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华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教材简析:教材借助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实践课是努力促使学生在以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得到加强和提高。
教学目标: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具:挂图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1一起去植树出示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1.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学生汇报,比较结果3尝试提出其它问题并解答。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用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估计及观察物体1小树长高了出示挂图:学生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归纳总结。除了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评议。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我们碰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3、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4、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1)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语文教案 篇3
我们老师非常珍惜这次和贵校的交流机会,究竟上一堂什么样的课呢?如何达到教学的目标呢?是追求精致还是扎实?是表演做秀还是求真务实?两位年轻老师思索着怎样才是交流和合作?怎样才能提升业务素养?深思熟虑后定位于返璞归真、原汁原味的常态课。有目共睹,课后就有16字的感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我们极力去实现“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用真切展现课程的理念,用真情拓展学生的感悟,用真实创新学生的思维。
一、课文简析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实录及评析
语文课堂,属于孩子,教学则应该回归自然,贴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进行深切的情感交流,基于此认识,两位年轻的老师在尝试中摸索。
1、因“疑问”而精彩。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老人与海鸥》中,叶老师的轻轻话语“站在翠湖边上,你有什么疑问?”,自然引出了学生心中的疑问“海鸥为何送别老人?”。《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上老师的微笑的导入:“呼风唤雨,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呀?”读完了词语,让学生谈谈不理解的有哪些。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2、因“想象”而生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也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丰富、自由、大胆的想象。我们的老师挖掘文本,多方面寻找想象的突破口。《老人与海鸥》的课堂上,叶老师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这只海鸥,你要说什么?”赋予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在有效地的激励下,学生的.回答“您好,我们的父亲!无论春夏秋冬,您都不辞辛苦的给我们喂食!谢谢您!”“爸爸!您真好!”学生的想象精彩纷呈,感同深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的小海鸥正在翠湖边深情的呼唤。《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周老师抓住了关键的一句话“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象”,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过去的王公贵族交通工具只有马车、轮船,他们的娱乐生活只能下下棋,泡泡澡。而我们今天可以乘坐火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可以看电视、上网、视频等等”学生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得意的神情是在他们感悟到了当今科技的先进,现在舒适的生活只会令那些王公贵族艳羡。两位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努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引领他们在广袤的思维时空驰骋。
3、因“读写”而扎实。
语文教学重在语感的培养,读是基础,形式的多样则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规,读要有独特的感悟,鉴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两节课读的形式多样,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读的层次不同,初读,理解课文读,加入体验读。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感悟。《老人与海鸥》中叶老师设计了2个“写感受”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练笔能力,《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周老师加强了生字词的教学,还有“发明”“发现”的词语区别教学,这些都展现了语文最本真的特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4、因“生成”而鲜活。
教学的预设彰显思维的智慧,而当前的课堂,因孩子们的灵动,而有了“课堂生成”,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我们期待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尽情释放自己思维感受。虽然,两位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初次相见,因为一起学习而很有默契,孩子们毫不羞怯,在他们的激情中迸发了智慧的火花,比如:用一个词形容老人的动作,引出了“细心、亲密、亲切、和谐、默契”等感悟程度不同的词语。还有学生动情的呼唤:“父亲!您怎能舍我而去?快快回来吧,我的父亲!”如此生动的领悟,谁不为之动容?那些即使没有发言的孩子,他们的眼睛熠熠闪光,那是求知的欲望。即使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们憋红的小脸也就是课堂的色彩所在,我们也一起感受到了课堂的和谐鲜活。课堂的生成就是课堂的生命!
三、教学反思
两节课都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我们感受到课堂的生机与灵动时,也感觉到“简约而不简单”。但众所周知,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尝试就有不足,有摸索就有缺失。
1、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凝练,预设的问题过于琐碎,有些话语过多的重复,不够自然贴切。
2、对文本的拓展浅尝辄止,不深入。《老人与海鸥》中预设的“如果你是老人,你要说些什么?”问题没有引导讨论,不了了之。课堂教学源于文本但要高于文本,《老人与海鸥》除了感受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美,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与动物和谐相处呢?没有展开。《呼风唤雨的世纪》探讨了农耕社会的生活贫乏,现代生活的舒适方便,那21世纪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没有引发学生联想。
3、教师刻意对着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的痕迹较重,不放开,因此课堂的节奏把握得不够紧凑。《老人与海鸥》中写的锻炼由于时间关系显得潦草,《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节奏前紧后松,教师后来的引导有些泛化!
总之,合作交流中总是鞭策着我们成长,在大家的关注中我们有所收获,但深知还有诸多的不足,需要各位的赐教,渴盼得到各位的扶助!我们真诚希望和联盟小学缔结联盟,相互学习,携手共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8-1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