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1、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槐乡的孩子
五月 满意
八月 繁忙
勤劳 自立 热情 好客
2、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
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n diān diā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学习课文1~7段。
(1)学生自由读1~7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4)重点研读第6段。
语文教案 篇2
复习内容:
《家》、《东方明珠》、《秋姑娘的信》、《看菊花》、《练习3》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组内的课文;
2、能正确地书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揭示复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打开书看看这个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
(《家》、《东方明珠》、《秋姑娘的信》、《看菊花》、《练习3》)
二、复习过程
(一)复习《家》
1、出示教学挂图,小朋友们,有几个朋友他们迷路了,你们能从图上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背诵。
4、默写生字:白云、儿子、沙土
(二)复习《东方明珠》
1、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有个巨人也来到我们这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点。
3、 齐读课文。
4、 (出示东方明珠图片)让我们仔细来看看这位巨人,它漂亮吗?你们喜欢它吗?
看图,跟着音乐,我们一起带着喜爱的感情背诵课文。
5、 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dōnɡ fānɡ ɡuǎnɡ dà tóu shànɡ ynɡ diàn hǎo le
( ) ( ) ( ) ( ) ( )
(2)扩词
方( )( ) 头( )( ) 广( )( )
(三)复习《秋姑娘的`信》
1、还记得善良美丽的秋姑娘吗?秋姑娘可爱写信了,她给好多朋友写了信,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复述四封信的内容。
2、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篇课文,夸夸可爱的秋姑娘吧!
3、你们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你喜欢哪封信,就不看书来说一说。
4、集体背诵课文。
5、巩固练习。
(1)默写生字词:好友 好心 全村 生日
(2)同音字比较:友( )
有( )
A、小红和小花是一队好朋( )。
B、我( )一个好朋友。
(四)复习《看菊花》
1、你们见过菊花,喜欢菊花吗?有一个小朋友就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公园欣赏了菊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齐读课文《看菊花》。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菊花写得可真美呀!谁来把它读好了。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3、你能不看书,看着菊花图,美美地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4、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yě xǔ kāi fànɡ bù tīnɡ diǎn tóu ɡōnɡ kāi
( ) ( ) ( ) ( ) ( )
(2)同音字、近音字组词。
工( ) 方( )
公( ) 放( )
(五)复习《练习三》
1、 根据儿歌,掌握方向。
2、 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3、 学会正确、有礼貌地打电话。
三、完成《语文练习与测试》中的相关试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的一篇主体课文《马拉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正确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这篇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同学接读这篇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读,好吗?
三、理解朗读课文,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1、同学们,“马拉松”一开始是什么?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⑴、指名接读课文1——4自然段。
⑵、讨论,并指名说说。
⑶、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⑷、指导朗读课文1——4自然段。
⑸、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⑴、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⑵、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⑶、指名汇报。
⑷、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⑴指名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⑵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这篇课文。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有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
1、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2、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3、书里还有好多好多关于传递信息的故事,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句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四、反馈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三、实战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附板书设计:
10北京
天安门
美柏油马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难”),练习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汉斯在海难中所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和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汉斯坚强、勇敢、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海难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大海的特性,积累有关大海的词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海。
2.教师谈话:大海既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又有令人害怕的时候。当大海发怒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勇敢的少年》给了我们回答。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好自然段,遇到不懂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或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解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
3.“会认字”学习过关,注意多音字“难”的其他读音。
漆黑 船舱 划艇 悬 队伍 哀求 眺望 海难
(1)开小火车逐个检查认读,给多音字组词。
(2)齐读生词。
(3)集体记忆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
(4)从课文中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3.“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渔、顺、伍、划、拥、必、忍、翘
(1)观察8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阅读与海难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巩固认读下列词语。
漆黑 海难 狂风怒吼 乌云翻滚 危在旦夕
义务 援救 竭尽全力 自告奋勇 精疲力竭
2.用上以上的部分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领悟。
1.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用下画线画出最能体现汉斯勇敢的句段,还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将你画记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2.学生汇报,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感悟,并随机指导朗读。
从当时的恶劣的环境感悟:
(1)说一说,这一段为什么能体现汉斯的勇敢?
