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0 09:18:2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科学教案(集合)

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桥”并不陌生,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搜集过许多桥的图片,了解桥的形状、结构,发现桥墩都是圆柱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最适合做桥墩的原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用广告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柱体上摆放不同数量的书本,通过讨论、比较、记录、探索等方法获得相关经验。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入手一张纸、记录表。

  2、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2、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二)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1、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2、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3、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丁页起一本书吗?试试看。(幼儿探索)

  4、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它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够顶起一本书。

  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三)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1、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①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②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儿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简,谁的力气大?小耳月友们去试一试吧。

  ③讨论: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得书多,有的小朋友顶得书少?(引导幼儿发现将书的中心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更加稳定,同时操作时还要注意轻拿轻放。)

  本环节既给了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探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胆质疑能力。

  (2)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①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纸筒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②师:小朋友在纸筒上摆放书时一边摆一边数,并把结果记录在纸筒标记的下面,记好后再选另一个形状的纸筒摆放。听清楚了吗?

  ③幼儿探索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顶的书数量最多。

  ④小结:刚才,我们在同样大小纸张变成的三棱柱纸简、四棱柱纸简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上顶起的书数量最多,圆柱纸筒是大力士。

  每人一张记录表,提醒幼儿在不同的纸筒上摆放书本时要及时数一数、记一记,做到记录及时、有效、准确,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分析,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2、探索二:在三个圆柱纸筒上摆放书,探索纸筒的不同摆法及承受力大小。

  (1)师:这儿有三个圆柱纸筒和许多书,怎样摆放力量大?两个好明友一组去试一试

  (2)小结:三个圆柱纸筒在一起,可以顶起更多的书,如果摆法发生变化,顶起的书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从一张纸到一个纸筒,从一个纸筒到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再从一个圆柱纸筒到三个圆柱纸筒,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不断增加的探索难度,促使幼儿之间两两合作,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循序渐进,兴趣盎然,对纸的承受力的发现和认知也随之逐步深入。

  (四)摆一摆,体验圆柱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战。

  师:一个圆柱纸筒力量大,三个圆柱纸筒力量会更大,现在,我要用这五个圆柱纸筒接受更大的挑战。怎样摆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吗?

  2、全体挑战。

  师:这儿有许多圆柱纸筒,还有一块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个小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奇迹。

  当思维被调动之后,幼儿创造的灵感源源不断,操作活动也从手部动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摆一摆、站一站、试一试等动作的变化带动了探索范围的变化,新的科学概念在探索、实践、验证中悄然建构。

  (五)看一看,了解圆柱功能的运用。

  1、欣赏桥墩图片。

  师: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伟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链接生活经验。

  圆柱的作用很大,桥墩的建筑都需要圆柱来帮忙,生活中哪儿还用到圆柱呢?

  五、活动反思。

  1、巧用素材,发掘价值。

  桥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幼儿对“桥墩都是圆柱体”这一现象很感兴趣。本活动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充分发掘其隐含的教育价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符合《指南》《纲要》的精神。

  2、设置情境,体验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特点,让他们在“玩”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体验快乐。我从幼儿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出发,将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申与放大,创设了充满趣味、不断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体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学道理。

  3、自主操作,提升经验。

  该活动中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摆一摆、看一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有趣有意义的操作、尝试、猜想、比较中逐步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总结经验,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并实现系统性、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要求,自主获得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次活动正是选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选择了这节幼儿感兴趣的现象来进行探索,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活动目标:

  1.运用太阳镜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2.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各色儿童太阳镜,成人太阳镜,各色玻璃纸,纸制镜框,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展开,直接导入。

  1.讲一讲太阳镜的作用。天气越来越热了,很多人都戴上了太阳镜,太阳镜有什么用呀?

  2.示范正确的戴法。(教师可以故意戴错,请幼儿纠正正确的戴法:两只弯弯的`钩是挂在耳朵上的。还可以引导幼儿打开眼镜和收起时的方法,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幼儿选眼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太阳镜戴上

  (二)幼儿探索:戴着太阳镜去旅游。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到各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戴上太阳镜后不同的变化。探索过程中和幼儿个别指导交流。

  (三)交流。一起休息:你带上眼镜后有什么发现?

  师生总结:原来太阳眼镜可以把周围的东西变成和它一样的颜色呀。(诗歌出示)"我带上了红色的太阳镜,小草变成了红色,小亭子变成了红色……,老师的脸变成了红色,一切都变成了红色,太阳镜呀真好玩。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表述自己戴上太阳镜的发现。

  (四)交换太阳镜再探索。

  1.呀!怎么你的太阳镜和我们的不一样呀?引导孩子和同伴交流太阳镜的不同。(颜色多样:红、黄、蓝、绿、紫、咖啡等;款式不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小动物造型;大小不同:成人的和儿童的)

  2.交换太阳镜再探索,和好朋友交换不一样的太阳镜,我们再去旅游了!

