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条条线儿怎样来?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三、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五、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六、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吸水的纸
活动名称:吸水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做印糕》这节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时理解复制的意义,并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这一节课中希望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复制在生活中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塑料凹形的东西、课件、厨师帽、桌布、毛巾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制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地方举办了“漂亮的糕点”展览会,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加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评价。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糕点,并提问:
(1)“这些糕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的吗?”
(2)“那这些漂亮的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3)“这么多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做出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工厂制作绿豆糕)
师:店里有好多糕点!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
提问:[]
(1)刚才我们在厨房里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么多的糕点的?
师:其实这种方法叫做复制。
(2)“用复制的方法来制作快还是用手工的方法来制作的快呢?”尝试运用简单的复制方法制作糕点,体验复制带来的便利。
1、启发幼儿思考复制方法。
师:我们可不可也用复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许多一摸一样的漂亮糕点呢?那我们今天也来用复制的方法来帮忙做糕点吧!
2、准备材料幼儿带上厨师帽,穿上围裙准备制作。
(1)介绍材料。[]
(2)提出要求。“大家要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利用材料复制糕点。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来制作,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做完后拿到后面的展示台上摆起来。”
3、幼儿尝试复制,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比较,直观感受复制的便利。
师:请每个小组都来说说你们那组做了几个?这些糕点看起来怎么样?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三、迁移经验,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复制现象。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复制方法等着小朋友去观察、去发现。
请大家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复制方法和工具,找到了就记在心里,下次我们大家再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他们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就是侧重于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前知识准备:了解圆的物体(如小圆球、小钢珠)是会滚动的。
2、物质准备:空胶囊、小钢珠、火柴头,纸团,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鸡蛋壳、玻璃球、玻璃球、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智力蛋。
四、活动过程:
1、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师:我的智力蛋可能干啦,它还会表演杂技呢,你们看(演示让智力蛋在透明筒里翻跟头),这个智力蛋在筒里怎么样了?(幼儿边看边议)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2、幼儿动手操作
(1)你们想了解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透明筒,小胶囊就好比智力蛋,现在你们试试看,你的小胶囊会不会在透明筒里翻跟头。
(2)幼儿操作:发现小胶囊不能翻跟头。
(3)为什么这个小胶囊不能翻跟头呢?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胶囊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再次进行操作,试着在小胶囊中放入小纸团、火柴头、小钢珠等物体,看看这些物体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
(4)师生共同操作、试验。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操作结果。
3、师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发现。
(1)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请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发现。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4、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1)为什么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火柴头、小纸团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2)观看多媒体课件(见附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因为小钢珠是圆的,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
(3)揭示“智力蛋”会翻跟头的奥秘。
师:你们猜一猜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儿猜测后打开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胶囊一类的空心物体内装上会不断滚动的重物时,只要重物一滚动,就会带动胶囊一类的物体翻跟头。
5、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游戏结束。
五、活动延伸:
在科技操作区提供各种类似胶囊的空心物体及玻璃球、小钢珠、小弹子等多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六、活动评价:
1、操作探索前善“导”。此活动一开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的意向,激起幼儿探索发现的冲动,带着“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问题非常投入、专注地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却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尝试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些困难,会有失败,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方法提供给他们,而是鼓励幼儿再尝试,或请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决问题,习得经验,真正把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3、操作探索后能“启”。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师能够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使知识、经验在幼儿的头脑中得到内化,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以及记录活动中不断丰富。教师还善于设疑,启发幼儿思考,进行猜测,进而继续探索发现,直至解决问题。比如在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小胶囊并不能翻跟头时,教师马上提出“为什么你的小胶囊翻不了跟头?”、“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等问题,使幼儿进行了再尝试、并从中发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自然习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和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找出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多媒体学件人手一套,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在图形王国里,国王为图形娃娃们造了二幢小洋房。图形娃娃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图形娃娃。
教师电脑演示,幼儿讲述。
出示汉字:圆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三角形
2、 师:只有二幢房,这么多图形娃娃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图形娃娃满意呢?国王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 幼儿讨论方法,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娃娃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分。
出示汉字:大小 颜色 形状
5、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按大小特征分)
二、分散活动:(二次分类)
1、师:图形娃娃们住在一起后很开心,可是过了一些时候,觉得不舒服。它们请国王再为它们造房子。这一次国王为每一幢小洋房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的图形娃娃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
幼儿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按颜色分特征分)
出示汉字:红 黄 蓝 绿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的本领,就是“二次分类”。
出示汉字:二次分类
三、自主活动:
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进行二次分类练习。
幼儿操作后自由交流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探究,知道气球鼓起来的原因是有空气的存在,并发现气球中的空气向外排出时会产生作用力使气球向反方向跑。
2、初步感知空气流动量大小与速度快慢之间的关系。
3、体验探索发现活动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记录纸、笔人手一份;大水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吹气球,了解气球鼓起来的原因。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呀?谁会吹气球呀?请一幼儿吹气球。
2、这个气球和刚才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呀?
3、为什么气球会变大了,气球中充满了什么呀?
小结:原来气球中充满了空气,气球就鼓起来了。
二、猜测并尝试:气球松开手后会怎么样?
1、如果现在我把这个鼓起来的气球松开手,它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猜测。
2、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你们去试一试,把气球吹大,然后松开手,气球怎么样了?(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并个别交流。)
3、谁来告诉我,玩气球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一次玩的时候,气球飞的一样吗?
三、再次操作并记录。
1、请你们再去玩一玩,不过先听清楚要求:你的气球是怎么放的`,它是朝那里飞的?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我们把每一次发现都要记下来。(幼儿再次探索、发现。)
2、现在谁愿意来说说你的记录?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实验情况。
3、看,我的气球这样放,你来说我的气球会往哪里飞?同意的举手。
4、为什么这样放的时候,会往这边飞,放上面的时候,往上飞呢?
教师演示后把实验记录下来,并进行小结。
四、猜测并操作气球放在水中的情况。
1、那如果我把吹鼓的气球放在水里,气球会怎么样呢?
2、等会我们去试一试,那老师给你们提个要求:可以两个人来比赛,看谁的气球跑的快。
3、谁愿意来把比赛的结果告诉我:你跟谁比赛的,谁的气球跑的快,谁跑的慢,为什么?
4、为什么粗吸管的气球跑的快,细吸管的气球跑的慢,为什么?那哪种气球在水里跑的时间长?为什么?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用气球玩了游戏,你觉得会跑的气球好不好玩,那可不可以把这个会跑的气球设计成一样什么玩具呢?幼儿活动后自己设计会跑的气球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 学习用语言和图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 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 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 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 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 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 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 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