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活动反思:
做为新教师的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活动中我的语速较快,重复了幼儿的回答,其实应该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春姑娘打电话的情景创设这一环节中,感觉太突兀了,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以创设另一个情景,比如:春姑娘想请各种颜色的花参加“百花会”,春姑娘想请小朋友们帮她制作邀请函,邀请他们。教师再出示邀请函问幼儿:你觉得这张邀请函,春姑娘想邀请的是几朵什么颜色的花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操作,最后以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春姑娘顺利召开了“百花会”,结束本次活动。这样的情景创设会计较自然,幼儿容易接受。活动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动中也不敢大胆尝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中,我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科学教育应以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究为目的,大班孩子喜欢猜测,喜欢操作,他们开始学会用实验等方式发表见解;记录自己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班级开展了生活秘密角《有趣的影子》,在这个探究阶段中,孩子们通过找影子,探究影子的来源,和影子做游戏等活动了解了光透过物体会形成影子,影子是黑色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跟孩子一起继续探索光的穿透性。选择的探索材料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活动中我们将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索材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光的穿透现象,并对探索光感兴趣。
活动内容:
《魔力彩光》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光感兴趣。
2.积极探索,感知光的穿透现象。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记录不同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手电筒幼儿每人一支,并学会使用。
(2)活动前教幼儿学会用压花机压花。
2.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色纸、“我的记录表”、彩色笔、压花机、剪刀、石头、塑料袋、透明纸、水果泡沫网、各种颜色的布、各种玩具。
(2)供幼儿操作的画板贴上白纸、展示记录表的底板。
(3)两段灯光视频、音乐。
3.场地准备:将活动室进行遮光处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视频激发幼儿对探索光的兴趣。(5分钟)
1.播放灯光视频,激发幼儿好奇心,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10分钟)
1.幼儿实验,记录。“你们能不能找出有颜色的光,把你找到的记录下来,当听到音乐结束时请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2.集中展示记录表并交流: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光?是怎么找到的?你在哪见到这种颜色的光?
3.教师小结:有时候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的物品,会变出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光,跟我们刚才看的视频里面的颜色一样的美。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玩具或图形后,光形状的变化。)
1.观看灯光动画造型视频。
2.回忆:刚才的灯光秀里你看到什么造型?
3.灯光造型图真的很漂亮,你们能不能也来尝试用常见的材料找出有造型的光?可以让辅助工具帮助你哦!
4.幼儿实验。 ( 常规强调,音乐停时请把材料放回篮子里,带上你的发现回到我身边)。
5.教师评价:你成功了吗?谁愿意来说说你变出了什么形状的光?
6.师幼一起得出的结论:平时我们看到光透过物体会形成黑色的影子,今天我们还发现了光还有穿透的本领。光透过不同形状的图案能发出不同形状的光。
(四)观看幻灯片,进一步感受光透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活动延伸
1.剧场要举办一场灯光秀,让我们也来做一回灯光师吧,小朋友们可以去邀请一位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2.播放音乐。幼儿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在活动室各个地方,发出不同颜色、形状的图案。随音乐舞动灯光。
3.音乐停活动结束:灯光秀结束了,让我们问问客人老师们,我们的灯光秀精彩吗?请给我们掌声!谢谢大家!
(六)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大记录表小卡片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xxx、xxx、xxx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方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空隙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说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幼儿认识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就是空隙,物体和物体之间都会有空隙,而且通过操作让幼儿明白,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的道理,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正和《指南》精神相吻合,即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且要运用与生活。
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在操作,因此,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活动结束后,我在科学区投放了更加丰富的东西,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孩子运用空隙的知识来收拾书包、盒装的玩具、碗筷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探究,知道气球鼓起来的原因是有空气的存在,并发现气球中的空气向外排出时会产生作用力使气球向反方向跑。
2、初步感知空气流动量大小与速度快慢之间的关系。
3、体验探索发现活动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记录纸、笔人手一份;大水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吹气球,了解气球鼓起来的原因。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呀?谁会吹气球呀?请一幼儿吹气球。
2、这个气球和刚才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呀?
3、为什么气球会变大了,气球中充满了什么呀?
