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4篇【必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我们周围的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与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占重要部分。可利用的淡水有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为淡水。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一般生物水的含量为60%以上.水母98%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不同环境的生物对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如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根系发达;
3.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为我们陆地带来了充足的水
水循环的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人能控制的环节:地表径流。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南水北调
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
第二节水的组成
通直流电
1.水-----------------------氢气 + 氧气
(阴极)2 :(阳极)1
阴极: 用火柴点燃,生成淡蓝色火焰 气体体积多, 是氢气
阳极: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气体体积少, 是氧气
从该实验中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错误:水是由氢气(氢分子)和氧气(氧分子)组成的。
2.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气压下,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体积要变大。
3.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如:水结冰;水蒸发;冰融化;泥水沉淀;石头粉碎。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如:水电解;氢气燃烧
第三节 水的密度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 = 质量/体积 ρ= m/v m =ρv v=m/ρ
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ml=1cm3 1L=1000ml=1000cm3
水的密度:1克/厘米3 或 1000千克/米3
1克/厘米3的意义:1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1克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A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恒量,与体积和质量无关
B 不同物质的密度往往不同(也有特殊)
3 同一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不同的物质,当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当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小
3.一般地,固体的密度比液体大,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大。气体容易被压缩,所以密度容易被改变.
4.同一种物质,不论位置,形状,大小,质量如何改变,其密度都不变。可以用密度鉴别物质。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特点:两个物体相互挤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错误说法:A 压力就是重力 B 压力有时就是重力
正确说法:压力有时等于重力
2.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定量的描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 F / S F= P*S S = F / P
单位:牛/米2, 帕斯卡 或 帕 Pa 1 帕 = 1 牛/米2
1帕的意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3.物体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A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增大压力
B 压力一定(增大),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A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B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错误说法 :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条件)
注意的题型: 对物体不同的切割; 几个物体相叠的情况
4.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测量仪器:压强计 原理: 根据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比较压强大小,高度差大,压强也大。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的重力和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压强特点: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变大(深度从液面开始计算)
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
不同密度的液体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归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2.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 = G排 = ρ液V排g ρ表示液体密度 v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
归纳: 锦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两种状态:A 漂 浮 物体一部分浸在水中 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
F浮 = G物 平衡状态 V物 > V排 ρ液> ρ物
B 悬浮 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 可以静止(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F浮=G物 平衡状态 V物=V排 ρ液=ρ物
两种动态:A 上浮 是不稳定状态,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F浮 > G物 ρ液> ρ物
B 下沉 是不稳定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会沉到底而处于静止状态。
F浮 < G物 ρ液< ρ物
4.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 A 漂浮:浮力=重力。或用阿基米德公式,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物体
浸在液体内部分的体积
B 悬浮:浮力=重力。或用阿基米德公式。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物体体积
5.判断物体浮力大小的方法:A 漂浮时,看物体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无关
B 物体浸没时,看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看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上浮;物体的
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悬浮;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下沉。
6.凡是漂浮的物体,无论如何,浮力都相等,且等于重力。如轮船,在海上和在江河里,它的浮力都相等。但在海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小,船会上浮一些
7.液体的密度可以用密度计来测量。密度计无论放在什么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相等,且等于它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读数从下往上依次变小。液体密度大,露出液面部分长。
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吸放水)自身的重力来达到自由沉浮的 。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质:能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如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水、酒精等
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2.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一般的: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为溶质.
两中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但是有一种是水时,溶剂一定是水
3.悬浊液 :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泥水 会分层 下沉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肥皂水,牛奶。 会分层 上浮
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饱和溶液: 条件 A一定温度 B 一定量的溶剂里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溶解)
如果溶液析出晶体,那么溶液一定饱和
错误: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正确:不能再溶解该溶质)
2. 饱和溶液 升温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 蒸发溶剂(减溶剂) 加溶质 饱和溶液
3.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A 饱和溶液不一定为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为稀溶液
分析:有些物质溶解能力强,尽管已经溶解了很多,却还没饱和,但浓度已经较大,是浓溶液
有些物质溶解能力弱,虽然只溶解了很少, 却达到了饱和状态,可浓度还是很小,是稀溶液。
B 同种溶液,饱和的一定比不饱和的浓
4. 溶解度: 条件 A 一定温度 B 100 克溶剂里(水)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或最多能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
注意 溶解度有单位 克
20℃时,A 的溶解度为30克,意义:30℃时,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30克A 物质(溶解30克A物质达到饱和)
6. 溶解度的计算
A 比较简单的的,直接用比例关系去求。
如某温度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M,求M的溶解度 ?
