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范例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数学教学如果把“身边数学”引入教学,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孩子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因此,我选择《等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由简到难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面包,两根一样大的火腿,刀子,各种形状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等分。
1、教师简单讲故事《两只笨狗熊》。
师: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他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 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 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请小朋友帮他们想想办法? 幼:一人一半、从中间分
2、出示“面包”,个别幼儿尝试等分“面包”的方法。
师:请你用你的办法帮哥儿俩分面包。请其他孩子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幼:他是从中间分的。
师:对了,从中间分,这样才公平。
3、教师用小刀切开“面包”验证。
师:分开的两个面包大小是否一样? 幼:大小一样
4、小结等分含义。
师:把一个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几份,这种方法叫等分。分成几份叫几等分,像狗熊这样把面包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理解等分的含义。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图形是几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分别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是等分图形?
幼:它们大小都一样、形状也一样。所以是等分图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几等分?
幼:因为它们分成大小、形状一样的几份就是几等分。
师:请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图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扇形、三角形、圆形。)
师:为什么这些不是等分图形呢? 幼:分的大小不一样、分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等分图形。
二、幼儿操作尝试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儿各自选择图形,探索等分的多种方法,请幼儿示范讲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边对边对折)、我也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角对角对折)
幼:对折再对折、中间画两条线。
幼:我的方法是对折再对折(边对边对折)、我的方法是角对角对折。
三、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两根火腿肠先让幼儿比较是否一样长。
2、将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后的一份与原来比谁大谁小?再将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样?
3、小结:等分后的一份比原来小,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教学反思:
在《等分》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以幼儿熟悉的故事导入,把幼儿带进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再一个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图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按数群计数的运用很广泛,通过活动让 幼儿了解按“数群计数”的方法,在操作中,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并尽可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幼儿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方法得当,大班后期,幼儿的按群计数能力可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范围可达“100”,甚至以上。按几个几个数更快,为什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数群越大,数的次数就越少,数群越小,数的次数就越多的函数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计数及依据某种参照物估计一组数量。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的多种方法。
活动反思:
1.由于为孩子们预先准备了数量颜色不均等的九盘实物糖果,带给孩子们的是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和快捷的数数速度。
2.对实物进行按群数数时,“2个2个”地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5个5个”地数,对于幼儿 较难掌握。但只要掌握规律多练,数数时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
3.下次作业时需改进: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学习“按群圈数”,这样数起来更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初步感知5的组成,发现将5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3、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纸盒,内装有5个双色花片。
2、空白记录单、铅笔、水彩笔。
3、幼儿用书第28页《分分合合(一)》。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双色花片”。
(1)请幼儿说一说花片特别的地方。
(2)师幼一起数一数花片。
2、游戏“撒花片”。
(1)撒一撒。
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把5个花片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小筐里,看看有几个红色面向上,几个是绿(黄)面向下。提醒幼儿每次都要将5个花片抓在手里再撒。
(2)记得清。
引导幼儿拿出记录单,把刚才撒花片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每人撒5次花片,每次都拿5个花片,撒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结果要与撒出的结果一样。
(3)幼儿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
3、展示、交流。
(1)展示幼儿的记录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清楚的.记录方式。
(2)集体观察2~3张记录单,找一找记录单上有哪些相同的记录,有哪些不同的记录。(初步感知5的组成)
(3)教师小结。
4、完成幼儿用书《分分合合(一)》。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师幼共同评价操作结果。
5、师幼共同小结撒5片双色花片有哪些结果,记录有哪些方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的小组中男孩和女孩各有几名,比较各组的情况,感知6的分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二玩骰子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三、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四、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一寸虫》原是一个绘本教材,其寓意深远。周联老师通过借助于故事情景来激发孩子们的测量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有关测量的概念。周老师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理念新、选材巧,富于创新、效果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听课之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去后我也要试一试上这个活动。
回园后,我认真整理了听课笔记,网上购买了《一寸虫》故事书,反复阅读故事,感觉《一寸虫》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开展测量活动也适合大班幼儿,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试试开展“一寸虫”数学活动,但又担心:一是自己好久没有开课了,缺乏自信;二是观摩的课是特级教师上的,我行吗?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教案、准备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课了,刚开始比较投入,到出示课件时出了“洋相”,图片放不出来,当时我慌了手脚,“是从头开始,还是活动停下来”,正在这时,吴老师灵机一动,上来帮我调好电脑,还好,我总算“一路顺风”把课上完。通过这次活动,