小结:原来气球中充满了空气,气球就鼓起来了。
二、猜测并尝试:气球松开手后会怎么样?
1、如果现在我把这个鼓起来的气球松开手,它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猜测。
2、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你们去试一试,把气球吹大,然后松开手,气球怎么样了?(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并个别交流。)
3、谁来告诉我,玩气球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一次玩的时候,气球飞的一样吗?
三、再次操作并记录。
1、请你们再去玩一玩,不过先听清楚要求:你的气球是怎么放的,它是朝那里飞的?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我们把每一次发现都要记下来。(幼儿再次探索、发现。)
2、现在谁愿意来说说你的记录?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实验情况。
3、看,我的气球这样放,你来说我的气球会往哪里飞?同意的举手。
4、为什么这样放的时候,会往这边飞,放上面的时候,往上飞呢?
教师演示后把实验记录下来,并进行小结。
四、猜测并操作气球放在水中的情况。
1、那如果我把吹鼓的气球放在水里,气球会怎么样呢?
2、等会我们去试一试,那老师给你们提个要求:可以两个人来比赛,看谁的气球跑的快。
3、谁愿意来把比赛的结果告诉我:你跟谁比赛的,谁的气球跑的快,谁跑的慢,为什么?
4、为什么粗吸管的气球跑的快,细吸管的气球跑的慢,为什么?那哪种气球在水里跑的时间长?为什么?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用气球玩了游戏,你觉得会跑的气球好不好玩,那可不可以把这个会跑的气球设计成一样什么玩具呢?幼儿活动后自己设计会跑的气球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本次活动就缘于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乡下外婆家经历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着许多鸭蛋,他一时兴起,用手压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鸭蛋在水面上晃悠来晃悠去,不听使唤。在旁默默听着的曹颖马上说道:“我看到妈妈把煮熟的鸡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来的。”个别大胆的孩子纷纷猜想着可能是鸡蛋和鸭蛋、生与熟、冷水与热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一个设想在我头脑中酝酿而成。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最终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达到“我会学”。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
学具:1.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各若干。
2.磁吸标记、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鸡蛋一个: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看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装着水的烧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淡水里的沉浮状况。
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个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幼儿猜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完成记录)
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二个水杯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猜一猜”形式的设计,使得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争论,大胆联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在让幼儿使用身体动作和标记符号表达预测结果的过程中,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首位,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活动形成了质疑——猜测表达——验证——记录结果的良好开端。)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评析: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评析:这既是对上一结论的不确定性疑惑,又自然渗透了对下一步骤中的实验观察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进入实验中。教师提出矛盾性的问题,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尽情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也是幼儿将头脑中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旧经验发生联结、进行迁移的过程。)
三、做一做蛋宝宝沉浮的实验
1.理解记录图表所示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评析: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加盐量的多少,搅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的判定都应视不同的实验方法而言,决不可为追求统一结果而扼杀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才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说一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卡)从记录结果中讲讲自己的实验感受并发现鸡蛋沉浮的规律。
2.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盐的盐水中没有浮动,在加入3勺、4勺……盐的盐水中会慢慢浮上来呢?
(评析:这个环节中教师指出了矛盾的事实:同样在盐水中,为什么鸡蛋有沉有浮?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认识: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的沉浮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并且通过集体讨论交流,让幼儿对自己所思所为进行一次梳理,以此强化新获得的经验。)
3.除了在盐水里鸡蛋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想像讲述)
(评析:这一环节的讨论,让幼儿知道: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多向性、开放性。同时,也顺应了“科学来自生活,最终必然回归生活”的宗旨。)
活动延伸
1.如果在盐水里不断地加盐,鸡蛋还会往上浮吗?
(评析:科学活动是没有终结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况及其他沉浮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3、在实际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幼儿感受探究的快乐,学会交流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合作学习简单评价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初步了解磁铁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发现磁铁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积极探索磁铁的秘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钓鱼竿 鱼钩(别针) 有磁铁的小鱼若干条状或马蹄形磁铁每人一个 森林背景图片 黑猫警长图片 有磁铁的小猫和老鼠图片各两张 磁性黑板两块。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现磁铁
1、游戏:小猫钓鱼,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当小猫,跟妈妈一起去钓鱼。
2、讨论: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你们看看钓上来的小鱼,你发现了什么?
