疑难何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牛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

  三、问题探究

  1 .教师将学生未解决的间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问题组,在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题组( 1)”从 《 放飞一只蝴蝶 》 这篇短文中,我们能从朱兰身上看到什么?

  ( 2 )班主任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又到财务室交了买两块玻璃的钱?

  ( 3 )公听争这篇短文写的什么内容?

  ( 4)理解“她提着水桶回家去,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读书声,还怕惊落了花上忽闪忽闪的露珠.”这句话的意思.

  2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视,师生共议,明确:

  (1)我们能从朱兰身上看到她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教案《放飞一只蝴蝶语文教案》。

  ( 2)班主任的“沉默”.是因为他为两块玻璃被打破的原因感到震撼,为朱兰的行为感到叹服,同时在思索:自己的'学生竟有如北美好的心灵,作为老师可能自愧不如吧!但是学生能为放飞一只蝴蝶而开一扇窗户,自己为了l 么不能为朱兰做点仆么呢?于是 · 他就到财务室交了两块玻璃的钱,老师的行为也让人佩服。

  ( 3 )清晨,大妈沐浴在幸福中,用心凝听着邻家小男孩的念书声。

  ( 4 )“脚步放得很轻很轻’.说明大妈不愿打扰邻家的小男孩.“还怕惊落了花上忽闪忽闪的露珠”。露珠的忽闪忽闪,好像人的眼睛在眨呀眨的,莫非露珠也在听邻家的小男孩读书?莫非露珠从邻家的小男孩的读书声中也明白了什么?一幅多么美好生动的画面润!

  四、指导朗读

  1 .以 《 听 》 这篇短文为例,学生找出自已喜欢的部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她朗读。

  2 .学生分组相互朗读,小组评议;

  4 .播放短文录音,学生边听边体会。

  5 .学生白由朗读短文。

  五、揣摩品味

  1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这两篇短文,(以,听》为主)从语言准确优美的角度,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进行摧述.“我认为_写(用)得好,因为它表现了(说明了、写出了 》 _

  3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陈述.

  4 .指名学生陈述,其他同学评议。

  六、课堂小结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分小组陈述读后感。

  板书设计 4 * 短文两篇 《放飞一只蝴蝶》 朱兰:打开一扇窗户——放飞一只蝴蝶—打破了两块玻璃 班主任:沉默—交了买玻璃的钱 《听》 清晨—大妈听邻家的小男孩念书 笑 很轻很轻:生怕……还怕……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福尔摩斯是怎么推断出送信人身份的。

  2、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感受。朗读课文。

  3、学习福尔摩斯善于观察,遇事爱推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福尔摩斯善于观察,遇事爱推断的好品质。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说说福尔摩斯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说说福尔摩斯对什么进行了推断,结果怎样?他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3、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三、反馈交流,自学汇报

  1、讨论自学练习2。

  2、讨论自学练习3。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我”有哪些感受?“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4、进一步想想福尔摩斯为什么能推断出那个人的身份呢?(善于观察,善于推理)

  四、朗读课文

  五、你们还了解福尔摩斯的哪些事情?互相交流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