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科学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瞧!它是谁呀?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
2.练习脚步的各种基本动作,锻炼脚部肌肉。 3.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报纸,标靶,布置大森林情景,小椅子16张.
三、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别着急,我们还得先练练本领,特别是小脚丫的本领。现在,我们把鞋袜脱掉,让小脚丫快快乐乐地玩一玩吧。
2.观察小脚的外形特征,了解脚的作用。
(1)提问:小脚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幼儿互相观察、讨论)小脚有什么用呢?
(2)小结:脚由脚趾、脚面、脚底、脚跟等部分组成,我们的小脚不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领,还会做小脚操呢!
(3)边念儿歌边做小脚操,锻炼脚部肌肉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心里痒痒,(一脚脚趾挠另一脚底两下)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
(3)游戏“碰碰小脚丫”幼儿(师生)之间相互用小脚丫碰碰对方的小脚丫,感受快乐。
3.练习夹报纸走和跳
(1)出示报纸,启发幼儿尝试用脚趾夹住报纸走或跳。幼儿四散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情景练习:夹着神奇的魔纸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儿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将
魔纸撕破,先绕过“大树”(小椅子),再跳过“陷阱”,走过“独木桥”,看谁先到目的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绕过全部障碍,允许能力弱的'幼儿选择较为平坦的路径走到目的地。
4.练习用脚撕报纸,锻炼脚部小肌肉
(1)教师示范用脚撕报纸。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撕报纸,要求:尽量用脚将报纸撕碎,并将撕碎的报纸捡起团紧。
5.游戏“夹纸团跳”
(1)自由练习,尽量投远。 (2)组织比赛,看谁投得远。
6.游戏“砸标靶”
出示标靶,幼儿用石块(纸团)砸。随后,幼儿听音乐舞蹈,庆祝胜利。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用小脚从事各种活动,如用脚画画,用脚捡地上的东西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2.合作完成消化系统模型,并用清晰地语言进行讲述。
3.知道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2、难点: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活动准备:
1.西红柿每人一份。
2.《西红柿旅行记》课件。
3.不同消化器官拼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品尝食物,谈谈所吃西红柿的去向
1.出示食物
师:孩子们,今天我请你们吃美味的西红柿,我们排好队去拿西红柿吧。
2.师幼交流
师:想一想,你吃的西红柿哪里去了?(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
师:刚才有人说西红柿到了胃里,有的说到了肚子里,还有的说到了肠子里……
二、倾听故事,说说西红柿的消化过程
1.倾听故事
师:那么,西红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西红柿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
3.个幼回答
4.教师小结
师:西红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从嘴开始,经过一条像水管的通道,来到一个像大口袋的地方,接着去了细细弯弯的小肠,来到一条比小肠粗的地方,最后没被吸收的被排除到体外。
三、观看图片,讲讲各种消化系统功能
1.观看图片
师:谁知道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个幼回答
3.教师提问
师:那你知道每种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吗?现在请你和身边的`伙伴说一说吧。
4.幼儿讨论
5.个幼回答
6.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消化器官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叫做消化系统。口腔中的牙齿负责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输送食物的通道;胃会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为食糜;小肠可以把食糜分解为养分,吸收食物的营养;大肠可以吸去食物残渣内剩余水分,使食物残渣成为粪便。
四、拼图活动,摆摆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1.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和消化系统有关的拼图游戏,我为每组准备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图和一个消化系统模型,完成拼图后将消化器官粘贴到消化系统模型上,最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语言给大家说一说每种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接下来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小组介绍
师:现在请小组的代表到前面来说一说吧!