有感之一是:感觉自己落伍了。特别在现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远远不如青年教师。在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们对于“寸”、“尺”这些测量单位没什么概念,测量对于孩子来说,枯燥而难于掌握。《一寸虫》虽然是绘本,是语言学习的教材,但周联老师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开发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同一绘本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充分地发挥了绘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后,在自己的活动设计前,我将更加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价值,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有感之三是:对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爱读书,才能有效的教好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的育人。读书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读书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1)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二、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2、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3、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三、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1)、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四、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生活中整合”“在游戏中感知”“在操作中发现”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李老师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做到了“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活动观摩后,我园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研讨,发现本次活动存在三大亮点:
一、 严密性。活动设计巧妙,语言规范,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借鉴。
本活动简单、巧妙,能让每个听课的教师现学现用。教师语言总体规范、严密,概
念清晰,科学准确,为我们听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对分合教学的重点把握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二、趣味性。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浅显、实效。
学具硬币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也常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游戏串联:抛硬币(发现数的分合)――猜硬币(在玩中运用数的分合)――用硬币(巩固分合,在生活模拟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在游戏中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孩子,幼儿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探索、发现,情绪始终积极,活动氛围非常浓郁。
三、 自主性。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教师只是引导、点拨。
本活动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每个环节,教师都先引导幼儿去亲身操作、感知,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整理,并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完善。幼儿思维始终活跃,随着游戏的展开,不断迁移、运用所学的分合知识,真正达到了在做中思、做中学、玩中巩固。
一点建议:整个活动时间的把握还需要合理些。教学中,部分环节拖得过长,如第一次展示幼儿分合式时,教师的评价可以简练些,集体游戏环节时,教师组织还可以再干脆些。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我园自然的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问老师树上的年轮,比较大树哪个更粗壮,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从小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水彩笔、记录表若干,1—8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出粗细测量的游戏:
1、教师提问:(1)我们这是在哪?
(2)春天的小树林漂亮吗?大树多不多?
(3)认识这些树吗?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3、教师小结:春天的小树林很美,各种各样的树木,树桩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4、引出“谁粗谁细”的游戏。
出示1—8的数字卡片,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谁粗谁细”,在玩游戏前我们得先邀请树林里的一个好朋友,可以是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大树桩,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着一张数字卡片,选择好了就将数字卡片贴在上面。
二、基本部分
(一)体验多种粗细测量方法,感受测量的乐趣
1、体验目测的方法判断树木的粗细,
(1)教师提问:a、它们一样粗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粗?
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
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树最粗?哪个树最细?
(2)讨论:用目测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吗?
(3)师幼小结:目测的方法非常不错,不过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
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
b、请幼儿找一颗树探索粗细测量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
(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b、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
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
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
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体验用双手环抱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双手环抱)
b、引导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尝试用双手环抱测量,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胳膊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卷尺、毛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c、出示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师提问:(a)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
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段丝带连一段丝带量、用手指做标记量……)
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翻转的测量方法。
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
g、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
c、教师巡回指导。
d、幼儿讲述粗细测量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树立从小爱护树木的意识。
(1)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2)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3)教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我们可以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等方式保护树木,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
延伸环节:
幼儿和树桩继续玩“谁粗谁细”的游戏,进一步学习运用工具量直径比较物体粗细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替代的方法进行游戏。
2.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活动准备 写好的电话密码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毕业后就不能和伙伴们天天见面了,如果想和好朋友联系,怎么办呢?
2.请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二、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1.出示密码条
4+3 8-2 2+1 9-4 3+3 4-4 (电话号码 773560)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老师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算式里,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
2.破译电话号码
引导幼儿尝试用做加减法的方法将密码破译出来
4+3 8-2 2+1 9-4 3+3 4-4 (电话号码 773560)
三、猜电话号码
1.谁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变成密码,让别人也来猜猜呢。
2.幼儿制作电话号码密码。
(教师协助制作。)
3.相互猜猜别人的电话号码
结合制作的课件进行
四、请小朋友把制作的电话号码放在区域角。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
舟山海娃幼儿园 虞 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
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
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设计思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
幼儿说出数量,
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
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
,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06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3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