10 50
100 通过比例,可以求出该温度是M 的溶解度为20克
B 比例关系不是一样就能看出来的 ,用公式
如某温度时,4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M,求M的溶解度 ?
S/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S =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得 S =100*10/40=25 克
C 当题目只给给出溶液质量时,可有两种解法
如某温度时,50克M溶液中最多溶有10克M,求M的溶解度 ?
方法一: 溶剂质量= 50 克 – 10 克 = 40 克 再用B方法求解
方法二: S /(100+S)= M质/M液 S /( 100+ S)=10/50 得 S =25 克
7. 大部分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有些随温度变化明显,如硝酸钾,对这种物质的结晶,
应用降温的方法;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如食盐,对这些物质结晶应采用蒸发溶剂。
有些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变小的,如熟石灰,对这些物质结晶应采用蒸发溶剂。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同时,气体溶解度也和压强有关,压强大,溶解度也大。(如饮料开后会有气泡产生)
9.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定量地表示某种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大,浓度大
a %= M质/M液
关键:分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注意:在某些情况要考虑溶液是否已经过饱和,如果是,就要注意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没告知溶质,溶液的,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
a %= 溶解度/溶解度+100
第八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 晶体:A 规则的几何外形 B 有固定的熔点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所以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结晶方法: A 降温 适用于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明显的 如硝酸钾
B 蒸发溶剂 适用于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如食盐,或有些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变小的
第九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1. 水危机的原因:A 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少 B 人口太多 C 分布不均匀
D工业发展,水污染严重 E 浪费严重
2. 我们常用淡水资源: A 河流水 B 淡水湖泊水 C 浅层地下水
3. 水资源总量取决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四分之一
4.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空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措施 南水北调
时间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措施 兴建水库
5. 水的净化方法:
A 沉淀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将固体不溶物从液体中分离开
B 过滤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将固体不溶物从液体中除去。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土壤是天然的最好的过滤器
C 蒸馏法: 根据液体溶质与液体溶剂的沸点不同
优势: 最彻底,得到的是纯净的蒸馏水
6. 粗盐精制: 溶解 过滤 蒸发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 引流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让幼儿在感知沙的特性基础上发现沙的好处、用途。并懂得珍惜沙。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照片:玩沙
2、每个桌上放一盘沙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照片:玩沙,幼儿观察。
2、教师:你们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
你们喜欢玩沙子吗?
谁玩过沙子,好玩吗?
想想你玩沙子时用了什么工具?
二、展开
每个桌上放一盘沙子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沙的特性。
(1) 沙是没有气味的。
教师:小朋友们玩沙子都很高兴,现在我想请大家闻一闻沙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是没有气味的)
(2) 沙子不溶于水。
教师引导幼儿先放少量沙到塑料杯内,然后画上一条线,再用勺子搅拌一下,
把塑料杯放在旁边。过了会等沙沉淀后,引导幼儿观察画线,得出沙是不溶于水的。
(3) 沙是细细的,一粒粒的。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用手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手抓一抓沙,
看看手上怎么样?手上的.沙是怎样的?
(摸起来软软的,沙子是细细的,一粒粒的。)
教师:现在我们用筛子来筛一下小石头和沙子,会怎么样呢?
(我看到沙子能从筛子上漏下来,小石头不行。)
教师:筛过的沙子和没筛过的沙子有不同吗?
(特别细、小、软)
教师:为什么我们用手、脚在沙上印手印、脚印能留下清楚的印子呢?