  延伸活动:

  自制太阳镜。教师做好的框架,请幼儿用透明彩色玻璃制粘贴镜片。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石头的作用。

  2、乐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4、成品石头 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1)教师分别介绍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2)昨天我们摸过的石头有什么感觉?(请每个幼儿都能感受石头的粗糙、光滑)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1)教师请幼儿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幼儿用石头搭东西什么都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盒子是孩子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让孩子通过有趣的游戏,愉快的发现、学习、挑战;发展幼儿有关盒子的认知经验、分析能力以及整理物品的生活智慧,我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说盒子、看盒子、玩盒子的过程中,丰富幼儿有关盒子的外型特征(形状、大小、颜色)盒子的各种功能、用途等经验,有效刺激和发展幼儿观察、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我还设计了“整理盒子宝宝”的环节让幼儿尝试把一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盒子叠放起来。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放手让孩子们去摆放、去探索,以此来挑战中班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水平。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2、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征的过程中、知道一些关于整理物品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套盒、各种盒子若干活动重点:在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活动难点: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征的过程中、知道一些关于整理物品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参观“盒子博览会”

  1、引导幼儿观察盒子,与同伴说说你看到的盒子。

  2、集体交流:这是什么盒子?它是怎么样的?里面可以装什么?

  3、小结:这么多的盒子宝宝,他们的形状,大小都不同里面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盒子是放好吃的东西,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东西。

  二、猜猜神奇的盒子

  1、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藏着许多小秘密。这是一个什么盒子?蛋糕盒子——猜猜里面会住着什么呢?牛奶盒子——这是什么盒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鞋盒子——这是什么盒子?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宝宝鞋盒子——这个盒子是老师的`还是小朋友用的?月饼盒——这个圆圆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啊?

  ——盒子宝宝的全家都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这么多的盒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一个接一个,从大到小)

  小结:这么多的盒子,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牛奶盒,方方的牛奶盒里躲着妈妈的鞋盒子,妈妈的鞋盒子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宝宝的鞋盒子里躺着圆圆的月饼盒……。原来小盒子可以躲进大盒子里面,这么多盒子看起来就像一个盒子,这叫叠套。三、理理各种各样的盒子

  1、分别请2名、3名幼儿学习套盒子。

  2、幼儿分组探索套盒子。找一个“盒子妈妈”,把“盒子宝宝”想办法藏在“盒子妈妈”里面。数数“盒子妈妈”可以装几个“盒子宝宝”。

  四、拓展、延伸。

  1、欣赏PPT。生活中摆放凌乱与整齐的场景,与幼儿一起讨论除了叠套之外别的整理方法。了解盒子的用处,建立初步整理意识。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风、雨、雪、虹、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设想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现象,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天气的种类,了解每种天气的基本特点。

  2、尝试用动作来表示不同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天气牌(晴天、雨天、刮风)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天气

  1、小朋友看,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2、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情景,说说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有没有刮风,风大不大。

  3、如果是下雨是大雨还是小雨。

  二、认识天气牌。

  1、分别出示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的天气牌,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2、帮助幼儿了解天气的种类及其特征,教幼儿认识天气牌告诉幼儿有太阳的是晴天,画了小雨点的是雨天.

  3、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三、用动作表示天气

  1、这些天气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小朋友想一想都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晴天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下雨天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下雪可以做什么动作。

  2、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我们手臂向上围成一个圆圈当作太阳,表示晴天。

  3、我们五指张开,从头顶向下摇动手腕,表示下雨。

  4、高举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表示刮风。

  5、紧握拳头,轻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6、老师高举某一个天气牌,幼儿根据天气牌指示的天气表演相应的动作。

  四、游戏介绍游戏玩法

  找一个朋友,让他背对自己,在好朋友背上用手的动作表示天气,让他猜猜是什么天气。

  反思: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天气的的.变化为导线,根据天气的变化同时出示各种天气符号的标志,晴、阴、小雨、大雨、雨夹雪等,引导孩子们分别认识了这些标志符号,结束部分天气又变的晴朗,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去郊游,前呼后应。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关注了天气的变化,并认识了各种天气的标志符号,本节课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学得轻松快乐。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对于四岁的幼儿来说,其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他们已经开始初步感受到自己的外貌,身体部位的特征,对此有许多的疑问,而要解答这些疑问,首先要让他们认识身体的感官,这是该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由于中班年龄小,该主题只设计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这几个器官。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五官的用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认识自己的五官,并能够用汉语表达它们的名称。

  难点,了解五官的用途。

  活动准备

  1-能看,听,闻,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咸。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老师最喜欢看你们的小脸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说一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笑脸的什么地方”

  2小朋友相互讨论。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并练习《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嘴巴去尝一尝,小鼻子我去闻一闻,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五官歌》来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了五官,并能用汉语表达它们的名称,但由于我们班都是民族孩子,汉语底子薄,在了解这五官的用途时,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延伸。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用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点。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中的声音音频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幼儿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面,把瓶子拿起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有声音了吗?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游戏《大鼓和小鼓》

  师:知道了瓶子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可进行两次)大鼓的声音用黄豆多的瓶子用力摇,小鼓的声音用黄豆少的瓶子轻轻摇。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