(2)找一找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师相机板书: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危在旦夕)
(3)交流与海难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海难的感性认识。
(4)听录音(教师准备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录音片段),边听边想象:海难的惊心动魄及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再交流听后的感受。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对话中感悟:
(1)学生汇报后,提问:妈妈的阻拦有道理吗?为什么?(师相机板书:唯一的依靠,16岁)
(2)情况这么危险,妈妈一再阻拦,为什么汉斯还要去救人?请用汉斯的话回答。(相机体会“义务、竭尽全力”的含义)
(3)讨论:妈妈一再恳求汉斯不要去,汉斯仍义无返顾地去了,这难道也说明他勇敢?(引导学生感悟汉斯的行为不是莽撞冲动,而是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环境中,汉斯为了拯救他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宁愿舍去亲人。他承担了自己的义务。这就是勇敢精神的体现。)
(4)同桌练读汉斯母子俩的对话。
(5)指名分角色读,读后评议。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引读完全文。
三、总结拓展。
学完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含汇报批注)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汉斯所说的那一段话。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自告奋勇
竭尽全力
义 务
勇敢的少年
(汉斯)
乌云翻滚 唯一依靠
狂风怒吼 母亲阻拦
危在旦夕 十六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
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4)出示:诸葛亮先…… ,再…… ,最后 …… 。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
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
2)齐读第四节。
(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
师: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 读生字(开火车)。
2. 读词语(齐读)。
3.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体验春天。
1、猜字谜。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给大脑做做体操,咱们来猜个字谜怎么样?注意听: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个字。学生们可真聪明,这个字就是春天的春字。
2、说春天。
师: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把你们找到的春天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吧!(学生讲述自己找到的春天)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老师也回去找春天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找的春天吧。
3、看春天。
VCD播放春天的.景色,学生观察。
4、师:春天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5、师:春天我们能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大家有心去看、去感受,春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听春天已经在召唤我们,它想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
6、表春天。
师生听音乐做律动。音乐《嘀哩嘀哩》。
二、提示课题,学习新歌。
1、师:春天来到了,连小黄鹂也在唱着歌,这时候让睡在泥土里的种子听见了,它醒过来,感觉有点渴,那可怎么办呢?(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
2、师:这位同学说下点雨它就不渴了,是呀,种子喝得饱饱的,身子一挺就钻了出来,那么种子应该感谢谁?(小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天的歌《小雨沙沙》。
3、播放录音歌曲《小雨沙沙》,让我们边仔细听边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学生模仿下小雨的声音:沙沙 沙,沙沙 沙。
4、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都想唱一唱了。你们随音乐轻轻拍手为我伴奏好吗?(教师范唱)
5、师:歌曲唱完了,你听出种子在说什么话吗?为什么?”
6、教师带领学生读歌词。
7、师生听音乐用“噜”模唱歌曲。
8、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9、师生对唱、小组对唱和分角色演唱歌曲。
10、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模仿下小雨的声音用“沙沙沙”为歌曲伴奏。
11、全班进行表演。
三.分组活动
1、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方式。(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2.教师将学生分成演唱、表演、画画、乐器伴奏四组各小组进行创编活动。
3.学生分组展示。
a.图画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得真漂亮。
b.乐器组:这组同学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棒极了。
c.表演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雨”、“种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
d.歌唱组:同学们用甜美地歌声演唱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首歌曲,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四.小结:
师:学唱了这首歌,我们知道了种子生长离不开谁?(雨水),那我们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谁?对了,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希望你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祖国的大花园中每一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段落较多,标号段号。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小说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
阅读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交流小说的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铁凝,( )人,( )代( )家,现任( )。
2.读准黑体字字音
皱褶 嘟囔 吮吸捂 怂恿娇嗔 辗轧 搡2、练会下面字的字形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3、词义刻意: 惆怅: 悸动: 怂恿: 蠕动: 撼天动地:斟酌:
三、导入新课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五、深入探究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6.香雪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字、词。
2、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并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发生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一个叫黔敖的富人在路边摆设了食物,准备施舍给灾民。一天,一个灾民走过来,黔敖叫那个灾民吃:“喂,快吃!”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个灾民应不应该吃这些食物?
(有的认为应该吃:因为吃了以后可以生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怎么吃呢?就要来引导学生。吃并不是没有尊严的吃,而是要提供帮助的人与自己站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或者吃了之后有所回报等。有的认为不应该吃,因为这个富人过于傲慢,虽然是提供食物的人,所以即使吃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结果怎样,大家想知道吗?最后这个灾民饿死了。是啊,如果我们是这位灾民,这位富人用瞧不起的语气叫我们吃这些食物,我们也不会吃的,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有口饭吃,更重要的'是要活出人的尊严。
(板书:尊严)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对“尊严”是怎样理解的?(尊严不是一个界定好的模式,而是发自内的一种维护自尊、自强、自信的一种信念,也不是一种不切实际、盲目地从外在来装饰自己的形式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在自学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
2、现在通过联系上下文或,你理解了哪些?
三、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3、读读与问题相关的段落,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4、对于实在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四、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从而细致地理解课文
学生质疑: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把这个年轻人留下来?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学生小组讨论,轮流发言
六、小组汇报
1、因为他有尊严:
⑴ 别的逃难者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年轻人却要求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⑵ 当大叔说没有活可以干时,年轻人目光灰暗下来,表示出很失望。
⑶ 当大叔说可以先吃饭,后干活时,年轻人的坚决与不容商量。
⑷ 最终大叔请他留在了庄园里。如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年轻人很有骨气,即使
在困境中也要维持自己的尊严。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里的“什么都没有”与“富翁”看似矛盾,但恰恰反映出了年轻人日后成为石油大王的原因──只要有尊严,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不足都可以弥补。
七、思维拓展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八、作业
1、课外阅读两篇,任选一篇来读。
2、写一篇小练笔,谈谈学《尊严》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经典)09-11
[经典]语文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