(因为沙子很细小、柔软。)
(4) 教师小结:沙子是没有气味,不溶于水,细细的一粒粒的。
2、幼儿认识到沙的好处及用途。
(1)体育运动需要沙。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沙子是很柔软的,请小朋友在木板地上跳一跳,
你们脚会有什么感觉,跳得舒服吗?
(木板地太硬了,跳一下脚就疼了,在木板地上跳,一不小心摔了跤,屁股摔得疼死了。
教师:水泥地很硬,沙很软,所以如果攀登架放在沙坑里面,掉下来就不会摔伤。
(还有跳远的时候,也要用沙子,叔叔练拳头也要打沙包。)
(2)建筑工程需要沙。
教师:沙子有很多用途,你们在哪儿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
教师:沙子可以用来铺路,还有如果把沙子、水泥、石头搅拌在一起变得硬邦邦的
就可以造房子、造桥了。
(沙子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3、教育幼儿应珍惜沙子,不能浪费。
j教师:我们平时玩游戏和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沙子。
盖高楼大厦也要用沙子,沙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所以我们平时在沙地里和沙子玩游戏的时候要小心,
不能把沙子扔到沙地外面,不然的话,沙地的沙就会越来越少,
以后就没有沙子和我们玩游戏了,
所以小朋友以后应该爱惜沙子,跟沙子做好朋友。
三、结束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印模,用湿沙进行印模游戏。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生动的教学,教育小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乐于发现周围的自然科学现象,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内容:
全堂课主要通过介绍三个自然科学知识,和学生进行科学讨论与交流,了解三个自然科学的原理,灵活的运用于生活,首先介绍台风的形成与影响,结合实际生活再了解生活中台风的危害和如何防御。第二个是关于猫能否分辨颜色的讨论,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猫分辨颜色情况。最后一个是关于气压的科学知识,通过将满杯水盖上纸倒置,观察水是否会溢出,了解日常的物理知识。整节课通过连接的三个小的科学常识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位同学关于台风知识的介绍: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台风的危害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
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提示一 千万别下海游泳
台风来时海滩助潮涌,大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千万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请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
居民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稍微保持点距离,因为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还有一些围栏,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楼上没有及时收集的材料,譬如钢管、榔头等,说不定会被风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为如果风大,塔吊臂有可能会折断。还有些地方正在进行建筑立面整治,人们在经过脚手架时,最好绕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三 一定要出行建议乘坐火车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提示四 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请检查家中门窗阳台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户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市民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第二个同学关于猫分辨颜色的科学问题。
首先先问一些问题,猫能分辨颜色吗?有谁知道?有谁家养猫?喜欢猫吗?
其次进行教学,先公布答案,即猫不能分辨颜色,猫眼里的世界都是灰色的,不止是猫,所有的夜间哺乳动物都是这样的。那么猫白天干什么呢?它和猫头鹰一样睡觉咯,它做着它灰色的梦,梦里都是灰色的老鼠。所以才能在夜间抓到老鼠。还有,能分辨颜色的动物只有人,猿,猩猩,其他的只能分辨几种颜色,甚至什么都不能分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第三个同学关于压力问题。
首先进行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满杯水倒置而不会溢出?当然没有盖子,水也是液态的。 其次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再结合实验让同学们体会。
课程结束,进行总结。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手工纸花每人2朵,宣纸花每人1朵,水果盘,盆、水、记录表、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些漂亮的花,自己找一朵喜欢的小花坐到它身边。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用纸做的花)
2、这些纸花能像真花一样盛开吗?幼儿讨论
3、(教师示范将花变成花苞)
4、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大胆发言)(幼儿将花变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2、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
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进行对比
3、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洗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打开了。
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刚才我们发现用彩色手工纸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宣纸,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幼儿猜测
2、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实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3、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四、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宣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宣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彩色手工纸与宣纸相比吸水性要弱一点,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活动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质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我们区角中继续操作实验。
公开课《纸花开放》活动反思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我练毛笔字的纸”,“这是可以用来折纸”……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 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富有指导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学习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急于寻找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处应该有的现象,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使得个别组幼儿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总起来说,我对这节活动课的效果比较满意,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