4.教师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从口腔、食道、胃、小肠到大肠,共同完成了一个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
五、生活践行,聊聊饮食和卫生好习惯
1.提出问题
师: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2.个幼回答
3.教师小结
师:消化系统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吃完东西一定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饭菜;饭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越来越棒。
活动反思:
对于此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简单的讲述下自己对于此节课的反思:以谜语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提问幼儿谜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未能正确的猜出谜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导幼儿正确的猜出谜底。课堂氛围师幼互动活跃,幼儿能大胆的举手回答,讲述自己在对西红柿观察中的发现。能让幼儿知道西红柿的内外部特征及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百科:番茄(学名:Solanumlycopersicum),即西红柿,是管状花目、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弯曲性,了解常见物体弯曲的必要性。
2、学习观察弯曲形状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体验弯曲的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1、自制眼镜一副,真正的眼镜一副。
2、两部电话线不一样的电话机。第一部的电话线是弯弯绕绕的;第二部的电话线是直的。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镜腿直直。
1、教师出示两副眼镜,请两个幼儿分别戴上然后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1)咦,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一直掉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弯腿跟直腿的'区别)
教师:哦,原来直直的镜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来;真正的眼镜有弯弯的镜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来。
二、实验二:电话线直直。
1、教师出示两部电话机,拿起第一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使弯绕的电话线伸长。
2、教师拿起第二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由于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把电话机拖过来掉到地下。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和直直的电话线的区别)
教师:哦,原来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可以伸长,所以我们可以走来走去接电话,用起来很方便;直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只能在原地接电话,很不方便。
三、讨论: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辆汽车能上山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衣架、躺椅……)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讨论:假如它是直的会怎么样?
教学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假设环节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觉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儿就体会更深了,现在光凭想象效果不佳。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积极,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手电筒,课件-音乐:如果感到幸福
2.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桌子上有什么?(电池)
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
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
(1)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了解电池
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
(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3.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
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三、再次放录音
音乐《如果感到幸福》,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准备:
1、软硬不同的两条小路
2、每个人一个软硬不同的玩具
3、软硬不同的糖果每个人一个。
4、写着软硬两个字的箱子。
5、活动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入场,走在软硬不同的小路上。
老师在班级布置了两条小路,小朋友走一走,有什么感觉?教师参与其中,随时问问孩子有什么感觉?走完后找到一把椅子坐好。
幼儿坐好后提问:你走的哪条小路?有什么感觉?
总结:走在海绵路上软软的,走在石头上硬硬的。
二、玩玩具,感知软硬
椅子下面藏了玩具,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请出来,举起来和玩具宝宝问个好,我们玩一玩,摸一摸、捏一捏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三、分一分,按照软硬给玩具分类
四、拓展生活经验,说一首生活中、身体上哪些是软软的,硬硬的?
五、分发糖果感知软硬
六、玩糖纸感知软硬,并想办法把糖纸变硬的方法。
七、渗透健康行为习惯教育:将糖纸收拾好,漱口保护好牙齿。
科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主要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亲厉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控制变量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师设问。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板书课题。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联想其他液体是否也这样。
3、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
2. 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
3. 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具图片
■ 活动过程
[导入]
1. 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
- 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
- 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
- 你最喜欢什么味儿?
[展开]
1. 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 你吃过饭团吗?
- 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
- 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 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
- 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
3. 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
① 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
tip> 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 ->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 ->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 ->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
4. 观察活动纸。
你闻到了什么味儿?
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 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
① 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
②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变色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色纸粘土、透明饮料瓶若干个、塑料筐数个、瓶盖数个、油画棒、记录卡、抹布、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清楚的表述实验结果,并能在记录卡上记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三个好朋友也来我们教室了,他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下面,请你们把好朋友找出来吧。(红黄蓝三色纸粘土)他们也喜欢抱一抱,教师示范:红色和黄色纸粘土抱在一起变成橙色。现在请你给他们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儿歌:小红和小黄,抱在一起,拧呀拧呀拧,变成橙色画橘子。
二、展开:神奇的魔法瓶
1.老师今天给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法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和幼儿拿矿泉水瓶(瓶盖上有颜料),晃动,出现颜色。
2.教师偷换放有其他颜色颜料的瓶盖,再次晃动,变色。
师: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魔法瓶里的水怎么变颜色了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才老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观察瓶盖秘密
(2)谈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在记录卡上记录实验结果:红色+?==橙色,给幼儿留一个疑问。)讨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不同,会怎么样?
3.幼儿玩变色游戏,并记录。
师:请小朋友们选一个和自己瓶子里的水颜色不一样的瓶盖,再次晃动,看一看水变成什么颜色了,并记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色彩真神奇。教师请幼儿完成大的记录卡,并选取个别幼儿的记录卡进行展示,总结变色的秘密,再次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三、结束教师提供一幅简笔画和红、黄、蓝三原色的画笔,请幼儿想办法按教师的要求给正确涂色。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