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5篇(荐)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教学过程
一.教师根据学生在欣赏讨论和表演讨论后的结论小结():
(1)可以是歌词中的某一句或几句歌词。
(2)创作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生活场景。
(3)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
二.尝试创作。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童谣作品创作。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为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三.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四.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美术教案 篇2
我们即将毕业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一首小诗来激发学生的离别情感,勾起学生对小学六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从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不是美丽的图画,而是一首我写的诗,你们谁愿意来第一个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1:学生配乐朗读:
每到六年级
心里就有些难过
你们就要离开
而我刚刚收获
我不知道你们将来会怎样生活
你们总说你们永远永远记得我
我知道那记得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欢欣、痛和酸涩
于是我用我的方式留住他们
我说
孩子们
发扬你们的优点
彰显你们的特色
老师要为你们写一本书
记录下我们所有的哀伤和欢乐
记录下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思索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自己就要告别这个校园,很伤感)
是啊,一转眼,大家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将分离,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就像面对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曾共同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总是不停地在我的眼前闪过。
板书课题:我们即将毕业。出示课件2
活动二:真情告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美好生活,畅所欲言,感受那浓浓的师生情、学友情、爱校情,将“情”字升华,为下面作好铺垫。
1、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些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的往事,我们一起度过的风风雨雨。此时此刻,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2、往事回忆,真情再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在这六年当中最难忘的事情、最难忘的人或最难忘的景。
3、指答心情。
听了这么多,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点明:感激之情,感谢之情,愧疚之情,惭愧,幸福,祝愿,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歉意、难舍难分之情等。)
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送礼物)
活动三:欣赏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1、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真想把自己的礼物送给最珍惜的朋友、老师、母校作为留念,××学校的杨雪同学也是这样,今天老师带来了她的礼物,你们瞧。(出示课件3)
2、仔细观察她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这件礼物的。(用字体变形,设计自己的签名)
3、有了这么独特的签名做礼物,相信你的朋友一定会永远记得你。
4、可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签名,是怎么设计的?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找找答案。
5、对于没有具体含义的笔画或文字,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呢?(出示课件4)
6、有一件事可把我给难倒了,云、雨、星、帆、山、林、花、冰几个字我实在是想不出该怎样变化,你们能帮帮老师吗?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奇妙。(每个小组分一个字研究解决)出示课件5:云、雨、星、帆、山、林、花、冰
7、怎样可以使我们的签名更加美观醒目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两张经过闪光笔,水彩笔装饰的名字。)
出示课件6:制作方法
活动四:抒情创作
设计意图:本课中,重在突出一个“情”字。这一环节,是在前面激“情”得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设计出具有个性得签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也学会了许多美术设计知识,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签名,你想怎么设计?(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名字的设计方案,这时老师可以启发一下,不仅是笔画的设计,还可以从字的形体、字的意义、字的色彩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还可以加上自己想说的话。)
时间宝贵,让我们一起动手,组成我们班级的留言册,留下最精彩得一笔,成为美好回忆。大家快点动手,用你准备的'材料,设计自己个性的签名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如:字的大小是否合适,字的色彩是否鲜艳,字的外形是否美观等……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创作新意,要及时鼓励和给予肯定。
活动五:激励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学生间的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审美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签名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也可以变废为宝。
1、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这么多精彩的签名,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它呢?设计者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你想把它送给谁?
2、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看到大家漂亮而独特的签名,我也忍不住了,瞧,我也设计了自己的名字,你们看我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出示:教师签名,废旧物品制作)
3、小结:原来我们的签名不仅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的制作材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利用彩笔或废旧物品。
5、小结.
同学们,“明天,我们即将毕业,今天我们在这里留言。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签名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份礼物。
出示诗歌:
无论走到哪里,
记住你们曾经是六年的兄弟姐妹,
记住尽可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你自己。
得意时,
不要忘记告诉大家,让我们与你同乐;
失意时,
不要忘了你身后的我们,还会帮你度过难关。
宽容、平和、乐观、向上,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最后,让我衷心地祝福你们,
祝福你们中的每一位,
健康、幸福、快乐!
下课。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大胆表现各种姿态的鱼和鱼儿的生活空间。
2、尝试用线条分割的方法,用点、线、面进行块面装饰。
3、感受线描画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空白的鱼2条、表格一张、各种线条小图片;彩笔、绘画纸;幼儿有线描画的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线描画的技能,能用流畅的线条、图形表现花纹。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不同形状的鱼及鱼的身体部位。
师:老师这里有四条鱼,它们的身体结构有相同的地方吗?
幼:它们都有鱼头、鱼身、鱼尾、鱼鳍,身上还有鱼鳞和漂亮的花纹。
师:那它们有不同的地方吗?
幼:鱼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鱼是三角形的`、有的鱼是椭圆形的
教师小结: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鱼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但是不管它们怎么变化,鱼都是以身体为主,前面是头,后面是尾巴,上下有鱼鳍,身上还有鱼鳞和各种各样的花纹。
二、观察范图,交流讨论。
观察范例。
师:这四条鱼身上的鱼鳞都是一样的吗?
鱼的身上用弧线或者直线把鱼鳞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用手指提醒幼儿)小朋友们在装饰的时候也要把你的鱼鳞划分成块面状。
除了这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块?
(出示空白的鱼身,幼儿上来尝试分块。)
师:它们是怎么装饰的呢?
幼:有波浪线、有圆点、有直线、有弧线……
(教师把幼儿说的相应的线条或者图像贴在旁边的表格里。)
(从画面布置的较满、线条流畅、鱼鳞变化的样子漂亮等处引导幼儿观察)
鱼儿是怎么装饰的?
引导幼儿装饰鱼儿时要先分块再装饰。分块时,除了用直线横着分还可以斜着分、竖着分,而且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分,例如曲线、波浪线、弧线等都可以分块。
三、教师示范作画,幼儿观察欣赏。
四、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师: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鱼。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鱼的形状。
2.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进行块面装饰。
五、参观画展,欣赏同伴的作品。
1.参观“美丽的大鱼”画展。
2.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
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
1、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
1、 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
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
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课时:创作练习
一、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段“9、11”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二、 练习活动:
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学生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如:格尔尼卡、毕加索
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如:沉重、灰暗、凌乱、
恐惧等。
简单回答
如:背景、内容、方法、
色彩、作者等等
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
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
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
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
学会思考和表达。
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课后思考
搜集资料
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师活动
引出问题
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
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
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
呈现图片资料:
《蒙娜丽莎》
《哭泣的女人》
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
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
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
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
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出示课件:
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提高技法上的指导。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的房子,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室外居住环境和房屋特点。
2、对各种民居感兴趣,在欣赏中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地的民居图片。
2、画笔、各种演练等绘画工具。
3、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民居》。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你家住在哪儿?你家的房子什么样的?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屋?
2、教师出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房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门上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你觉得哪个房子最特别?为什么?
3、师幼一起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些人住的房子都不一样呢?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些房子是用什么建成的?这些房子除了能住人,还有其他的用处吗?
教师小结:这些房子都是各地方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生活习惯设计的.,它们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门传不同,修建时用的材料也不同,都很有特色。
4、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民居。
结合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房屋。
5、展示幼儿作品并互相交流。
教师:你设计的房子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活动反思:
1、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