这条鱼和你钓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猫都钓到了鱼,妈妈却钓不到鱼?
3、小结:只有身上有磁铁的鱼才能被钓上来,因为磁铁能吸住别针做的铁鱼钩。
4、表扬幼儿的发现,肯定幼儿的观察。
5、请幼儿把钓到的鱼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图片上,进一步感受磁铁的特性。磁铁做的小鱼能吸在黑板上不会掉下来。
二、基本部分:认识磁铁
1、老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别针,能吸住黑板,还能吸住那些东西呢?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实验操作材料,介绍给幼儿。
2、老师:请幼儿拿出磁铁,观察磁铁的外形,颜色,摆弄磁铁,感受磁铁的特点。
简单介绍有关磁铁的科学知识。
3、老师提供每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那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4、请幼儿分组交流实验操作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推选出小组代表在全体幼儿面前介绍本组的实验结果。
5、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发现。6.请小组推荐的幼儿代表在集体面前宣布自己的实验结果,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实验结果。
6、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只要是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
7、老师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8、小结:磁铁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盖子,门吸,妈妈的钱包上的磁铁扣 活动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铁的本领。
老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积极观察了解磁铁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部分:探究磁铁
1、科学游戏:小猫抓老鼠
老师扮演的猫妈妈接到了黑猫警长的求助电话,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猫警长怎么抓也抓不住,小猫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老师演示分别用磁铁的相同两极做成的小猫和老鼠图片,由于磁铁相同两级相互排斥,所以小猫无法抓住老鼠。
3.请个别幼儿上来,探索怎样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师启发幼儿运用磁铁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儿发现将小猫身上的磁铁换一个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为两块磁铁的不同两极就能相互吸引。
6.请全班幼儿一起动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乐,发现磁铁两极的秘密,体验科学的神奇。
7.认识磁铁的两极:
让幼儿观看磁铁,拿磁铁两人一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老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
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级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级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试验,老师也同时操作。
启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儿歌: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幼儿边两人一组操作游戏边念儿歌。
四、结束部分:
1、老师:小猫咪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跟磁铁玩了很多游戏,现在小磁铁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们肚子饿了吗?那我们就把自己钓到的鱼带回家,妈妈给你们做鲜美的'鱼汤喝,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鱼,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比如磁铁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过物体吸住铁做的东西。
2、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块磁铁的两极的磁力最强。
3、在家园联系栏中,鼓励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悬浮列车,磁性水杯,广泛认识到磁铁的特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磁铁的神奇,通过幼儿感兴趣的钓鱼,玩磁铁,抓老鼠,完全让幼儿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猫是多么棒!在活动进行之中,我始终以幼儿在前,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游戏,小实验,探索发现活动中,主动倾听;独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胆表达。他们发现了磁铁的本领,感受了磁铁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铁的秘密。孩子们觉得,科学不再是枯燥严肃的说教,变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与集体互动的表现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究,观察,发现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围绕活动主题主动学习,与老师互相配合,动静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三个目标,让孩子们学习科学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稻子、苹果、向日葵、花生等图片。
2.各种种子的PPT。
3.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记录表猜想有没有种子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发记录表)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三、探索"种子在哪里"1.向日葵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2.探索苹果的种子(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儿说完看ppt3.花生的种子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是在壳子里。
4.香蕉的种子师:香蕉有种子吗?他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5.比较植物的种子:
师:我们小朋友前段时间,带来了好多的种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想想他们都是谁的种子,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四、种子连线师:这里还有一些种子,请小朋友们来连连线。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种子他们都藏在果肉里,果壳里还有花心里。其实在植物世界里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还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带等。
活动延伸: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鼓励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查资料,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对着图片来认识种子,而是让幼儿在实物中寻找种子,一个“藏”字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对寻找种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植物种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陀螺、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大胆表述。
(2)教师发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展示。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我们能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它的转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让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交流:说一说自己让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转动了起来?如果某一部位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四、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